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对,就是洪武三十五年传的位!-《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这臭小子,平时也没见多孝敬他爹。”

  朱元璋抽了一下鼻子,瞪着朱棣的目光都柔和了不少。

  一旁的马皇后早就哭成了泪人,她上前紧紧将朱棣拥抱在怀里,“我苦命的孩子啊。”

  天幕上的朱棣一生都在饱受着世人的非议,奉天靖难,就算当了皇帝他也逃脱不了这个“罪孽”。

  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一直刺激着他不断的向前,向前。

  六十多岁的年纪了,甚至都不敢放松。

  朱标心中也明白未来的永乐皇帝自驱的原因,他便温和的朝弟弟笑笑,说道:“老四,若是你真当上了皇帝,大哥会为你骄傲。”

  “你的成就,大哥还不一定做的比你好。”

  朱棣心中感动,他抬起头看着哭成泪人的马皇后,安慰道:“娘,我这辈子肯定老老实实当大哥的征北大将军,您别担心。”

  唐太宗是何等级别的皇帝,在青史中彪炳闪耀,而朱棣却能和他相提并论。

  朱元璋在一旁听着不是很乐意,虽然最后是朱棣坐了这个位置,而且干的还很不错,得到了后世的尊敬。

  可现在朱标还好好的,朱元璋最起码现在从未有过想让朱棣登基的念头。

  他更知道嫡长子继承制对国家权力更迭的重要性。

  看看汉唐传位都乱成什么样了?

  李世民一个玄武门之变,弄得李唐子孙有样学样,乌烟瘴气的一团糟。

  朱元璋更是自信,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绝不会能比朱棣差了。

  等等...

  第二个皇帝是朱允炆,老四是第三个皇帝。

  奉天靖难...

  特么么的,朱允炆这小子干了什么,才能让老四一个藩王起兵造反成功了?

  他记得很清楚,他当初立下的规矩,若是朝中出现了奸臣蒙蔽皇帝,则各地藩王可以奉天靖难,拱卫皇室。

  也就是说,朱允炆的位置来源于朱标的传承,他上位后干了不知道什么样的蠢事,才让老四一个手里无兵权的藩王上了位。

  “快去宣太医,给咱的标儿看看身体。”

  朱元璋慌乱的吩咐道,一时间,群臣也想通了怎么一回事,纷纷关切的看着太子爷。

  爷儿,您要没了,我们可咋活啊!

  朱标被这动静搞得哭笑不得,“爹,我自己身体自己知道,好着呢。”

  “许是后来出现了什么意外吧。”朱标倒是自己很看得开,就算自己没了,大明传承依然接上了,老四做得皇帝真不差了。

  「我,燕王朱棣,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之嫡子,国之至亲。」

  「受封以来,循礼守法」

  「今幼主登基,深信奸回,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杀戮宗室兄弟」

  「皇明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兴兵讨之!」

  天幕上,一身衮服的朱棣被拥向至尊位,古老苍莽的声音响起:

  「公元1402年,明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南京继皇帝位,是为大明成祖永乐皇帝。

  由此开启了烜赫一时的永乐盛世。」

  与此同时,天幕的画面变换为元夕的夜晚,万家灯火的顺天府上空绽放的烟花将天空点亮,宛如白昼的夜幕下,朱棣端坐在金黄色的龙椅上。

  一道道亮眼的字幕浮现:

  【“草民朱重八携贱内马氏暨犬子朱标叩见大明永乐皇帝陛下!”

  “朱棣笑死我了,为了证明自己的登基合法,硬是把老朱的洪武三十一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

  什么建文四年?我不到啊!我爹不是洪武三十五年从棺材里蹦出来给我传位的吗?”

  “其实朱允炆要是真削藩成功了,完成中央集权对于大明而言是好事。”

  “笑死,朱允炆失败是因为削藩吗?他触犯了全天下人的利益。”

  “任何妄想开历史倒车的人,终究会被历史的浪潮吞噬的粉身碎骨!”

  “虚假的改史:想看起居注不让看,还被史官把这事给记下来了。

  真正的改史:洪武三十五年...”

  “搞不明白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太子朱标,和嫡次子秦王,嫡三子晋王都去世的情况下,不选择嫡四子朱棣登基。偏偏选了个庶长孙朱允炆,而且还是个傻子。”】

  李世民:???

  朕知道朱棣和朕一样都是造反的太宗文皇帝了,但这事儿能不能别提了。

  我李世民堂堂正正的,什么时候想改过历史了?

  还有,朕是当过太子的,正儿八经的顺位继承,和永乐皇帝完全两码事好吧?

  魏征瞥了一眼黑着脸的李世民,咳咳一声,“陛下,只要万事行的端正,是不怕任何人怕评说的,所以...”

  “魏征,你个老匹夫,给朕闭嘴!”李世民急得跳起来骂道:

  “朕何时行事不断了?!!”

  魏征撇了撇嘴,小眼睛咕溜一下不说话,李世民看着更气了。

  你个老匹夫,朕要杀了汝u,啊啊啊!

  明朝

  朱元璋气笑了,乐呵呵的看着朱棣,眼神里尽是好笑和戏谑。

  “特娘的朱老四,爹以为你本事大,没想到这么大啊?”

  “你说说你这个兔崽子玩意儿,你爹都死了几年了,还特娘能从棺材里蹦出来给你传位啊?”

  “洪武三十五年登基,丢不丢人,啊?你造反都造反了,那就不要怕世人评说,现在好了,你爹我都跟着你丢人丢到后世了。”

  老朱吸溜一口气,猛然一松,“啊,咱的脸啊,都跟着你害臊啊!”

  朱棣低着头,小声嘀咕着,“那你要是早传给我,永乐皇帝肯定不用那么多事儿了。”

  马皇后眼底尽是惊讶,她拽着大儿子的衣袖。

  朱标叹了一口气,也是没想到自己老爹居然这么能活。

  “爹,有空给弟弟们都看看身体吧...”

  没一个熬得过您老人家的。

  洪武二十九年。

  老朱最后一次举办生日宴。

  “老四啊,干的不错。”

  老四的声音古井无波,听不出任何的情感。

  朱棣等一帮的皇子公主此时皆跪在地上。

  还有一群诸王爷、公主的长孙也在。

  朱允炆更是在前面将身子伏的很低,瑟瑟发抖着。

  天幕上的这群后人居然敢骂他是傻子,岂有此理。

  还有四叔,他果然没有看错,四叔的反心是最大的。

  “皇爷爷,我......”

  朱元璋身子向后倾倒,仰躺在软榻上,干瘪的嗓音道:“允炆啊,你记不记得你爹这一谱系的字辈啊?”

  “禀皇爷爷,允炆记得...”

  朱允炆的额头渗出一层细汗,嗫嚅道。

  “不,你不记得。”朱元璋又平淡的开口问道:

  “咱之前问过你,若是你登基为帝,你会怎样对待你的叔叔们,你可还记得当初怎么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