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蕴含古老石刻的洞窟后,队伍一路沉默。陈师兄依旧沉浸在发现古老遗迹的震撼与惋惜中,孙、李二人则惊魂未定,只顾埋头赶路。
唯有江易辰,表面平静,识海之内却已掀起滔天巨浪。
那些古老而残缺的火焰符文、炼丹图刻,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入他的记忆深处。它们杂乱无章,破碎不堪,许多地方难以连贯,强行推演只会令人头晕目眩,甚至如陈师兄那般遭受反噬。
然而,就在他于心中默默观想那些符文时,沉寂于识海最深处的《太初衍丹经》忽然微微震动起来。
并非剧烈的反应,更像是一弦被拨动后的悠远余韵,清冷而玄奥。
随着这丝微弱的共鸣,那些原本如同天书、充满了矛盾和断裂的古老石刻影像,仿佛被注入了一丝奇异的活力。一些无法理解的符文结构,在《太初衍丹经》某种内在逻辑的映照下,竟开始自行调整、补全了细微的笔划,变得更加合理;几幅看似矛盾的控火图刻,其运转轨迹在经文的调和下,显现出了先后顺序与转化之妙。
《太初衍丹经》本身并未直接给出答案,它更像是一位高明的导师,在他面对难题时,悄然点亮了一盏灯,指引了他思考的方向,让他得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底蕴去理解、去消化那些外来的古老知识。
“原来如此……这处火焰转折,并非强行压制,而是需以灵识先行疏导,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这篇萃取法,九转地火并非同时作用,而是感应药材内部灵机变化,逐层激发……其对火焰精微层面的要求,简直骇人听闻!”
“还有这个符文……代表的并非单纯的‘燃烧’,更蕴含着‘净化’与‘升华’的真意……”
江易辰的心中,明悟如同涓涓细流,逐渐汇聚。他并未直接获得任何完整的古法传承,但在《太初衍丹经》的帮助下,他成功地“破解”了那些石刻一小部分的核心理念,并将其吸收融入自身原有的体系之中。
他对火焰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温度、形态、属性这些表层概念,开始更深入地触及到火焰内在的“灵性”与“变化之道”。那是一种更为本质、更接近本源的认识。
不知不觉间,他体内筑基真火的运转变得更加圆融自如,心念微动,指尖便可凝聚出一缕凝练至极、几乎毫无温度外泄的纯白色火苗——这是控火能力跃升的显着标志。他甚至感觉,若此刻再炼制丹药,对火候的掌控将能精妙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操作,如今似乎已有了实现的可能。
这种提升并非修为境界的暴涨,而是技巧与认知层面的飞跃,是根基的夯实与拓宽,其长远好处,远超单纯的灵力积累。
“江师弟?”陈师兄的声音将江易辰从深沉的领悟中唤醒。
江易辰抬眼,发现陈师兄正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你方才……周身火灵之气似乎异常活跃凝练,可是有所感悟?”陈师兄毕竟是筑基中期,对火灵变化感知敏锐,察觉到了江易辰刚才那片刻的异常,但那变化玄而又玄,一闪即逝,他也不敢确定。
江易辰心念电转,自然不会暴露《太初衍丹经》的存在,顺势淡然道:“方才见到那些古老石刻,心有所感,对控火之术略有启发,让陈师兄见笑了。”
陈师兄闻言,眼中掠过一丝羡慕,叹道:“江师弟果然天赋异禀。那石刻艰深晦涩,我强行观摩险些受伤,师弟竟能从中有所得,佩服。”他只当江易辰悟性惊人,却绝不会想到是因其身怀更古老的丹道至宝。
孙、李二人听到对话,更是把头埋低了几分,心中那点不甘彻底烟消云散,只剩敬畏。一个能从那鬼画符一样的古老石刻里悟出东西的人,其天赋和实力根本不是他们能揣度的。
江易辰谦逊了几句,将话题引回返程路线。
他内视己身,感受着那变得更加如臂指使的筑基真火,以及脑海中多出的那些关于火焰本质的碎片领悟,心中一片清明。
火云窟之行,风险与机遇并存。不仅得到了赤炎果,震慑了宵小,更获得了这份意想不到的机缘——来自古老岁月的智慧碎片,经由《太初衍丹经》淬炼,化为了他自身丹道之路上的一块坚实基石。
