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坦白与交锋后的硝烟味,一种脆弱而危险的平衡悬浮其中,像极了过度萃取后浮在浓缩咖啡上的那层焦苦油脂,看似完整,一触即散。
叶晓洁坐在我对面,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马克杯的杯沿。我们之间隔着一张不足一米的橡木餐台,却仿佛横亘着一条需要精心测算才能谨慎迈过的雷区。
沉默像一块浸了水的海绵,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我知道,总得有人先打破这僵局,但又不能显得太过急切,免得暴露了底牌——尽管我们俩现在可能都没剩下多少真正的底牌。
最终,还是她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些,少了点律师助理的职业性清脆,多了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像在敲击一块可能内部已经开裂的玻璃。
“天铭,”她抬起眼,目光掠过我的脸,没有过多停留,仿佛只是不经意地提起,“李副总那边……关于召开董事会的事情,有确定的时间了吗?”
我正慢条斯理地往我的那杯咖啡里扔第三块方糖——一种近乎自虐的甜度,我需要这高浓度的糖分和咖啡因来刺激一下被各种阴谋和情感纠葛折腾得有些过载的大脑。
“动静?”我嗤笑一声,用搅拌勺漫无目的地搅动着杯子里深褐色的漩涡,语气尽量保持着一贯的、略带懒散的调调,“李副总现在安静得像台风眼。表面风平浪静,底下估计早就暗流涌得快形成漩涡了。他没通知我,一个字都没提。”
我顿了顿,勺尖碰在杯壁上,发出清脆的“叮”一声。
“不过,我二叔回来的消息,估计早就像长了翅膀一样,精准地落在他办公桌上了。他现在指不定在哪个高尔夫球场或者私人会所里,一边挥杆品酒,一边琢磨着怎么把这颗突然杀回来的‘钉子’给拔掉呢。”
叶晓洁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那是她进入分析状态时的下意识表情。“董事会是关键一役。他不可能没有动作。会在会上发难?”
“发难是肯定的,就看是文斗还是武斗了。”我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甜腻到发苦的味道刺激着味蕾,让我精神微微一振,“说不定还会给我们准备点惊喜节目,比如咖啡里多加料,或者电路突然短路之类的。”
我说得半真半假,带着点插科打诨的调调,但眼神却留意着她的反应。这既是一种试探,也是我习惯性的、用玩笑来掩饰严峻现实的方式。
叶晓洁没有笑,她的表情很严肃。她沉默了几秒,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这次稳稳地落在了我的眼睛上。
“天铭,”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清晰的、不容置疑的意味,“这次的董事会,让我陪你一起去。以你代理人的身份。”
我没立刻回答,只是看着她。
她见我没说话,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了下去,语速加快了些,仿佛怕一停下来就会失去勇气:“如果你需要,我可以从现在工作的律所离职。以后……就做你的专职助理。”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专职助理?这跳跃有点大。
她似乎看穿了我的疑虑,补充道,语气变得更加冷静,:“不只是公司的事务。你需要一个能完全信得过、并且有能力帮你处理各种特殊情况的人。监视李国明,调查麦伦资本,甚至……应对其他可能出现的任何人。你需要一双在明处的眼睛,和一个能合法接触很多信息的身份。而我,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那里面掺杂进一丝复杂的情绪,:“当然,前提是……你愿意相信我。或者说,愿意‘使用’我。”
这番话,逻辑清晰,利弊分明,甚至带着点冰冷的交易色彩。但我知道,在这层理性的外壳下,是她之前坦白时的那份挣扎和刚刚建立的、脆弱的合作意向。她这是在递投名状,用一种极其专业且对我有利的方式,将她自己更紧密地绑在我的船上,同时也将她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我摩挲着温热的咖啡杯壁,飞速评估着这个提议的每一个角度:风险、收益、可控性、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的、属于二叔或者她自己的其他意图。这简直就像是在下一盘立体围棋,每一步都要计算到后面十几步的可能变化。
半晌,我放下杯子,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一个介于玩味和审视之间的表情。
“晓洁啊晓洁,”我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感慨,“你这提议……听起来像是给我送了个量身定做的瑞士军刀,功能齐全,还附带终身保修。让我很难拒绝啊。”
我注意到她纤细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些。
“其实吧,”我继续说着,语气变得随意起来,仿佛在说一件早就决定好的小事,“我之前就提议让你以代理人的身份跟我去董事会呢。毕竟,跟那帮老狐狸打交道,有个专业的人在身边,总能省掉不少麻烦。我这人,最怕麻烦。”
我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她,眼神里多了点认真的意味:“至于专职助理这事……”
我故意拖长了语调,看到她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等董事会开完再说吧。”我给出了一个留有余地的答案,像暂时将某个线索放入档案袋,留待后续观察,“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嗯,容易让人看出破绽。先把眼前的关口过了。”
这既是实话,也是一种策略。我需要时间观察,观察她,观察二叔的反应,观察董事会后的局势变化。完全的信任?不存在的。但有限的、基于共同目标和相互制约的使用与合作,目前看来是最优解。
叶晓洁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她微微颔首,紧绷的肩膀松弛了一些,像是通过了第一轮考验。
“好。”她简洁地回应,没有再多说一个字,重新端起了她那杯已经微凉的牛奶。
我们各自喝着杯中的饮料,沉默再次降临,但这一次的沉默里,少了几分猜忌的尖锐,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叶晓洁坐在我对面,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马克杯的杯沿。我们之间隔着一张不足一米的橡木餐台,却仿佛横亘着一条需要精心测算才能谨慎迈过的雷区。
沉默像一块浸了水的海绵,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我知道,总得有人先打破这僵局,但又不能显得太过急切,免得暴露了底牌——尽管我们俩现在可能都没剩下多少真正的底牌。
最终,还是她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些,少了点律师助理的职业性清脆,多了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像在敲击一块可能内部已经开裂的玻璃。
“天铭,”她抬起眼,目光掠过我的脸,没有过多停留,仿佛只是不经意地提起,“李副总那边……关于召开董事会的事情,有确定的时间了吗?”
