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项目难题,下意识的求助(停住)-《晚风知我意,骄阳入你怀》

  第一百七十三章 项目难题,下意识的求助(停住)

  林未晚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指尖悬在键盘上方,已经僵了足足十分钟。窗外的天早就暗透了,写字楼里只剩下零星几个办公室还亮着灯,空调出风口送来的冷风裹着纸张的油墨味,在空旷的办公区里打转,把她后颈的头发吹得贴在皮肤上,有点痒,却没心思去挠。

  屏幕上是客户发来的第三版修改需求,红色批注密密麻麻爬满了PPT页面,最刺眼的一条在末尾:“核心数据模型逻辑不成立,需重新验证数据源,明早九点前提交修订版。”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把桌上的资料往中间拢了拢,散落的便签纸边缘已经被手指捻得发毛——上面记着的五个数据源接口,有三个从下午开始就显示“访问超时”,联系技术部的同事,对方回复“服务器维护,今晚无法处理”,连之前备份的数据表格,也因为上周电脑系统崩溃,没来得及恢复。

  这是她接手这个项目以来遇到的最大麻烦。作为公司新签的重点客户,对方负责人对数据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前两版修改已经磨掉了她大半的耐心,如今卡在最关键的模型验证上,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力气没处使。办公室里只剩下她敲击鼠标的声音,每一次点击都带着焦躁,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成了“22:17”,距离明早的截止时间,只剩下不到十个小时。

  她站起身,走到茶水间接热水,不锈钢杯底碰到水槽的瞬间,清脆的响声在寂静里格外突兀。指尖碰到滚烫的杯壁,她猛地缩回手,才发现自己走神了——刚才盯着数据报表时,脑子里竟然不受控制地冒出了顾时砚的脸。

  以前遇到这种棘手的工作,她从来不会这样手足无措。那时候她还在南方小城的广告公司实习,第一次独立负责客户提案,也是卡在数据模型上,对着满屏的公式掉眼泪。顾时砚那时候刚创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还是在她哭着打电话给他的半小时后,出现在了公司楼下。他手里提着热乎的奶茶,还有一本写满批注的《数据分析基础》,坐在她旁边的空位上,帮她梳理逻辑到凌晨三点。

  “数据不是死的,”她还记得他指尖划过屏幕的温度,比现在的热水杯更暖,“你看这个变量,其实可以和上月的用户行为数据关联起来,之前你漏掉了这个维度。” 他说话时的呼吸落在她耳边,带着淡淡的薄荷味,和他给她买的牙膏一个味道。最后模型跑通的时候,天刚蒙蒙亮,他把她的电脑合上,说“剩下的交给我,你先趴会儿”,等她醒来时,提案PPT已经被整理得整整齐齐,连字体大小都调整到了最舒服的字号。

  热水从杯口溢出来,烫到了手背上,林未晚才回过神,慌忙把杯子放在台面上。手背红了一小块,她却没觉得疼,注意力全被口袋里震动的手机拉走了——是张萌发来的微信:“未晚,你还在公司吗?我刚想起明天要带的文件落在工位了,要是你还在,能不能帮我收一下?”

  她回复“在,我帮你放抽屉里了”,指尖在屏幕上停留了一会儿,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微信通讯录。置顶的对话框还是“妈妈”,往下翻,那个熟悉的头像被埋在一堆工作群聊里——黑色背景上的落日剪影,是去年他们在江边拍的,顾时砚说“这个角度像极了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天”。她的手指悬在头像上方,屏幕的光映在瞳孔里,连呼吸都慢了半拍。

  以前遇到难题,她从来不用犹豫。不管是工作上的麻烦,还是生活里的小事,只要拨通顾时砚的电话,他总能给出解决方案。有一次她加班到深夜,地铁停运,站在公司楼下不知道该怎么办,给他打电话时带着哭腔,他半小时后就开着车来了,车里还放着她爱吃的草莓蛋糕。“以后别一个人硬扛,”他帮她系安全带时说,“我永远都在。”

