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拂晓时分才将将泛起鱼肚白的颜色。
林望一夜没怎么睡,却毫无困意。他比生物钟更早地睁开了眼,躺在硬板床上,静静地听着窗外的声音。清水乡的清晨,他已经无比熟悉。远处传来的第一声鸡鸣,划破了黎明前的宁静,紧接着,是东边张大妈家开门时那“吱呀”的、从不曾上油的门轴声,还有乡政府大院里那条老黄狗睡醒后,抖动身体时项圈发出的清脆铃响。
这些声音,曾是他初到此地时,倍感孤寂的背景音。如今,却像一首听了无数遍的老歌,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安详与熟悉。
他起身,没有开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最后一次打量这间简陋的宿舍。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子,墙角立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这就是他来时的全部,也是他走时的全部。
不,还是有些不同的。
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工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清水乡的每一条河道,每一片田地,每一个村落的名字和问题。这是他留下的痕迹。
他洗漱完毕,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便装,将那本笔记郑重地放进公文包,然后才拎起那个并不沉重的行李箱,走出了房间。
楼道里空无一人,脚步声显得格外清晰。他走到楼下时,却看见王凯已经等在了那里。年轻人眼下有着淡淡的黑眼圈,显然也是一夜未眠。他看见林望,连忙迎了上来,想去接他手里的行李箱,却被林望避开了。
“乡长……”王凯张了张嘴,声音有些干涩,头顶那枚[失落]的标签,像一片被霜打过的叶子,蔫蔫地垂着。
“叫我林望,或者林哥。”林望笑了笑,“以后,我可不是你们的乡长了。”
王凯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低下头,闷声闷气地“嗯”了一声。
“走吧,去办公室,把最后的工作交接完。”林望拍了拍他的肩膀。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晨雾清凉,带着草木的湿气。乡政府大院里静悄悄的,那栋办公楼像一头沉睡的巨兽。林望的办公室里,一切都已收拾妥当,桌上只留下一串钥匙,和一份他昨晚连夜整理好的交接清单。
“……修路工程的二期款项,我已经跟县财政打过招呼,下周就能拨付。你盯紧一点,专款专用,不能出任何纰漏。”
“……几个村的秋收防火工作,方案在这里,你拿给刘书记,让他定夺。”
“……乡里那几个老大难的信访户,情况我都写清楚了,新来的乡长人生地不熟,你记得多提醒。”
林望一条一条地交代着,声音平静而清晰。王凯则在一旁拼命地点头,像个听讲的小学生,他不敢抬头看林望,生怕眼里的泪水掉下来。
“行了,就这些吧。”林望将钥匙推到他面前,“以后,清水乡就靠你们了。”
王凯终于忍不住,抬起头,眼中的泪光在闪烁:“乡长……不,林哥,你以后……还会回来看看吗?”
“会的。”林望看着他,眼神温和而坚定,“等路修好了,我回来走走。”
交接完一切,天已经大亮。一辆黑色的帕萨特准时停在了乡政府大院门口,车牌是云州市的。司机从车上下来,客气地朝林望点了点头。
该走了。
林望拎起行李箱,和王凯一起,朝着大门口走去。这短短一百米的路,他走了几个月,今天却感觉格外漫长。
然而,当他走到大院门口时,却猛地停住了脚步。
门口,不知何时,已经站满了人。
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十个八个,而是黑压压的一片。他们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从乡政府的大门口,一直沿着通往村外的主路,排成了两行长长的队伍。
有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有脸上还带着泥土的庄稼汉子,还有那些曾经因为修路补偿款而跟林望拍过桌子的村民。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或多或少地提着点东西。一篮子刚从鸡窝里掏出来的、还带着余温的土鸡蛋;一捆用红绳扎得整整齐齐的、水灵灵的青菜;几双纳得密密实实的、崭新的布鞋鞋垫……
他们没有说话,没有口号,也没有横幅。只是用一种最淳朴、最直接的方式,站在那里,看着他。
林望的目光扫过人群,他的【情绪图谱】在这一刻,前所未有地绚烂。
一片片耀眼的、温暖的金色光芒,从每一个人的头顶升起,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河流。[不舍]、[感激]、[祝福]、[敬重]……这些标签,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像清晨的阳光,温暖而耀眼,让林望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他看到了人群中的张国忠。老汉的腰杆挺得笔直,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他看到林望望过来,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村的村代表。
“林乡长,”张国忠走到林望面前,声音有些哽咽,他把手里的布袋子往前一递,“俺们……俺们也没啥好东西。这是各家各户凑的,新打下来的花生,在锅里炒得香喷喷的,您带在路上吃,解个闷。”
林望看着那个布袋,看着张国忠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和他头顶那枚亮得几乎化为实质的[感激]标签,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
他不能收。组织的纪律,他比谁都清楚。
他刚想开口拒绝,张国忠却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把布袋子硬往他手里塞,一双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他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
“林乡长,您别嫌弃!”老汉的眼眶也红了,“这不是送礼,这是俺们老百姓的一点心意!您为了俺们清水乡,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路,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您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俺们!”
