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跨洋的祝福:法国瑞士的微妙暖意-《沙海龙蛇》

  2011年1月22日的清晨,坦桑尼亚的邮局转交给金沙一个包裹,是给索菲亚的。包裹上贴着法国和瑞士的邮票,封面写着“私人信件,非官方”。索菲亚拆开包裹,里面是两封信件,还有一个小盒子。

  第一封信是法国总统的私人特使写的,字里行间满是客气:“尊敬的索菲亚女士,听闻您近日喜结良缘,总统先生委托我送上祝福。法国始终关注金沙地区的发展,虽暂未正式承认其独立地位,但期待未来能与您在文化、农业领域开展非官方合作……”

  第二封信是瑞士议长的私人信件,语气更亲切些:“亲爱的索菲亚,还记得您在日内瓦大学时的论文,关于‘资源型地区的民生保障’,如今您在金沙实践,令人敬佩。议长先生让我转告您,瑞士愿为金沙提供非官方的医疗援助,比如派遣医疗队、捐赠药品……”

  小盒子里是一条瑞士产的丝巾,还有一盒法国巧克力。索菲亚拿着丝巾,心里有点复杂——她是法国和瑞士双国籍,这两国一直没正式承认金沙独立,却在她结婚时送来私人祝福,既有对她个人的认可,也有对金沙未来的“观望”,微妙得很。

  石头走过来,看到信件,笑着说:“不管是官方还是私人,祝福总是好的。至少说明,他们不敢小瞧咱们金沙了。”

  索菲亚点点头,把丝巾叠好,放进抽屉:“等以后金沙发展好了,他们自然会正式承认。现在这些祝福,就当是给咱们的新婚礼物吧。对了,把巧克力分给热列茨和陈默他们,让大家也尝尝。”

  当天下午,索菲亚把巧克力分给大家。热列茨吃着巧克力,咂咂嘴:“还是外国的糖甜!不过下次咱们自己种甘蔗,也做巧克力,比他们的还甜!”

  陈默拿着巧克力,笑着说:“这祝福虽然是私人的,却也是个信号——他们开始重视金沙了。以后咱们跟他们打交道,也多了个筹码。”

  索菲亚知道,这两封非官方的祝福,不是白来的——金沙的金属矿产场要恢复生产,法国和瑞士的公司都想参与;金沙的民生保障做得好,也让他们想通过非官方援助,拉近关系。但她不介意,只要对金沙有利,不管是官方还是私人,她都愿意接下这份暖意。

  2011年1月23日的总统办公室,变成了临时会议室。索菲亚、石头、热列茨围坐在桌前,桌上摊着几张纸,是热列茨画的护照草图——封面画着沙枣树,里面写着“金沙地区护照”,还有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的栏目。

  “咱们现在得办护照、定户籍了。”热列茨推了推轮椅,指着草图,“以前是自治领,百姓没身份,分粮食、分房子都乱;现在要发展,百姓出去打工、跟外国做贸易,没护照就是‘黑户’;还有坦桑尼亚来的难民,也得登记户籍,不然以后管理起来麻烦。”

  石头点点头,拿出账本:“我算过成本,办护照得找技术好的国家,不然容易伪造。咱们自己没设备,得外包。我问过联合国的人,美国的护照制作技术成熟,就是费用有点高,一本要5美元,咱们现在有3万百姓,得15万美元。”

  “15万美元?”热列茨皱了皱眉,“咱们现在的财政主要靠联合国援助和铁矿场预售,这钱花出去,民生队的建房款就得往后推。能不能找便宜点的?比如印度或者巴西?”

  索菲亚摇摇头,手指敲着桌面:“不能图便宜。护照是国家的脸面,也是百姓的保障,要是做得差,外国不承认,百姓出去还是麻烦。美国虽然贵,但技术好,而且他们要其他矿,说不定能跟他们谈,让他们打折,或者用铁矿石抵一部分费用。”

  “用更多矿石抵?”石头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咱们跟美国矿业公司说,他们帮咱们做护照,费用从以后的其他矿石厂股份里扣,他们肯定愿意——他们还等着咱们的稀有金属矿石呢!”

  热列茨也笑了:“还是索菲亚有办法!那户籍呢?怎么登记?”

  “分两步走。”索菲亚拿出一张表格,“第一步,先登记现有百姓,让他们到民生队报户口,登记姓名、家庭人数、住址,发临时身份证,用咱们自己做的塑料卡,上面印沙枣树图案,写身份证号;第二步,等护照做好,再把护照和户籍绑定,以后百姓办事、分粮、建房,都要凭身份证和户籍。”

  石头补充道:“我让财政队的人做了户籍册,用牛皮纸装订,每户一本,咱们留底一本,这样以后查起来方便。坦桑尼亚来的难民,单独登记,等他们想回去了,咱们给他们办临时通行证;想留下的,满一年就能入金沙户籍。”

  办公会开了一下午,终于定好了护照和户籍的方案。热列茨推着轮椅,笑着说:“以前觉得治理国家就是打仗、管粮食,现在才知道,办个护照、定个户籍都这么多门道。不过咱们慢慢来,总能把金沙理顺。”

  索菲亚点点头,看着桌上的草图和表格,心里满是期待——这不仅是护照和户籍,是金沙从“自治领”走向“正规国家”的第一步,是让百姓有“身份”、有“归属”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