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窨子里,老村长张大爷正坐立不安地来回踱步。
他时不时地走到地窨子口,掀开那块破烂的兽皮帘子,探出头,朝着“风吼坡”的方向,望上一眼。但外面,除了白茫茫的积雪和呼啸的北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老张,你就别晃悠了,晃得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一个正在角落里,用骨针缝补着一件破棉袄的老妇人,忍不住开口说道。
“我……我这不是心里不踏实吗?”老村长搓着手,一脸的忧色,“这都快晌午了,汝成他们,也该回来了。也不知道,顺不顺利,有没有人……受伤。”
“放心吧,张大爷。”一个负责留守的年轻女人,安慰道,“汝成哥他不是一般人,他有山神爷保佑着呢!肯定能把兄弟们,都囫囵个儿地带回来。”
话虽如此,但地窨子里那压抑、紧张的气氛,却丝毫没有缓解。
这支刚刚成立的“义勇队”,第一次主动出击,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富有节奏的脚步声,从外面传了进来。
“有人回来了!”
地窨子里所有的人,都“呼啦”一下,站了起来,紧张地,望向了门口。
兽皮帘子,被人从外面,一把掀开。
王家二小子那张被冻得通红、却又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的脸,第一个探了进来。
“张大爷!婶子们!我们回来了!”
紧接着,杨汝成那高大的身影,也走了进来。他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但眉宇间,却比出征前,多了一丝放松。
李顺、赵家老三,和其他几个年轻人,也都鱼贯而入。
“都……都回来了?”老村长颤抖着声音,伸出手,挨个地,在他们身上拍打着,仿佛要确认他们是不是真的,“一个都不少?没……没人受伤吧?”
“大爷,您放心!”赵家老三将胸脯拍得“嘭嘭”响,脸上,是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自豪,“别说受伤了,咱们兄弟,连根毛都没掉!那两个小鬼子,被我们,干得干干净净!”
“真的?!”
“打赢了?!”
地窨子里,瞬间,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不敢相信的欢呼!
“不光打赢了!”王家二小子献宝似的,将自己怀里那支崭新的、还带着一丝冰冷杀气的三八式步枪,高高地举了起来,“大伙儿瞧瞧!这是啥?!这是咱们缴获来的!小鬼子的枪!”
“枪!”
“是日本人的‘三八大盖’!”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支通体黝黑的步枪,死死地吸引住了。那冰冷的钢铁造物,在这一刻,仿佛成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还有这个!”
李顺和另一个年轻人,嘿咻嘿咻地,将一个沉甸甸的麻袋,抬了进来,“咚”的一声,扔在了地上。
麻袋的口子散开,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面粉。
“面……是白面!”一个女人看着那袋白面,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他们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见过这么精细的粮食了。
“还有肉!还有大衣!”
半扇还带着血丝的猪肉,几件厚实的日军棉大衣,以及两个沉甸甸的、装满了子弹的弹药盒,被一样一样地,从外面,搬了进来。
地窨子里,彻底沸腾了。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些来之不易的战利品。他们脸上的表情,激动、喜悦、不敢相信,五味杂陈。
这些,不仅仅是食物和武器。
这些,是希望。
是他们这些被逼入绝境的幸存者,活下去,并且,能站着活下去的希望!
“好……好啊……好啊!”老村长张大爷,看着眼前这堆积如山的战利品,激动得老泪纵横,语无伦次,“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我们靠山屯,有后了!有后了!”
“都安静!安静一下!”
杨汝成看着眼前这片欢腾的景象,没有阻止,但当他开口时,那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还是让所有人,都迅速地安静了下来。
他首先,走到了那两支三八式步枪前。
“从今天起,我们‘靠山屯义勇队’,就有三杆好枪了。”他将那两支缴获来的步枪,拿了起来,检查了一下枪况,满意地点了点头。
“队长!这枪……这枪该怎么分?”赵家老三搓着手,眼睛,就没离开过那两支枪。
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了杨汝成的手上。
杨汝成没有说话,他将其中一支枪,递给了在他身边,一直激动得满脸通红的王家二小子。
“王二。”
“到!队长!”王家二小子猛地一个立正,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这几天,你的训练,最刻苦,进步,也最大。”杨汝成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这杆枪,从今天起,就交给你了。你记住了,它不光是你的武器,也是你的命!更是我们整个队伍的命!你能,保住它吗?”
