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比来时更加漫长,也更加沉重。
凛冽的寒风,依旧在这片被鲜血和硝烟浸透了的土地上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和灰烬,打在每一个幸存者那麻木的脸上,如同无数只冰冷的、看不见的手,在无声地抽打。
近一百五十名抗联战士,组成了一支沉默的、蜿蜒的长龙。他们,不再有出征时那股悍不畏死的冲天豪情,也没有了胜利后那短暂的、劫后余生的狂喜。
他们的脸上,只剩下一种,混杂着疲惫、悲痛与坚毅的,沉重的麻木。
队伍的最前方,是二十一个“狼牙”的队员。他们,自发地,走在了队伍的两翼和最前方,如同最忠诚的牧羊犬,警惕地,护卫着身后的“羊群”。
队伍的中央,是几十副用白桦树的树枝和行军毯,临时搭起来的简易担架。担架上,躺着的,是那些,在“黑龙桥”一役中,身负重伤,却又侥幸活下来的兄弟。
队伍的最后,则是几十个同样沉默的汉子。他们,没有背枪,也没有扛战利品。他们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一个,用牺牲战友的军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骨灰坛。
那是他们,用刺刀,在那片早已被冻得如同钢铁般的土地上,一寸一寸地,刨出来的,四十多个,回家的“兄弟”。
“都他娘的把胸膛给老子挺直了!”王铁柱那如同破锣般的嗓门,在死寂的队伍中,显得格外的突兀和沙哑。他那只受伤的耳朵,只是用一块破布条,草草地包扎着,还在向外渗着血,他却像感觉不到疼痛一样。
他回头,看着身后那些,一个个垂头丧气,如同斗败了的公鸡般的二连幸存者们,那双通红的眼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哭丧着个脸,给谁看呢?!啊?!”他嘶吼道,“咱们,是打了败仗吗?!不是!咱们他娘的,是打了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咱们,用四十多个兄弟的命,换了小鬼子一个加强中队,外加一座铁王八桥!这笔买卖,值!”
“咱们的兄弟,是英雄!是好汉!他们,是笑着走的!是挺着腰杆死的!”
“我们,是他们的兄弟!我们,就不能给他们丢人!”
“都给老子,把头抬起来!把胸膛挺起来!我们要让营地里所有的人,都看看!我们二连的兵,没有孬种!活着的是英雄!死了的,更是!”
“是!”
被他这么一吼,二连那些本已陷入巨大悲痛中的战士们,仿佛,瞬间,就被注入了一股,不屈的军魂!他们一个个,都缓缓地,抬起了那本已低垂的头颅,挺直了那本已弯曲的腰杆!
……
当这支,充满了悲壮与荣耀的队伍,终于,出现在“一线天”密营的入口时。
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也不是欢呼。
而是,三百多名,早已等候在道路两侧的抗联家属和后勤人员,那一张张,充满了担忧、期盼,和,悲痛的脸。
和,那一声声,压抑不住的,撕心裂肺的哭喊。
“他爹——!”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从人群中,猛地冲了出来,扑倒在了一具,早已冰冷的担架前。
“娃啊——我的娃啊——!”
“当家的!你看看我啊!你不是说,等打跑了小鬼子,就带我回家的吗?!”
哭声,瞬间,响成了一片。
整个营地,都笼罩在了一片,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悲怆之中。
杨汝成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如同-尊没有感情的石像,任由那些,充满了悲痛的哭喊声,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扎在他的心上。
“杨队长……”
一营长陈振山,走到他的身边,那张刚毅的脸上,也满是泪痕。
“让……让弟兄们,都先回去,歇歇吧。”
杨汝成,缓缓地,点了点头。
……
指挥部的木楞房里,气氛,同样凝重。
军长赵尚志和赵政委,早已等在了这里。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出征前那充满了期盼的笑容,只有,一种,无比的沉重。
“报告军长!报告政委!”杨汝成,陈振山,和几个主要的指挥员,走了进来。
“‘黑龙桥’,已彻底摧毁!敌军,桥上守备队,共计一百七十三人,全歼!我方……”
杨汝成,没有再说下去。
他只是,将那本,由赵小山,用了一夜的时间,整理出来的,沾满了血迹和泪痕的“狙击手日志”,无比郑重地,放在了桌子上。
“我方,阵亡……四十二人。重伤……二十人。”
赵政委缓缓地,拿起那本,薄薄的,却又重于泰山的日志。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每一个名字的后面,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记录着他们,那年轻,却又无比壮烈的,一生。
“陈皮,十七岁,靠山屯人,死于日军机枪扫射,临死前,拉响了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
“李小六,十九岁,下河套人,爆破组成员,为掩护战友,被……”
他,再也,念不下去了。
他缓缓地,合上本子,那双镜片后面的眼睛里,早已,噙满了泪水。
“好……好啊……”军长赵尚-志,这个在枪林弹雨中,都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铁血军长,此刻,却猛地,一拳,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那双通红的眼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四十二个!四十二个,活生生的兄弟啊!”他嘶吼道,“山田!我赵尚-志,与你,不共戴天!!”
