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纸牌游戏的妙用-《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雍正十年八月,京城的秋老虎仍带着余威,瑞祥号后院的葡萄架却透着几分凉意。江兰正和大嫂一起整理新到的苏州薄缎,这些料子要做成中秋赏赐的丝巾,需赶在九月前完工。忽听得前院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侍从低声的汇报:“江姑娘,十三爷来了,说想找您聊聊。”

  江兰放下手中的针线,心里微微一动。自上月与胤祥深谈后,他虽常托人送来新政相关的文书,却极少亲自登门 —— 想来是遇到了棘手的事。快步走到前院,果然见胤祥坐在客堂的竹椅上,石青色亲王蟒袍的领口松着,眉头微蹙,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口,虽未显露出疼痛,却难掩眉宇间的郁结。

  “十三爷怎么亲自来了?快坐,春桃,把刚泡的碧螺春端来。” 江兰笑着上前,目光扫过胤祥手边的文书,封皮上 “漕运改革受阻” 的字样隐约可见。

  胤祥接过茶盏,却没喝,只是叹了口气:“漕运的事,卡壳了。江南的漕帮仗着有世家撑腰,不肯配合河道疏浚,还故意拖延运粮,眼看就要误了北方的秋粮补给,朝堂上那些大臣要么推诿,要么帮着漕帮说话,四哥虽支持我,却也分身乏术。” 他指尖敲击着桌案,语气里满是疲惫,“这几日胸口倒不怎么疼了,可心里堵得慌,总觉得有力使不出。”

  江兰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知道他定是又熬夜处理公务了。上次用按摩缓解了他的胸痛,可心病还需心药医,单纯的道理劝解恐怕效果有限。她忽然想起穿越前解压的方式 —— 斗地主,既能放松心情,又需策略配合,正好能帮胤祥转移注意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教他 “配合” 的重要性,暗合漕运改革需团结盟友的处境。

  “十三爷,您要是不嫌弃,我教您玩个游戏吧,既能解闷,还能练脑子,比闷坐着强。” 江兰转身从柜里拿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几副自制的纸牌 —— 是她前几日让大嫂帮忙做的,用厚实的桑皮纸裁剪成三寸宽、五寸长的卡片,正面用炭笔手绘了简化的图案:用 “兰”“馨”“雍” 三字代替花色,数字用 “壹” 到 “拾” 标注,“王” 牌则画了简化的龙纹(对应皇室,却不张扬),背面统一印着淡青色的兰花纹,与兰馨的标识呼应。

  胤祥好奇地拿起一张 “兰” 字牌,指尖拂过粗糙的纸面:“这是何物?既不是麻将,也不是骨牌,倒新鲜。”

  “这叫‘纸牌’,玩的法子叫‘斗地主’。” 江兰将纸牌摊在桌上,开始讲解规则,“一共五十四张牌,三人玩,先抓牌,谁手里的牌好,就可以当‘地主’,另外两人是‘农民’,农民要配合着赢地主。规则简单,就是用大的牌压小的,最后谁先出完牌谁赢。您看,当地主得有底气,可也得防着农民配合;当农民呢,就得互相帮衬,不然单打独斗,很难赢地主。”

  她特意加重 “配合” 二字,见胤祥若有所思,便继续举例:“比如您手里有‘王’牌(最大的牌),当地主就有优势,可要是农民手里有顺子(连续的牌),配合着出,也能压过您;就像做事,哪怕您本事大,也得有帮手,不然孤掌难鸣。”

  胤祥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江兰的用意 —— 这游戏暗合着朝政的道理,漕运改革里,他就是 “地主”,漕帮是阻力,而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员就是 “农民”,需得好好配合才能成事。“这游戏有意思!快教我怎么玩,咱们现在就试试。”

  江兰当即叫来春桃凑数,三人围着桌子坐下。她先示范发牌:“每人十七张,留三张给地主,谁先叫‘地主’,这三张就归谁。” 发完牌,胤祥看着手里的牌,有两张 “王”,还有一串 “壹” 到 “伍” 的顺子,当即笑道:“我这牌好,我当地主!”