“能!我能!”王家二小子“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双手,高高地举过头顶,接过了那支枪。他将那冰冷的枪身,紧紧地抱在怀里,如同抱着稀世珍宝。
“我王二对天发誓!枪在人在!枪要是丢了,我……我就把脑袋,拧下来,给您当夜壶!”
“起来。”杨汝成将他拉了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以后,不准跪天,不准跪地,更不准跪我。我们靠山屯的爷们,只跪死去的爹娘和祖宗!”
“是!”王家二小子站起身,挺直了腰杆,整个人,仿佛瞬间,就从一个半大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
杨汝成又将另一支枪,交给了另一个在训练中,表现同样出色的年轻人,并同样,对他进行了一番嘱咐。
赵家老三看着这一幕,虽然心里有些羡慕,但也心服口服。他知道,自己的性子,太毛躁,确实不如那两个年轻人,沉得住气。
“队长,枪分完了,那……那子弹呢?”李顺在一旁问道。
杨汝成走到那两个打开的弹药盒前,将里面黄澄澄的子弹,全部倒了出来。
“这次,我们缴获了一百五十二发子弹。”他将子弹,收拢到自己的子弹袋里,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袋口,系得死死的。
“从现在起,我重申一遍纪律!”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我们义勇队所有的弹药,都由我一个人,统一保管!统一分配!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私藏一颗子弹!每次战斗,需要多少子弹,由我来发。战斗结束,剩下的子弹,必须一发不少地,全部上缴!”
“谁要是敢私藏子弹,或者,浪费一颗子弹,都按违反军法处置!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人齐声应道。
他们知道,杨汝成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整个队伍。在这片林子里,子弹,比人命,还要金贵。
“好。”杨汝成满意地点了点头,“枪和子弹,是用来杀敌的。那剩下的东西,就是用来让我们活下去的。”
他指着那半扇猪肉和那袋白面。
“今天,咱们开张第一仗,旗开得胜!值得庆贺!”他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容,“张大爷,各位婶子,嫂子们,今天,咱们吃顿好的!咱们……包饺子!”
“饺子!”
“吃饺子喽!”
地窨子里,再一次,爆发出了一阵比刚才还要热烈的欢呼。
“好!好!包饺子!我们这就去!”
几个女人,擦干了眼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她们手脚麻利地,开始和面、剁肉,整个地窨子里,都弥漫起了一股名为“家”的、温暖的气息。
就在这时,两个一直缩在角落里、不敢说话的身影,引起了杨汝成的注意。
正是那两个被他们从日本人手里,救下来的民夫。
“张大爷,您过来一下。”杨汝成将老村长,拉到了一旁。
“怎么了,孩子?”
“那两个人,您问过他们的底细了吗?”杨汝成低声问道。
“问过了。”老村长点了点头,“都是附近‘下河套’村的庄稼人,被日本人抓来当苦力的。都是老实巴交的本分人。”
“那……他们怎么处置?”杨汝成问道。
老村长沉默了。
这是一个难题。
放他们走?万一他们回去之后,走漏了风声,把义勇队的位置,暴露给日本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不放他们走?留在这里?他们多两个人,就多两张嘴吃饭。而且,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成为队伍里的不安定因素。
“我去跟他们谈谈。”
杨汝成想了想,朝着那两个民夫,走了过去。
那两个民夫,看到他走过来,吓得,立刻从地上站了起来,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别怕。”杨汝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柔和一些,“我叫杨汝成,是这里管事的。你们叫什么名字?”
