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与新年都过去后,又过了一个月。
春暖花开,海风渐歇。
两国的公主终于抵京了。
今日,京城的朝阳门格外热闹。
礼部的官员、锦衣卫的士兵早已等候在城门外,百姓们也挤在路边,想看看两位外邦公主的模样。
辰时三刻,两队车马缓缓驶来。
左边的东瀛使团车马,漆着樱花纹,车帘是淡紫色的。
右边的高丽使团车马,雕着松鹤图,车帘是浅粉色。
先下车的是东瀛公主德川樱。
她穿着一身改良的和服,淡紫色的衣料上绣着金线樱花。
腰间系着深红色的腰带,头发挽成东瀛特有的丸髻。
插着一支珍珠发簪。
她下车时身姿挺拔,没有寻常女子的羞怯,反而带着几分英气。
目光扫过人群,从容不迫。
走到礼部官员面前,她用流利的汉话说。
“德川樱,奉天皇之命,前来大盛和亲,劳烦大人引路。”
紧随其后的是高丽公主李贞贤。
她穿着高丽传统的襦裙,浅粉色的裙摆垂到脚踝,袖口绣着细小的兰草。
她下车时动作轻柔,双手攥着一块素色手帕,头微微低着,露出纤细的脖颈。
面对官员的问候,她声音轻柔,带着几分怯意。
“有劳大人……”
抬起头时,一双杏仁眼里满是忧郁。
两位公主被迎进专门接待外邦使臣的驿馆,礼部官员按制送上赏赐。
德川樱接过赏赐时,目光落在那些中原的字画、瓷器上,嘴角带着一丝了然的笑。
她来之前早已苦学汉学,不仅能诗善画,还研究过中原的礼仪文化,就是为了能在大盛后宫立足
李贞贤则只是默默收下,让宫女小心收好,自己则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槐树,眼神依旧忧郁。
三日后,林靖远在皇宫中按制接见两位公主。
德川樱上前行礼,动作标准,还献上了自己亲手画的《樱花图》,画上题着一首简单的汉文诗。
“东瀛樱花艳,大盛日月明。”
“愿结连理枝,共护两国宁。”
林靖远看了,微微点头:“公主有心了。”
李贞贤则献上了高丽的特产。
高丽参和手工绣的《百鸟朝凤图》。
李贞贤轻声道:“此乃高丽心意,望陛下笑纳。”
她说话时声音轻柔,眼神不敢与林靖远对视,显得格外恭顺。
林靖远命人将两位公主封为“樱嫔”和“贤嫔”。
分别安置在两处宫殿中,赐下大量珠宝、宫女。
入宫后的日子,德川樱果然如郭萍所料,极为活跃。
她时常在御花园“偶遇”林靖远。
有时是在御花园中练东瀛的“茶道”,见林靖远过来,便跪坐奉茶,讲解东瀛茶道的清寂。
有时是在亭子里作诗,见林靖远路过,便递上诗作,请他指点。
她的汉学功底扎实,言行举止既有东瀛女子的独特韵味,又符合中原的礼仪。
林靖远也不好直接略过她,毕竟也是一国公主,于是多停留了几次。
而李贞贤则截然不同。
她深居简出,除了隔三岔五向太皇太后请安,几乎不出自己的静兰殿。
去请安时,她也只是默默站在一旁,听着太皇太后和其他妃嫔说话,偶尔被问及,才轻声回答几句。
后宫原本微妙的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
郭萍虽知道林靖远不会真心宠爱德川樱。
却有些担心德川樱过于活跃,会暗中传递消息给东瀛。
毕竟之前有人还在京城各种塑造东瀛风格高尚,要不是何明风一番辩论直接辩倒了此人。
说不定许多京城士子都被人收拢了人心。
虽说东瀛的实力相比大盛朝不堪一击,但是郭萍觉得,还是应该要警惕此事。
至于廖迎霜,则更是恨得牙痒痒,觉得德川樱抢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关注。
德川樱天天搁这儿偶遇皇上,她都被挤到一旁去了!
她还怎么“偶遇”皇上!
又过了大半个月,御花园的牡丹花开了。
太皇太后自从查出有人投毒之后,经过太医细心调养,身子骨也算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见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素芳姑姑便与太皇太后提议。
“娘娘,现在后宫也进新人了,又是牡丹花开了,奴婢看,不如办个赏花宴,也热闹热闹?”