“军长……”
“杨汝成!”赵尚志猛地回头,那双如同刀子般锐利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我,不怪你!”
“你,打了一场,我们第三军,成立以来,最漂亮,也最提气的大胜仗!”
“你,用四十多个兄弟的命,换来了,我们整个南满根据地,成千上万个同志,能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个冬天!”
“你,和你带领的‘狼牙’,一营,二连,所有的弟兄们,都是我们第三军的,英雄!”
“是,我们整个东北,所有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的,英雄!”
他缓缓地,走到杨汝成的面前。
没有多余的废话。
他只是,对着他,这个,比他年轻了将近一轮的“新兵”,缓缓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却又重于泰山的,军礼!
……
入夜。
一场简单,却又无比庄重的追悼会,在“狼牙”的营地里,举行。
没有哀乐,也没有花圈。
只有,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
和,四十二坛,装满了烈酒的,粗瓷大碗。
所有幸存下来的战士,都围坐在篝火前,默默地,将碗里的烈酒,洒入火中。
“兄弟们,走好!”
“到了那边,别忘了,给家里人,托个梦,报个平安!”
“告诉他们,你们的仇,我们,会替你们,报的!”
王铁柱,将一整坛酒,都灌进了自己的嘴里,然后,又将空空的酒坛,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砰!”
“兄弟们!!”他通红着双眼,嘶吼道,“今天,俺们,不哭!”
“俺们,喝酒!”
“等什么时候,咱们,把小鬼子,都赶出去了!咱们,再去他们的坟头,告诉他们!”
“咱们,赢了!!”
“好!!”
……
杨汝成,没有参加这场,充满了悲壮与豪情的“酒会”。
他独自一人,来到了营地后面那条,冰冷刺骨的小溪边。
他脱下上衣,露出那具,布满了新伤旧痕,如同老树盘根般狰狞的,上身。
他用那冰冷的、刺骨的溪水,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自己的身体。仿佛,要将那沾染在身上的,所有的血污、硝烟,和,罪孽,都彻底地,洗刷干净。
“还在,自责吗?”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他的身后响起。
是赵政委。
他拿着一件干净的、厚实的棉衣,走了过来。
杨汝成没有说话。
“我,看了你的报告。”赵政委将棉衣,披在了他的身上,“也听,小山,说了。”
“那个,叫‘井上源’的日本狙击手,很强。”
“嗯。”
“但是,你,比他,更强。”
杨汝成,缓缓地,摇了摇头。
“我,输了。”
“输了?”赵政委愣了一下,“我们,明明……”
“我,杀了他。”杨汝成的声音,沙哑,却又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是,我,却让四十多个,把命,交给了我的兄弟,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我,没有保护好他们。”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你,是一个,合格的,战士。”赵政委看着他,那双智慧的眼睛里,充满了,一种,长辈般的,慈爱和温和。
“你,也是一个,正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指挥官的,学生。”
“这场战争,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所学校。”
“我们,都在用,最惨痛的代价,去学习,如何,更好地,生存,和,战斗。”
“今天,我们,付出了代价。”
“但是,我们也,成长了。”
他拍了拍杨汝成的肩膀。
“抬起头来,杨汝成同志。”
“你,没有做错任何事。”
“你,是我们所有人的,英雄。”
“你,只需要,记住今天的感觉。”
“然后,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代价’。”
“在下一次,战斗打响的时候,”
“做得,更好。”
凛冽的寒风,依旧在这片被鲜血和硝烟浸透了的土地上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和灰烬,打在每一个幸存者那麻木的脸上,如同无数只冰冷的、看不见的手,在无声地抽打。
近一百五十名抗联战士,组成了一支沉默的、蜿蜒的长龙。他们,不再有出征时那股悍不畏死的冲天豪情,也没有了胜利后那短暂的、劫后余生的狂喜。
他们的脸上,只剩下一种,混杂着疲惫、悲痛与坚毅的,沉重的麻木。
队伍的最前方,是二十一个“狼牙”的队员。他们,自发地,走在了队伍的两翼和最前方,如同最忠诚的牧羊犬,警惕地,护卫着身后的“羊群”。
队伍的中央,是几十副用白桦树的树枝和行军毯,临时搭起来的简易担架。担架上,躺着的,是那些,在“黑龙桥”一役中,身负重伤,却又侥幸活下来的兄弟。
