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11.1)
大唐贞观年间
长孙无忌无语了,已经不想再挣扎了,怎么天幕没完没了一直在爆他的雷啊!
能不能换个人搞!
辅机兄心里悻悻的,悄咪咪环视了一圈,发现不止是陛下,就连群臣都无人在意他。
只有在目光向上抬时,发现老妹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大唐皇帝不动声色继续观看天幕,虽然他早就关注到了辅机兄在台下的小动作。
大舅哥就这样,你给他好脸他就灿烂,给他一逼兜就老实。
但没必要去敲打人家了,大舅哥要是能背叛他,是真的别混了。
天幕上的那位长孙无忌看着有权臣之相,做事愈发嚣张不讲规矩了,说到底还是在为长孙氏的皇子争位。
也许二人自幼的发小情谊,随着年岁的成长,君臣的有别而逐渐生疏,但血脉之间联系的利益却不会黯淡。
李世民这般想着:
或许这就是天幕上的唐太宗选择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的原因吧!
【“贞观之治是标杆,李世民开创了一个时代!”】
【“唐太宗,一己之力将大唐带到了本不属于它的高度。”】
【“你说,精卫这首曲子怎么什么都能配呢!太抗打了!”】
【“《剑桥华夏史》:对后世的诸夏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个盛世既空前又绝后。”】
......
开元元年
大明宫里的群臣带着憧憬的目光全程瞻仰完了贞观陛下的风采,这就是他们复唐的最重要原因啊!
那位陛下生活的时代,真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令这些刚刚平定了国家的开元群臣也忍不住神往,姚崇偷偷瞥了一眼台上的李家三郎,一样的年轻有为,一样的英武不凡,顿时就心满意足了。
太宗陛下,您放心,我们一定追随三郎再建大唐辉煌的!
【“当你以为贞观之治是大唐的巅峰时,李隆基会在六十四年后告诉你,什么才是盛世大唐!”】
【“开元盛世,封建王朝的极致巅峰时刻,实际上,真正的巅峰并不是开元年间,而是李隆基改元后的天宝年间!”】
【“老刘家的皇帝告诉世人,有种别让我活到成年,成年的刘姓皇帝即刻成为成熟的政治生物。
而老李家的皇帝告诉世人,玄武门继承制严选出来的皇子,就是强!
你强任你强,太子照样抢,不服就来玄武门干一干!”】
【“武则天当政时候也很好的呀?爱民如子。”
追评:“我讨厌秒懂,爱民如子!”
追评1:“补充,武则天当政时期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哦!”
追评2:“要不是你们一个个都带狗头,我差点就信了!”
追评3:“串的不像,下一位。”】
万岁通天元年
武则天站在紫微宫的徽猷殿之上,蹙着细眉有些不解:
“朕怎么听着天幕里的话,不太像好话啊?”
然而,在天幕上飘过后世的李唐皇帝再创新高时,大唐之前的各时空古人们表情难绷了,有完没完了。
老刘家是死不完,一直复兴汉室。
你老李家是一直衰不下去,蒸蒸日上呗?
李世民都这么强了,后面还有更强的?
不是一般情况下,王朝的皇帝能力越来越弱了吗?
怎么你老李家,还能跳出三界之外?!
也有一些观众早就端正好了态度去欣赏了。
贞观时期的长安城都那般繁华了,没想到还不是大唐的巅峰,后面还有更繁华的时期!
真叫人心驰神往啊!
......
贞观时期
只想一心看天幕,不再生闷气的大唐皇帝忍不住嘴角一抽,他真想拎起后人的衣领,大声的质问他们:
“有完没完了?”
玄武门继承制,怎么又是这个词!
李世民有一股很不好的预感:“这个李隆基也是通过玄武门政变登基的吗?”
天幕上的话也让二凤陷入了浓浓的沉思......
后世人说开元盛世比朕的贞观之治还要繁华,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巅峰。
老刘家复兴汉室这一块一直在蒸,老李家再创新高这一块也在蒸。
这让贞观上将不免有些迷茫了:
那玄武门继承法,当真这么好用?
在汉代各朝时空里。
西汉的汉皇们有些疑惑,也有人因为天幕透露的未来感到忧心。
东汉的皇帝们则是......不能这么说,可能有的还没断奶、学会跑.......
