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听说他的新动态,刺痛的指尖
林未晚是在整理旧项目资料时看到那条新闻的。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的文件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她刚结束一场冗长的项目复盘会,桌上堆着半尺高的图纸和报告,全是去年未收尾的老城改造项目——那是她和顾时砚曾经共同跟进过的项目,后来她调离原岗位,剩下的部分便由其他同事接手,如今要做最终归档,需要她补充前期的设计说明。
指尖划过一份泛黄的设计草图时,她顿了顿。图纸右下角有个小小的“顾”字,是顾时砚的习惯,每次画完初稿,都会在角落留下这个标记,像给作品盖了枚隐形的印章。她想起以前一起改图的夜晚,他总爱把画废的草图揉成纸团,精准地投进她脚边的垃圾桶,笑着说“晚晚是我的专属废品收纳官”。那时候办公室的灯亮到深夜,空调出风口吹着暖风,他会偷偷在她的保温杯里加一勺蜂蜜,说“熬夜伤胃,得补点甜”。
手机在桌角震动了一下,是行业公众号推送的新闻,标题加粗的黑体字跳进眼里:《年度新锐设计师榜单揭晓,顾时砚凭“云境社区”项目斩获金奖》。
林未晚的呼吸忽然顿住,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那份草图,纸边的棱角硌得掌心发疼。她盯着手机屏幕,半天没敢点进去,仿佛那几个字有千斤重,碰一下就能掀起心底的惊涛骇浪。
她是知道“云境社区”的。去年她还在原公司时,曾听同事提起过这个项目——顾时砚团队接的高端住宅设计,主打“自然共生”理念,据说光是前期调研就花了三个月。那时候她总在茶水间偶遇他的下属,听他们说“顾工最近忙得连轴转,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说“顾工在现场盯施工,被蚊子咬了满腿包还不肯走”。她当时只是低头搅着杯里的咖啡,假装没听见,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得发紧。
犹豫了三分钟,林未晚还是点开了新闻。页面顶端是颁奖典礼的现场照片,顾时砚穿着深灰色的西装,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握着水晶奖杯,嘴角噙着淡淡的笑。他比去年清瘦了些,下颌线更锋利了,头发剪得很短,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神里是她熟悉的专注与坚定,只是少了几分以前的温和,多了些疏离的锐利。
照片下方是项目介绍,配着几张设计效果图。林未晚一张一张地看,心脏像被细密的针轻轻扎着。社区中心的下沉式花园,设计灵感和她以前随口提过的“想在楼下有个能晒太阳的小花园”如出一辙;每栋楼的阳台都装了落地玻璃,还预留了花架的位置,像极了他以前说的“要给你一个能种满常春藤的阳台”;甚至连儿童活动区的秋千设计,都是她当年画在草稿纸上的样子——她记得那时候她拿着草图凑到他面前,说“以后我们的孩子,要有个这样的秋千”,他笑着揉乱她的头发,说“好,都听你的”。
原来有些话,他没忘。只是那些曾经关于“我们”的设想,如今都变成了别人的风景。
新闻里还附了段采访视频。林未晚点开时,手指都在抖。视频里的顾时砚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话筒,记者问他“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是什么”,他想了想,声音低沉而清晰:“想做一个有温度的社区,让住在里面的人,能感受到生活里的小确幸。”
镜头拉近,林未晚看到他左手腕上戴着的手表——那是她送他的三十岁生日礼物,银色的表盘,表带是他
林未晚是在整理旧项目资料时看到那条新闻的。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的文件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她刚结束一场冗长的项目复盘会,桌上堆着半尺高的图纸和报告,全是去年未收尾的老城改造项目——那是她和顾时砚曾经共同跟进过的项目,后来她调离原岗位,剩下的部分便由其他同事接手,如今要做最终归档,需要她补充前期的设计说明。
指尖划过一份泛黄的设计草图时,她顿了顿。图纸右下角有个小小的“顾”字,是顾时砚的习惯,每次画完初稿,都会在角落留下这个标记,像给作品盖了枚隐形的印章。她想起以前一起改图的夜晚,他总爱把画废的草图揉成纸团,精准地投进她脚边的垃圾桶,笑着说“晚晚是我的专属废品收纳官”。那时候办公室的灯亮到深夜,空调出风口吹着暖风,他会偷偷在她的保温杯里加一勺蜂蜜,说“熬夜伤胃,得补点甜”。
手机在桌角震动了一下,是行业公众号推送的新闻,标题加粗的黑体字跳进眼里:《年度新锐设计师榜单揭晓,顾时砚凭“云境社区”项目斩获金奖》。
林未晚的呼吸忽然顿住,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那份草图,纸边的棱角硌得掌心发疼。她盯着手机屏幕,半天没敢点进去,仿佛那几个字有千斤重,碰一下就能掀起心底的惊涛骇浪。
她是知道“云境社区”的。去年她还在原公司时,曾听同事提起过这个项目——顾时砚团队接的高端住宅设计,主打“自然共生”理念,据说光是前期调研就花了三个月。那时候她总在茶水间偶遇他的下属,听他们说“顾工最近忙得连轴转,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说“顾工在现场盯施工,被蚊子咬了满腿包还不肯走”。她当时只是低头搅着杯里的咖啡,假装没听见,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得发紧。
犹豫了三分钟,林未晚还是点开了新闻。页面顶端是颁奖典礼的现场照片,顾时砚穿着深灰色的西装,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握着水晶奖杯,嘴角噙着淡淡的笑。他比去年清瘦了些,下颌线更锋利了,头发剪得很短,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神里是她熟悉的专注与坚定,只是少了几分以前的温和,多了些疏离的锐利。
照片下方是项目介绍,配着几张设计效果图。林未晚一张一张地看,心脏像被细密的针轻轻扎着。社区中心的下沉式花园,设计灵感和她以前随口提过的“想在楼下有个能晒太阳的小花园”如出一辙;每栋楼的阳台都装了落地玻璃,还预留了花架的位置,像极了他以前说的“要给你一个能种满常春藤的阳台”;甚至连儿童活动区的秋千设计,都是她当年画在草稿纸上的样子——她记得那时候她拿着草图凑到他面前,说“以后我们的孩子,要有个这样的秋千”,他笑着揉乱她的头发,说“好,都听你的”。
原来有些话,他没忘。只是那些曾经关于“我们”的设想,如今都变成了别人的风景。
新闻里还附了段采访视频。林未晚点开时,手指都在抖。视频里的顾时砚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话筒,记者问他“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是什么”,他想了想,声音低沉而清晰:“想做一个有温度的社区,让住在里面的人,能感受到生活里的小确幸。”
镜头拉近,林未晚看到他左手腕上戴着的手表——那是她送他的三十岁生日礼物,银色的表盘,表带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