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星火启航
“播种者”遗产坐标被强行抹除的阴影,如同悬于珊瑚城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众人他们所面对的究竟是何种层次的存在。然而,恐惧并未压垮意志,反而催生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整个珊瑚城,在一种无声的紧迫感驱动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杨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分成了数个小组。一组继续啃“播种者”信息碎片这块硬骨头,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技术启发或情报价值;另一组则全力投入到“星火计划”——即基于现有技术,融合“播种者”材料科学与部分能量理论,设计建造一艘能够进行长期深空航行的星舰。这不再是之前“方舟计划”那般追求虚无缥缈的规则跳跃,而是更务实、却也依旧充满挑战的恒星际航行。
王超则进入了半闭关状态。他不再参与具体事务,而是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对六棱柱和自身精神力的深度挖掘中。“起源方碑”的坐标如同永恒的灯塔在他意识中闪烁,他需要更强的力量去触及,也需要更深刻地理解“钥匙”与“归途”的意义。
他反复进入那片动态星图,感受着“规则引力”的韵律,尝试着在不依赖“共鸣器”的情况下,引导更强大的秩序之力,甚至开始摸索如何利用六棱柱,小范围地“固化”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来自“观察者”的空间干扰。
李娜接过了更多实际防御与外部探索的指挥权。她带领精锐小队,以珊瑚城为中心,向外进行辐射状清扫和侦察,一方面确保资源通道安全,另一方面则警惕着“腐蚀者”可能卷土重来的任何迹象,同时也留意着那神出鬼没的淡紫色能量印记。她的冷静与果决,成为了稳定军心的重要支柱。
老周则化身成了最严苛的“大管家”和“监工”。资源被精确到克地分配,所有非必要的消耗都被砍掉,全力保障“星火计划”和基础防御。他甚至组织了几次针对“腐蚀者”残留巢穴的突袭,不是为了扩张,只是为了回收那些蕴含着高浓度能量的怪异结构,经过杨教授团队的谨慎处理,转化为急需的能源。
时间在紧张与忙碌中悄然流逝。数月后,“星火计划”取得了第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基于“播种者”飞船残骸金属样本逆向工程出来的新型合金“星尘钢”,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冶炼出了第一炉!这种合金展现出了惊人的强度、韧性和能量亲和性,远超人类现有的任何材料,成为了建造星舰龙骨和关键结构的理想选择。
与此同时,王超的苦修也见到了成效。他对秩序之力的掌控更加精细入微,精神力的总量和恢复速度都有了显着提升。更重要的是,他隐约触摸到了六棱柱更深层的功能——并非攻击或防御,而是一种“信息锚定”与“路径稳定”。
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六棱柱的力量,在一个小范围内创造一个临时的、不受常规空间干扰的“秩序领域”,或许未来可以用来保护关键设备,或者抵御那种诡异的空间撕裂。
然而,就在“星火计划”的星舰龙骨开始铺设,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一直负责监控“深渊之眼”(即“初”)能量状态的团队,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初’的能量脉动频率正在发生极其缓慢但持续性的下降!”监测员的报告带着困惑与担忧,“不是之前被侵蚀时的紊乱,更像是……某种能量的‘自然衰减’?或者……它在主动收敛自身的力量?”
王超、李娜、老周和杨教授再次齐聚指挥中心。
“主动收敛?”杨教授盯着能量曲线图,“为什么?是为了更深度的沉睡修复?还是……它在为某种事情做准备?”
王超心中一动,通过与六棱柱的深层联系,他隐隐感觉到,“初”的这种变化,似乎与遥远星空中那个“起源方碑”的坐标,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共鸣。仿佛“初”的力量,正在被那个坐标节点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极其缓慢地“汲取”或“牵引”。
“也许,‘钥匙’的归位,不仅需要我们抵达那里,”王超若有所思,“也可能需要‘初’付出某种代价,或者,它本身就是‘归途’的一部分?”
这个猜测让众人心情更加沉重。他们的盟友,似乎也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就在这时,外部侦察小队传回紧急通讯:
“报告!在b-7扇区,发现高强度、异常空间波动!不是‘腐蚀者’,也不是那个‘观察者’的淡紫色能量特征!是……是某种我们从未记录过的、金色的能量闪光!波动源内部似乎有物体正在试图钻出!”
金色能量?新的未知存在?
众人脸色一变。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立刻派遣‘剑鱼号’前往侦察!保持最高警惕,非必要不接触!”李娜迅速下令。
王超握紧了六棱柱,感受着柱体对此并未产生警示,反而传递出一丝微弱的、带着好奇与审视的波动。
这突如其来的金色闪光,是敌?是友?还是这片深邃宇宙中,另一段传奇的开端?
