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重阳宴破局-《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雍正二十六年九月初九,畅春园的重阳家宴正酣。正厅内燃着上好的龙涎香,暖融融的气息裹着菊花酒的醇香,飘在雕梁画栋间。文武百官与命妇们分坐两侧,案上摆着重阳糕、菊花羹,还有西域进贡的葡萄、哈密瓜,一派热闹景象。年妃穿着正红绣金凤旗装,穿梭在宾客间,笑意盈盈地劝酒,目光却时不时瞟向江兰的座位 —— 她坐在靠近太后的一侧,正陪着太后说话,手里端着一杯温热的菊花羹,神色平静,看不出丝毫异常。

  “江夫人,尝尝这重阳糕,是御膳房新做的,加了蜂蜜,甜而不腻。” 年妃端着一盘糕走过来,亲自夹了一块放在江兰的碟子里,指尖不经意般碰了碰江兰的袖口,“今日天气好,园子里的菊花都开了,等会儿柳儿献舞,定能配得上这好景致。”

  江兰笑着道谢,拿起糕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娘娘费心了,这糕确实好吃。柳儿姑娘的霓裳舞,臣早有耳闻,今日能得见,也是幸事。” 她故意顺着年妃的话提 “柳儿”,眼神却没停留,转而给太后添了些菊花羹:“太后,这羹温温的,您再喝些,驱驱秋凉。”

  太后接过羹碗,笑着点头:“还是你细心。年妃啊,你也别总忙着劝酒,坐下歇歇,一会儿看舞才有力气。” 年妃应了声 “是”,心里却更沉了几分 —— 江兰的镇定,让她莫名不安,可柳儿已经在后台候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戌时三刻的梆子声刚过,殿外传来丝竹声,先是轻柔的笛音,接着琵琶、古筝次第响起,舞姬柳儿身着粉色舞衣,提着一盏绘着兰草的酒壶,从殿门翩然步入。她的舞步轻盈,旋转间裙摆如花瓣展开,酒壶在指尖流转,引得宾客们纷纷侧目。年妃坐在原位,手指在袖中攥紧 —— 按计划,柳儿会在笛音拔高的瞬间,假装脚下打滑,提着酒壶撞向江兰,将酒洒在她的旗装上,再哭喊 “夫人恕罪”,届时年妃的人就会立刻站出来,指证江兰 “失仪挡舞”。

  笛音渐渐拔高,柳儿的舞步也加快,眼看就要转到江兰面前,就在这时,十三福晋兆佳氏忽然起身,走到皇后身边,轻声说:“皇后娘娘,您看殿上的菊花瓶,只剩半瓶花了,今日重阳,该插满才吉利。园子里的菊花正好开得盛,不如让江夫人去采些新鲜的来,既添了景致,也让她活动活动。”

  皇后早有准备,立刻笑着附和:“还是兆佳氏想得周到。江兰,你去御花园采些白菊、黄菊来,挑开得最艳的,让大家也沾沾秋意。”

  江兰起身躬身,动作从容:“臣遵旨。春桃,随我去取花剪。” 她转身时,恰好与柳儿的目光对上 —— 柳儿的舞步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慌乱,手里的酒壶差点脱手。江兰没再多看,提着裙摆稳步走出殿门,青布包里的平安符贴着心口,温热的触感让她更安心。

  殿内的丝竹声因这短暂的插曲弱了几分,柳儿定了定神,继续跳舞,可没了 “冲撞目标”,她的舞步明显乱了,旋转时脚下真的一滑,“扑通” 一声摔倒在地,手里的酒壶脱手飞出,酒洒了一地,还溅到了年妃的裙摆上。

  “哎呀!” 柳儿惊叫着爬起来,脸色惨白,扑通跪在地上,“娘娘恕罪!奴婢…… 奴婢脚滑,冲撞了娘娘!”

  年妃的裙摆被酒浸湿,黏在腿上,又气又急,却只能强装镇定:“无妨,起来吧,仔细伤了脚踝。” 可宾客们已经窃窃私语起来 —— 刚才柳儿明明是朝着江兰的方向跳,江兰一走就 “脚滑”,未免太巧了。忻嫔身边的宫女小声嘀咕:“刚才江夫人没走的时候,柳儿跳得好好的,怎么夫人一走就摔了?” 这话虽轻,却传到了太后耳朵里。

  太后放下羹碗,语气平淡却带着威严:“柳儿,你刚才的舞步,是朝着哪个方向跳的?为何江兰一走,你就摔了?”

