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试点推行-《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入夏的晨光刚漫过养心殿的檐角,御前区域的青砖地上已积了层薄薄的露水。江兰踩着露水走到旧水缸旁,指尖拂过缸壁 —— 厚厚的水垢沾着灰黑色的污渍,是常年未彻底清理的痕迹,缸口边缘还粘着几粒馊饭残渣,那是昨日御膳房杂役倒剩粥时溅上的。不远处的墙角,碎布、枯枝与剩菜混堆在一起,几只绿头苍蝇嗡嗡地盘旋,入夏的湿热让腐味比冬日更刺鼻。

  “姑娘,内务府送的竹刷和碱面到了。” 春桃扛着一个布包走来,里面装着十把新扎的竹刷、两袋碱面,还有几块用来标记的木牌,“可…… 张嬷嬷她们好像不太情愿,说‘洗了一辈子衣服,从没分过盆’,刚才还跟杂役房的老王头吵了一架,说清运垃圾太费力气。”

  江兰顺着春桃的目光看去 —— 杂役房的老王头正蹲在墙角抽烟,手里的推车还空着,张嬷嬷则站在洗衣区,抱着一盆混在一起的内衣外衣,脸色难看地跟几个年轻宫女念叨:“哪有那么多讲究?贴身衣服和外衣混洗怎么了?以前在杂役房都这么洗,也没见谁生病!现在还要天天刷水缸、倒垃圾,纯粹是折腾人!”

  这正是江兰预料中的阻力。递奏折时她就清楚,老宫女、老杂役们早已习惯旧有做法,突然推行 “水缸迁移、垃圾分类、衣物分洗”,难免会有抵触。她没立刻上前,而是走到水缸边,拿起一把竹刷,舀了勺井水,倒了些碱面,开始用力刷洗缸壁 —— 碱面是她特意让苏培盛从御膳房调来的,去污力强,能刷掉顽固水垢。

  竹刷摩擦缸壁的 “沙沙” 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张嬷嬷停住念叨,看着江兰弯腰刷缸的背影,眼神里带着几分不屑;老王头也抬起头,抽着烟,等着看这 “掌事宫女” 怎么收场。江兰却没在意,只顾着刷 —— 先刷缸壁,再掏缸底的泥沙,刷下来的黑水顺着缸沿流到地上,很快就积了一小滩,原本灰黑的缸壁渐渐露出陶土的原色。

  “张嬷嬷,您看这缸底的泥沙。” 江兰直起身,用竹刷挑起一团发黑的泥絮,“之前小李子他们喝的水,就混着这些东西,还有茅厕渗进来的秽物,难怪会腹泻。现在把缸刷干净,移到僻静处,再加盖子,大家喝着也放心,不是吗?”

  张嬷嬷皱了皱眉,却没接话 —— 她不得不承认,刷干净的水缸确实比之前清爽多了。江兰又转向老王头:“王大爷,内务府在东墙角设了‘垃圾角’,分了‘秽物’(剩菜、粪便)和‘常物’(碎布、枯枝)两个区域,木牌都标好了,您只需每日辰时、申时各清运一次,比以前乱堆乱运省力气,还能避免腐味招苍蝇。”

  老王头磕了磕烟袋锅,站起身:“姑娘说得轻巧,清运两次比一次累,谁愿意多跑?”

  “我愿意给您加‘清洁钱’。” 江兰从袖中掏出一小串铜钱,约有五十文,“这是我这个月的月钱(五两银子兑换的铜钱),只要您按规矩清运,每天再加十文,张嬷嬷和姐妹们要是按‘贴身、外穿’分洗,每周也各加二十文。钱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也算感谢大家配合卫生改革。”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张嬷嬷手里的洗衣盆差点掉在地上,老王头也忘了抽烟 —— 宫女太监的月钱本就不多,江兰竟自掏腰包发 “清洁钱”,这是他们从没见过的事。春桃也惊讶地看着江兰,小声说:“姑娘,您的月钱还要给丫蛋买吃的,怎么能都……”

  “没事。” 江兰笑着摆手,“只要大家配合,少生病,御前效率高,比什么都强。这钱花得值。”

  老王头率先动了心,走上前接过铜钱,掂量了一下:“姑娘说话算话?真每天加十文?”

