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傍晚总带着几分黏腻的暖意,养心殿的宫灯被小太监们一一点亮时,廊下的紫藤花已谢得只剩零星几瓣,淡紫色的花瓣被晚风卷着,贴在金砖缝隙里,像谁不小心撒了一把揉碎的紫绒线。风里还裹着殿后槐树叶的清香,混着炭盆里银霜炭燃烧的细微松烟味,在空气中织成一层淡淡的薄雾,让宫灯的暖光都显得有些朦胧。
江兰抱着刚整理好的江南织造奏报,轻步走进外间时,炭盆里的银霜炭已烧得只剩半盆红烬,火星偶尔从炭灰里迸出,落在铺着明黄绒布的托盘边缘,又很快熄灭,只留下一点黑色的痕迹 —— 这是她御前夜值的第三晚,按苏培盛前几日的吩咐,每日需将当日的奏折按 “红签急件、蓝签常件、黑签奏报” 分类归档后,再与次日的奏报清单逐页核对,确保连一个标点的遗漏都没有。
她怀里的奏报还带着刚整理完的墨香,最上面一本是苏州织造李煦递的 “染料采购明细”,纸页边缘被她用指甲轻轻压出折痕 —— 这是她记重点的习惯,折痕处正好对应 “苏州胭脂红染料每斤价银三钱,杭州同品类仅二钱” 的异常记录,她特意用炭笔在旁边画了个极小的 “△”,等着稍后核对时再重点标注。
文书房的长桌旁,苏培盛正坐着翻看一本泛黄的线装册子。册子封面用楷书写着 “前朝宫规纪要”,字迹因年代久远已有些模糊,边角还微微卷起,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他的手指戴着一枚素银扳指,翻页时扳指与纸页摩擦,发出 “沙沙” 的轻响,眼神专注地落在字里行间,连江兰进来都没立刻察觉。
直到江兰将奏报轻轻放在桌角,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苏培盛才抬起头,目光从册子上移开,落在她身上时,带着几分刚从旧事中抽离的沉凝。他抬手示意她将奏报摞得更整齐些,又指了指对面的矮凳:“坐吧,忙了一晚上,喝碗热茶再对账。这茶是下午内务府刚送的雨前龙井,温在炭盆边,刚好适口。”
江兰连忙躬身道谢,却没真的坐下 —— 上次应对年妃身边李公公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太监倨傲的眼神、带刺的话语,让她更不敢有半分失了分寸。她只将奏报按红、蓝、黑签的顺序摞好,转身走到炭盆旁,提起放在铁架上的银壶,手指先碰了碰壶壁,确认水温刚好在六十度左右(这是苏培盛
江兰抱着刚整理好的江南织造奏报,轻步走进外间时,炭盆里的银霜炭已烧得只剩半盆红烬,火星偶尔从炭灰里迸出,落在铺着明黄绒布的托盘边缘,又很快熄灭,只留下一点黑色的痕迹 —— 这是她御前夜值的第三晚,按苏培盛前几日的吩咐,每日需将当日的奏折按 “红签急件、蓝签常件、黑签奏报” 分类归档后,再与次日的奏报清单逐页核对,确保连一个标点的遗漏都没有。
她怀里的奏报还带着刚整理完的墨香,最上面一本是苏州织造李煦递的 “染料采购明细”,纸页边缘被她用指甲轻轻压出折痕 —— 这是她记重点的习惯,折痕处正好对应 “苏州胭脂红染料每斤价银三钱,杭州同品类仅二钱” 的异常记录,她特意用炭笔在旁边画了个极小的 “△”,等着稍后核对时再重点标注。
文书房的长桌旁,苏培盛正坐着翻看一本泛黄的线装册子。册子封面用楷书写着 “前朝宫规纪要”,字迹因年代久远已有些模糊,边角还微微卷起,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他的手指戴着一枚素银扳指,翻页时扳指与纸页摩擦,发出 “沙沙” 的轻响,眼神专注地落在字里行间,连江兰进来都没立刻察觉。
直到江兰将奏报轻轻放在桌角,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苏培盛才抬起头,目光从册子上移开,落在她身上时,带着几分刚从旧事中抽离的沉凝。他抬手示意她将奏报摞得更整齐些,又指了指对面的矮凳:“坐吧,忙了一晚上,喝碗热茶再对账。这茶是下午内务府刚送的雨前龙井,温在炭盆边,刚好适口。”
江兰连忙躬身道谢,却没真的坐下 —— 上次应对年妃身边李公公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太监倨傲的眼神、带刺的话语,让她更不敢有半分失了分寸。她只将奏报按红、蓝、黑签的顺序摞好,转身走到炭盆旁,提起放在铁架上的银壶,手指先碰了碰壶壁,确认水温刚好在六十度左右(这是苏培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