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青云宗杂役院那排低矮简陋的房舍,早已沉浸在沉沉的黑暗与疲惫的鼾声之中。
唯有最角落那间小屋的缝隙里,还隐约透出一豆微弱而摇曳的烛光。
屋内,虞颜并未入睡。
她依旧穿着那身月白色的棉布襦裙,只是外罩了一件略显单薄的灰色旧衣以抵御深夜的寒凉。
白日里在藏经阁的劳作带来的疲惫尚未完全消散,此刻却被她强行压下,那双清澈的眼眸在跳动的烛光下,闪烁着一种近乎执拗的专注与渴望。
她盘膝坐在坚硬的板铺上,身下只垫着一层薄薄的旧褥。
面前,那卷自藏经阁丙戌区角落寻来的无名兽皮残卷被小心翼翼地摊开,暗褐色的皮面上,那些用暗红颜料书写的扭曲文字与抽象图案,在昏黄的光线下更显神秘与古奥。
自那夜得到仙尊萧御的神识指引,已过去数日。
每一个夜晚,当杂役院彻底安静下来,她便如同一个虔诚的偷渡者,悄然潜入这片属于她一个人的、试图触碰未知的领域。
按照兽皮卷上晦涩的法门以及萧御隔着遥远空间传递过来的、精简而精准的提点,她尝试着摒弃过去所知的一切关于引气入体的常识——那些需要感应外界五行灵气,引导其循特定经脉运行的法则,对她这五行相冲的伪灵根而言,无异于缘木求鱼。
“内观本源,于寂灭中感先天一炁……”
仙尊清冷的声音仿佛还在脑海中回响。她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努力理解其含义。
所谓“内观”,便是将全部的心神意识,从外界收束,沉入自身的识海深处,不再去感应那天地间活跃却与她格格不入的五行灵气。
所谓“寂灭”,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极致的“空”与“静”,是念头不起,外感不生,如同将自身化为一片虚无的宇宙。
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艰难无比。
最初几次尝试,她甚至连“内观”都做不到。
心神稍一凝聚,白日里经历的种种——李执事冷淡的面孔、书架上层层的灰尘、其他弟子偶尔投来的异样目光、甚至更久远之前赵乾的嘲讽、孙岩的斥责——便如同挣脱了缰绳的野马,纷至沓来,冲击着她试图宁静的识海。每一次,都以心烦意乱、头痛欲裂而告终。
她不曾气馁。或者说,她早已没有气馁的资格。
这是仙尊为她指出的、或许是唯一可能的路。
若连这都走不通,她此生便真的只能在这杂役院(如今是藏经阁)的尘埃与卑微中,耗尽年华了。
她调整呼吸,摒弃杂念,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失败了,便静坐片刻,回想兽皮卷上那“星寂之图”——那描绘星辰湮灭、归于绝对黑暗的图案,似乎蕴含着某种引导心神沉入终极宁静的韵律。
今夜,已是不知道第多少次尝试。
烛火微微跳动,将她的影子拉长,扭曲地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窗外,连最后几声虫鸣都隐匿了,正是黎明前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
天地间仿佛陷入了一种凝固的、绝对的沉寂。
虞颜的心神,在一次次的失败与调整后,终于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
外界的声、光、气味,乃至自身躯体的存在感,都变得极其遥远、模糊。
她的识海之中,不再有纷乱的念头,也不再刻意去“想”什么,只是一片空空荡荡,无边无际的“暗”。
这是一种极其奇特的体验。
不同于沉睡的无知无觉,她的意识是清醒的,却“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是纯粹地“存在”于这片意识构建的绝对黑暗之中。
这便是“寂灭”吗?她不知道。
她只是依照法门所述,维持着这种空灵而沉寂的状态,不迎不拒,不悲不喜。
时间的概念在这里失去了意义。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
就在这片绝对的黑暗与寂静仿佛要永远持续下去的时刻,异变,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在那意识感知的、无边无际的黑暗最深处,毫无征兆地,浮现出了一点“灰”。
那不是光,也不是影,而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的、混沌未明的色泽。它极其细微,如同投入浩瀚海洋的一粒尘埃,却又是如此的真实不虚,存在于她的识海核心。
紧接着,那一点“灰”开始极其缓慢地弥漫、舒展,如同滴入清水中的一滴浓墨,但速度却慢了千万倍。它化开成了一缕极其稀薄、若有若无的……气流。
是的,气流。灰蒙蒙的颜色,仿佛包含了世间所有的色彩,又仿佛什么色彩都没有。
它并非五行灵气中的任何一种,没有金的锋锐,没有木的生机,没有水的柔润,没有火的炽烈,也没有土的厚重。
它什么都不是,又仿佛什么都是。
它静静地流淌在虞颜的识海之中,所过之处,那片绝对的黑暗仿佛被赋予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质感”,不再是虚无,而是变成了孕育一切的“温床”。
这缕气流是如此的微弱,仿佛下一刻就会消散,但它却又蕴含着一种让虞颜灵魂都为之战栗的、古老、浩瀚、仿佛源自开天辟地之前的磅礴生机与无限可能!
