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商业联盟的成立-《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雍正二十八年四月中旬,京城西城的杂货街比往日更显萧索。“德昌号” 的王掌柜蹲在店门口,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进货单,看着斜对面 “裕和号” 的伙计正往门楣上挂 “独家供应江南新米” 的招牌,眉头拧成了死结。自钱明远倒台后,八爷党虽收敛了气焰,却仍通过 “裕和号”“恒昌号” 等几家大商号,暗中垄断着京城的粮、布货源 —— 江南新米被 “裕和号” 包圆,进价涨了三成;山东棉布被 “恒昌号” 把控,中小商户想进货,要么加价五成,要么得接受 “搭售滞销粗麻布” 的霸王条款。

  “王掌柜,还没进到新米啊?” 隔壁 “福顺号” 的李伯拄着拐杖走过来,脸上满是愁容,“俺昨天去‘裕和号’问,他们说要进新米,得先买他们五十匹粗麻布,那布粗得能磨破手,进回来也是堆着占地方。”

  王掌柜叹了口气,把进货单递过去:“你看,‘恒昌号’的棉布也涨了价,之前一尺八分钱,现在要一尺一钱二,俺这小店,哪经得起这么涨?再这么下去,下个月就得关门了。”

  两人正愁眉不展,街那头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 江大宝穿着藏青镖师服,带着两个伙计,手里捧着一叠红色帖子,快步走了过来。“王掌柜,李伯,” 大宝笑着递上帖子,“我姑母江兰请您二位明天去瑞祥号总号,说是有‘帮中小商户脱困’的事商议,还请务必赏光。”

  王掌柜和李伯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 —— 瑞祥号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商号,江兰更是新政重臣,怎么会突然找他们这些小商户?李伯犹豫着接过帖子:“江姑娘…… 是有什么新政策吗?不会是八爷党的人又设了圈套吧?”

  “李伯放心,” 大宝看出了他们的顾虑,连忙解释,“我姑母说了,就是想帮大家解决货源和定价的问题,昨天还跟十三爷提了这事,十三爷也说‘中小商户是民生根基,该帮’。您二位明天去了就知道,绝不是圈套。”

  第二天一早,瑞祥号总号的院子里挤满了人 —— 京城的 “德昌号”“福顺号”“瑞昌布庄” 等二十多家中小商户,还有江南赶来的丝绸商李顺、漕运商贩周强,一共三十多人,都揣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等着江兰出来。

  江兰穿着一身素色棉袍,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笑着走进院子:“多谢各位掌柜赏光。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跟大家说一件事 —— 成立‘公平商会’,把咱们中小商户联合起来,共享货源、互通信息,制定规矩,再也不受大商号的垄断欺压。”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炸开了锅。“共享货源?江姑娘,这能行吗?” 李顺率先开口,他的丝绸作坊之前被八爷党垄断渠道,差点倒闭,“‘裕和号’他们把控着江南的粮道、布道,咱们联合起来,能斗得过他们吗?”

  “当然能。” 江兰翻开册子,里面贴着瑞祥号的货源清单,“瑞祥号的蒙古羊毛、东北粮食、东南亚丝绸渠道,都可以共享给商会会员 —— 比如蒙古的羊毛,瑞祥号拿价是每斤五钱,会员拿货也是五钱,不加一分利;江南的杭绸,之前八爷党垄断时卖每匹五两,咱们从李顺掌柜的作坊拿,只要三两五,还能按需定制。”

  她顿了顿,又拿出一份《公平商会规则草案》,念道:“咱们的规则有三条:第一,禁止垄断 —— 任何会员不得包圆某类货源,不得恶意低价倾销;第二,明码标价 —— 所有会员的商品都要挂价牌,童叟无欺,不得随意涨价;第三,共享互助 —— 会员之间互通货源信息,哪家缺货,别家有富余的,按成本价调配;遇到大商号欺压,商会集体出面交涉。”