换个说法
东汉有实权的皇帝们看到天幕的这句话,嘴角抽搐,忍不住为后人的恶趣味汗颜的同时,也在慨然这句话的正确性。
昔年,我和帝祖宗,十岁从史书里学到了怎么扳倒外戚的方法,发明皇帝加宦官当代无敌组合,十四岁亲政。
你就说牛不牛吧?
......
「开元盛世,真正的大唐巅峰治世#唐明皇李隆基#天俾万国」
“铛铛铛~!”
伴随着嘈嘈切切,一阵高过一阵的琵琶声,《精卫》纯音乐赫然响起,以荧幕式的开场将天幕上的画面如史诗画卷一般徐徐拉开。
之前无数观众们听过的那道女声再度悠悠响起:
“大唐...”
“永远是诸夏人思念的心灵故乡!”
字迹以极具色彩张力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又淡去。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吾等为大唐皇帝陛下贺!”
画面一转。
镜头从天空直冲而下,大明宫中,密密麻麻的异族人穿着唐装拜倒在大唐皇帝的身下,恭敬的送上最真诚最崇高的敬意。
琵琶声渐急,如骤雨打芭蕉,又似万马奔腾。
镜头掠过那些伏拜的异族使臣,他们来自拂林、大食、天竺、新罗、倭国……
画面闪回至神龙政变、唐隆政变的刀光剑影。
年轻的李隆基在混乱中崛起,最终于先天元年,彻底掌握这个世界第一帝国的至高权力。
“臣乃大唐太宗皇帝曾孙,高祖皇帝之五世孙,今祷告天地及列祖列宗,隆基不负祖宗之望,再复河山,登临大宝,必兴我社稷!
“朕今日即祖宗之业,当改年开元!”
开元,意为开辟崭新的纪元。
画面切换
紫宸殿上,年轻的天子目光如炬。
姚崇手持“十事要说”,侃侃而谈,宋璟刚正不阿,卢怀慎清谨俭素,张嘉贞吏治明敏......
一批批能臣干吏被破格提拔,一桩桩积年弊政被大刀阔斧地革除。
画面中,冗官被裁汰,苛捐杂税被减免,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百姓载歌载舞,朝野无不歌颂赞名:“李三郎有太宗之风也!”
“呜呼!太宗文皇帝在世也!”
“贞观之后无圣人,却道三郎似二郎!”
大唐贞观年间
长孙无忌无语了,已经不想再挣扎了,怎么天幕没完没了一直在爆他的雷啊!
能不能换个人搞!
辅机兄心里悻悻的,悄咪咪环视了一圈,发现不止是陛下,就连群臣都无人在意他。
只有在目光向上抬时,发现老妹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大唐皇帝不动声色继续观看天幕,虽然他早就关注到了辅机兄在台下的小动作。
大舅哥就这样,你给他好脸他就灿烂,给他一逼兜就老实。
但没必要去敲打人家了,大舅哥要是能背叛他,是真的别混了。
天幕上的那位长孙无忌看着有权臣之相,做事愈发嚣张不讲规矩了,说到底还是在为长孙氏的皇子争位。
也许二人自幼的发小情谊,随着年岁的成长,君臣的有别而逐渐生疏,但血脉之间联系的利益却不会黯淡。
李世民这般想着:
或许这就是天幕上的唐太宗选择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的原因吧!
【“贞观之治是标杆,李世民开创了一个时代!”】
【“唐太宗,一己之力将大唐带到了本不属于它的高度。”】
【“你说,精卫这首曲子怎么什么都能配呢!太抗打了!”】
【“《剑桥华夏史》:对后世的诸夏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个盛世既空前又绝后。”】
......
开元元年
大明宫里的群臣带着憧憬的目光全程瞻仰完了贞观陛下的风采,这就是他们复唐的最重要原因啊!
那位陛下生活的时代,真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令这些刚刚平定了国家的开元群臣也忍不住神往,姚崇偷偷瞥了一眼台上的李家三郎,一样的年轻有为,一样的英武不凡,顿时就心满意足了。
太宗陛下,您放心,我们一定追随三郎再建大唐辉煌的!
【“当你以为贞观之治是大唐的巅峰时,李隆基会在六十四年后告诉你,什么才是盛世大唐!”】
【“开元盛世,封建王朝的极致巅峰时刻,实际上,真正的巅峰并不是开元年间,而是李隆基改元后的天宝年间!”】
【“老刘家的皇帝告诉世人,有种别让我活到成年,成年的刘姓皇帝即刻成为成熟的政治生物。
而老李家的皇帝告诉世人,玄武门继承制严选出来的皇子,就是强!
