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斌最后那句话,像一根淬了冰的钢针,看似轻飘飘地落下,却精准地扎进了林望的要害。
他这是在提醒林望,也是在赤裸裸地威胁。清水乡上访的事,虽然被压了下去,但在市里并非无人知晓。这就像一个案底,一个污点,随时可以被拿出来大做文章。只要钱斌愿意,他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声称清水乡领导班子不稳定、群众基础差,不适合承接重大扶贫项目。
一个“拿捏”的标签,道尽了官僚手中那点权力的全部精髓。他们可以不给你办事,但一定要让你知道,你的命门握在他手里。
林望的心沉了一下,但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转过身,对着钱斌露出了一个比之前更加谦恭的笑容:“多谢钱局长提醒,我们乡里一定吸取教训,在您的指导下,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说完,他拉开门,走了出去,动作平稳,没有一丝一毫的仓皇。
门在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办公室内那几道探究的视线。走廊里的地毯厚实得像一片沼泽,吞噬了所有的声音,也仿佛要吞噬掉人的心气。林望能感觉到,背后那扇门里,钱斌头顶的【轻视】和【索要好处】标签,正得意洋洋地闪烁着。
他没有回头,也没有立刻下楼。他走到走廊尽头的窗边,那里正对着农业局大院的停车场。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将一排排汽车的顶棚烤得发亮。
他没有急着去想饭局的事。
请客吃饭,送礼打点,这是官场上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润滑剂。林望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子,如果一顿饭、几张卡就能解决问题,他或许会捏着鼻子认了。刘建国临行前,也暗示过他,在市里办事,该花的钱不能省。
但钱斌头顶那枚【索要好处】的标签,黄得发腻,亮得贪婪。这种人的胃口,就像一个无底洞,你今天填进去一万,他明天就敢张口要十万。更关键的是,那枚阴险的【拿捏】标签告诉林望,即便他满足了钱斌的胃口,也未必能换来真正的办事。对方只会把他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揉捏的软柿子,一条可以反复薅羊毛的肥羊。
到时候,项目款能不能顺利下来,下来多少,什么时候下来,都还是未知数。而他林望,则会彻底陷入被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不行。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个死胡同。
林望的目光从停车场收回,落在窗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上。那张脸,还带着几分年轻人的青涩,但眼神里,已经有了在清水乡那片泥潭里摔打出来的沉静。
他不能被动地等着山来就他,山不来,他就得自己想办法,走出一条新路来。
他转身,没有走向电梯,而是重新走回了那条安静的走廊。他没有再去扶贫项目开发处,而是在五楼的各个办公室门口,不紧不慢地踱着步。他像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目光随意地扫过那些挂着“综合处”、“人事科”、“纪检组”牌子的门。
他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
【情绪图谱】系统在他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片斑斓的色彩。他看到了【焦头烂额】的科长,正对着电话那头陪着笑脸;看到了【百无聊赖】的文员,正偷偷用报纸挡着看小说;看到了【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走路都带着风,头顶的【渴望提拔】标签亮得像个小灯泡。
这些,都不是他要找的。
他要找的,是一把能够撬动钱斌的钥匙。一个能让钱斌头顶那【轻视】和【索要好处】的标签,瞬间变成【恐惧】和【忌惮】的人。
林望不相信钱斌在农业局里能一手遮天。任何一个官僚体系,都充满了复杂的制衡与博弈。有油滑的“阎王”,就必然有能镇住他的“钟馗”。
他一层楼一层楼地往下走,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在丛林里搜寻着猎物的踪迹。他的精神高度集中,过滤掉那些无用的情绪信息,只捕捉那些与权力、地位、关系相关的标签。
四楼,三楼……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招待所的司机已经打来两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去。林望都用“还在汇报工作”为由,温和地推辞了。
终于,在二楼的副局长办公区,他停下了脚步。
走廊比楼上更安静,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更加严肃的气息。他看到钱斌从一个挂着“常务副局长”牌子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就在刚才,林望还看到钱斌在自己的地盘上,头顶的标签是何等的张扬与傲慢。可此刻,从那间办公室里出来的钱斌,却像是换了个人。他脸上堆着谦卑的笑容,微微弓着腰,一直退到门口,才转身离开。
林望的视线,精准地锁定了钱斌的头顶。
那枚【轻视】的标签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极其显眼的、带着强烈畏惧色彩的赤红色标签——【忌惮】!
