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太极真人张三丰-《古风故事集》

  话说天地间有般异人,非仙非凡,乃天地灵气所钟,日月精华所孕。今朝且说一位震古烁今的人物,姓张,名君宝,道号三丰。此人历宋、元、明三朝,寿逾二百载,开创武当一脉,留下太极真传,端的是一部活传奇。看官且静心凝神,听我娓娓道来。

  这张三丰的来历,先就透着三分玄奇。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四月初九,辽东懿州张宅忽有紫气东来,满室异香。那张员外名居仁,年过五旬尚无子嗣,这夜忽梦仙鹤衔着明珠投入夫人怀中。次日夫人便觉有孕,怀胎十二个月,竟产下个通体如玉的男婴。更奇的是,婴儿落地不哭反笑,右手紧握成拳。产婆掰开一看,掌心竟天然长着太极图纹!

  这孩子五岁染目疾,家人送他到碧落宫白云禅师长处静养。谁想这小儿与道教竟有宿缘,每日听道士诵《清净经》,忽一日睁眼笑道:“我看见了!”不但目疾痊愈,更能夜间视物如昼。七岁便能通读经史,尤喜黄老之学,常与禅师论道,惊得老禅师合十叹道:“此子非池中物,乃道门麒麟也!”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张君宝十二岁时家中突遭大变。元兵南下,张宅被焚,父母双亡。可怜金枝玉叶般的孩子,顿时成了流浪孤儿。幸得终南山道士清虚子收留,带他云游四方。这一老一少踏遍名山大川,采药炼丹,修习导引之术。某日在华山之巅,忽遇异人陈抟老祖显圣,竟抚着君宝头顶道:“混沌初开我少年,而今又见太极圆。”留下半部《无极图》飘然而去。

  少年君宝十八岁那年,在终南山得遇全真教高道邱处机。真人见他根骨清奇,收为俗家弟子,授以全真内功心法。君宝昼夜苦修,三年便贯通任督二脉,能三日不食而神清气爽,一月不眠而精力充沛。某日雪夜入定,周身蒸汽氤氲,竟将丈内积雪尽数融化,惊得同修们啧啧称奇。

  却说君宝二十四岁那年,忽动游学之念。辞别师门下终南山,一路南行至嵩山少林寺。寺中有位觉远和尚,乃藏经阁护法,精研佛道二家之学。君宝与之论道三日,互为知音。觉远私授《九阳真经》,君宝以自创的纯阳功相报。谁想此事被少林僧众察觉,以偷学武功为名要捉拿君宝。觉远助他连夜出逃,自己却因破戒被罚面壁九年。君宝对此终生感念,后来开创武当派时,特将部分武功与少林绝学融会贯通,暗含报恩之意。

  且说张君宝逃至少室山下,忽遇一伙剪径强人。他本不愿动武,谁知那匪首竟使出生平绝学“金刚指”。君宝下意识地以《九阳真经》心法相抗,一指弹出,匪首应声而倒。他怔立良久,忽仰天长啸:“武学岂在杀伐?刚不可久,柔不可守,阴阳相济方为大道!”就在这荒山野岭间,悟出以柔克刚的武学至理。此后隐姓埋名,自号“三丰”,取“三才丰茂”之意,开始游历天下。

  这三十年间,张三丰足迹遍及四海。在昆仑雪山观冰瀑倒挂,悟出“流水不争先”的至理;在东海之滨看潮涨潮落,创出“借力打力”的妙法;更在洞庭湖畔见渔夫撒网,观蛇鹤相斗,渐渐融会贯通,将武道与自然造化合一。某日在黄山遇一癫道人,与之赌棋三日。道人输了一子,大笑掷棋于渊,传他半部《周易参同契》。三丰由此贯通丹道武学,容颜愈显年轻,五十岁人看似二十少年。

  元朝至元年间,张三丰初至武当山。但见七十二峰朝大顶,紫气氤氲如仙境,当即叹道:“此山当兴吾道!”遂结茅庐于展旗峰下。当地樵夫时见奇景:或见他在悬崖绝壁间行走如飞,或见他在潭面踏水无痕,更有人见他与白猿对弈,与仙鹤共舞。山民皆以为神,称之“邋遢道人”,因他常衣不系带,发不梳理,然双目开阖间精光四射。