  第一局,胤祥仗着牌好,一开始就出了个顺子,却没想到江兰和春桃配合着用更大的顺子压他,春桃还故意留着 “王” 牌,等胤祥出大牌时再压。没一会儿,胤祥的牌就被拆得七零八落,最后眼睁睁看着江兰出完最后一张牌,输了第一局。

  “哎,怎么还能这么玩?” 胤祥有些不服气,“我还以为牌好就能赢,没想到你们俩配合得这么紧。”

  江兰笑着收起牌:“十三爷,这就是斗地主的妙处 —— 光有好牌不行,还得看时机,看配合。就像漕运改革,您有四哥的支持(好牌),可要是不跟支持您的官员(农民)配合,漕帮(对手)就会趁机反扑,最后还是难成。”

  胤祥恍然大悟,之前他总想着自己冲锋在前,却忽略了团结那些中立的官员,如今被这游戏点醒,心里的郁结竟散了些。“再来!这次我不当地主,跟你配合,定能赢!”

  接下来的两局,胤祥果然学得快,不仅会看江兰的出牌暗示,还能主动留牌帮江兰压春桃(故意让春桃当地主)。第三局时,胤祥见江兰手里剩三张牌,故意出了个小对子,让江兰用大对子接走,最后江兰顺利出完牌,两人赢了春桃。胤祥高兴得直拍手:“成了!这配合的法子,果然管用!”

  正玩得热闹,门外传来苏培盛的声音:“江姑娘,皇上让咱家来看看,十三爷在这儿可还舒心?” 苏培盛走进来,见三人围着桌子玩纸牌,好奇地凑过来:“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十三爷竟玩得这么高兴。”

  胤祥笑着招手:“苏总管来得正好,快坐下,江姑娘教的这‘斗地主’,比宫里的戏还解闷,你也来凑一局,咱们换着当地主。”

  苏培盛起初还有些拘谨 —— 毕竟胤祥是亲王,他是奴才,哪敢跟主子平起平坐玩游戏。江兰看出他的顾虑,笑着说:“苏总管,这牌桌上没什么尊卑,就图个乐子,您要是放不开,可就没意思了。”

  胤祥也附和:“就是,玩游戏就得自在,你要是总想着身份,咱们还怎么玩?快坐下,这局你当农民,跟我配合。”

  苏培盛这才敢坐下,江兰快速给他讲了规则,第四局便开始了。苏培盛心思细,很快就摸透了玩法,还能精准地跟胤祥配合 —— 见胤祥出单牌,他就用小单牌引江兰(当地主)出牌,再让胤祥用大牌压;见江兰想出顺子,他就提前出更大的顺子卡住。这一局,两人配合默契,赢了江兰。

  “苏总管,你这脑子真灵!” 胤祥笑得眼角皱起,“以前在宫里,总觉得你谨小慎微,没想到玩起牌来这么灵活。”

  苏培盛也放松下来,笑着回话:“十三爷过奖了,都是江姑娘教得好,这游戏讲究的就是眼明手快,还得懂配合,跟在皇上身边伺候,其实也差不多 —— 得懂皇上的心思,还得跟其他公公配合好,才能把事办利落。”

  四人(春桃后来换成了王瑞)就这样玩到了傍晚,客堂里不时传来笑声,胤祥脸上的郁结早已消散,连话也多了起来,从牌局聊到日常:“江姑娘,你这纸牌做得真精致,背面的兰花纹跟你家的标识一样,一看就是用心了。”

  “是大嫂和工坊的姐妹们帮忙画的,桑皮纸厚实,不容易坏,玩着也顺手。” 江兰递过一张 “馨” 字牌,“十三爷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