星火已然启航,但深空之中的迷雾,却似乎越来越浓了。
(第三百七十六章 完)
“播种者”遗产坐标被强行抹除的阴影,如同悬于珊瑚城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众人他们所面对的究竟是何种层次的存在。然而,恐惧并未压垮意志,反而催生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整个珊瑚城,在一种无声的紧迫感驱动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杨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分成了数个小组。一组继续啃“播种者”信息碎片这块硬骨头,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技术启发或情报价值;另一组则全力投入到“星火计划”——即基于现有技术,融合“播种者”材料科学与部分能量理论,设计建造一艘能够进行长期深空航行的星舰。这不再是之前“方舟计划”那般追求虚无缥缈的规则跳跃,而是更务实、却也依旧充满挑战的恒星际航行。
王超则进入了半闭关状态。他不再参与具体事务,而是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对六棱柱和自身精神力的深度挖掘中。“起源方碑”的坐标如同永恒的灯塔在他意识中闪烁,他需要更强的力量去触及,也需要更深刻地理解“钥匙”与“归途”的意义。
他反复进入那片动态星图,感受着“规则引力”的韵律,尝试着在不依赖“共鸣器”的情况下,引导更强大的秩序之力,甚至开始摸索如何利用六棱柱,小范围地“固化”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来自“观察者”的空间干扰。
李娜接过了更多实际防御与外部探索的指挥权。她带领精锐小队,以珊瑚城为中心,向外进行辐射状清扫和侦察,一方面确保资源通道安全,另一方面则警惕着“腐蚀者”可能卷土重来的任何迹象,同时也留意着那神出鬼没的淡紫色能量印记。她的冷静与果决,成为了稳定军心的重要支柱。
老周则化身成了最严苛的“大管家”和“监工”。资源被精确到克地分配,所有非必要的消耗都被砍掉,全力保障“星火计划”和基础防御。他甚至组织了几次针对“腐蚀者”残留巢穴的突袭,不是为了扩张,只是为了回收那些蕴含着高浓度能量的怪异结构,经过杨教授团队的谨慎处理,转化为急需的能源。
时间在紧张与忙碌中悄然流逝。数月后,“星火计划”取得了第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基于“播种者”飞船残骸金属样本逆向工程出来的新型合金“星尘钢”,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冶炼出了第一炉!这种合金展现出了惊人的强度、韧性和能量亲和性,远超人类现有的任何材料,成为了建造星舰龙骨和关键结构的理想选择。
与此同时,王超的苦修也见到了成效。他对秩序之力的掌控更加精细入微,精神力的总量和恢复速度都有了显着提升。更重要的是,他隐约触摸到了六棱柱更深层的功能——并非攻击或防御,而是一种“信息锚定”与“路径稳定”。
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六棱柱的力量,在一个小范围内创造一个临时的、不受常规空间干扰的“秩序领域”,或许未来可以用来保护关键设备,或者抵御那种诡异的空间撕裂。
然而,就在“星火计划”的星舰龙骨开始铺设,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一直负责监控“深渊之眼”(即“初”)能量状态的团队,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初’的能量脉动频率正在发生极其缓慢但持续性的下降!”监测员的报告带着困惑与担忧,“不是之前被侵蚀时的紊乱,更像是……某种能量的‘自然衰减’?或者……它在主动收敛自身的力量?”
王超、李娜、老周和杨教授再次齐聚指挥中心。
“主动收敛?”杨教授盯着能量曲线图,“为什么?是为了更深度的沉睡修复?还是……它在为某种事情做准备?”
王超心中一动,通过与六棱柱的深层联系,他隐隐感觉到,“初”的这种变化,似乎与遥远星空中那个“起源方碑”的坐标,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共鸣。仿佛“初”的力量,正在被那个坐标节点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极其缓慢地“汲取”或“牵引”。
“也许,‘钥匙’的归位,不仅需要我们抵达那里,”王超若有所思,“也可能需要‘初’付出某种代价,或者,它本身就是‘归途’的一部分?”
这个猜测让众人心情更加沉重。他们的盟友,似乎也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就在这时,外部侦察小队传回紧急通讯:
“报告!在b-7扇区,发现高强度、异常空间波动!不是‘腐蚀者’,也不是那个‘观察者’的淡紫色能量特征!是……是某种我们从未记录过的、金色的能量闪光!波动源内部似乎有物体正在试图钻出!”
金色能量?新的未知存在?
众人脸色一变。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立刻派遣‘剑鱼号’前往侦察!保持最高警惕,非必要不接触!”李娜迅速下令。
王超握紧了六棱柱,感受着柱体对此并未产生警示,反而传递出一丝微弱的、带着好奇与审视的波动。
这突如其来的金色闪光,是敌?是友?还是这片深邃宇宙中,另一段传奇的开端?
星火已然启航,但深空之中的迷雾,却似乎越来越浓了。
(第三百七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