队伍的最后,则是几十个同样沉默的汉子。他们,没有背枪,也没有扛战利品。他们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一个,用牺牲战友的军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骨灰坛。
那是他们,用刺刀,在那片早已被冻得如同钢铁般的土地上,一寸一寸地,刨出来的,四十多个,回家的“兄弟”。
“都他娘的把胸膛给老子挺直了!”王铁柱那如同破锣般的嗓门,在死寂的队伍中,显得格外的突兀和沙哑。他那只受伤的耳朵,只是用一块破布条,草草地包扎着,还在向外渗着血,他却像感觉不到疼痛一样。
他回头,看着身后那些,一个个垂头丧气,如同斗败了的公鸡般的二连幸存者们,那双通红的眼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哭丧着个脸,给谁看呢?!啊?!”他嘶吼道,“咱们,是打了败仗吗?!不是!咱们他娘的,是打了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咱们,用四十多个兄弟的命,换了小鬼子一个加强中队,外加一座铁王八桥!这笔买卖,值!”
“咱们的兄弟,是英雄!是好汉!他们,是笑着走的!是挺着腰杆死的!”
“我们,是他们的兄弟!我们,就不能给他们丢人!”
“都给老子,把头抬起来!把胸膛挺起来!我们要让营地里所有的人,都看看!我们二连的兵,没有孬种!活着的是英雄!死了的,更是!”
“是!”
被他这么一吼,二连那些本已陷入巨大悲痛中的战士们,仿佛,瞬间,就被注入了一股,不屈的军魂!他们一个个,都缓缓地,抬起了那本已低垂的头颅,挺直了那本已弯曲的腰杆!
……
当这支,充满了悲壮与荣耀的队伍,终于,出现在“一线天”密营的入口时。
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也不是欢呼。
而是,三百多名,早已等候在道路两侧的抗联家属和后勤人员,那一张张,充满了担忧、期盼,和,悲痛的脸。
和,那一声声,压抑不住的,撕心裂肺的哭喊。
“他爹——!”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从人群中,猛地冲了出来,扑倒在了一具,早已冰冷的担架前。
“娃啊——我的娃啊——!”
“当家的!你看看我啊!你不是说,等打跑了小鬼子,就带我回家的吗?!”
哭声,瞬间,响成了一片。
整个营地,都笼罩在了一片,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悲怆之中。
杨汝成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如同-尊没有感情的石像,任由那些,充满了悲痛的哭喊声,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扎在他的心上。
“杨队长……”
一营长陈振山,走到他的身边,那张刚毅的脸上,也满是泪痕。
“让……让弟兄们,都先回去,歇歇吧。”
杨汝成,缓缓地,点了点头。
……
指挥部的木楞房里,气氛,同样凝重。
军长赵尚志和赵政委,早已等在了这里。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出征前那充满了期盼的笑容,只有,一种,无比的沉重。
“报告军长!报告政委!”杨汝成,陈振山,和几个主要的指挥员,走了进来。
“‘黑龙桥’,已彻底摧毁!敌军,桥上守备队,共计一百七十三人,全歼!我方……”
杨汝成,没有再说下去。
他只是,将那本,由赵小山,用了一夜的时间,整理出来的,沾满了血迹和泪痕的“狙击手日志”,无比郑重地,放在了桌子上。
“我方,阵亡……四十二人。重伤……二十人。”
赵政委缓缓地,拿起那本,薄薄的,却又重于泰山的日志。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每一个名字的后面,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记录着他们,那年轻,却又无比壮烈的,一生。
“陈皮,十七岁,靠山屯人,死于日军机枪扫射,临死前,拉响了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
“李小六,十九岁,下河套人,爆破组成员,为掩护战友,被……”
他,再也,念不下去了。
他缓缓地,合上本子,那双镜片后面的眼睛里,早已,噙满了泪水。
“好……好啊……”军长赵尚-志,这个在枪林弹雨中,都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铁血军长,此刻,却猛地,一拳,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那双通红的眼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四十二个!四十二个,活生生的兄弟啊!”他嘶吼道,“山田!我赵尚-志,与你,不共戴天!!”
