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到了,陈默市的柏油路,终于铺到了杰克军营的铁丝网外。
最后一车沥青倒在路基上时,鲁迪正弯腰用抹子把边角刮平。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滴在黑色的沥青上,瞬间就蒸发了。他的头发比两年前更白了,鬓角几乎全白,只有头顶还剩点黑发,像沙漠里没被沙子盖住的石头。
“歇会儿吧。”陈默递过来一瓶水,瓶身被太阳晒得发烫,“剩下的让工人来就行。”
鲁迪直起身,灌了大半瓶水,抹了把脸,笑着说:“快完了,一起弄完。”他指了指远处——柏油路像条黑色的带子,从陈默市的广场一直延伸到军营门口,中间穿过麦田和工厂,路边的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比两年前多了一倍。
这两年,金沙会像被雨水浇过的树苗,猛地蹿了起来。
陈默市不用提了——钢筋混凝土公寓从“新社区”扩展到了整个城区,足足建了十二栋,每家都住上了新房,楼间距里种了沙枣树和仙人掌,夏天能遮凉;广场上的喷泉换了新的水泵,能喷出五颜六色的水花,晚上还会亮彩灯;网吧早就换了新电脑,拉了网线,虽然网速慢得像蜗牛,但孩子们终于能在屏幕上看到“远处的人”了。
沙东市和沙西市也变了样。沙东市的麦田扩了两倍,新修的水渠像蜘蛛网,灌溉车在柏油路上跑,比以前的牛车快十倍;沙西市的工厂拆了旧木屋,建了钢筋混凝土厂房,能造锄头、镰刀,还能修卡车零件,连刚果首都的商人都来进货。
“上个月的账,你看了吗?”陈默蹲下来,帮着扶路基的木板,“铁矿出口赚了九万多美元,工厂的农具卖了两万欧元,部落的羊毛换了两车水泥——财政收入比两年前翻了三番。”
“看了。”鲁迪点头,眼里有光,“够修到沙东市的铁路了。下个月让保罗把铁轨运过来,先铺个小段试试。”
他顿了顿,又说:“比利时公司的代表上周又来考察,说咱们的铁矿质量比安哥拉的好,想把明年的订单加到五百吨。”
“好事。”陈默说,语气里却没那么高兴。
鲁迪看了他一眼,笑了:“您又担心我搞事?”
“你哪次没搞事?”陈默挑眉,“去年为了抢部落的羊毛,把人首领的骆驼扣了三天;今年为了修水渠,硬把沙西市的老井填了——我没说错吧?”
“那不是搞事,是办事。”鲁迪梗着脖子,“扣骆驼是因为他故意抬价,填老井是因为井里的水早就不够喝了,新水渠能供整个沙西市用水。您去问问百姓,他们骂我了吗?”
陈默没说话。确实没人骂。百姓们住上了不漏雨的公寓,走了不沾泥的柏油路,孩子能在有空调的教室里上课(鲁迪从比利时公司换的二手空调),医院里有了听诊器和退烧药——这些都是鲁迪带来的,至于他用了什么手段,没人真的在乎。
就像现在铺柏油路。这条路是鲁迪和陈默带头“义务劳动”修的,每天下班后,董事们、工人、甚至孩子都来帮忙,扛沥青、扶木板、扫沙子,没人要工钱,只图“以后去军营方便”。杰克站在军营门口看了半天,叼着烟笑:“鲁迪这小子,把人心拿捏得死死的。”
沥青终于铺完了。工人把压路机开过来,轰隆隆地碾过路面,把柏油路压得平平整整。鲁迪和陈默站在路边,看着黑色的路面反射着阳光,像条发亮的河。
“明天画标线。”鲁迪说,“画成白色的,像城里的路一样,车走车行道,人走人行道。”
“你还真把这儿当城里了。”陈默笑了。
“为啥不能是?”鲁迪看着远处的公寓楼,“再过两年,咱们修通了铁路,把铁矿运到港口,赚了钱,就买卡车、买拖拉机,让大家都不用再走路。到时候陈默市就是沙漠里的城,比金沙萨还热闹。”
他说得认真,眼里的白头发在阳光下闪。陈默突然想起两年前,鲁迪站在喷泉边说要修铁路,那时大家都觉得是梦,现在却真的快摸到边了。
只是这两年,鲁迪身上的“狠”也更重了。以前他算计人,还会躲着陈默;现在他当着陈默的面说“扣骆驼”“填老井”,眼神坦然,好像“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的事。
“晚上去我那儿吃饭。”陈默转移了话题,“娜姆做了羊肉汤。”
“行。”鲁迪点头,又低头看了看柏油路,用脚碾了碾边角,“这路铺得真平。”
就像金沙会的日子,表面看平平整整,柏油路、公寓楼、亮闪闪的工厂,可底下藏着多少算计和狠劲,只有他和鲁迪知道。陈默叹了口气,没说话。太阳快落山了,柏油路上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和鲁迪的影子并排站着,一个老,一个半白头发,像这两年的年轮,刻在金沙会的地上。