  可现在,那个号码她已经记了无数遍,却再也没勇气拨出去。分手那天,顾时砚问她“要不要再想想”,她却咬着牙说“我们不合适”。她以为自己能很快适应没有他的生活,却没想到,那些刻在习惯里的依赖,比思念更难戒掉。就像现在,明明知道他可能已经有了新的生活,明明知道自己不该再打扰,手指却还是忍不住想要点击“发消息”。

  “叮咚”,手机又响了一声,是技术部同事发来的消息:“林姐,刚才问了运维,服务器大概凌晨两点能恢复,到时候我给你发消息,你再试试下载数据?” 林未晚松了口气,回复“谢谢”,再抬头看向手机屏幕时,那个落日头像还停留在原地,像一个沉默的符号,提醒着她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她关掉微信,回到工位上,把热好的奶茶放在手边——是顾时砚以前常给她买的牌子,三分糖,加珍珠。喝了一口,甜腻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却没了以前的口感。她想起以前加班时,顾时砚总会把奶茶的吸管插好,递到她手里,说“别喝太快,小心烫”。现在没人提醒她了,她只能自己慢慢吹凉,一口一口地喝,像是在品尝那些被时光冲淡的回忆。

  凌晨一点半,林未晚终于等来了技术部的消息。服务器恢复了,她赶紧登录数据接口,下载需要的数据源。表格加载的过程中,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进度条,忽然想起以前顾时砚帮她处理数据时的样子。他总是很有耐心,哪怕数据加载很慢,也不会焦躁,只是一边等一边给她讲笑话,让她不那么无聊。而现在,她只能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听着键盘的敲击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数据下载完成,她开始重新验证模型逻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脑子里却还是忍不住想起顾时砚。有一次她做数据报表,因为粗心算错了一个数字,被客户批评,躲在会议室里哭。顾时砚找到她时,没有说“别哭了”,而是帮她重新核对数据,然后说“你看,其实只是一个小错误,改过来就好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别轻易否定自己。”

  “啪嗒”,一滴眼泪落在键盘上,林未晚才发现自己哭了。她赶紧用手背擦掉眼泪,却越擦越多。她不是因为工作太难而哭,而是因为突然意识到,那个曾经为她遮风挡雨、帮她解决所有麻烦的人,已经不在她身边了。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能够独自面对所有困难,却在这样一个深夜,因为一个数据模型,暴露了所有的脆弱。

  模型验证通过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林未晚保存好PPT,把电脑合上,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窗外的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长的光影,像极了去年生日那天,顾时砚在她家楼下等她时,梧桐树下的光斑。她想起那时候他抱着草莓蛋糕,笑着说“未晚小朋友,又长大一岁啦”,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疼得厉害。

  她拿起手机,又一次点开了那个熟悉的对话框。输入框里空荡荡的,她敲了又删,删了又敲,最后只打下了“我今天遇到了一个很难的项目问题”,却没敢发送。她知道,这句话发出去,可能会打乱顾时砚的生活,也可能会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平静,瞬间崩塌。

  犹豫了很久,她还是删掉了输入框里的文字,退出了对话框。然后,她点开了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凌晨四点的办公室,终于搞定了难题。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配图是电脑屏幕上显示“保存成功”的页面,没有提一句委屈,也没有提那个差点被拨通的电话。

  发完动态,她收拾好东西,走出了写字楼。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让她清醒了不少。路边的早餐店已经开始营业,老板娘笑着问她“今天怎么这么早”,她笑着回答“赶项目”,却没说自己一夜没睡,也没说那个在心里藏了很久的名字。

  走到公交站,她掏出手机,又一次看向那个熟悉的头像。这一次,她没有犹豫,而是把手机放进了口袋。她知道,没有顾时砚的日子,她还是要继续走下去。那些曾经的依赖,那些下意识的求助,都会慢慢变成她自己的力量。只是,在某个深夜,某个加班的凌晨,她还是会忍不住想起,曾经有一个人,会在她遇到难题时,第一时间出现在她身边,说“别怕,有我呢”。

  公交来了,她踏上公交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车窗外的风景慢慢向后退去,像那些被时光带走的日子。她靠在车窗上,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林未晚,你可以的。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而且要走得很好。” 只是,在她闭上眼睛的瞬间,眼角还是有一滴眼泪,悄悄滑落,滴在了手背上,带着一丝冰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