  却说武当山下有个赵员外,家中独子染了怪病,群医束手。三丰采药经过,取松针三钱、山泉半盏,以掌心焐热喂服,童子顿时病愈。员外以百金相谢,三丰笑而不受,只求在山上建座草庵。消息传开,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三丰来者不拒,常以奇特疗法治病:或以太极推拿化瘀血,或以真气导引通经脉,更用丹炉炼制“九转还魂丹”,活人无数。

  这期间收得第一个弟子,名唤邱玄清。原是个落第书生,因见三丰在雪地练功,周身三尺无雪,遂叩首拜师。三丰见他诚心,传以筑基心法。谁想这书生三月通小周天,半年贯大周天,一年竟能单掌开碑。三丰叹道:“儒道本一家也!”遂将毕生所学渐次相传,正式开宗立派。

  武林中忽传出“魔教”为祸的消息。这魔教教主自称得西域邪功,能吸人内力。正派高手接连折损,少林天鸣方丈亲上武当求援。时年百岁的张三丰飘然下山,于嵩山少林寺外会战魔头。二人斗至千招,三丰忽使出新创的太极拳,看似缓慢无力,却将对方凌厉杀招尽数化解。最后以“揽雀尾”一式轻按对方气海,废其邪功而不伤性命。魔头泣拜于地,自此西域邪功绝迹中原。

  经此一战,武当派声名大振。元顺帝遣使召三丰入京,欲求长生之术。三丰赋诗一首拒之:“金丹不需炉中炼,长生只在心内求。”使臣强请,三丰竟在众目睽睽下化作清风而去。此后朝廷七次征召,他或托梦显圣,或留偈遁形,终不肯赴诏。民间遂传“真人不朝天子”的美谈。

  洪武年间,张三丰预感到天下将变,闭关九载。出关时明朝已立,弟子增至三十余人。他将毕生所学,创出太极十三式、真武七截阵等绝学。更将丹道、医术、易理融会贯通,着成《大道论》《玄机直讲》等经书。某日召集弟子,指着一盏油灯道:“灯油将尽火更明,吾道亦然。”当夜留诗一首:“天地悠悠任往来,何须青史留姓名?武当云深真境在,太极圆转道自成。”飘然远去。

  此后百余年,世间屡现神迹:有商旅在雪山遇暴风雪,见邋遢道人指引生路;有渔民在海上遇飓风,见老者踏浪布阵;更有人见他在洞庭湖上踏月吟诗。正德皇帝遣使寻访,只见武当金殿留有温热的蒲团;嘉靖皇帝建遇真宫供奉,香火鼎盛时忽有仙鹤衔来丹书:“不在蓬莱在心神”。

  直到天启三年,有樵夫在武当后山见奇异景象:紫气凝聚三日不散,中有白鹤盘旋。众人寻去,只见崖壁上新刻太极图,旁书“三丰遗影”四字。自此方知真人已羽化登仙,留下面壁图影以证大道。

  后世清理遗物,得帛书一卷,乃真人手记。扉页写道:“吾二百四十年间,观潮生潮灭,悟刚柔互济;看云卷云舒,得自在真谛。武道非为杀伐,乃求天人合一;长生非为苟活,要在明心见性。”末尾附偈语一首:

  “混沌初开道为先,

  太极循环复自然。

  武当云深真境在,

  明月清风万古传。”

  这等奇人奇事,若非青史有载,方志有记,真教人难以置信。正是:

  金丹不需炉中炼,长生只在心内求。

  太极圆转参造化,云深何处觅仙踪?

  列位看官:人生百年虽云短,能悟大道即长生。莫道神仙无处觅,一念清净是玄关。这部《太极真人传》,虽不敢说尽得三丰祖师真髓,也愿世人知:我国固有这般惊天动地的人物,这般奥妙无穷的智慧。正所谓:

  玄机妙理本寻常,只在身心仔细参。

  若得太极圆转意,清风明月伴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