**混沌之气!**
虽然无人告知,但在感应到这股气流的瞬间,这个名字便如同本能般,自然而然地从虞颜的心底浮现。
这便是仙尊所说的“先天一炁”?这便是那万物本源的力量?
巨大的震撼与难以置信的狂喜,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她努力维持的“寂灭”状态!
“!”
虞颜猛地睁开了双眼,大口大口地喘息着,胸口剧烈起伏。
烛火依旧在跳跃,陋室依旧破败寒冷,但她整个人的感觉却已截然不同!
她清晰地“记得”那缕灰蒙蒙气流在识海中流淌的感觉,虽然此刻已无法再清晰地捕捉到,但那片刻的接触,仿佛在她干涸的生命中,注入了一道清泉,在她黑暗的前路上,点燃了一盏微弱的、却指向无限远方的灯火。
她成功了!她真的感应到了!
不是外界的五行灵气,而是源自她自身生命本源的、那神秘莫测的混沌之气!
激动、欣喜、酸涩、茫然……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眼眶发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这双曾经只能从事最低等劳役的手,此刻仿佛也变得不同。
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那缕混沌之气还太过微弱,如何引导、如何修炼,兽皮卷上的记载晦涩难懂,仙尊也未曾详细说明。前路依旧迷雾重重,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但是,希望的火种,已然点燃。
她轻轻抚摸着膝上的兽皮残卷,指尖划过那些古老的图案,心中充满了对那遥不可及的仙尊,难以言喻的感激。
是他,在她最绝望的时刻,为她推开了一扇通往完全不同世界的门,哪怕这门后是万丈深渊,她也心甘情愿去闯。
窗外,天际泛起了一丝极淡、极淡的鱼肚白,黎明即将到来。
黑夜最深的时刻已经过去,而那缕诞生于至暗之中的混沌之气,也如同这即将破晓的天光一般,在虞颜的体内,悄然种下了一丝改变命运的契机。
混沌初辟,道始微芒。
青云宗杂役院那排低矮简陋的房舍,早已沉浸在沉沉的黑暗与疲惫的鼾声之中。
唯有最角落那间小屋的缝隙里,还隐约透出一豆微弱而摇曳的烛光。
屋内,虞颜并未入睡。
她依旧穿着那身月白色的棉布襦裙,只是外罩了一件略显单薄的灰色旧衣以抵御深夜的寒凉。
白日里在藏经阁的劳作带来的疲惫尚未完全消散,此刻却被她强行压下,那双清澈的眼眸在跳动的烛光下,闪烁着一种近乎执拗的专注与渴望。
她盘膝坐在坚硬的板铺上,身下只垫着一层薄薄的旧褥。
面前,那卷自藏经阁丙戌区角落寻来的无名兽皮残卷被小心翼翼地摊开,暗褐色的皮面上,那些用暗红颜料书写的扭曲文字与抽象图案,在昏黄的光线下更显神秘与古奥。
自那夜得到仙尊萧御的神识指引,已过去数日。
每一个夜晚,当杂役院彻底安静下来,她便如同一个虔诚的偷渡者,悄然潜入这片属于她一个人的、试图触碰未知的领域。
按照兽皮卷上晦涩的法门以及萧御隔着遥远空间传递过来的、精简而精准的提点,她尝试着摒弃过去所知的一切关于引气入体的常识——那些需要感应外界五行灵气,引导其循特定经脉运行的法则,对她这五行相冲的伪灵根而言,无异于缘木求鱼。
“内观本源,于寂灭中感先天一炁……”
仙尊清冷的声音仿佛还在脑海中回响。她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努力理解其含义。
所谓“内观”,便是将全部的心神意识,从外界收束,沉入自身的识海深处,不再去感应那天地间活跃却与她格格不入的五行灵气。
所谓“寂灭”,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极致的“空”与“静”,是念头不起,外感不生,如同将自身化为一片虚无的宇宙。
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艰难无比。
最初几次尝试,她甚至连“内观”都做不到。
心神稍一凝聚,白日里经历的种种——李执事冷淡的面孔、书架上层层的灰尘、其他弟子偶尔投来的异样目光、甚至更久远之前赵乾的嘲讽、孙岩的斥责——便如同挣脱了缰绳的野马,纷至沓来,冲击着她试图宁静的识海。每一次,都以心烦意乱、头痛欲裂而告终。
她不曾气馁。或者说,她早已没有气馁的资格。
这是仙尊为她指出的、或许是唯一可能的路。
若连这都走不通,她此生便真的只能在这杂役院(如今是藏经阁)的尘埃与卑微中,耗尽年华了。
她调整呼吸,摒弃杂念,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失败了,便静坐片刻,回想兽皮卷上那“星寂之图”——那描绘星辰湮灭、归于绝对黑暗的图案,似乎蕴含着某种引导心神沉入终极宁静的韵律。
今夜,已是不知道第多少次尝试。