我正慢条斯理地往我的那杯咖啡里扔第三块方糖——一种近乎自虐的甜度,我需要这高浓度的糖分和咖啡因来刺激一下被各种阴谋和情感纠葛折腾得有些过载的大脑。
“动静?”我嗤笑一声,用搅拌勺漫无目的地搅动着杯子里深褐色的漩涡,语气尽量保持着一贯的、略带懒散的调调,“李副总现在安静得像台风眼。表面风平浪静,底下估计早就暗流涌得快形成漩涡了。他没通知我,一个字都没提。”
我顿了顿,勺尖碰在杯壁上,发出清脆的“叮”一声。
“不过,我二叔回来的消息,估计早就像长了翅膀一样,精准地落在他办公桌上了。他现在指不定在哪个高尔夫球场或者私人会所里,一边挥杆品酒,一边琢磨着怎么把这颗突然杀回来的‘钉子’给拔掉呢。”
叶晓洁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那是她进入分析状态时的下意识表情。“董事会是关键一役。他不可能没有动作。会在会上发难?”
“发难是肯定的,就看是文斗还是武斗了。”我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甜腻到发苦的味道刺激着味蕾,让我精神微微一振,“说不定还会给我们准备点惊喜节目,比如咖啡里多加料,或者电路突然短路之类的。”
我说得半真半假,带着点插科打诨的调调,但眼神却留意着她的反应。这既是一种试探,也是我习惯性的、用玩笑来掩饰严峻现实的方式。
叶晓洁没有笑,她的表情很严肃。她沉默了几秒,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这次稳稳地落在了我的眼睛上。
“天铭,”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清晰的、不容置疑的意味,“这次的董事会,让我陪你一起去。以你代理人的身份。”
我没立刻回答,只是看着她。
她见我没说话,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了下去,语速加快了些,仿佛怕一停下来就会失去勇气:“如果你需要,我可以从现在工作的律所离职。以后……就做你的专职助理。”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专职助理?这跳跃有点大。
她似乎看穿了我的疑虑,补充道,语气变得更加冷静,:“不只是公司的事务。你需要一个能完全信得过、并且有能力帮你处理各种特殊情况的人。监视李国明,调查麦伦资本,甚至……应对其他可能出现的任何人。你需要一双在明处的眼睛,和一个能合法接触很多信息的身份。而我,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那里面掺杂进一丝复杂的情绪,:“当然,前提是……你愿意相信我。或者说,愿意‘使用’我。”
这番话,逻辑清晰,利弊分明,甚至带着点冰冷的交易色彩。但我知道,在这层理性的外壳下,是她之前坦白时的那份挣扎和刚刚建立的、脆弱的合作意向。她这是在递投名状,用一种极其专业且对我有利的方式,将她自己更紧密地绑在我的船上,同时也将她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我摩挲着温热的咖啡杯壁,飞速评估着这个提议的每一个角度:风险、收益、可控性、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的、属于二叔或者她自己的其他意图。这简直就像是在下一盘立体围棋,每一步都要计算到后面十几步的可能变化。
半晌,我放下杯子,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一个介于玩味和审视之间的表情。
“晓洁啊晓洁,”我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感慨,“你这提议……听起来像是给我送了个量身定做的瑞士军刀,功能齐全,还附带终身保修。让我很难拒绝啊。”
我注意到她纤细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些。
“其实吧,”我继续说着,语气变得随意起来,仿佛在说一件早就决定好的小事,“我之前就提议让你以代理人的身份跟我去董事会呢。毕竟,跟那帮老狐狸打交道,有个专业的人在身边,总能省掉不少麻烦。我这人,最怕麻烦。”
我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她,眼神里多了点认真的意味:“至于专职助理这事……”
我故意拖长了语调,看到她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等董事会开完再说吧。”我给出了一个留有余地的答案,像暂时将某个线索放入档案袋,留待后续观察,“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嗯,容易让人看出破绽。先把眼前的关口过了。”
这既是实话,也是一种策略。我需要时间观察,观察她,观察二叔的反应,观察董事会后的局势变化。完全的信任?不存在的。但有限的、基于共同目标和相互制约的使用与合作,目前看来是最优解。
叶晓洁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她微微颔首,紧绷的肩膀松弛了一些,像是通过了第一轮考验。
“好。”她简洁地回应,没有再多说一个字,重新端起了她那杯已经微凉的牛奶。
我们各自喝着杯中的饮料,沉默再次降临,但这一次的沉默里,少了几分猜忌的尖锐,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照不宣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