最后一车沥青倒在路基上时,鲁迪正弯腰用抹子把边角刮平。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滴在黑色的沥青上,瞬间就蒸发了。他的头发比两年前更白了,鬓角几乎全白,只有头顶还剩点黑发,像沙漠里没被沙子盖住的石头。
“歇会儿吧。”陈默递过来一瓶水,瓶身被太阳晒得发烫,“剩下的让工人来就行。”
鲁迪直起身,灌了大半瓶水,抹了把脸,笑着说:“快完了,一起弄完。”他指了指远处——柏油路像条黑色的带子,从陈默市的广场一直延伸到军营门口,中间穿过麦田和工厂,路边的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比两年前多了一倍。
这两年,金沙会像被雨水浇过的树苗,猛地蹿了起来。
陈默市不用提了——钢筋混凝土公寓从“新社区”扩展到了整个城区,足足建了十二栋,每家都住上了新房,楼间距里种了沙枣树和仙人掌,夏天能遮凉;广场上的喷泉换了新的水泵,能喷出五颜六色的水花,晚上还会亮彩灯;网吧早就换了新电脑,拉了网线,虽然网速慢得像蜗牛,但孩子们终于能在屏幕上看到“远处的人”了。
沙东市和沙西市也变了样。沙东市的麦田扩了两倍,新修的水渠像蜘蛛网,灌溉车在柏油路上跑,比以前的牛车快十倍;沙西市的工厂拆了旧木屋,建了钢筋混凝土厂房,能造锄头、镰刀,还能修卡车零件,连刚果首都的商人都来进货。
“上个月的账,你看了吗?”陈默蹲下来,帮着扶路基的木板,“铁矿出口赚了九万多美元,工厂的农具卖了两万欧元,部落的羊毛换了两车水泥——财政收入比两年前翻了三番。”
“看了。”鲁迪点头,眼里有光,“够修到沙东市的铁路了。下个月让保罗把铁轨运过来,先铺个小段试试。”
他顿了顿,又说:“比利时公司的代表上周又来考察,说咱们的铁矿质量比安哥拉的好,想把明年的订单加到五百吨。”
“好事。”陈默说,语气里却没那么高兴。
鲁迪看了他一眼,笑了:“您又担心我搞事?”
“你哪次没搞事?”陈默挑眉,“去年为了抢部落的羊毛,把人首领的骆驼扣了三天;今年为了修水渠,硬把沙西市的老井填了——我没说错吧?”
“那不是搞事,是办事。”鲁迪梗着脖子,“扣骆驼是因为他故意抬价,填老井是因为井里的水早就不够喝了,新水渠能供整个沙西市用水。您去问问百姓,他们骂我了吗?”
陈默没说话。确实没人骂。百姓们住上了不漏雨的公寓,走了不沾泥的柏油路,孩子能在有空调的教室里上课(鲁迪从比利时公司换的二手空调),医院里有了听诊器和退烧药——这些都是鲁迪带来的,至于他用了什么手段,没人真的在乎。
就像现在铺柏油路。这条路是鲁迪和陈默带头“义务劳动”修的,每天下班后,董事们、工人、甚至孩子都来帮忙,扛沥青、扶木板、扫沙子,没人要工钱,只图“以后去军营方便”。杰克站在军营门口看了半天,叼着烟笑:“鲁迪这小子,把人心拿捏得死死的。”
沥青终于铺完了。工人把压路机开过来,轰隆隆地碾过路面,把柏油路压得平平整整。鲁迪和陈默站在路边,看着黑色的路面反射着阳光,像条发亮的河。
“明天画标线。”鲁迪说,“画成白色的,像城里的路一样,车走车行道,人走人行道。”
“你还真把这儿当城里了。”陈默笑了。
“为啥不能是?”鲁迪看着远处的公寓楼,“再过两年,咱们修通了铁路,把铁矿运到港口,赚了钱,就买卡车、买拖拉机,让大家都不用再走路。到时候陈默市就是沙漠里的城,比金沙萨还热闹。”
他说得认真,眼里的白头发在阳光下闪。陈默突然想起两年前,鲁迪站在喷泉边说要修铁路,那时大家都觉得是梦,现在却真的快摸到边了。
只是这两年,鲁迪身上的“狠”也更重了。以前他算计人,还会躲着陈默;现在他当着陈默的面说“扣骆驼”“填老井”,眼神坦然,好像“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的事。
“晚上去我那儿吃饭。”陈默转移了话题,“娜姆做了羊肉汤。”
“行。”鲁迪点头,又低头看了看柏油路,用脚碾了碾边角,“这路铺得真平。”
就像金沙会的日子,表面看平平整整,柏油路、公寓楼、亮闪闪的工厂,可底下藏着多少算计和狠劲,只有他和鲁迪知道。陈默叹了口气,没说话。太阳快落山了,柏油路上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和鲁迪的影子并排站着,一个老,一个半白头发,像这两年的年轮,刻在金沙会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