“是啊,林乡长,收下吧!”
“这不值几个钱,就是俺们的一点心!”
人群中响起了附和的声音,一句句,一声声,都敲在林望的心坎上。
他看着眼前这一张张朴实的脸,看着他们头顶那一片金色的海洋,知道自己再说任何拒绝的话,都是一种矫情,一种辜负。
他深吸一口气,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布袋。
“谢谢……谢谢大家。”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颤抖。
他没有再多说,只是朝着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是为他们来时的收留,是为他们此刻的相送,更是为他们那份沉甸甸的、金子般的信任。
当他直起身时,眼眶已经彻底湿润。
司机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眼中也流露出一丝动容。他在市委机关开车多年,接送过的领导不知凡几,却从未见过如此场面。
林望提着行李箱和那个装满花生的布袋,走向汽车。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每一个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
他打开车门,坐了进去。关上车门的瞬间,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
车子缓缓启动,沿着那条由人群组成的通道,慢慢向前驶去。林望摇下车窗,看着窗外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他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举着一朵不知从哪儿摘来的野花,使劲地朝他挥舞。他看到一个曾经上访的老大爷,此刻正悄悄地用衣袖抹着眼睛。
车子越开越远,乡政府的大院变得越来越小。但那条送行的人龙,却仿佛没有尽头。车子开出了几百米,拐过一个弯,林望回头望去,依然能看到路口那黑压压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
他知道,清水乡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仕途上的一次磨砺,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些淳朴的百姓,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感,给他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车子终于驶上了那条由他亲手督建的、平坦崭新的柏油路。路两旁,是刚刚泛起绿意的田野,充满了希望。
林望慢慢地摇上车窗,将身后的风景彻底隔绝。他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但眼角,一滴温热的泪,终是没忍住,顺着脸颊滑落。
他没有擦,任由它风干。
帕萨特在平坦的公路上飞驰,朝着云州的方向。
林望的心绪,也从离别的感伤中,慢慢沉淀下来。他睁开眼,目光投向前方。前方的道路,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看不真切,充满了未知。
清水乡的尘土已在身后落定,云州的迷雾正在前方升腾。
他知道,自己终于回到了那个梦开始的地方,那个曾经将他无情抛弃的战场。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手无寸铁的“弃子”。
他,是带着一身民望,归来的战士。
林望一夜没怎么睡,却毫无困意。他比生物钟更早地睁开了眼,躺在硬板床上,静静地听着窗外的声音。清水乡的清晨,他已经无比熟悉。远处传来的第一声鸡鸣,划破了黎明前的宁静,紧接着,是东边张大妈家开门时那“吱呀”的、从不曾上油的门轴声,还有乡政府大院里那条老黄狗睡醒后,抖动身体时项圈发出的清脆铃响。
这些声音,曾是他初到此地时,倍感孤寂的背景音。如今,却像一首听了无数遍的老歌,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安详与熟悉。
他起身,没有开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最后一次打量这间简陋的宿舍。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子,墙角立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这就是他来时的全部,也是他走时的全部。
不,还是有些不同的。
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工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清水乡的每一条河道,每一片田地,每一个村落的名字和问题。这是他留下的痕迹。
他洗漱完毕,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便装,将那本笔记郑重地放进公文包,然后才拎起那个并不沉重的行李箱,走出了房间。
楼道里空无一人,脚步声显得格外清晰。他走到楼下时,却看见王凯已经等在了那里。年轻人眼下有着淡淡的黑眼圈,显然也是一夜未眠。他看见林望,连忙迎了上来,想去接他手里的行李箱,却被林望避开了。
“乡长……”王凯张了张嘴,声音有些干涩,头顶那枚[失落]的标签,像一片被霜打过的叶子,蔫蔫地垂着。
“叫我林望,或者林哥。”林望笑了笑,“以后,我可不是你们的乡长了。”
王凯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低下头,闷声闷气地“嗯”了一声。
“走吧,去办公室,把最后的工作交接完。”林望拍了拍他的肩膀。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晨雾清凉,带着草木的湿气。乡政府大院里静悄悄的,那栋办公楼像一头沉睡的巨兽。林望的办公室里,一切都已收拾妥当,桌上只留下一串钥匙,和一份他昨晚连夜整理好的交接清单。
“……修路工程的二期款项,我已经跟县财政打过招呼,下周就能拨付。你盯紧一点,专款专用,不能出任何纰漏。”
“……几个村的秋收防火工作,方案在这里,你拿给刘书记,让他定夺。”
“……乡里那几个老大难的信访户,情况我都写清楚了,新来的乡长人生地不熟,你记得多提醒。”
林望一条一条地交代着,声音平静而清晰。王凯则在一旁拼命地点头,像个听讲的小学生,他不敢抬头看林望,生怕眼里的泪水掉下来。
“行了,就这些吧。”林望将钥匙推到他面前,“以后,清水乡就靠你们了。”
王凯终于忍不住,抬起头,眼中的泪光在闪烁:“乡长……不,林哥,你以后……还会回来看看吗?”