  “那…… 加入商会要交多少钱?会不会跟八爷党结怨?”“瑞昌布庄” 的张掌柜小声问 —— 他之前被 “恒昌号” 打压过,怕再惹麻烦。

  江兰放下册子,走到张掌柜身边,语气诚恳:“加入商会不用交一文钱,瑞祥号还会出银五千两,作为商会的‘互助基金’,哪家会员周转困难,能无息借款;至于八爷党,大家别忘了,钱明远刚被斩,皇上严查贪腐垄断,‘裕和号’他们要是再敢欺压商户,咱们就联名递奏折,皇上定会为咱们做主。”

  她转头对身后的小宝说:“把之前整理的‘八爷党商号垄断证据’给大家看看。”

  小宝推了推眼镜,拿出一叠单据 —— 上面记录着 “裕和号” 包圆江南新米后,把价格从每石一两五涨到二两二;“恒昌号” 把控棉布后,搭售滞销粗麻布的明细,还有十几家小商户被迫关门的证词。

  看着这些证据,商户们的顾虑渐渐消散。王掌柜率先站起来:“江姑娘,俺加入!俺‘德昌号’虽然小,但愿意跟着商会干,再也不受‘裕和号’的气!”

  “俺也加入!” 李顺跟着起身,“俺的丝绸作坊能供应商会,让大家都能拿到便宜的好丝绸!”

  三十多家商户纷纷响应,都在《公平商会会员名册》上签了名、按了手印。江兰看着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心里松了口气 —— 中小商户是民生的毛细血管,只要把他们联合起来,制定公平规则,八爷党靠垄断控制市场的日子,就彻底到头了。

  接下来的几天,商会的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大宝负责联络京城周边的小商户,把商会的消息传到通州、顺义等地,不到三天,又有十五家商户加入;小宝则制定了《商会货源调配制度》,设立 “货源信息台”,每天更新会员的供需情况 —— 比如 “福顺号” 缺五十石面粉,“瑞昌布庄” 有富余的二十匹棉布,都能在信息台上查到,按需调配;丫蛋则去江南,联络之前合作过的丝绸商、粮商,扩大商会的货源渠道,还跟李顺的作坊签订了 “长期供货协议”,保证商会的丝绸供应。

  四月二十日,“公平商会” 的成立仪式在瑞祥号总号举行。院子里挂着红色的横幅,写着 “公平经商,互助共赢”,三十多家会员掌柜都来了,连通州的小粮商赵五都赶了过来,手里提着一篮自家种的小米,说是 “给商会添个彩头”。

  江兰站在台上,手里拿着《公平商会章程》,高声念道:“从今天起,咱们商会会员,要守规矩、共进退 —— 不垄断、不抬价、不欺客,共享货源、互通信息,让百姓买到实惠的商品,让咱们中小商户都能有活路、有赚头!”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李顺激动地说:“江姑娘,俺代表江南的丝绸商,谢谢您!以后再也不用看八爷党商号的脸色了!”

  仪式刚结束,户部的官员就来了 —— 胤禛听说 “公平商会” 成立,特意派户部侍郎张昭前来祝贺,还带来了皇上的御笔题词 “民生为本”,挂在商会的正堂里。

  “江姑娘,皇上说,‘公平商会’符合新政‘惠民兴商’的宗旨,户部会全力支持 —— 商会的货源运输,可走漕运绿色通道,减免三成运费;会员商户的纳税,按小微企业标准,减半征收。” 张昭笑着递上御笔,“皇上还说,要是遇到大商号垄断欺压,户部会出面协调,绝不允许有人破坏市场公平。”

  商户们听了,更是激动。王掌柜擦着眼泪说:“皇上英明!江姑娘英明!咱们小商户,终于有靠山了!”