找到了!
林望的心跳漏了一拍,但随即被一股更强烈的兴奋所取代。他没有立刻上前,而是像一头发现了猎物的豹子,悄无声息地退到了走廊的拐角处,将自己的身形隐没在阴影里。
他看着钱斌快步走向楼梯口,甚至不敢去等电梯,那背影里带着几分如释重负的仓惶。
林望的目光,缓缓移向那扇挂着“常务副局长”牌子的办公室门。门是虚掩着的,从缝隙里,他能看到一个挺拔的背影正站在窗前,似乎在打电话。
他没有贸然靠近,而是选择在走廊的长椅上坐了下来,拿出公文包里的文件,装作认真阅读的样子。他的余光,却死死地锁定着那扇门,视野里的【情绪图谱】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聚焦过去。
几分钟后,那扇门被拉开了。
一个身形清瘦、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他大约六十岁上下,穿着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脚上一双布鞋,看起来不像个领导,倒像个晨练回来的邻家大爷。
但林望绝不会被这朴素的外表所迷惑。他看得清清楚楚,当这位老者走过时,走廊里几个路过的干部,无一不是立刻停下脚步,恭敬地喊上一声:“王局好!”
而老者只是淡淡地点点头,步伐沉稳,腰杆挺得笔直,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节奏感。
林望的目光,落在了他的头顶。
没有五颜六色的欲望标签,只有两枚异常干净而醒目的标签。一枚是深蓝色的【正直】,沉稳如山。另一枚,是金色的【原则】,锋利如剑。
就是他了!农业局常务副局长,王立业!
林望立刻在脑海中,将自己来之前做的功课与眼前的人对应了起来。王立业,军队转业干部,参加过边境战争,以作风强硬、清正廉洁着称,在农业局里是出了名的“黑脸包公”,也是唯一一个不给局长太多面子的副职。
一个油滑贪婪,一个正直强硬。
钱斌怕王立业,简直是天经地义。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林望的脑海中迅速成型。他没有选择直接去敲王立业的门。那样太唐突,一个清水乡的小小副主任,连见钱斌都要坐半天冷板凳,更何况是这位局里的二把手。贸然上门,只会被当成又一个想走歪门邪道的人,直接被轰出来。
他需要一个足够巧妙,又能精准击中对方“穴位”的切入点。
王立业的“穴位”是什么?
林望看着王立业那军人般挺拔的背影,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人——清水乡那个同样正直、同样有着军人风骨的退伍老兵,张国忠。
军人,退伍老兵……
这两个词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林望所有的思路。
他没有再停留,迅速起身下楼,离开了农业局大楼。回到招待所的房间,他拒绝了所有的打扰,将自己关在房间里。
他没有去想钱斌那张油腻的脸,也没有去琢磨晚上饭局该如何应对。因为他知道,那场饭局,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拉开椅子,在书桌前坐下。从公文包里,他没有拿出钱,也没有拿出名贵的烟酒,而是拿出了一沓干净的稿纸和一支笔。
然后,他又拿出了另一件东西——那张张国忠和村民们送他锦旗时,他让乡里宣传干事拍下的照片。照片上,几十个淳朴的农民簇拥着他,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那面“人民公仆,一心为民”的锦旗,在阳光下红得耀眼。而他自己,站在人群中央,笑得有些腼腆,但眼神清澈。
林望看着照片,又看了看窗外云州市的万家灯火。
一边是穷乡僻壤的殷切期盼,一边是机关大院的重重门槛。
他深吸了一口气,拧开笔帽。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他要写的,不是一份枯燥的汇报材料,也不是一封卑微的求情信。
他要以清水乡全体退伍老兵,尤其是张国忠的名义,给同为军人出身的王立业副局长,写一封信。
这封信,将是他投出的一块问路石,也是他射向这座权力壁垒的,第一支穿云箭。
钱斌最后那句话,像一根淬了冰的钢针,看似轻飘飘地落下,却精准地扎进了林望的要害。
他这是在提醒林望,也是在赤裸裸地威胁。清水乡上访的事,虽然被压了下去,但在市里并非无人知晓。这就像一个案底,一个污点,随时可以被拿出来大做文章。只要钱斌愿意,他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声称清水乡领导班子不稳定、群众基础差,不适合承接重大扶贫项目。
一个“拿捏”的标签,道尽了官僚手中那点权力的全部精髓。他们可以不给你办事,但一定要让你知道,你的命门握在他手里。
林望的心沉了一下,但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转过身,对着钱斌露出了一个比之前更加谦恭的笑容:“多谢钱局长提醒,我们乡里一定吸取教训,在您的指导下,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说完,他拉开门,走了出去,动作平稳,没有一丝一毫的仓皇。
