第199章 有道是英雄多少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有道是英雄多少年,霍去病如此」

  「辛稼轩也亦如此」

  从辛弃疾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的理想抱负。

  公元1140年,靖康之变后第十五年,距离岳飞被害还有两年。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金人沦陷区的一个仕宦家庭。

  他的名字是爷爷辛赞为他取得,幼年时小辛弃疾曾经问过爷爷,为什么要给他取一个这样的名字。

  辛赞摸着宝贝乖孙的头,严肃又带着期盼道:

  “很久很久以前,在这片大地上存在一个古老且强大的王朝——汉朝。”

  “汉朝有一位少年将军名叫霍去病,他带领汉朝人将如日中天的匈奴人打得丢盔弃甲,最后遁入漠北,也将我汉儿的风采打到了昭昭青史里。”

  “冠军侯霍去病去了汉朝的病,让汉家的威风屹立千古,爷爷为你取名弃疾,是希望你能如冠军侯一样。”

  “弃了宋朝的病,收复旧土,还于旧都,让汉家再次伟大!”

  虽然小时候的辛弃疾很疑惑,为什么小小的老子就要承担再造炎夏的重担。

  但他却将爷爷寄予他的厚望深深的埋在了心间。

  辛弃疾,一个南宋朝廷眼里的“北人”、“降人”、“沦陷区的不忠之人”。

  他的故事开始了。

  ......

  “辛弃疾,弃疾......”

  刘彻咀嚼着他的名字,赞道:“好名字!”

  “朕未闻你的故事,但朕希望你能和去病一样,去建立好男儿的功勋!”

  未央宫里的群臣亦是目光含笑的看着天幕上的少年郎,他们和宋朝隔得太远了,但依然希望辛弃疾能如冠军侯一般。

  辛弃疾,弃疾!这就是照着咱家的霍去病取的名字啊!

  在众人的目光里,辛弃疾也宛如大汉的孩子一样。

  “岳飞被害的时代吗?”卫青想到了那位精忠报国的英雄,一生都在为救汉家天下而努力,却最终被奸臣陷害。

  “怕是又一个宋朝的意难平人物啊!”

  直觉告诉他,原本辛弃疾的人生可能并不好。

  “不一定啊舅舅,你看赵玖都能拯救靖康。”

  “既然天幕存在,为什么辛弃疾一定会意难平呢?”

  霍去病对辛弃疾抱有极大的好感,这名字,这志气,简直就是他的翻版。

  越看越顺眼!

  “我看你挺精神的,祝愿你也能封狼居胥。”霍去病为迷弟后人送上真诚的祝福:

  “咱俩名字都一个意思,别丢份!”

  汉武帝含笑看着自己的少年英雄。

  之前天幕那位伟人说他略输文采,看看他多会取名字啊!

  河西四郡不好听吗?寓意不好吗?

  就连去病的名字,都是他取的好吧?

  人家宋朝的辛弃疾,不也照着他取得名字模仿吗?

  这就叫朕的文采!

  “去病啊,最近有没有按照太医给你开的方子好好调养身体啊?”

  “你可得多保重身体!”

  汉武帝的嘴角上扬,朱棣干过的事他也不想落于人后,大汉的皇帝不能比大明的皇帝孬种!

  “朕可是指望你带着朕也封狼居胥一趟!”

  霍去病咧嘴笑道:“放心吧陛下!太医开的药虽然苦但去病都喝完了!”

  “臣一定按照天幕的提示,好好保重身体的!”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同样的,没有将匈奴彻底剿灭,他又怎忍英年早逝呢?

  殿中。

  因为之前天幕的曝光,而早早结束了当养马奴的金日磾默默的为老家的亲戚们哀悼。

  都说了汉朝人有挂,还死犟不投降!

  之前他在河西都看不到天幕,直到投降了汉朝后才能看见。

  后来他发现了,就算出使到长安的匈奴人也看不见天幕。

  这玩意只能汉朝人看得见,匈奴人只有归顺之后才能看见天幕。

  说白了,还带防窥屏功能的外挂,匈奴人怎么玩得过汉朝人啊!

  如今的金日磾成为了武帝的近侍内录官,他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刘彻的肯定。

  刘彻不止一次的赞叹他:“不愧是未来的朕留给太子的辅政大臣啊!”

  天幕的曝光,刘彻的认可注定了他未来在汉朝仕途的一片光明。

  甚至是,现在都有一些豪族上门给他提亲了。

  金日磾:老乡们,再过几年,我也要去封狼居胥了。

  ......

  北宋初年

  赵匡胤已经习惯了看见大宋人物登场就先揍赵二一顿了。

  别管登场的是谁,揍弟三拳准没错!

  天幕画面曾经轮换着出现了很多意难平的大宋人物.......

  一个个本该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光芒的人杰,却陨在了大宋的有意抑制下。

  看得多了,心里的期待阈值也就低了。

  尤其是那一个个刺眼的词语:北人......

  赵大看见南宋朝廷里的辛弃疾形象,是真的想骂人了!

  朱仙镇撤兵,让淮河以北汉人对宋朝廷大失民心!

  沦陷区人杰主动投靠,居然又视为“北人”、“降人”!

  赵大是真想扒开后世大宋君臣的脑子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装满大粪。

  种种行举,不但失民心,更失臣心。

  “唉!”

  如今的赵大颇有一番面对后世宋朝历史时,一股躺平摆烂的感觉:

  “俺只希望,辛弃疾别太意难平了。”

  「文人相轻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然而同时代的文人们却对辛弃疾抱以极大的认可。」

  一代儒教大宗师,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称赞辛弃疾是:“一帅才”、“无一人敢道他”。

  宋朝着名爱国诗人,在爱国诗这一方面能和唐朝杜甫比肩的陆游,亦是赞不绝口:“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管仲萧何何等人物?

  兴国兴邦之材!

  自古以来,把人夸赞成管萧都是极大的赞誉。

  同时代的人们评价辛弃疾很多,有但不限于:

  “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命世大才,济时远略。”

  “天下英豪,辛稼轩!”

  “公之才,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古之君子,无外乎辛稼轩也!”

  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文人相轻这个情况在辛弃疾的身上并不适用。

  当一个男人夸另一个男人很帅的时候,可能是奉承。

  当一群男人夸一个男人的时候,那他是真的深入人心了。

  就如同只因一样。

  ————

  ———

  ——

  (补充了设定,谁能看见天幕。书友们的反馈也看了,大家都不喜欢天幕直接插手的内容,后面还会暂时保持工具人设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