烛火微微跳动,将她的影子拉长,扭曲地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窗外,连最后几声虫鸣都隐匿了,正是黎明前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
天地间仿佛陷入了一种凝固的、绝对的沉寂。
虞颜的心神,在一次次的失败与调整后,终于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
外界的声、光、气味,乃至自身躯体的存在感,都变得极其遥远、模糊。
她的识海之中,不再有纷乱的念头,也不再刻意去“想”什么,只是一片空空荡荡,无边无际的“暗”。
这是一种极其奇特的体验。
不同于沉睡的无知无觉,她的意识是清醒的,却“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是纯粹地“存在”于这片意识构建的绝对黑暗之中。
这便是“寂灭”吗?她不知道。
她只是依照法门所述,维持着这种空灵而沉寂的状态,不迎不拒,不悲不喜。
时间的概念在这里失去了意义。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
就在这片绝对的黑暗与寂静仿佛要永远持续下去的时刻,异变,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在那意识感知的、无边无际的黑暗最深处,毫无征兆地,浮现出了一点“灰”。
那不是光,也不是影,而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的、混沌未明的色泽。它极其细微,如同投入浩瀚海洋的一粒尘埃,却又是如此的真实不虚,存在于她的识海核心。
紧接着,那一点“灰”开始极其缓慢地弥漫、舒展,如同滴入清水中的一滴浓墨,但速度却慢了千万倍。它化开成了一缕极其稀薄、若有若无的……气流。
是的,气流。灰蒙蒙的颜色,仿佛包含了世间所有的色彩,又仿佛什么色彩都没有。
它并非五行灵气中的任何一种,没有金的锋锐,没有木的生机,没有水的柔润,没有火的炽烈,也没有土的厚重。
它什么都不是,又仿佛什么都是。
它静静地流淌在虞颜的识海之中,所过之处,那片绝对的黑暗仿佛被赋予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质感”,不再是虚无,而是变成了孕育一切的“温床”。
这缕气流是如此的微弱,仿佛下一刻就会消散,但它却又蕴含着一种让虞颜灵魂都为之战栗的、古老、浩瀚、仿佛源自开天辟地之前的磅礴生机与无限可能!
**混沌之气!**
虽然无人告知,但在感应到这股气流的瞬间,这个名字便如同本能般,自然而然地从虞颜的心底浮现。
这便是仙尊所说的“先天一炁”?这便是那万物本源的力量?
巨大的震撼与难以置信的狂喜,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她努力维持的“寂灭”状态!
“!”
虞颜猛地睁开了双眼,大口大口地喘息着,胸口剧烈起伏。
烛火依旧在跳跃,陋室依旧破败寒冷,但她整个人的感觉却已截然不同!
她清晰地“记得”那缕灰蒙蒙气流在识海中流淌的感觉,虽然此刻已无法再清晰地捕捉到,但那片刻的接触,仿佛在她干涸的生命中,注入了一道清泉,在她黑暗的前路上,点燃了一盏微弱的、却指向无限远方的灯火。
她成功了!她真的感应到了!
不是外界的五行灵气,而是源自她自身生命本源的、那神秘莫测的混沌之气!
激动、欣喜、酸涩、茫然……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眼眶发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这双曾经只能从事最低等劳役的手,此刻仿佛也变得不同。
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那缕混沌之气还太过微弱,如何引导、如何修炼,兽皮卷上的记载晦涩难懂,仙尊也未曾详细说明。前路依旧迷雾重重,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但是,希望的火种,已然点燃。
她轻轻抚摸着膝上的兽皮残卷,指尖划过那些古老的图案,心中充满了对那遥不可及的仙尊,难以言喻的感激。
是他,在她最绝望的时刻,为她推开了一扇通往完全不同世界的门,哪怕这门后是万丈深渊,她也心甘情愿去闯。
窗外,天际泛起了一丝极淡、极淡的鱼肚白,黎明即将到来。
黑夜最深的时刻已经过去,而那缕诞生于至暗之中的混沌之气,也如同这即将破晓的天光一般,在虞颜的体内,悄然种下了一丝改变命运的契机。
混沌初辟,道始微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