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收下贾诩为县丞!-《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刘景迎着贾诩那惊骇欲绝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平静地点了点头。

  “正是在下。”

  四个字,轻描淡写,却如同一道天雷,在贾诩的脑海中轰然炸开!

  真的是他!

  竟然真的是他!

  那个在太学院策对中,以“均田亩、治豪强”六个字,震惊了整个太学院的刘景!

  那个一首《慈乌夜啼》,引得无数孝子当街痛哭,被誉为冠绝当世,第一孝诗的刘景!

  那个被当代大儒范升收为亲弟子,名动洛阳的刘景!

  贾诩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大脑一片轰鸣。

  他死死地盯着刘景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心中翻江倒海。

  这怎么可能?

  如此年纪,竟有那般深邃的见解和经天纬地的抱负!

  贾诩自认才学不凡,可与眼前之人相比,简直是萤火与皓月争辉!

  周围的看客们也炸开了锅,议论声此起彼伏。

  “他就是刘景?那个甲科第一?”

  “我的天,这么年轻!”

  “我听说他的策论,连陛下都赞不绝口啊!”

  喧嚣声中,贾诩猛地回过神来。

  一个巨大的疑问涌上心头。

  他双眼赤红,带着极度的不解。

  嘶声问道:“既然公子是甲科第一,前程似锦。

  为何……为何要外放去冀州,当一个区区县令?”

  这个问题,尖锐而直接。

  以刘景如今在洛阳的名望和地位,留在朝中,前途不可限量。

  外放去一个偏远小县当县令,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一种变相的贬谪!

  这不合理!

  刘景的笑容收敛了几分,眼神变得深沉。

  他没有回避贾诩的目光,坦然说道:“洛阳的官场,是一座华丽的牢笼。”

  “里面盘根错节,腐朽不堪。”

  “我刘景的抱负,不是在朝堂上与人勾心斗角,空耗光阴。”

  他顿了顿,声音铿锵有力。

  “我的志向,是为万民请命,是去造福一方百姓!”

  “与其在洛阳这潭浑水里挣扎,不如去一个我能说了算的地方。”

  “将我心中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元氏县虽小,却是我刘景施展抱负的起点!”

  一番话,掷地有声。

  贾诩听得心神剧震。

  他呆呆地看着刘景,对方眼中那清醒的认知和燃烧的野心,让他感到一阵窒息。

  他贾诩自诩看透世事,却从未想过,有人能在这般年纪,就将官场和天下看得如此透彻!

  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他不是被贬谪,他是主动选择了一条最艰难,却也最可能实现他心中抱负的道路!

  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一定要认此人为主,此人的前途绝对不一般!

  贾诩心中的所有疑虑、警惕,在这一刻,被刘景的胸怀与气魄冲刷得七七八八。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破旧的衣衫,再次对着刘景深深一揖。

  这一次,他的姿态放得极低,带着前所未有的恳切。

  “公子……不,主公!”

  “诩,有一事相求!”

  贾诩的声音带着颤抖。

  “在下来洛阳求官,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向亲友举债良多。”

  “如今家中宅院已卖,只剩下两间茅草房,实在……实在无颜面对妻儿老小。”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期盼。

  “诩斗胆,想向主公预支一部分饷钱,用以偿还债务。”

  “另外,诩的妻儿尚在千里之外的凉州受苦,恳请主公……能将她们接到元氏县安顿!”

  说完,他便紧张地看着刘景,等待着宣判。

  这几乎是他能想到的,最大胆的要求了。

  我去!给了这家伙十金还不够?还想变着法的要饷钱?

  算了,这可是顶级的谋士,而且还是毒士!

  放到自己这里对自己有益,要是在别人麾下以后那可就比较难对付了!

  这小子果然是怎么着都得利自己。

  伤别人的钱包可以,不伤自己的钱包就行!

  刘景听完,笑了笑。

  笑得无比爽朗。

  “我当是什么大事。”

  “文和,你这两个条件,也太小瞧我刘景了。”

  刘景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地说道:“你的债务,不必预支饷钱,我全包了!”

  “你说个数,我即刻派人去凉州,将钱送到你的债主手上,务必让他们风风光光地收钱!”

  “至于你的妻儿,更不必担心!”

  “我不仅要将她们接过来!”

  “到了元氏县,我立刻给你置办一座二进的宅院!让你一家人住得舒舒服服!”

  “县丞的官署住宅太小,委屈了先生,也显得我刘景不懂礼数!”

  轰!

  贾诩的脑子再一次炸开了。

  他彻底被刘景的诚意和大手笔给震懵了。

  偿还所有债务?

  还专门购置一座二进的宅院?

  这……这已经不是招揽了!

  这是推心置腹的礼遇!这是毫无保留的信任!

  贾诩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眼眶,那颗在世俗中被磨砺得冰冷坚硬的心,在这一刻,开始融化。

  他看着刘景,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刘景见他神情激动,以为他还有顾虑,于是又加了一码猛料。

  他转头对高顺说道:“二弟,去车上取两万钱来。”

  高顺没有任何犹豫,转身就走。

  刘景回过头,将两大袋钱和名刺塞到贾诩手中,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文和,这两万钱,你先拿着。”

  “从凉州到冀州,路途遥远,接家眷需要用钱的地方多。”

  “万事,以家人为重。”

  “我拨几名护卫给你,万望你早日来辅佐与我!”

  看着高顺很快取来两只沉甸甸的钱袋,放在自己面前。

  贾诩再也绷不住了。

  所有的犹豫、所有的权衡、所有的防备,在刘景这接二连三、层层加码的重击之下,被砸得粉碎!

  士为知己者死!

  人生在世,能得如此主公,夫复何求!

  “扑通!”

  贾诩双膝一软,竟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对着刘景行了五体投地的大礼!

  他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剧烈颤抖,几近哽咽。

  “主公在上!”

  “诩……贾诩,贾文和!”

  “愿为主公效死!此生此世,万死不辞!”

  这石破天惊的一拜,让整个西市再次陷入了死寂。

  高顺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块脸上,也难得地出现了一抹波动,他看了一眼那两袋钱,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贾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主公如此信任此人,万一他携财潜逃……

  刘景察觉到了高顺的眼神,但他只是微微一笑,上前亲手将贾诩扶了起来。

  “文和快快请起!”

  “我得文和,如高祖得子房,如光武得邓禹啊!”

  他扶起贾诩,然后对高顺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

  “二弟,用人不疑。”

  高顺心头一震,低下头,恭敬地应道:“是,大哥。”

  贾诩手捧着那两袋沉甸甸的钱,感受着那惊人的分量,心中激荡不已。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将彻底不同。

  刘景扶着贾诩,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望向远方。

  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洛阳城的街道上。

  元氏县,那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因为有了贾诩的加入,似乎也变得不再平凡。

  “文和!我在元氏县等你!你可不能负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