门在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办公室内那几道探究的视线。走廊里的地毯厚实得像一片沼泽,吞噬了所有的声音,也仿佛要吞噬掉人的心气。林望能感觉到,背后那扇门里,钱斌头顶的【轻视】和【索要好处】标签,正得意洋洋地闪烁着。
他没有回头,也没有立刻下楼。他走到走廊尽头的窗边,那里正对着农业局大院的停车场。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将一排排汽车的顶棚烤得发亮。
他没有急着去想饭局的事。
请客吃饭,送礼打点,这是官场上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润滑剂。林望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子,如果一顿饭、几张卡就能解决问题,他或许会捏着鼻子认了。刘建国临行前,也暗示过他,在市里办事,该花的钱不能省。
但钱斌头顶那枚【索要好处】的标签,黄得发腻,亮得贪婪。这种人的胃口,就像一个无底洞,你今天填进去一万,他明天就敢张口要十万。更关键的是,那枚阴险的【拿捏】标签告诉林望,即便他满足了钱斌的胃口,也未必能换来真正的办事。对方只会把他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揉捏的软柿子,一条可以反复薅羊毛的肥羊。
到时候,项目款能不能顺利下来,下来多少,什么时候下来,都还是未知数。而他林望,则会彻底陷入被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不行。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个死胡同。
林望的目光从停车场收回,落在窗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上。那张脸,还带着几分年轻人的青涩,但眼神里,已经有了在清水乡那片泥潭里摔打出来的沉静。
他不能被动地等着山来就他,山不来,他就得自己想办法,走出一条新路来。
他转身,没有走向电梯,而是重新走回了那条安静的走廊。他没有再去扶贫项目开发处,而是在五楼的各个办公室门口,不紧不慢地踱着步。他像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目光随意地扫过那些挂着“综合处”、“人事科”、“纪检组”牌子的门。
他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
【情绪图谱】系统在他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片斑斓的色彩。他看到了【焦头烂额】的科长,正对着电话那头陪着笑脸;看到了【百无聊赖】的文员,正偷偷用报纸挡着看小说;看到了【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走路都带着风,头顶的【渴望提拔】标签亮得像个小灯泡。
这些,都不是他要找的。
他要找的,是一把能够撬动钱斌的钥匙。一个能让钱斌头顶那【轻视】和【索要好处】的标签,瞬间变成【恐惧】和【忌惮】的人。
林望不相信钱斌在农业局里能一手遮天。任何一个官僚体系,都充满了复杂的制衡与博弈。有油滑的“阎王”,就必然有能镇住他的“钟馗”。
他一层楼一层楼地往下走,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在丛林里搜寻着猎物的踪迹。他的精神高度集中,过滤掉那些无用的情绪信息,只捕捉那些与权力、地位、关系相关的标签。
四楼,三楼……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招待所的司机已经打来两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去。林望都用“还在汇报工作”为由,温和地推辞了。
终于,在二楼的副局长办公区,他停下了脚步。
走廊比楼上更安静,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更加严肃的气息。他看到钱斌从一个挂着“常务副局长”牌子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就在刚才,林望还看到钱斌在自己的地盘上,头顶的标签是何等的张扬与傲慢。可此刻,从那间办公室里出来的钱斌,却像是换了个人。他脸上堆着谦卑的笑容,微微弓着腰,一直退到门口,才转身离开。
林望的视线,精准地锁定了钱斌的头顶。
那枚【轻视】的标签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极其显眼的、带着强烈畏惧色彩的赤红色标签——【忌惮】!