“军长……”
“杨汝成!”赵尚志猛地回头,那双如同刀子般锐利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我,不怪你!”
“你,打了一场,我们第三军,成立以来,最漂亮,也最提气的大胜仗!”
“你,用四十多个兄弟的命,换来了,我们整个南满根据地,成千上万个同志,能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个冬天!”
“你,和你带领的‘狼牙’,一营,二连,所有的弟兄们,都是我们第三军的,英雄!”
“是,我们整个东北,所有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的,英雄!”
他缓缓地,走到杨汝成的面前。
没有多余的废话。
他只是,对着他,这个,比他年轻了将近一轮的“新兵”,缓缓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却又重于泰山的,军礼!
……
入夜。
一场简单,却又无比庄重的追悼会,在“狼牙”的营地里,举行。
没有哀乐,也没有花圈。
只有,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
和,四十二坛,装满了烈酒的,粗瓷大碗。
所有幸存下来的战士,都围坐在篝火前,默默地,将碗里的烈酒,洒入火中。
“兄弟们,走好!”
“到了那边,别忘了,给家里人,托个梦,报个平安!”
“告诉他们,你们的仇,我们,会替你们,报的!”
王铁柱,将一整坛酒,都灌进了自己的嘴里,然后,又将空空的酒坛,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砰!”
“兄弟们!!”他通红着双眼,嘶吼道,“今天,俺们,不哭!”
“俺们,喝酒!”
“等什么时候,咱们,把小鬼子,都赶出去了!咱们,再去他们的坟头,告诉他们!”
“咱们,赢了!!”
“好!!”
……
杨汝成,没有参加这场,充满了悲壮与豪情的“酒会”。
他独自一人,来到了营地后面那条,冰冷刺骨的小溪边。
他脱下上衣,露出那具,布满了新伤旧痕,如同老树盘根般狰狞的,上身。
他用那冰冷的、刺骨的溪水,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自己的身体。仿佛,要将那沾染在身上的,所有的血污、硝烟,和,罪孽,都彻底地,洗刷干净。
“还在,自责吗?”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他的身后响起。
是赵政委。
他拿着一件干净的、厚实的棉衣,走了过来。
杨汝成没有说话。
“我,看了你的报告。”赵政委将棉衣,披在了他的身上,“也听,小山,说了。”
“那个,叫‘井上源’的日本狙击手,很强。”
“嗯。”
“但是,你,比他,更强。”
杨汝成,缓缓地,摇了摇头。
“我,输了。”
“输了?”赵政委愣了一下,“我们,明明……”
“我,杀了他。”杨汝成的声音,沙哑,却又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是,我,却让四十多个,把命,交给了我的兄弟,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我,没有保护好他们。”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你,是一个,合格的,战士。”赵政委看着他,那双智慧的眼睛里,充满了,一种,长辈般的,慈爱和温和。
“你,也是一个,正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指挥官的,学生。”
“这场战争,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所学校。”
“我们,都在用,最惨痛的代价,去学习,如何,更好地,生存,和,战斗。”
“今天,我们,付出了代价。”
“但是,我们也,成长了。”
他拍了拍杨汝成的肩膀。
“抬起头来,杨汝成同志。”
“你,没有做错任何事。”
“你,是我们所有人的,英雄。”
“你,只需要,记住今天的感觉。”
“然后,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代价’。”
“在下一次,战斗打响的时候,”
“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