  “当然。” 江兰点头,“苏公公可以作证,要是我忘了,您找苏公公要。”

  有了老王头的先例,张嬷嬷也松了口,放下洗衣盆:“行,我就试试。不过分洗的盆得标清楚,免得混了。”

  “早就准备好了。” 江兰让春桃把布包里的木盆拿出来 —— 一共二十个,十个刻着 “内” 字(贴身衣物用),十个刻着 “外” 字(外衣用),盆底还刷了不同颜色的漆(红色为内,蓝色为外),“这样就不会混了,洗完后还要晾在不同区域,木架上也标了字。”

  张嬷嬷拿起一个刻 “内” 字的木盆,摸了摸光滑的盆壁,心里的抵触少了几分。江兰趁机安排:“春桃,你帮张嬷嬷教姐妹们分洗;我跟王大爷去垃圾角,教他怎么分类清运;丫蛋,你帮着递工具,好不好?”

  “好!” 里间跑出来的丫蛋响亮地应着,手里还拿着一块小抹布,“我还能帮姐姐擦水缸盖子!”

  接下来的日子,江兰几乎天天泡在御前试点区。清晨天不亮就来监督刷水缸 —— 杂役刷不干净,她就亲自上手,教他们 “先洒碱面泡半盏茶,再用竹刷转圈刷,缸底要掏三遍”;辰时跟着老王头去垃圾角,教他 “剩菜倒进深坑里埋了,碎布捆好送回布库,别混在一起”;午后则在洗衣区盯着,看到有人图省事混洗,就耐心解释 “贴身衣服沾汗多,外衣沾灰尘,混洗会把灰尘带到内衣上,容易生红疹”。

  起初还有人偷懒。比如张嬷嬷曾偷偷把两件外衣放进 “内” 盆洗,被江兰发现后,江兰没指责,只是拿了块干净的白布,蘸着水擦了擦外衣的袖口,再擦到 “内” 盆里 —— 白布上立刻沾了灰黑色的污渍。“张嬷嬷您看,这就是外衣上的灰,要是混洗,就进了贴身衣服里。” 江兰语气平和,“您要是觉得分洗麻烦,我可以多找两个人帮您,清洁钱照样给。”

  张嬷嬷看着白布上的污渍,脸微微发红,从那以后再也没混洗过。老王头也渐渐习惯了每日两次清运,甚至主动在垃圾角旁插了根竹竿,挂着提醒用的铜铃,到点就摇铃,让大家记得倒垃圾。

  一周后,江兰如约给众人发 “清洁钱”。老王头接过二十文铜钱,笑得合不拢嘴:“姑娘,这钱拿着踏实!现在垃圾角没臭味了,苍蝇也少了,干活都舒心!” 张嬷嬷也接过铜钱,语气带着几分不好意思:“以前是我老顽固,现在分洗后,身上的痒也好多了,确实是好事。”

  丫蛋也跟着沾光,江兰给她买了江南的桂花糕,小姑娘拿着糕,跑去跟杂役们分享:“我姐说,你们好好干活,下次还发钱!” 杂役们被逗得哈哈大笑,对卫生改革的配合度更高了。

  半个月转瞬即逝。入夏的闷热依旧,可御前试点区却变了模样:迁移到僻静处的水缸擦得锃亮,木盖盖得严严实实,缸边再也没有污渍;垃圾角的两个区域划分得清清楚楚,铜铃一响,大家就自觉按类倒垃圾,再也没有乱堆的情况;洗衣区的木盆摆得整整齐齐,“内”“外” 标识一目了然,晾衣架上的衣物也分区域挂着,红色的 “内” 衣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更明显的是成效。之前因腹泻请假的小李子,如今每天精神饱满地传奏报,再也没犯过肚子疼;御前的十个侍女,半个月里没一个人缺勤,之前有人偶尔抱怨的皮肤痒,也渐渐消失了;甚至连御膳房的厨子都来打听:“江兰姑娘,你们这试点区怎么没人病啊?能不能也给我们那儿推推?”

  这日午后,胤禛处理完江南漕运的奏报,特意绕到御前试点区视察。苏培盛跟在一旁,指着干净的水缸、整齐的垃圾角,笑着说:“皇上您看,这都是江兰姑娘的功劳!半个月没人生病,御前的药材支出比上月少了四两,连太医院都来问改革的法子呢!”

