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地基与锚点”建设成功!-《我为国家献科技》

  赤道炽烈的阳光洒在加蓬沿海的工地上,海风卷起炙热与湿润的气息。眼前,一片偌大的施工现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几十台巨型钻机轰鸣着,将钢铁桩基一点点打入地底,震得大地微微颤抖。

  “深度一百米!”

  “继续!再往下二十米!”

  指挥员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工地。现场数千名工人汗流浃背,却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他们知道——这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伍思辰穿着简洁的工程服,站在指挥塔顶,双眼注视着远方的大海。身边的总工程师神情庄重:“伍总,这里的地质条件复杂,海边土层松软,必须将桩基打入更深层的基岩,才能承受太空电梯上万公里长缆索的巨大张力。”

  伍思辰点了点头,声音坚定:“再难也要做。太空电梯不是纸上谈兵,它必须屹立不倒。桩基要深入数百米,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这条星辰之梯根植大地,永不动摇。”

  他的语气冷冽而炽热,让周围的工程师们背脊一震,像是被点燃了心中的火焰。

  施工难度远超想象。

  赤道雨林的地下水层极其复杂,钻机刚打入百米深度,就有水流喷涌而出,带着淤泥冲天而起。

  “报告!桩基孔洞塌陷,地下水压力太大!”

  “备用隔水装置呢?快!”

  几名工人冲上去操作,汗水与泥水混在一起,脸庞却写满了坚毅。

  伍思辰沉声下令:“增加负压抽水,同时注入复合凝固剂,稳定土层。我们不是来妥协的,而是来征服这片土地的。”

  指挥台上,众人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数据曲线疯狂抖动,最终逐渐趋于平稳。有人忍不住抹了把汗:“稳住了!”

  整个工地瞬间爆发出掌声与欢呼。

  然而,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难关在于承受力测试。每一根桩基都必须承受远超常规建筑百倍以上的拉力,模拟未来电梯缆索对地基的巨大牵引。

  实验室里,一根桩基样品被连接上庞大的液压装置。随着压力逐级攀升,钢铁发出低沉的呻吟声,仿佛一头被逼到极限的巨兽。

  “200%负荷!”

  “稳定!”

  “300%负荷!”

  钢铁开始震颤,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细小裂纹。

  现场气氛紧张到极点,所有人屏住呼吸。

  就在钢铁快要崩裂的刹那,伍思辰冷静开口:“启动相变填充层,立即!”

  技术人员迅速执行。下一秒,裂纹像是被某种力量抚平,桩基稳定下来,曲线重新回归平稳。

  数据跳到屏幕上:承受力达标!

  全场沸腾了。

  在那一刻,工地的夜空中响起了第一声汽笛般的欢呼。

  工人们扔下手中的工具,彼此紧紧拥抱;工程师们热泪盈眶,难以置信地盯着屏幕。

  伍思辰站在塔顶,迎着赤道夜风,眼神中燃烧着星辰般的光芒。

  “记住,”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不仅是地基,这是人类与星辰之间的第一根脉络。从今天起,太空电梯不再是梦想,而是脚下正在成型的现实。”

  新闻镜头将这一切传回国内。

  帝都的街头广场,人潮汹涌,人们屏息注视着大屏幕上那根根钢铁桩基打入大地的画面。有人兴奋得大喊:

  “这就是我们的大夏!这是人类的未来!”

  一瞬间,全网刷屏:

  【地基打下,未来直达!】

  【赤道桩基,勇气根基!】

  【太空电梯,脚踏实地!】

  这一夜,加蓬的星空下,轰鸣的机械声不断回荡。数百米深的钢铁桩基正在一点点扎入地底,犹如为人类文明扎下的第一根“星辰之钉”。

  太空电梯的第一步,已经稳稳落下。

  华盛顿,白宫。

  夜幕下,白宫作战室的气氛死寂如坟。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画面——大夏在加蓬的沿海施工现场,巨型钻机的轰鸣声,数百米深的钢铁桩基被一根根打入地底,最终在实验中承受住百倍拉力,稳如泰山。

  美国总统的手指死死扣着椅子扶手,指节发白。他声音嘶哑:“他们……真的做到了。几百米的地基桩,承受百倍拉力,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国防部长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这意味着,太空电梯的第一道天堑已经被跨过去了。只要地基稳固,电梯就是迟早的事!”

  一名战略顾问愤怒地拍桌:“不可能!那片土地的地质条件极端复杂,雨林地下水压力大得惊人!他们凭什么成功?这一定是造假!”

  但随即而来的,是来自情报部门的确认报告:

  ——实地拍摄的地基测试数据真实无误;

  ——承受力实验全过程完整留存;

  ——所有国际观察员都亲眼见证。

  全场沉默。没人再敢提“造假”二字。

  总统长叹一声,眼神像被抽走了最后一丝光彩:“完了……他们真的在把科幻写成现实。”

  伦敦,英国议会。

  新闻台现场直播大夏施工的画面,议员们一片哗然。

  “该死!我们当初说他们连地基都打不稳!”

  “是的,现在他们连地下水塌陷都解决了!听说他们用了一种全新的相变填充技术,谁能想到?”

  一名资深议员脸色惨白:“这不只是工程,这是地缘政治上的灾难。一旦电梯竣工,赤道就成了新的权力中心。谁掌握电梯,谁掌握太空。”

  首相坐在议会正中,眼神茫然:“我们能做的只有旁观吗?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他们登天,而我们还困在地面?”

  有人冷笑:“我们早就困住了,只是现在才承认。”

  整个议会陷入混乱,喊叫声此起彼伏,却没有人能给出解决方案。

  巴黎,欧盟航天局。

  大厅内,法国工程师们神情呆滞地看着测试数据。

  一位老教授颤声道:“这一步,他们足足比我们预计的提前了二十年。”

  另一名年轻工程师握紧拳头,脸上满是绝望:“我们还在为火箭降本斤斤计较,他们却已经开始在赤道建造电梯……这已经不是同一个时代的竞赛。”

  有人冷冷吐出一句话:“大夏的基建,从来不会开玩笑。”

  大厅一片死寂。

  东京,首相官邸。

  首相双手捂脸,声音带着哭腔:“他们真把地基打下去了……接下来,轨道站对接……然后就是电梯升空……”

  顾问急声道:“我们必须联合美国,阻止他们!”

  另一名幕僚冷笑:“阻止?用什么?芯片封锁?光刻机禁运?呵,他们自己都能造。现在连地基都解决了,再过几年,电梯拔地而起。到时候,我们连仰望的资格都没了。”

  首相的眼神逐渐失焦,整间房间陷入一片死寂。

  纽约,华尔街。

  财经频道正在滚动报道:“大夏太空电梯第一阶段成功!地基与锚点承受力测试达标!”

  股市大厅瞬间炸锅。运输、航天、能源相关的股票全线暴跌。

  投资人抱头痛哭:“完了!航天运输业彻底没戏了!”

  “几十年来,我们依赖火箭产业,如今?他们建电梯!一旦投入使用,发射成本将低到离谱!”

  “我们的资本版图,被一口桩基击碎了!”

  整个华尔街仿佛末日来临,血红的数据不断闪烁,电话声、叫喊声、哭喊声混成一片。

  那一夜,西方的政界、航天界、资本界同时陷入前所未有的绝望。

  他们终于明白,太空电梯不再是幻想。

  当大夏的钢铁桩基深深扎入赤道大地,他们赖以主导世界的“太空秩序”,已经开始崩塌。

  ——这是新时代的开端,也是旧秩序的坟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