“俺……俺叫刘老四……”那个年纪稍长的,结结巴巴地回答。
“俺叫……叫栓子……”那个年轻一点的,声音,细得像蚊子。
“刘老四,栓子。”杨汝成点了点头,“今天,我们杀了日本人,也算是,救了你们一命。现在,我给你们两个选择。”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第一,你们,现在就可以走。我们绝不拦着。但是,你们要对天发誓,今天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听的一切,出了这个山坳,就得给它烂在肚子里!要是敢跟日本人,透露一个字,我杨汝成,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们的心肝,给挖出来!”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那股深入骨髓的杀气,却让刘老四和栓子,齐齐打了个冷战。
“我们不敢!我们绝不敢乱说!”刘老四连连摆手。
“第二条路。”杨汝成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就是,留下来,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杀鬼子,报仇。管你们一口饱饭,但随时,都可能会掉脑袋。”
他看着他们。
“路,怎么选,你们自己定。”
他时不时地走到地窨子口,掀开那块破烂的兽皮帘子,探出头,朝着“风吼坡”的方向,望上一眼。但外面,除了白茫茫的积雪和呼啸的北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老张,你就别晃悠了,晃得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一个正在角落里,用骨针缝补着一件破棉袄的老妇人,忍不住开口说道。
“我……我这不是心里不踏实吗?”老村长搓着手,一脸的忧色,“这都快晌午了,汝成他们,也该回来了。也不知道,顺不顺利,有没有人……受伤。”
“放心吧,张大爷。”一个负责留守的年轻女人,安慰道,“汝成哥他不是一般人,他有山神爷保佑着呢!肯定能把兄弟们,都囫囵个儿地带回来。”
话虽如此,但地窨子里那压抑、紧张的气氛,却丝毫没有缓解。
这支刚刚成立的“义勇队”,第一次主动出击,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富有节奏的脚步声,从外面传了进来。
“有人回来了!”
地窨子里所有的人,都“呼啦”一下,站了起来,紧张地,望向了门口。
兽皮帘子,被人从外面,一把掀开。
王家二小子那张被冻得通红、却又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的脸,第一个探了进来。
“张大爷!婶子们!我们回来了!”
紧接着,杨汝成那高大的身影,也走了进来。他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但眉宇间,却比出征前,多了一丝放松。
李顺、赵家老三,和其他几个年轻人,也都鱼贯而入。
“都……都回来了?”老村长颤抖着声音,伸出手,挨个地,在他们身上拍打着,仿佛要确认他们是不是真的,“一个都不少?没……没人受伤吧?”
“大爷,您放心!”赵家老三将胸脯拍得“嘭嘭”响,脸上,是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自豪,“别说受伤了,咱们兄弟,连根毛都没掉!那两个小鬼子,被我们,干得干干净净!”
“真的?!”
“打赢了?!”
地窨子里,瞬间,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不敢相信的欢呼!
“不光打赢了!”王家二小子献宝似的,将自己怀里那支崭新的、还带着一丝冰冷杀气的三八式步枪,高高地举了起来,“大伙儿瞧瞧!这是啥?!这是咱们缴获来的!小鬼子的枪!”
“枪!”
“是日本人的‘三八大盖’!”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支通体黝黑的步枪,死死地吸引住了。那冰冷的钢铁造物,在这一刻,仿佛成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还有这个!”
李顺和另一个年轻人,嘿咻嘿咻地,将一个沉甸甸的麻袋,抬了进来,“咚”的一声,扔在了地上。
麻袋的口子散开,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面粉。
“面……是白面!”一个女人看着那袋白面,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他们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见过这么精细的粮食了。
“还有肉!还有大衣!”
半扇还带着血丝的猪肉,几件厚实的日军棉大衣,以及两个沉甸甸的、装满了子弹的弹药盒,被一样一样地,从外面,搬了进来。
地窨子里,彻底沸腾了。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些来之不易的战利品。他们脸上的表情,激动、喜悦、不敢相信,五味杂陈。
这些,不仅仅是食物和武器。
这些,是希望。
是他们这些被逼入绝境的幸存者,活下去,并且,能站着活下去的希望!
“好……好啊……好啊!”老村长张大爷,看着眼前这堆积如山的战利品,激动得老泪纵横,语无伦次,“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我们靠山屯,有后了!有后了!”
“都安静!安静一下!”
杨汝成看着眼前这片欢腾的景象,没有阻止,但当他开口时,那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还是让所有人,都迅速地安静了下来。
他首先,走到了那两支三八式步枪前。
“从今天起,我们‘靠山屯义勇队’,就有三杆好枪了。”他将那两支缴获来的步枪,拿了起来,检查了一下枪况,满意地点了点头。
“队长!这枪……这枪该怎么分?”赵家老三搓着手,眼睛,就没离开过那两支枪。
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了杨汝成的手上。
杨汝成没有说话,他将其中一支枪,递给了在他身边,一直激动得满脸通红的王家二小子。
“王二。”
“到!队长!”王家二小子猛地一个立正,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这几天,你的训练,最刻苦,进步,也最大。”杨汝成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这杆枪,从今天起,就交给你了。你记住了,它不光是你的武器,也是你的命!更是我们整个队伍的命!你能,保住它吗?”
