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鲁被“免职”的消息在部落里传开了,大家都觉得新鲜。以前都是卡鲁调侃别人,现在轮到他被大酋长“罚”了,不少人偷偷跑到卡鲁门口看热闹。
卡鲁的石屋里堆满了书,从《汉法词典图解》到《西方哲学史》,五花八门。他坐在草堆上,拿着一本《明史 汉语法语对照版》,脸皱得像个沙枣干,嘴里念念有词:“这字咋这么多……‘朱元璋’是谁?比莫巴还厉害?”
娜姆端着饭进来,放在他面前:“大酋长说了,不读完今天的书,不能吃饭。”
“我不饿!”卡鲁把书一扔,“这玩意儿比骆驼粪还难啃!陈默就是故意整我!”
“大酋长也是为你好。”娜姆捡起书,“你学会了认字,以后管理部落也方便。”
“方便啥?我用嘴说不行吗?”卡鲁嘟囔着,却还是拿起书,凑到油灯下看。油灯的光忽明忽暗,照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活像个被先生罚抄书的小学生。
没过两天,卡鲁就扛不住了。他偷偷跑到陈默那里,想求情,刚进门就看到陈默在教石头认字。石头拿着粉笔,在石板上写“石”字,写得歪歪扭扭,陈默在旁边握着他的手教。
“大酋长……”卡鲁小声喊。
陈默抬头看了他一眼:“读后感写了?”
卡鲁赶紧摇头:“没……我不认字,写不了。”
“不认字就学。”陈默说,“石头都在学,你还不如个孩子?”
卡鲁看着石头,脸一红。石头看到卡鲁,举着粉笔喊:“卡鲁叔叔,你也来学写字呀!这个‘石’字,像石头一样!”
陈默突然有了个主意:“石头,以后你去陪卡鲁叔叔读书吧。你教他认简单的字,他给你讲沙漠的故事,好不好?”
石头高兴地拍手:“好!”
卡鲁脸都白了:“别啊大酋长!让他陪我?他才多大!”
“就这么定了。”陈默不容置疑,“石头当你的‘伴读太子’,教你认字。要是敢欺负他,就再加一百本书!”
从此,卡鲁的石屋里多了个小身影。石头每天吃完饭就跑到卡鲁屋里,拿着《法汉词典图解》,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卡鲁叔叔,这个念‘天’,天上的天。”“这个念‘地’,地上的地。”
卡鲁一开始还不耐烦,被石头缠得没办法,只好跟着学。石头记性好,教过的字很快就记住了,卡鲁却总忘,被石头指着鼻子说:“卡鲁叔叔,你又忘了!这个字昨天教过啦!”
部落里的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卡鲁蹲在地上,石头站在他面前,手里举着书,像个小先生似的训他;卡鲁低着头,一脸委屈,活像个做错事的学生。
“卡鲁,今天读啥书?”阿木路过,笑着问。
“读《新唐书》!”卡鲁没好气地说,“里面净讲些打仗的事,比咱们打莫巴还复杂!”
“那你看懂了?”
“……没看懂。”卡鲁蔫了,“就看懂了‘李世民’挺厉害,比陈默还厉害。”
日子一天天过去,卡鲁慢慢能认些字了,虽然还是磕磕绊绊,但至少能把书读下来了。他读的书也越来越杂:《君主论》里讲“如何当君主”,他边读边嘟囔“陈默也该学学”;《明史》里讲朱元璋打天下,他对着书叹气“咱们磐石部要是有那么多人就好了”;读《西方哲学史》,他看得云里雾里,却记住了“人要理性”;读黑格尔,他对着“存在即合理”琢磨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难怪陈默罚我读书,原来这是合理的!”
没人知道卡鲁到底读进去了多少,但大家都发现,卡鲁变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咋咋呼呼,眼神里少了傻气,多了些琢磨事的沉稳。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坐在泉眼边,捧着本书看半天,嘴里还念念有词,谁跟他说话,他也只是点点头,心思全在书上。
有一次,部落里两个人因为分骆驼奶吵架,以前卡鲁肯定会喊“沙神会生气”,这次他却拉着两人坐下,拿出本《荀子》,翻到“礼之用,和为贵”,指着字说:“你看,书上说了,要和气。”两人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居然真不吵了。
陈默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他要的不是卡鲁变成“书呆子”,是让他明白“除了神谕,还有更管用的道理”。
三个月后,卡鲁抱着一摞“读后感”来找陈默。所谓的“读后感”,就是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写在沙枣叶上的几句话,有的写“《君主论》说要狠,陈默有时候太心软”,有的写“《明史》说要赏罚分明,咱们部落的规矩可以改改”,还有的写“黑格尔说的啥玩意儿,没看懂”。
“大酋长,一百本,读完了。”卡鲁把沙枣叶放在陈默面前,眼神平静,没了以前的跳脱。
陈默翻看着那些“读后感”,忍不住笑了。他抬头看卡鲁,卡鲁的眼睛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以前像沙漠里的太阳,直白热烈;现在像深泉,藏着东西了。
“行。”陈默点点头,“卡鲁,官复原职。”
卡鲁愣了愣,随即笑了,不是以前那种咋咋呼呼的笑,是带着点深意的笑:“谢大酋长。”
他转身要走,又停下,回头看着陈默,突然说:“大酋长,我读了《史记》,里面有个张良,很厉害,帮刘邦打天下。我觉得,我就是张良,你就是刘邦。”
陈默刚喝进嘴里的骆驼奶差点喷出来:“你说啥?”