“会的。”林望看着他,眼神温和而坚定,“等路修好了,我回来走走。”
交接完一切,天已经大亮。一辆黑色的帕萨特准时停在了乡政府大院门口,车牌是云州市的。司机从车上下来,客气地朝林望点了点头。
该走了。
林望拎起行李箱,和王凯一起,朝着大门口走去。这短短一百米的路,他走了几个月,今天却感觉格外漫长。
然而,当他走到大院门口时,却猛地停住了脚步。
门口,不知何时,已经站满了人。
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十个八个,而是黑压压的一片。他们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从乡政府的大门口,一直沿着通往村外的主路,排成了两行长长的队伍。
有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有脸上还带着泥土的庄稼汉子,还有那些曾经因为修路补偿款而跟林望拍过桌子的村民。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或多或少地提着点东西。一篮子刚从鸡窝里掏出来的、还带着余温的土鸡蛋;一捆用红绳扎得整整齐齐的、水灵灵的青菜;几双纳得密密实实的、崭新的布鞋鞋垫……
他们没有说话,没有口号,也没有横幅。只是用一种最淳朴、最直接的方式,站在那里,看着他。
林望的目光扫过人群,他的【情绪图谱】在这一刻,前所未有地绚烂。
一片片耀眼的、温暖的金色光芒,从每一个人的头顶升起,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河流。[不舍]、[感激]、[祝福]、[敬重]……这些标签,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像清晨的阳光,温暖而耀眼,让林望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他看到了人群中的张国忠。老汉的腰杆挺得笔直,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他看到林望望过来,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村的村代表。
“林乡长,”张国忠走到林望面前,声音有些哽咽,他把手里的布袋子往前一递,“俺们……俺们也没啥好东西。这是各家各户凑的,新打下来的花生,在锅里炒得香喷喷的,您带在路上吃,解个闷。”
林望看着那个布袋,看着张国忠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和他头顶那枚亮得几乎化为实质的[感激]标签,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
他不能收。组织的纪律,他比谁都清楚。
他刚想开口拒绝,张国忠却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把布袋子硬往他手里塞,一双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他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
“林乡长,您别嫌弃!”老汉的眼眶也红了,“这不是送礼,这是俺们老百姓的一点心意!您为了俺们清水乡,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路,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您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俺们!”
“是啊,林乡长,收下吧!”
“这不值几个钱,就是俺们的一点心!”
人群中响起了附和的声音,一句句,一声声,都敲在林望的心坎上。
他看着眼前这一张张朴实的脸,看着他们头顶那一片金色的海洋,知道自己再说任何拒绝的话,都是一种矫情,一种辜负。
他深吸一口气,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布袋。
“谢谢……谢谢大家。”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颤抖。
他没有再多说,只是朝着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是为他们来时的收留,是为他们此刻的相送,更是为他们那份沉甸甸的、金子般的信任。
当他直起身时,眼眶已经彻底湿润。
司机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眼中也流露出一丝动容。他在市委机关开车多年,接送过的领导不知凡几,却从未见过如此场面。
林望提着行李箱和那个装满花生的布袋,走向汽车。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每一个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
他打开车门,坐了进去。关上车门的瞬间,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
车子缓缓启动,沿着那条由人群组成的通道,慢慢向前驶去。林望摇下车窗,看着窗外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他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举着一朵不知从哪儿摘来的野花,使劲地朝他挥舞。他看到一个曾经上访的老大爷,此刻正悄悄地用衣袖抹着眼睛。
车子越开越远,乡政府的大院变得越来越小。但那条送行的人龙,却仿佛没有尽头。车子开出了几百米,拐过一个弯,林望回头望去,依然能看到路口那黑压压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
他知道,清水乡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仕途上的一次磨砺,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些淳朴的百姓,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感,给他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车子终于驶上了那条由他亲手督建的、平坦崭新的柏油路。路两旁,是刚刚泛起绿意的田野,充满了希望。
林望慢慢地摇上车窗,将身后的风景彻底隔绝。他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但眼角,一滴温热的泪,终是没忍住,顺着脸颊滑落。
他没有擦,任由它风干。
帕萨特在平坦的公路上飞驰,朝着云州的方向。
林望的心绪,也从离别的感伤中,慢慢沉淀下来。他睁开眼,目光投向前方。前方的道路,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看不真切,充满了未知。
清水乡的尘土已在身后落定,云州的迷雾正在前方升腾。
他知道,自己终于回到了那个梦开始的地方,那个曾经将他无情抛弃的战场。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手无寸铁的“弃子”。
他,是带着一身民望,归来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