  商会成立后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福顺号” 的李伯,之前从 “裕和号” 进面粉,每石一两八,加入商会后,从瑞祥号共享的东北粮道拿货,每石只要一两五,还不用搭售任何东西,一个月下来,利润涨了两成;“德昌号” 的王掌柜,通过商会的信息台,联系上江南的粮商,拿到了便宜的新米,售价从每石二两二降到一两九,百姓都来买,生意比之前好了三倍;李顺的丝绸作坊,之前每月只能卖五十匹丝绸,加入商会后,会员们从他这里拿货,每月能卖两百多匹,还招了二十个贫苦妇人做工,工钱比之前高两成。

  而八爷党控制的 “裕和号”“恒昌号”,则彻底慌了。“裕和号” 的赵全看着空荡荡的店铺,气得把算盘摔在地上 —— 之前靠垄断江南新米,每天能卖一百石,现在商会会员都从东北拿货,价格比他低三成,百姓都不来了,一天只卖出去十石,还不够付伙计的工钱;“恒昌号” 的掌柜更惨,之前搭售的粗麻布没人要,堆在仓库里发霉,棉布销量跌了七成,只能裁员节流,连门口的招牌都换了,不敢再写 “独家供应”。

  五月初,胤禛收到了户部递来的《公平商会运营报告》—— 报告里写着 “商会会员已达六十家,覆盖京城及周边,商品价格平均下降一成五,百姓购买量增加两成,中小商户盈利普遍上涨一成,八爷党控制的大商号市场份额从六成降至两成”。

  雍正看着报告,笑着对苏培盛说:“江兰这丫头,总能想出让朕惊喜的法子!靠商会联合中小商户,既破了垄断,又惠了民生,比朕派官员去查抄,效果还好十倍!”

  他随即下旨,嘉奖 “公平商会”“兴商惠民,助力新政”,赐银一万两,用于扩建商会的 “货源信息台”,让更多小商户受益。

  消息传到兰馨医馆时,江兰正和家人、商会的核心会员商议 “夏季货源调配”—— 夏天快到了,百姓需要凉席、夏布,商会要提前联系江南的竹编商、布商,保证货源充足。

  “姑母,通州的赵五刚才来消息,说他们那边的小麦丰收了,愿意按每石一两二的价格供应给商会,比市价低一钱。” 大宝笑着递来消息,“还有顺义的布商,说能供应夏布,一尺只要六分钱,质量比‘恒昌号’的还好。”

  小宝则拿着《商会盈利报表》:“姑母,这个月商会会员的平均盈利涨了一成五,‘福顺号’‘德昌号’都准备开分店了。户部还说,下个月要把咱们商会的模式推广到山东、山西,让更多中小商户受益。”

  江老实从村里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红纸,上面是村里小商贩的签名:“兰丫头,村里的五个小商贩都想加入商会,说以后跟着商会干,放心!俺还跟他们说了,商会的规矩要守,不能欺客,他们都答应了。”

  江兰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公平商会” 的成立,不仅打破了八爷党对市场的控制,更构建了 “中小商户互助、百姓受益、新政稳固” 的良性循环 —— 这才是新政该有的样子:不是靠打压,而是靠规则;不是靠垄断,而是靠共赢。

  夜色渐深,商会的 “货源信息台” 还亮着灯 —— 值班的伙计正在整理第二天的供需信息,墙上贴着会员们送来的感谢信,有的写着 “商会救了俺的小店”,有的画着小小的粮袋、布匹,满是暖意。

  江兰站在信息台旁,看着墙上的 “民生为本” 御笔,心里清楚:八爷党的市场控制彻底崩塌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通过垄断欺压商户、扰乱民生。接下来,商会要做的,就是把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让公平经商的理念扎根在大清的每一个角落,为新政的深入推进,打下更坚实的市场基础。

  而此刻的八爷府,胤禩坐在黑暗的书房里,手里拿着 “裕和号” 送来的 “月亏损五千两” 的报告,脸色铁青。他知道,“公平商会” 的成立,彻底断了他靠商号敛财、反扑新政的路,八爷党最后的根基,也没了。他猛地将报告摔在地上,声音里满是绝望:“江兰…… 你毁了我的一切!”

  可他不知道,江兰要的不是 “毁了谁”,而是 “让更多人过得好”—— 让中小商户有活路,让百姓买得实惠,让新政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这,就是 “公平商会” 的初心,也是江兰穿越而来,始终坚守的 “为民” 使命。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