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扩军二十五万-《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只是……

  就在刘景意气风发,准备将这套建国方略彻底付诸实施之际,一直沉默的贾诩,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再次出列,对着刘景一躬。

  “主公。”

  “洛阳为基,固然是万全之策。”

  “然,我等目前兵力,满打满算,不过十二万之众。”

  “其中,常山、邺城等北方腹地,为防备袁绍、韩馥之流,必须留有重兵镇守。”

  “并州北部为了防范匈奴和鲜卑也要派军留守。”

  “真正能机动用于洛阳中枢的力量,不过六七万人。”

  贾诩的声音不高,却让堂内刚刚燃起的热烈气氛,瞬间冷却了几分。

  “面对西边拥兵十数万的董卓,以及关东环伺的各路诸侯。”

  “这点兵力,恐怕……捉襟见肘。”

  紧迫感,再一次笼罩在众人心头。

  是啊,谋略再好,终究需要绝对的实力去执行。

  兵力不足,是当前最致命的短板。

  贾诩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中,没有了平日的谨慎,反而透出一股锐利。

  “主公,我等坐拥七郡,治下人口已近五百万!”

  “百姓感念主公活命之恩,安居乐业,民心归附,忠诚无比。”

  “此等雄厚根基,理应匹配更强大的军力!”

  他语气一转,变得沉重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刘景的心坎上。

  “诩斗胆建议!”

  “我军当扩军一倍有余,总兵力达到二十五万之规模!”

  二十五万!

  这个数字一出,就连一向沉稳的沮授,呼吸都为之一滞。

  这几乎是将刘景势力现有的军事力量,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这是何等惊人的手笔!

  不等刘景开口,郭嘉已经抚掌大笑起来,脸上的随性被一种狂热的兴奋所取代。

  “哈哈哈哈!文和此言,深得我心啊!”

  他站起身,走到贾诩身边,眼中闪烁着骇人的神采。

  “主公!此事可行!而且必须立刻去行!”

  “我常山郡与赵国的装备工厂,经过数年发展,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水力锻锤昼夜不息,高炉钢水奔流不绝!”

  “所打造的兵甲、军械,早已堆满了数十座武库!供给二十五万大军,绰绰有余!”

  郭嘉的声音里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至于兵员,更不成问题!”

  “司隶两郡百万灾民,感念主公活命之恩,只要登高一呼,从军者必如过江之鲫!”

  “但为保证战力,我建议,主力兵员仍从我左冀州五郡征召!”

  “那里的百姓,早已习惯了我军的制度,体魄强健,忠诚无二,稍加训练,便可成军!”

  一个敢提,一个敢包!

  贾诩的宏大构想,配上郭嘉强大的后勤保证,瞬间让“二十五万大军”这个恐怖的数字,从幻想变为了可能!

  刘景听着两位顶级谋士一唱一和,只觉得胸中一股豪气直冲天灵盖!

  他深知,在这个乱世,军队就是一切!

  军力,就是话语权!就是霸业之本!

  “啪!”

  刘景一掌重重拍在案几之上,霍然起身!

  他双目如电,扫过堂下三位心腹谋臣,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好!”

  “就依二位军师之计!”

  “扩军二十五万!”

  他紧接着补充道,眼神变得无比锐利,仿佛出鞘的利剑。

  “陷阵营,乃我军精锐中的精锐,可增至三万!”

  “重骑兵,为我军破阵之锤,增至一万!”

  “此二者,乃我军横行天下,破敌制胜的无上利刃!兵甲、战马、粮草,必须最优供给!”

  扩军的命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花。

  以大将军府为核心的庞大战争机器,在这一刻,被彻底激活!

  刘景的宏图霸业,正从纸面上的谋划,一步步走向现实。

  一股磅礴的军威,正在中原大地上悄然凝聚!

  “传我将令!”

  刘景的声音回荡在大堂之内。

  “命留守邺城的田丰,与坐镇常山的荀彧,全面负责此次扩军计划!”

  “命冀州五郡与司隶两郡所有郡守、县令,即刻张贴征兵文书!”

  “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兵员选拔!”

  一道道命令,通过最快的信使,飞速传向刘景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整个刘景势力,都为此而动员起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天下所有诸侯都为之侧目。

  凭借刘景治下高效的行政体系,以及百姓们近乎狂热的拥戴与忠诚。

  征兵令所到之处,应征者云集。

  无数青壮男子,将参军视为无上荣耀,他们渴望用自己的血肉,去保卫那个给予他们土地、食物和尊严的大将军。

  与此同时,在常山、在邺城。

  一座座巨大的武库被打开。

  由元氏装备工厂打造的精良锁鳞甲、环首刀、强弓硬弩,被装上一辆辆马车。

  无数的粮草、棉衣、药材,也从各地的官仓中调拨出来。

  一支支庞大的辎重车队,在新建成的宽阔官道上,日夜兼程,如流水般运往各地的新兵营。

  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十三万精挑细选的新兵,便已选拔完毕。

  各类精良的兵甲、武器、辎重,也如期抵达了各处军营。

  扩军二十五万的宏伟目标,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已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

  这恐怖的动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刘景势力的真正底蕴!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早春。

  冀州、司隶各地的军营之内,早已是一片火热。

  新兵们在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领下,日夜操练。

  “杀!杀!杀!”

  整齐划一的喊杀声,汇聚成一股冲天的气浪,震得人耳膜发颤。

  高顺的陷阵营训练场上,气氛更是肃杀。

  三万将士身披最新的制式重甲,手持长戟与重盾,一遍遍地演练着军阵。

  他们沉默如山,侵略如火,每一个动作都整齐划一,宛如一人。

  那股冰冷而纯粹的杀气,让任何旁观者都不寒而栗。

  而在另一边的骑兵营地,张飞正赤着膀子,挥舞着丈八蛇矛,对着一万重骑兵怒吼。

  “都给老子听着!”

  “你们吃的肉,喝的酒,穿的甲,骑的马,都是最好的!”

  “要是上了战场当软脚虾,别怪俺老张的蛇矛不认人!”

  “驾!”

  万马奔腾,大地轰鸣。

  一万名重骑兵组成的钢铁洪流,反复冲击着训练用的土墙和木桩,声势骇人。

  刘景亲自巡视着各处新兵营。

  他看着那些稚嫩却充满憧憬与忠诚的脸庞。

  看着他们身上闪着寒光的崭新盔甲,手中锋利无比的武器。

  看着那一个个拔地而起,纪律严明的军阵。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这就是他的军队!

  一支规模空前、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二十五万大军,已然初具雏形!

  刘景知道,这支军队,将是他荡平乱世,横扫天下的最大底气!

  大军已成,兵锋所向,又该是何方?

  刘景的目光,越过眼前的军营,望向了遥远的东北方。

  他心中微动。

  蝉儿她们,也该接到洛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