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陈默市的六月末,风沙比往常温顺了许多,清晨的阳光裹着沙枣花的甜香,落在陈默市刚完工的联合国医院新楼上。这栋三层的白砖楼,是金沙战后与联合国合作的首个大型医疗项目——墙面用的是再生水泥(热列茨的作坊特意改进的配方,比普通水泥更耐风沙),窗户装着从坦桑尼亚援助点运来的玻璃,门口的木牌上用中文、法语、斯瓦希里语写着“金沙联合国友好医院”,字是索菲亚亲手写的,笔锋里藏着她对百姓的心意。
索菲亚穿着一身浅蓝色连衣裙,是民生队用联合国援助的薄布料缝的,领口别着一朵新鲜的沙枣花——是石头早上在院子里摘的,还带着露水。她和石头并肩走在医院的走廊里,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带着说不出的踏实。
“你看这儿,”石头指着走廊两侧的墙面,上面贴着一张张彩色的画,是陈默市小学的孩子们画的,“画的是咱们建医院的场景,有百姓搬砖,有医生救人,还有你和我挑瓷砖的样子。”
索菲亚凑过去,看着其中一张画——画上的她和石头蹲在瓷砖堆前,石头手里拿着一块白色瓷砖,她手里拿着一块浅蓝色的,旁边还画着个举着沙枣糕的孩子。她忍不住笑了:“这孩子画得真像,还记得我当时纠结了半天,到底选白色瓷砖还是浅蓝色瓷砖。”
“你当时说白色显干净,适合医院,可又怕太冷清,”石头笑着回忆,伸手替她拂去肩上的一缕头发,“最后还是热列茨出主意,说墙面用白色,窗框刷浅蓝色,既干净又暖和,你才定下来。”
索菲亚点点头,心里满是暖意。她想起三个月前,医院配套工程刚动工的时候,百姓们自发来帮忙——老人搬小石子,妇女们给工人送水,孩子们捡散落的钉子,连娜姆都来带着吃的慰问和视察了好几次,陈默也非常更新这个医院的进展,多次指示“一定要建得结实,让百姓看得上病”。
两人走到二楼的病房区,推开一间病房的门。病房里摆着两张木床,床头有简易的床头柜,窗户边放着一盆仙人掌,是热列茨送的,他总是说“好养活,能给病房添点生气”。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床铺上,暖得让人想躺下。
“以后百姓们看病,再也不用挤在临时医疗点了,”索菲亚坐在床边,摸了摸干净的床单,“布朗教授说,等设备到了,就能开展外科手术,以后金沙的百姓不用再去坦桑尼亚或者医疗站看病了。”
石头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这都是你和大家的功劳。你每天盯着工地,连饭都顾不上吃,热列茨还跟我抱怨,说你把他的民生队一大半都‘借’去建医院了。”
索菲亚笑了,靠在他肩上:“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你还记得吗?去年刚果轰炸的时候,有个孕妇在防空洞里生孩子,咱们连块干净的布都没有,只能用我的衬衫当接生布。现在有了医院,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事了。”
石头心里一酸,搂紧了她:“我记得。所以我才更佩服你,总能在最难的时候,想到百姓最需要的东西。”
两人走到医院的露台,这里能看到远处的陈默市——新建的家属院亮着灯,铁路上有货车在运物资,百姓们在田埂上种玉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索菲亚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说:“等陈默总统康复了,咱们带他来这儿,让他看看咱们的医院,看看金沙的样子。”
“好,”石头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给你的。”
索菲亚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用弹壳废料做的大拇指戒指——是石头用捡到的刚果坦克的弹壳磨的,内壁歪歪曲曲的刻着“石头&索菲亚”。“你什么时候做的?”她惊讶地问。
“晚上等你睡着的时候,”石头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手笨,磨了半个月才做好,你别嫌弃。”
索菲亚把戒指戴在手上,大小正好。她举起手,对着阳光看,弹壳的金属光泽里,映着她和石头的影子。“我
索菲亚穿着一身浅蓝色连衣裙,是民生队用联合国援助的薄布料缝的,领口别着一朵新鲜的沙枣花——是石头早上在院子里摘的,还带着露水。她和石头并肩走在医院的走廊里,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带着说不出的踏实。
“你看这儿,”石头指着走廊两侧的墙面,上面贴着一张张彩色的画,是陈默市小学的孩子们画的,“画的是咱们建医院的场景,有百姓搬砖,有医生救人,还有你和我挑瓷砖的样子。”
索菲亚凑过去,看着其中一张画——画上的她和石头蹲在瓷砖堆前,石头手里拿着一块白色瓷砖,她手里拿着一块浅蓝色的,旁边还画着个举着沙枣糕的孩子。她忍不住笑了:“这孩子画得真像,还记得我当时纠结了半天,到底选白色瓷砖还是浅蓝色瓷砖。”
“你当时说白色显干净,适合医院,可又怕太冷清,”石头笑着回忆,伸手替她拂去肩上的一缕头发,“最后还是热列茨出主意,说墙面用白色,窗框刷浅蓝色,既干净又暖和,你才定下来。”
索菲亚点点头,心里满是暖意。她想起三个月前,医院配套工程刚动工的时候,百姓们自发来帮忙——老人搬小石子,妇女们给工人送水,孩子们捡散落的钉子,连娜姆都来带着吃的慰问和视察了好几次,陈默也非常更新这个医院的进展,多次指示“一定要建得结实,让百姓看得上病”。
两人走到二楼的病房区,推开一间病房的门。病房里摆着两张木床,床头有简易的床头柜,窗户边放着一盆仙人掌,是热列茨送的,他总是说“好养活,能给病房添点生气”。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床铺上,暖得让人想躺下。
“以后百姓们看病,再也不用挤在临时医疗点了,”索菲亚坐在床边,摸了摸干净的床单,“布朗教授说,等设备到了,就能开展外科手术,以后金沙的百姓不用再去坦桑尼亚或者医疗站看病了。”
石头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这都是你和大家的功劳。你每天盯着工地,连饭都顾不上吃,热列茨还跟我抱怨,说你把他的民生队一大半都‘借’去建医院了。”
索菲亚笑了,靠在他肩上:“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你还记得吗?去年刚果轰炸的时候,有个孕妇在防空洞里生孩子,咱们连块干净的布都没有,只能用我的衬衫当接生布。现在有了医院,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事了。”
石头心里一酸,搂紧了她:“我记得。所以我才更佩服你,总能在最难的时候,想到百姓最需要的东西。”
两人走到医院的露台,这里能看到远处的陈默市——新建的家属院亮着灯,铁路上有货车在运物资,百姓们在田埂上种玉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索菲亚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说:“等陈默总统康复了,咱们带他来这儿,让他看看咱们的医院,看看金沙的样子。”
“好,”石头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给你的。”
索菲亚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用弹壳废料做的大拇指戒指——是石头用捡到的刚果坦克的弹壳磨的,内壁歪歪曲曲的刻着“石头&索菲亚”。“你什么时候做的?”她惊讶地问。
“晚上等你睡着的时候,”石头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手笨,磨了半个月才做好,你别嫌弃。”
索菲亚把戒指戴在手上,大小正好。她举起手,对着阳光看,弹壳的金属光泽里,映着她和石头的影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