“能!我能!”王家二小子“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双手,高高地举过头顶,接过了那支枪。他将那冰冷的枪身,紧紧地抱在怀里,如同抱着稀世珍宝。
“我王二对天发誓!枪在人在!枪要是丢了,我……我就把脑袋,拧下来,给您当夜壶!”
“起来。”杨汝成将他拉了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以后,不准跪天,不准跪地,更不准跪我。我们靠山屯的爷们,只跪死去的爹娘和祖宗!”
“是!”王家二小子站起身,挺直了腰杆,整个人,仿佛瞬间,就从一个半大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
杨汝成又将另一支枪,交给了另一个在训练中,表现同样出色的年轻人,并同样,对他进行了一番嘱咐。
赵家老三看着这一幕,虽然心里有些羡慕,但也心服口服。他知道,自己的性子,太毛躁,确实不如那两个年轻人,沉得住气。
“队长,枪分完了,那……那子弹呢?”李顺在一旁问道。
杨汝成走到那两个打开的弹药盒前,将里面黄澄澄的子弹,全部倒了出来。
“这次,我们缴获了一百五十二发子弹。”他将子弹,收拢到自己的子弹袋里,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袋口,系得死死的。
“从现在起,我重申一遍纪律!”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我们义勇队所有的弹药,都由我一个人,统一保管!统一分配!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私藏一颗子弹!每次战斗,需要多少子弹,由我来发。战斗结束,剩下的子弹,必须一发不少地,全部上缴!”
“谁要是敢私藏子弹,或者,浪费一颗子弹,都按违反军法处置!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人齐声应道。
他们知道,杨汝成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整个队伍。在这片林子里,子弹,比人命,还要金贵。
“好。”杨汝成满意地点了点头,“枪和子弹,是用来杀敌的。那剩下的东西,就是用来让我们活下去的。”
他指着那半扇猪肉和那袋白面。
“今天,咱们开张第一仗,旗开得胜!值得庆贺!”他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容,“张大爷,各位婶子,嫂子们,今天,咱们吃顿好的!咱们……包饺子!”
“饺子!”
“吃饺子喽!”
地窨子里,再一次,爆发出了一阵比刚才还要热烈的欢呼。
“好!好!包饺子!我们这就去!”
几个女人,擦干了眼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她们手脚麻利地,开始和面、剁肉,整个地窨子里,都弥漫起了一股名为“家”的、温暖的气息。
就在这时,两个一直缩在角落里、不敢说话的身影,引起了杨汝成的注意。
正是那两个被他们从日本人手里,救下来的民夫。
“张大爷,您过来一下。”杨汝成将老村长,拉到了一旁。
“怎么了,孩子?”
“那两个人,您问过他们的底细了吗?”杨汝成低声问道。
“问过了。”老村长点了点头,“都是附近‘下河套’村的庄稼人,被日本人抓来当苦力的。都是老实巴交的本分人。”
“那……他们怎么处置?”杨汝成问道。
老村长沉默了。
这是一个难题。
放他们走?万一他们回去之后,走漏了风声,把义勇队的位置,暴露给日本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不放他们走?留在这里?他们多两个人,就多两张嘴吃饭。而且,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成为队伍里的不安定因素。
“我去跟他们谈谈。”
杨汝成想了想,朝着那两个民夫,走了过去。
那两个民夫,看到他走过来,吓得,立刻从地上站了起来,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别怕。”杨汝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柔和一些,“我叫杨汝成,是这里管事的。你们叫什么名字?”
“俺……俺叫刘老四……”那个年纪稍长的,结结巴巴地回答。
“俺叫……叫栓子……”那个年轻一点的,声音,细得像蚊子。
“刘老四,栓子。”杨汝成点了点头,“今天,我们杀了日本人,也算是,救了你们一命。现在,我给你们两个选择。”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第一,你们,现在就可以走。我们绝不拦着。但是,你们要对天发誓,今天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听的一切,出了这个山坳,就得给它烂在肚子里!要是敢跟日本人,透露一个字,我杨汝成,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们的心肝,给挖出来!”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那股深入骨髓的杀气,却让刘老四和栓子,齐齐打了个冷战。
“我们不敢!我们绝不敢乱说!”刘老四连连摆手。
“第二条路。”杨汝成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就是,留下来,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杀鬼子,报仇。管你们一口饱饭,但随时,都可能会掉脑袋。”
他看着他们。
“路,怎么选,你们自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