  柳儿身子一抖,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奴婢…… 奴婢就是脚滑,没看清方向……”

  就在这时,江兰提着一篮新鲜菊花回来了,花瓣上还沾着露水,见殿内气氛不对,故作惊讶地问:“臣刚采了花回来,怎么了?柳儿姑娘怎么跪在地上?”

  年妃急忙打圆场:“没什么,柳儿脚滑摔了,你快把花插上吧。”

  江兰却没动,走到柳儿面前,蹲下身,目光落在她的袖口 —— 那里沾着一点深色的痕迹,像是某种药膏。她伸手轻轻拂过:“柳儿姑娘,你这袖口沾的是什么?闻着像是‘迷魂香’的味道,这东西可是宫里禁用的,你带在身上做什么?”

  柳儿吓得浑身发抖,下意识地往袖里缩手,可已经晚了 —— 皇后身边的翠儿快步上前,按住她的手,从袖中搜出一个小小的绢包,打开一看,里面是褐色的粉末,凑近闻,果然有刺鼻的香气。“皇后娘娘,这是迷魂香!” 翠儿大声说,“刚才柳儿的酒壶里,说不定也加了这个!”

  年妃脸色瞬间惨白,猛地站起来:“不可能!柳儿怎么会带这种东西?定是有人栽赃!”

  “是不是栽赃,查一查就知道了。” 江兰站起身,看向胤禛,“皇上,臣请太医院的人来查验柳儿的酒壶和这包粉末,若真是迷魂香,也好查清是谁让她带进来的,免得污了重阳家宴的清净。”

  胤禛坐在龙椅上,脸色早已沉了下来 —— 从年妃主动办家宴,到柳儿 “巧合” 的失足,再到现在搜出迷魂香,他心里早已清楚。他对苏培盛说:“传太医院院判孙大人来,立刻查验。”

  孙院判很快赶来,用银针试过酒壶里剩下的酒,又闻了闻粉末,躬身回禀:“皇上,酒壶里的酒确实加了迷魂香,这粉末也是纯的迷魂香,少量服用会让人头晕失仪,多了会昏迷不醒。”

  证据确凿,柳儿再也撑不住,哭着磕头:“皇上饶命!皇后娘娘饶命!是年妃娘娘让奴婢带的!她说让奴婢献舞时假装撞向江夫人,把加了迷魂香的酒洒在她身上,诬她醉酒失仪;要是没撞到,就把迷魂香偷偷放在她的座位上,让她被搜出来!奴婢是被逼迫的,求皇上开恩啊!”

  “你胡说!” 年妃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柳儿,“本宫什么时候让你做这些?你血口喷人!”

  “奴婢没有胡说!” 柳儿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这是年妃娘娘给奴婢的信物,说事成之后凭这个去翊坤宫领赏!娘娘还说,要是奴婢敢泄密,就杀了奴婢的家人!”

  苏培盛接过玉佩,呈给胤禛 —— 那是一块赤金镶玉的佩,上面刻着 “年” 字,正是年妃常戴的样式。胤禛看着玉佩,又看向年妃,语气冰冷:“年妃,你还有什么话说?”

  年妃瘫坐在椅子上,眼泪直流,却还想狡辩:“皇上,这玉佩是臣妾丢了的,定是柳儿偷去的!臣妾真的没有……”

  “够了!” 胤禛猛地一拍御案,“你一次次构陷江兰,从金钗、毒汤,到今日的家宴陷阱,真当朕不知道?若不是江兰谨慎,若不是兆佳氏传信,今日江兰怕是已经被你诬陷入罪!你身为贵妃,不思维护后宫安稳,反而屡次兴风作浪,置民生、朝局于不顾,朕留你何用?”

  他站起身,厉声下令:“苏培盛,传朕旨意:年妃年氏,惑乱后宫,构陷忠良,即日起禁足翊坤宫,抄没宫中私产,不准任何人探视!柳儿杖责三十,发往浣衣局,永不许入宫!彻查翊坤宫,若有同党,一并严惩!”

  苏培盛高声应道:“遵旨!”