你强任你强,太子照样抢,不服就来玄武门干一干!”】
【“武则天当政时候也很好的呀?爱民如子。”
追评:“我讨厌秒懂,爱民如子!”
追评1:“补充,武则天当政时期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哦!”
追评2:“要不是你们一个个都带狗头,我差点就信了!”
追评3:“串的不像,下一位。”】
万岁通天元年
武则天站在紫微宫的徽猷殿之上,蹙着细眉有些不解:
“朕怎么听着天幕里的话,不太像好话啊?”
然而,在天幕上飘过后世的李唐皇帝再创新高时,大唐之前的各时空古人们表情难绷了,有完没完了。
老刘家是死不完,一直复兴汉室。
你老李家是一直衰不下去,蒸蒸日上呗?
李世民都这么强了,后面还有更强的?
不是一般情况下,王朝的皇帝能力越来越弱了吗?
怎么你老李家,还能跳出三界之外?!
也有一些观众早就端正好了态度去欣赏了。
贞观时期的长安城都那般繁华了,没想到还不是大唐的巅峰,后面还有更繁华的时期!
真叫人心驰神往啊!
......
贞观时期
只想一心看天幕,不再生闷气的大唐皇帝忍不住嘴角一抽,他真想拎起后人的衣领,大声的质问他们:
“有完没完了?”
玄武门继承制,怎么又是这个词!
李世民有一股很不好的预感:“这个李隆基也是通过玄武门政变登基的吗?”
天幕上的话也让二凤陷入了浓浓的沉思......
后世人说开元盛世比朕的贞观之治还要繁华,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巅峰。
老刘家复兴汉室这一块一直在蒸,老李家再创新高这一块也在蒸。
这让贞观上将不免有些迷茫了:
那玄武门继承法,当真这么好用?
在汉代各朝时空里。
西汉的汉皇们有些疑惑,也有人因为天幕透露的未来感到忧心。
东汉的皇帝们则是......不能这么说,可能有的还没断奶、学会跑.......
换个说法
东汉有实权的皇帝们看到天幕的这句话,嘴角抽搐,忍不住为后人的恶趣味汗颜的同时,也在慨然这句话的正确性。
昔年,我和帝祖宗,十岁从史书里学到了怎么扳倒外戚的方法,发明皇帝加宦官当代无敌组合,十四岁亲政。
你就说牛不牛吧?
......
「开元盛世,真正的大唐巅峰治世#唐明皇李隆基#天俾万国」
“铛铛铛~!”
伴随着嘈嘈切切,一阵高过一阵的琵琶声,《精卫》纯音乐赫然响起,以荧幕式的开场将天幕上的画面如史诗画卷一般徐徐拉开。
之前无数观众们听过的那道女声再度悠悠响起:
“大唐...”
“永远是诸夏人思念的心灵故乡!”
字迹以极具色彩张力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又淡去。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吾等为大唐皇帝陛下贺!”
画面一转。
镜头从天空直冲而下,大明宫中,密密麻麻的异族人穿着唐装拜倒在大唐皇帝的身下,恭敬的送上最真诚最崇高的敬意。
琵琶声渐急,如骤雨打芭蕉,又似万马奔腾。
镜头掠过那些伏拜的异族使臣,他们来自拂林、大食、天竺、新罗、倭国……
画面闪回至神龙政变、唐隆政变的刀光剑影。
年轻的李隆基在混乱中崛起,最终于先天元年,彻底掌握这个世界第一帝国的至高权力。
“臣乃大唐太宗皇帝曾孙,高祖皇帝之五世孙,今祷告天地及列祖列宗,隆基不负祖宗之望,再复河山,登临大宝,必兴我社稷!
“朕今日即祖宗之业,当改年开元!”
开元,意为开辟崭新的纪元。
画面切换
紫宸殿上,年轻的天子目光如炬。
姚崇手持“十事要说”,侃侃而谈,宋璟刚正不阿,卢怀慎清谨俭素,张嘉贞吏治明敏......
一批批能臣干吏被破格提拔,一桩桩积年弊政被大刀阔斧地革除。
画面中,冗官被裁汰,苛捐杂税被减免,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百姓载歌载舞,朝野无不歌颂赞名:“李三郎有太宗之风也!”
“呜呼!太宗文皇帝在世也!”
“贞观之后无圣人,却道三郎似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