  胤禛走到水缸边,伸手摸了摸缸壁 —— 光滑干净,没有一点水垢。他又走到垃圾角,看到木牌上清晰的 “秽物”“常物” 字样,还有旁边埋剩菜的深坑,眼里闪过一丝赞许。“江兰呢?” 他问道。

  “在洗衣区呢!” 苏培盛指着不远处,“正教新进来的小宫女分洗呢。”

  胤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 江兰正拿着一件贴身的小衣,耐心地跟小宫女说:“这件要放进‘内’盆,用温水洗,别放太多皂角,免得刺激皮肤……” 丫蛋站在一旁,帮着递木盆,小脸上满是认真。

  “做得好。” 胤禛轻声说,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不用硬逼,用实诚和耐心让大家愿意配合,还自掏腰包发钱,比有些只会靠规矩压人的官员强多了。” 他转头对苏培盛说,“传朕的旨,让内务府把御前试点的法子整理出来,先在太监房、御膳房推广,下个月再在全宫推行。江兰依旧负责总领,太医院、内务府都要听她调遣。”

  “是!老奴遵旨!” 苏培盛连忙应下,心里替江兰高兴 —— 从护理课到卫生试点,再到全宫推广,这丫头的路走得越来越稳了。

  江兰得知消息时,正在给杂役们发第二周的清洁钱。老王头接过铜钱,激动地说:“姑娘,皇上都认可您的法子了!往后全宫都要学咱们御前,您可真是厉害!”

  江兰笑着摇头:“不是我厉害,是大家愿意配合。这卫生改革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咱们所有人的事 —— 大家少生病,多干活,皇上的新政才能推得更顺,咱们的日子也才能更好过。”

  张嬷嬷也凑过来说:“姑娘,以后有什么新法子,您尽管说,我们都听您的!现在分洗、刷缸、倒垃圾,都成习惯了,不觉得麻烦了。”

  江兰看着眼前的景象 —— 杂役们笑着清点铜钱,宫女们认真地分洗衣物,丫蛋在一旁帮着擦水缸盖子,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带着几分温暖的气息。她想起发现水源污染时的焦虑,递奏折时的紧张,再看看如今试点成功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

  回到东偏院时,春桃兴奋地拿出内务府送来的新木牌 —— 上面刻着 “宫廷卫生总领江兰”,是按胤禛的旨意做的。“姑娘,您现在可是全宫的卫生总领了!” 春桃语气里满是自豪。

  江兰接过木牌,摸了摸上面的字迹,心里却在盘算下一步:全宫推广时,要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方案 —— 杂役房人多,要多设几个水缸;御膳房油污重,要加设 “油污桶”;太监房住宿密集,要强调衣物分晾。还要编一本《卫生简易手册》,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让宫里所有人都能看懂、学会。

  丫蛋坐在书桌旁,拿着笔画着 “全宫卫生图”,上面画着好多水缸、垃圾角和洗衣盆,还在旁边写着 “不生病” 三个字。“姐,以后全宫都像咱们御前一样干净,是不是就没人拉肚子了?”

  “是呀。” 江兰摸了摸她的头,“以后不仅宫里,江南漕运的船员、黄河清淤的工匠,也能用上咱们的卫生法子,让更多人少生病。”

  宫灯的暖光渐渐亮起,江兰坐在书桌前,开始整理《全宫卫生推广计划》。上面写着 “第一阶段:太监房、御膳房(七月初一启动);第二阶段:杂役房、各宫嫔妃住处(七月十五启动);第三阶段:关联新政领域(漕运、工匠,八月初启动)”。笔尖在纸上滑动,她想起外婆曾说 “兰兰做事能坚持到底”,如今,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雍正朝的新政浪潮中,将卫生改革从御前推向全宫,再推向更广阔的民生领域。

  夜深了,江兰放下笔,走到窗边。夏夜的风带着清洁后的清新气息,吹进房间,再也没有之前的腐味。她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心里默默念道:“外婆,我做到了,不仅守护了御前的人,还能让更多人受益。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也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次日清晨,内务府就派人来对接全宫推广的事。江兰拿着《卫生简易手册》的草稿,跟他们详细讲解每个区域的注意事项。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手册上,画着的水缸、垃圾角、洗衣盆格外醒目。江兰知道,试点成功只是开始,全宫推广还有更多挑战,可她已做好准备 —— 用耐心化解阻力,用实效赢得认可,在雍正朝的 “卷王之路” 上,继续以现代卫生知识为刃,以柔性管理为盾,为新政民生健康,为更多人的幸福,坚定地走下去。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