她看着太皇太后这一年多,身子越来越好,心里高兴极了。
之前太皇太后这里因为生病寂寥极了。
现在太皇太后的精神头也好了,不如出去逛逛园子,热闹一番。
太皇太后闻言,点头应允了:“那就把那几个孩子都叫上吧。”
素芳姑姑点头称是,然后稍一犹豫:“廖家那个孩子……也叫上?”
太皇太后淡淡道:“也叫上吧,她怎么说也是皇上的妃子。”
“至于太后的错,这孩子也是不知情的。”
“若是她改一改她的性子,还能在这后宫中过的下去。”
“若是不改……”
太皇太后眼中有锋芒闪过:“不需要咱们做什么,靖远也不会喜欢她那个心性,她只怕有苦吃了。”
过了两日,御花园中的牡丹花会便开场了。
太皇太后坐在上位,看着下面打扮的或华丽,或清新的年轻妃子,心中忍不住感慨不已。
她终究是太老了。
看现在的孩子们,多年轻,多有朝气。
众人陪着太皇太后热闹了一番,太皇太后毕竟年事已高,便离席来了。
让大家自行玩乐便是。
等素芳姑姑陪着太皇太后一走,德川樱忽然就开始行动了。
她端着酒杯,走到郭萍和廖迎霜面前,笑着说:“郭姐姐、廖姐姐,听闻中原女子最擅赏花作诗,樱虽来自东瀛,却也略通此道。”
“听闻两位姐姐都是久负盛名的京中才女,前日我作了一首《赏樱诗》,不知姐姐们愿不愿指点一二?”
郭萍放下手中的玉箸,心中不由得觉得好笑。
这东瀛公主不知道又在玩什么花样。
她和廖迎霜,京中久负盛名的有名才女?
她之前一个庶女,从未在京城抛头露面过。
至于廖迎霜……郭萍下意识瞥了一眼廖迎霜发黑的脸色,更是觉得好笑。
说廖迎霜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倒不如说她是京城有名的……跋扈女吧!
也就是这一年时间,她姑母廖太后倒台了,她才收敛了许多。
也不知道德川樱给她们俩戴这顶高帽子想做什么!
春暖花开,海风渐歇。
两国的公主终于抵京了。
今日,京城的朝阳门格外热闹。
礼部的官员、锦衣卫的士兵早已等候在城门外,百姓们也挤在路边,想看看两位外邦公主的模样。
辰时三刻,两队车马缓缓驶来。
左边的东瀛使团车马,漆着樱花纹,车帘是淡紫色的。
右边的高丽使团车马,雕着松鹤图,车帘是浅粉色。
先下车的是东瀛公主德川樱。
她穿着一身改良的和服,淡紫色的衣料上绣着金线樱花。
腰间系着深红色的腰带,头发挽成东瀛特有的丸髻。
插着一支珍珠发簪。
她下车时身姿挺拔,没有寻常女子的羞怯,反而带着几分英气。
目光扫过人群,从容不迫。
走到礼部官员面前,她用流利的汉话说。
“德川樱,奉天皇之命,前来大盛和亲,劳烦大人引路。”
紧随其后的是高丽公主李贞贤。
她穿着高丽传统的襦裙,浅粉色的裙摆垂到脚踝,袖口绣着细小的兰草。
她下车时动作轻柔,双手攥着一块素色手帕,头微微低着,露出纤细的脖颈。
面对官员的问候,她声音轻柔,带着几分怯意。
“有劳大人……”
抬起头时,一双杏仁眼里满是忧郁。
两位公主被迎进专门接待外邦使臣的驿馆,礼部官员按制送上赏赐。
德川樱接过赏赐时,目光落在那些中原的字画、瓷器上,嘴角带着一丝了然的笑。
她来之前早已苦学汉学,不仅能诗善画,还研究过中原的礼仪文化,就是为了能在大盛后宫立足
李贞贤则只是默默收下,让宫女小心收好,自己则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槐树,眼神依旧忧郁。
三日后,林靖远在皇宫中按制接见两位公主。
德川樱上前行礼,动作标准,还献上了自己亲手画的《樱花图》,画上题着一首简单的汉文诗。
“东瀛樱花艳,大盛日月明。”
“愿结连理枝,共护两国宁。”
林靖远看了,微微点头:“公主有心了。”
李贞贤则献上了高丽的特产。
高丽参和手工绣的《百鸟朝凤图》。
李贞贤轻声道:“此乃高丽心意,望陛下笑纳。”
她说话时声音轻柔,眼神不敢与林靖远对视,显得格外恭顺。
林靖远命人将两位公主封为“樱嫔”和“贤嫔”。