“我说,”卡鲁一本正经,“以后磐石部要想更进一步,就得你当刘邦,我当张良,咱们一起干大事。”
陈默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哭笑不得。这书没白读,倒是把他读“飘”了。
卡鲁的石屋里堆满了书,从《汉法词典图解》到《西方哲学史》,五花八门。他坐在草堆上,拿着一本《明史 汉语法语对照版》,脸皱得像个沙枣干,嘴里念念有词:“这字咋这么多……‘朱元璋’是谁?比莫巴还厉害?”
娜姆端着饭进来,放在他面前:“大酋长说了,不读完今天的书,不能吃饭。”
“我不饿!”卡鲁把书一扔,“这玩意儿比骆驼粪还难啃!陈默就是故意整我!”
“大酋长也是为你好。”娜姆捡起书,“你学会了认字,以后管理部落也方便。”
“方便啥?我用嘴说不行吗?”卡鲁嘟囔着,却还是拿起书,凑到油灯下看。油灯的光忽明忽暗,照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活像个被先生罚抄书的小学生。
没过两天,卡鲁就扛不住了。他偷偷跑到陈默那里,想求情,刚进门就看到陈默在教石头认字。石头拿着粉笔,在石板上写“石”字,写得歪歪扭扭,陈默在旁边握着他的手教。
“大酋长……”卡鲁小声喊。
陈默抬头看了他一眼:“读后感写了?”
卡鲁赶紧摇头:“没……我不认字,写不了。”
“不认字就学。”陈默说,“石头都在学,你还不如个孩子?”
卡鲁看着石头,脸一红。石头看到卡鲁,举着粉笔喊:“卡鲁叔叔,你也来学写字呀!这个‘石’字,像石头一样!”
陈默突然有了个主意:“石头,以后你去陪卡鲁叔叔读书吧。你教他认简单的字,他给你讲沙漠的故事,好不好?”
石头高兴地拍手:“好!”
卡鲁脸都白了:“别啊大酋长!让他陪我?他才多大!”
“就这么定了。”陈默不容置疑,“石头当你的‘伴读太子’,教你认字。要是敢欺负他,就再加一百本书!”
从此,卡鲁的石屋里多了个小身影。石头每天吃完饭就跑到卡鲁屋里,拿着《法汉词典图解》,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卡鲁叔叔,这个念‘天’,天上的天。”“这个念‘地’,地上的地。”
卡鲁一开始还不耐烦,被石头缠得没办法,只好跟着学。石头记性好,教过的字很快就记住了,卡鲁却总忘,被石头指着鼻子说:“卡鲁叔叔,你又忘了!这个字昨天教过啦!”
部落里的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卡鲁蹲在地上,石头站在他面前,手里举着书,像个小先生似的训他;卡鲁低着头,一脸委屈,活像个做错事的学生。
“卡鲁,今天读啥书?”阿木路过,笑着问。
“读《新唐书》!”卡鲁没好气地说,“里面净讲些打仗的事,比咱们打莫巴还复杂!”
“那你看懂了?”
“……没看懂。”卡鲁蔫了,“就看懂了‘李世民’挺厉害,比陈默还厉害。”
日子一天天过去,卡鲁慢慢能认些字了,虽然还是磕磕绊绊,但至少能把书读下来了。他读的书也越来越杂:《君主论》里讲“如何当君主”,他边读边嘟囔“陈默也该学学”;《明史》里讲朱元璋打天下,他对着书叹气“咱们磐石部要是有那么多人就好了”;读《西方哲学史》,他看得云里雾里,却记住了“人要理性”;读黑格尔,他对着“存在即合理”琢磨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难怪陈默罚我读书,原来这是合理的!”
没人知道卡鲁到底读进去了多少,但大家都发现,卡鲁变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咋咋呼呼,眼神里少了傻气,多了些琢磨事的沉稳。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坐在泉眼边,捧着本书看半天,嘴里还念念有词,谁跟他说话,他也只是点点头,心思全在书上。
有一次,部落里两个人因为分骆驼奶吵架,以前卡鲁肯定会喊“沙神会生气”,这次他却拉着两人坐下,拿出本《荀子》,翻到“礼之用,和为贵”,指着字说:“你看,书上说了,要和气。”两人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居然真不吵了。
陈默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他要的不是卡鲁变成“书呆子”,是让他明白“除了神谕,还有更管用的道理”。
三个月后,卡鲁抱着一摞“读后感”来找陈默。所谓的“读后感”,就是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写在沙枣叶上的几句话,有的写“《君主论》说要狠,陈默有时候太心软”,有的写“《明史》说要赏罚分明,咱们部落的规矩可以改改”,还有的写“黑格尔说的啥玩意儿,没看懂”。
“大酋长,一百本,读完了。”卡鲁把沙枣叶放在陈默面前,眼神平静,没了以前的跳脱。
陈默翻看着那些“读后感”,忍不住笑了。他抬头看卡鲁,卡鲁的眼睛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以前像沙漠里的太阳,直白热烈;现在像深泉,藏着东西了。
“行。”陈默点点头,“卡鲁,官复原职。”
卡鲁愣了愣,随即笑了,不是以前那种咋咋呼呼的笑,是带着点深意的笑:“谢大酋长。”
他转身要走,又停下,回头看着陈默,突然说:“大酋长,我读了《史记》,里面有个张良,很厉害,帮刘邦打天下。我觉得,我就是张良,你就是刘邦。”
陈默刚喝进嘴里的骆驼奶差点喷出来:“你说啥?”
“我说,”卡鲁一本正经,“以后磐石部要想更进一步,就得你当刘邦,我当张良,咱们一起干大事。”
陈默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哭笑不得。这书没白读,倒是把他读“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