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三路兵马-《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

  很快一则信息让整个大楚都震惊至极。

  三皇子项乾将率领四十万大军来洛阳清君侧。

  仁宣皇帝立即召集大臣上殿商议。

  “启禀陛下,据探子传来消息,项乾带领四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正朝洛阳进发!”

  兵部尚书曹菘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当听到四十万大军的时候,满朝震惊了,谁也没想到三皇子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这么多的军队。

  看来皇帝把三皇子贬为庶民,是知道他会造反啊!

  “你把详细情况给众位卿家说说吧!”

  仁宣皇帝波澜不惊地说道。

  “项乾大军,共分三路!

  第一路十万人马从冀州出发;

  第二路十万人马,从长安方向出发;

  第三路人马则由项乾亲率二十万大军从并州出发。”

  四十万大军啊,压得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员快透不过气了。

  不过也有一些镇定自若的官员在思考,这项乾究竟是准备了多长时间啊?

  而且四十万大军可不是四十万平民,这些武器铠甲都是从哪里来的?

  光是这些武器铠甲就要制作很久了吧?

  就连很多武将也都想到了这些问题。

  一想到这些,这些官员对于三皇子真是佩服至极,这份隐忍和毅力,也是独一无二了。

  “怎么都哑巴了,平日里不是都挺爱说的吗?都来说说该怎么办吧!”

  仁宣皇帝见曹菘说完以后,居然出奇的安静下来于是这才讥讽道。

  曹菘见仁宣皇帝都这样说了,于是他只好再次开口,没办法,谁让他是兵部尚书呢!

  “陛下,微臣建议把三十万常备军分成三路应对反军,另外从其他各州地方军队当中抽调一部分军队来支援。”

  曹菘的建议可以说是最正确的,这也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至于禁军,这个就不用想了,这是保卫洛阳的,敌人不打到洛阳,禁军是不会出动的。

  禁军要是调走了,就剩下两万羽林军,敌人万一派遣一支劲旅深入洛阳境内,那就成笑话了。

  军队可以被消灭,但是让洛阳城陷入危险是万万不可能的,别说皇室不答应,就连这些百官都难以答应。

  “诸位卿家还有什么不同的建议吗?”

  仁宣皇帝再次问道。

  这一次更无人应答了。

  “好,那就来说说三路兵马的元帅吧!”

  仁宣皇帝话音落下以后,蜀王第一个开口说道。

  “父王,儿臣愿领一路元帅!”

  秦王也是不甘示弱地说道:“父王,儿臣也愿领一路元帅,帮父王平定反贼!”

  开玩笑,这可是收获名望的最好时机,而且当了元帅,还能收获武将的效忠。

  现在仁宣皇帝身体也不行了,如果能掌控这一路兵马,即使不能全部掌握,哪怕只是掌握一部分,这也是会给自己增加胜算的。

  他们这个时候,只要有增加一丝胜算的机会,都不会放弃的。

  其实在仁宣皇帝刚说完以后,很多够资格的武将也都想上去争一争的,毕竟这可是元帅啊。

  那些文官听到几十万反军害怕了,但是他们可不害怕,反而更加兴奋。

  因为只有战争来临,他们才有机会升官进爵,还能得到大量奖赏。

  不过见到两位皇子以后,他们又放下这份冲动。

  这个时候两王相争,他们上去掺和,那以后无论是谁当上皇帝,还能给他们好果子吃吗?

  “好好好,那就由秦王领第一路军元帅,带兵十万,平定从冀州前来的反军。

  蜀王领第二路军元帅,带兵十万,平定从长安前来的反军。”

  仁宣皇帝直接下达了旨意,定下了两路军的元帅。

  其实这本来就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

  “儿臣遵旨!”

  秦王和蜀王兴奋地接下了旨意。

  “现在来商定下第三路军的元帅吧!”

  仁宣皇帝再次说道。

  话音落下以后,刚才那些有想法的武将,此刻却变得安静下来。

  要知道,这第三路军,可是二十万,而且还是项乾亲率的士兵,肯定更加精锐。

  十万对二十万,这可不好打。

  虽说会再调集士兵过来支援,但是想要短时间内调集十万军队,这可不是说话那么简单的。

  而且反军已经在路上了,他们这边还在商讨呢!

  这会有一个时间差。

  就算调集十万士兵前来支援,但是前面这段时间,就需要用十万士兵抵挡住这二十万士兵的进攻。

  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两三天,甚至好几天也说不定。

  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把握能抵挡住。

  如果是一对一,他们还有把握,所以想争夺元帅之位。

  但是现在就没人有这个想法了。

  “陛下,臣弟愿领第三路军元帅!”

  “陛下,老将也愿领第三路军元帅!”

  就在这个时候,赵王和大将军先后站了出来。

  能在这时候站出来的,相信也只有这两人了。

  “好,关键时刻还是得看赵王和老将军。”

  仁宣皇帝见到是赵王和大将军站出来以后也是欣慰地笑了。

  他接着说道:“老将军,你这年事已高,还是在家休养吧。洛阳还需要你坐镇。”

  “陛下,廉颇老矣,但壮志仍存,英雄何惧岁月催!

  老夫虽然年迈,但是尚能战斗,还请陛下成全!”

  大将军关泽说完以后就跪倒在地,一副皇帝不答应就不起来的样子。

  “好,老将军快快起来,朕答应你就是了!”

  仁宣皇帝赶忙说道。

  要知道老将军的年龄比他都大,是大楚的国之柱石。

  很多武将都在他手下待过,就连一些文臣也佩服这位为大楚奉献一生的人。

  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战死沙场,就留下了一个孙子关鸿。

  当初三皇子离开洛阳的时候说没有机会,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将军关泽的原因。

  “多谢陛下!”

  散朝以后,赵王跟关泽一道走着。

  “老将军,您这又是何必呢?您知道的,无论战败,这些名声对本王而言都无所谓的。”

  “呵呵,老夫可不是为了王爷,而是为了这个国家!

  老夫担心一旦战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你觉得外族是否会趁火打劫?”

  “这。。。是有这个可能!”

  赵王也想到过这个问题,确实是有这种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