分别安置在两处宫殿中,赐下大量珠宝、宫女。
入宫后的日子,德川樱果然如郭萍所料,极为活跃。
她时常在御花园“偶遇”林靖远。
有时是在御花园中练东瀛的“茶道”,见林靖远过来,便跪坐奉茶,讲解东瀛茶道的清寂。
有时是在亭子里作诗,见林靖远路过,便递上诗作,请他指点。
她的汉学功底扎实,言行举止既有东瀛女子的独特韵味,又符合中原的礼仪。
林靖远也不好直接略过她,毕竟也是一国公主,于是多停留了几次。
而李贞贤则截然不同。
她深居简出,除了隔三岔五向太皇太后请安,几乎不出自己的静兰殿。
去请安时,她也只是默默站在一旁,听着太皇太后和其他妃嫔说话,偶尔被问及,才轻声回答几句。
后宫原本微妙的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
郭萍虽知道林靖远不会真心宠爱德川樱。
却有些担心德川樱过于活跃,会暗中传递消息给东瀛。
毕竟之前有人还在京城各种塑造东瀛风格高尚,要不是何明风一番辩论直接辩倒了此人。
说不定许多京城士子都被人收拢了人心。
虽说东瀛的实力相比大盛朝不堪一击,但是郭萍觉得,还是应该要警惕此事。
至于廖迎霜,则更是恨得牙痒痒,觉得德川樱抢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关注。
德川樱天天搁这儿偶遇皇上,她都被挤到一旁去了!
她还怎么“偶遇”皇上!
又过了大半个月,御花园的牡丹花开了。
太皇太后自从查出有人投毒之后,经过太医细心调养,身子骨也算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见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素芳姑姑便与太皇太后提议。
“娘娘,现在后宫也进新人了,又是牡丹花开了,奴婢看,不如办个赏花宴,也热闹热闹?”
她看着太皇太后这一年多,身子越来越好,心里高兴极了。
之前太皇太后这里因为生病寂寥极了。
现在太皇太后的精神头也好了,不如出去逛逛园子,热闹一番。
太皇太后闻言,点头应允了:“那就把那几个孩子都叫上吧。”
素芳姑姑点头称是,然后稍一犹豫:“廖家那个孩子……也叫上?”
太皇太后淡淡道:“也叫上吧,她怎么说也是皇上的妃子。”
“至于太后的错,这孩子也是不知情的。”
“若是她改一改她的性子,还能在这后宫中过的下去。”
“若是不改……”
太皇太后眼中有锋芒闪过:“不需要咱们做什么,靖远也不会喜欢她那个心性,她只怕有苦吃了。”
过了两日,御花园中的牡丹花会便开场了。
太皇太后坐在上位,看着下面打扮的或华丽,或清新的年轻妃子,心中忍不住感慨不已。
她终究是太老了。
看现在的孩子们,多年轻,多有朝气。
众人陪着太皇太后热闹了一番,太皇太后毕竟年事已高,便离席来了。
让大家自行玩乐便是。
等素芳姑姑陪着太皇太后一走,德川樱忽然就开始行动了。
她端着酒杯,走到郭萍和廖迎霜面前,笑着说:“郭姐姐、廖姐姐,听闻中原女子最擅赏花作诗,樱虽来自东瀛,却也略通此道。”
“听闻两位姐姐都是久负盛名的京中才女,前日我作了一首《赏樱诗》,不知姐姐们愿不愿指点一二?”
郭萍放下手中的玉箸,心中不由得觉得好笑。
这东瀛公主不知道又在玩什么花样。
她和廖迎霜,京中久负盛名的有名才女?
她之前一个庶女,从未在京城抛头露面过。
至于廖迎霜……郭萍下意识瞥了一眼廖迎霜发黑的脸色,更是觉得好笑。
说廖迎霜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倒不如说她是京城有名的……跋扈女吧!
也就是这一年时间,她姑母廖太后倒台了,她才收敛了许多。
也不知道德川樱给她们俩戴这顶高帽子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