  殿内一片寂静,宾客们都低着头,不敢说话。年妃被侍卫架着往外走,路过江兰身边时,眼神里满是怨毒,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江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没有丝毫快意,只有一丝沉重 —— 年妃的倒台,只是清算年家的开始,西北的年羹尧,才是更大的隐患。

  太后轻轻拍了拍江兰的手,语气带着欣慰:“好孩子,委屈你了。今日若不是你沉着应对,又有兆佳氏帮忙,怕是真要遭了年妃的毒手。”

  十三福晋也走上前,轻声说:“江夫人,总算是查清了,你也能安心了。”

  江兰躬身道谢:“多谢太后关怀,多谢福晋相助。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若不是大家齐心,也成不了。”

  家宴虽有波折,却也算有惊无险。宾客们渐渐散去,胤禛留下江兰,在偏殿说话。他看着江兰,语气缓和了许多:“今日之事,你处理得很好,既没让年妃的阴谋得逞,也没让家宴太过难堪。年妃禁足,年家在后宫的势力算是断了,接下来,该轮到西北的年羹尧了。”

  江兰点头:“皇上,臣已经让陈默收集年羹尧贪腐的证据,之前在翊坤宫发现的密信,也提到年羹尧在西北冒领军粮、私吞军饷,等证据确凿,便可一举拿下。”

  “好。” 胤禛看着她,眼神里满是信任,“西北的事,还要靠你多费心。新政推行到关键时候,不能让年羹尧坏了大事。”

  离开畅春园时,夜色已深,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映着江兰的身影。春桃提着灯笼,笑着说:“姑娘,今天可真解气!年妃终于被禁足了,以后再也没人敢害您了!”

  江兰笑着摇头:“年妃倒了,年羹尧还在西北,这事还没结束。不过,今天也算是赢了一局,至少后宫安稳了,咱们能更专心地推新政了。”

  远处传来家人的声音 —— 江老实、江王氏和丫蛋在园外等着,见她出来,连忙迎上来。丫蛋扑进她怀里,高兴地说:“姐姐,俺听说年妃被禁足了!你太厉害了!”

  江兰抱着丫蛋,看着家人关切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场仗虽然赢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年羹尧在西北手握兵权,若得知年妃被禁足,说不定会狗急跳墙。但她有信心,有家人的支持,有团队的助力,还有胤禛的信任,就算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一一化解。

  回到府邸,陈默和周强已经在等着了。陈默递上一份密报:“姑娘,年羹尧在西北的旧部,最近有异动,好像在往京城方向调兵,怕是想救年妃。”

  周强也说:“俺已经安排镖局的人盯着西北的官道,一有动静就汇报。另外,翊坤宫抄家时,搜出了年羹尧给年妃的密信,里面说他想在明年春天‘清君侧’,除掉反对他的大臣,包括您和十三爷。”

  江兰接过密报,仔细看着,眼神渐渐坚定:“看来,年羹尧是铁了心要反。咱们得加快收集证据,尽快让皇上下定决心,除掉这个隐患。另外,让兰馨银行冻结年家在京城的所有存款,断了他们的资金来源;兰馨镖局也别再给年家运货,让他们在西北的军需更紧张。”

  “是!” 陈默和周强齐声应道。

  夜深了,江兰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密信和新政规划图,指尖在 “西北军需” 那栏停顿。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艰难,但她不会退缩。从包衣之女到护国夫人,从护理坊到兰馨事业,她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 “为民” 的初心。只要能让大清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能让新政顺利推行,就算面对再多的危险,她也愿意。

  窗外的月光洒在纸上,“民生为本” 四个字格外清晰。江兰拿起笔,在密报上写下:“雍正二十六年九月初九,重阳宴破年妃阴谋,禁足翊坤宫,查获年羹尧反迹密信。后续计划:1. 加速收集年羹尧贪腐、谋反证据;2. 冻结年家资产,切断军需供应;3. 联合十三爷,加强京城防务,防备年羹尧异动;4. 稳定西北民心,避免百姓受战乱影响。”

  写完计划,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的菊花。经过一场秋雨,菊花开得更艳了,正如她的信念,历经风雨,却愈发坚定。她知道,只要坚守初心,团结一心,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赢不了的仗。而这,只是她推动大清变革的又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她会继续走下去,为了百姓,为了新政,为了这个她早已视为家园的大清。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