前路漫漫,丹道通天。而他的脚步,无疑又坚实了几分。
唯有江易辰,表面平静,识海之内却已掀起滔天巨浪。
那些古老而残缺的火焰符文、炼丹图刻,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入他的记忆深处。它们杂乱无章,破碎不堪,许多地方难以连贯,强行推演只会令人头晕目眩,甚至如陈师兄那般遭受反噬。
然而,就在他于心中默默观想那些符文时,沉寂于识海最深处的《太初衍丹经》忽然微微震动起来。
并非剧烈的反应,更像是一弦被拨动后的悠远余韵,清冷而玄奥。
随着这丝微弱的共鸣,那些原本如同天书、充满了矛盾和断裂的古老石刻影像,仿佛被注入了一丝奇异的活力。一些无法理解的符文结构,在《太初衍丹经》某种内在逻辑的映照下,竟开始自行调整、补全了细微的笔划,变得更加合理;几幅看似矛盾的控火图刻,其运转轨迹在经文的调和下,显现出了先后顺序与转化之妙。
《太初衍丹经》本身并未直接给出答案,它更像是一位高明的导师,在他面对难题时,悄然点亮了一盏灯,指引了他思考的方向,让他得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底蕴去理解、去消化那些外来的古老知识。
“原来如此……这处火焰转折,并非强行压制,而是需以灵识先行疏导,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这篇萃取法,九转地火并非同时作用,而是感应药材内部灵机变化,逐层激发……其对火焰精微层面的要求,简直骇人听闻!”
“还有这个符文……代表的并非单纯的‘燃烧’,更蕴含着‘净化’与‘升华’的真意……”
江易辰的心中,明悟如同涓涓细流,逐渐汇聚。他并未直接获得任何完整的古法传承,但在《太初衍丹经》的帮助下,他成功地“破解”了那些石刻一小部分的核心理念,并将其吸收融入自身原有的体系之中。
他对火焰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温度、形态、属性这些表层概念,开始更深入地触及到火焰内在的“灵性”与“变化之道”。那是一种更为本质、更接近本源的认识。
不知不觉间,他体内筑基真火的运转变得更加圆融自如,心念微动,指尖便可凝聚出一缕凝练至极、几乎毫无温度外泄的纯白色火苗——这是控火能力跃升的显着标志。他甚至感觉,若此刻再炼制丹药,对火候的掌控将能精妙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操作,如今似乎已有了实现的可能。
这种提升并非修为境界的暴涨,而是技巧与认知层面的飞跃,是根基的夯实与拓宽,其长远好处,远超单纯的灵力积累。
“江师弟?”陈师兄的声音将江易辰从深沉的领悟中唤醒。
江易辰抬眼,发现陈师兄正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你方才……周身火灵之气似乎异常活跃凝练,可是有所感悟?”陈师兄毕竟是筑基中期,对火灵变化感知敏锐,察觉到了江易辰刚才那片刻的异常,但那变化玄而又玄,一闪即逝,他也不敢确定。
江易辰心念电转,自然不会暴露《太初衍丹经》的存在,顺势淡然道:“方才见到那些古老石刻,心有所感,对控火之术略有启发,让陈师兄见笑了。”
陈师兄闻言,眼中掠过一丝羡慕,叹道:“江师弟果然天赋异禀。那石刻艰深晦涩,我强行观摩险些受伤,师弟竟能从中有所得,佩服。”他只当江易辰悟性惊人,却绝不会想到是因其身怀更古老的丹道至宝。
孙、李二人听到对话,更是把头埋低了几分,心中那点不甘彻底烟消云散,只剩敬畏。一个能从那鬼画符一样的古老石刻里悟出东西的人,其天赋和实力根本不是他们能揣度的。
江易辰谦逊了几句,将话题引回返程路线。
他内视己身,感受着那变得更加如臂指使的筑基真火,以及脑海中多出的那些关于火焰本质的碎片领悟,心中一片清明。
火云窟之行,风险与机遇并存。不仅得到了赤炎果,震慑了宵小,更获得了这份意想不到的机缘——来自古老岁月的智慧碎片,经由《太初衍丹经》淬炼,化为了他自身丹道之路上的一块坚实基石。
前路漫漫,丹道通天。而他的脚步,无疑又坚实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