找到了!
林望的心跳漏了一拍,但随即被一股更强烈的兴奋所取代。他没有立刻上前,而是像一头发现了猎物的豹子,悄无声息地退到了走廊的拐角处,将自己的身形隐没在阴影里。
他看着钱斌快步走向楼梯口,甚至不敢去等电梯,那背影里带着几分如释重负的仓惶。
林望的目光,缓缓移向那扇挂着“常务副局长”牌子的办公室门。门是虚掩着的,从缝隙里,他能看到一个挺拔的背影正站在窗前,似乎在打电话。
他没有贸然靠近,而是选择在走廊的长椅上坐了下来,拿出公文包里的文件,装作认真阅读的样子。他的余光,却死死地锁定着那扇门,视野里的【情绪图谱】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聚焦过去。
几分钟后,那扇门被拉开了。
一个身形清瘦、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他大约六十岁上下,穿着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脚上一双布鞋,看起来不像个领导,倒像个晨练回来的邻家大爷。
但林望绝不会被这朴素的外表所迷惑。他看得清清楚楚,当这位老者走过时,走廊里几个路过的干部,无一不是立刻停下脚步,恭敬地喊上一声:“王局好!”
而老者只是淡淡地点点头,步伐沉稳,腰杆挺得笔直,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节奏感。
林望的目光,落在了他的头顶。
没有五颜六色的欲望标签,只有两枚异常干净而醒目的标签。一枚是深蓝色的【正直】,沉稳如山。另一枚,是金色的【原则】,锋利如剑。
就是他了!农业局常务副局长,王立业!
林望立刻在脑海中,将自己来之前做的功课与眼前的人对应了起来。王立业,军队转业干部,参加过边境战争,以作风强硬、清正廉洁着称,在农业局里是出了名的“黑脸包公”,也是唯一一个不给局长太多面子的副职。
一个油滑贪婪,一个正直强硬。
钱斌怕王立业,简直是天经地义。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林望的脑海中迅速成型。他没有选择直接去敲王立业的门。那样太唐突,一个清水乡的小小副主任,连见钱斌都要坐半天冷板凳,更何况是这位局里的二把手。贸然上门,只会被当成又一个想走歪门邪道的人,直接被轰出来。
他需要一个足够巧妙,又能精准击中对方“穴位”的切入点。
王立业的“穴位”是什么?
林望看着王立业那军人般挺拔的背影,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人——清水乡那个同样正直、同样有着军人风骨的退伍老兵,张国忠。
军人,退伍老兵……
这两个词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林望所有的思路。
他没有再停留,迅速起身下楼,离开了农业局大楼。回到招待所的房间,他拒绝了所有的打扰,将自己关在房间里。
他没有去想钱斌那张油腻的脸,也没有去琢磨晚上饭局该如何应对。因为他知道,那场饭局,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拉开椅子,在书桌前坐下。从公文包里,他没有拿出钱,也没有拿出名贵的烟酒,而是拿出了一沓干净的稿纸和一支笔。
然后,他又拿出了另一件东西——那张张国忠和村民们送他锦旗时,他让乡里宣传干事拍下的照片。照片上,几十个淳朴的农民簇拥着他,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那面“人民公仆,一心为民”的锦旗,在阳光下红得耀眼。而他自己,站在人群中央,笑得有些腼腆,但眼神清澈。
林望看着照片,又看了看窗外云州市的万家灯火。
一边是穷乡僻壤的殷切期盼,一边是机关大院的重重门槛。
他深吸了一口气,拧开笔帽。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他要写的,不是一份枯燥的汇报材料,也不是一封卑微的求情信。
他要以清水乡全体退伍老兵,尤其是张国忠的名义,给同为军人出身的王立业副局长,写一封信。
这封信,将是他投出的一块问路石,也是他射向这座权力壁垒的,第一支穿云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