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清晨带着些微凉意,夏家大队到城里的土路上,还凝着层薄雾。
德麟赶着生产队的马车,车辕上挂着个牛皮箱子,里面是俊英的换洗衣物,还有两个麻袋,里面装满了夏三爷连夜摘好的青菜。
夏张氏坐在车边,一手扶着车帮,一手紧紧攥着俊英的手,指腹反复蹭过儿媳微凉的手背。
“到了你娘那儿,可别总坐着,每天慢点儿走两步,对孩子好。”夏张氏又叮嘱了一遍,眼里满是不舍,“缺啥就捎信来,我给你送过去,别跟我客气。”
俊英点点头,望着车边掠过的老槐树,叶子上挂着露水,一片片打着旋儿落在地上。“你也别总惦记我,家里活儿多,你多歇着。”
她想起夏张氏,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喂鸡做饭,还要去园子里忙活,心里就有些不落忍。
德麟坐在车头,手里的鞭子轻轻搭在马背上,偶尔甩一下,发出清脆的响。“俊英,你放心,家里有我呢,我会常看着娘的。”他回头笑了笑,露出憨厚的模样,“你们商店也有电话,缺啥少啥给我往大队打电话,我给你送过来。”
马车轱辘碾过石子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约莫半个时辰,就到了刘家的胡同口。
张义芝早就站在门口等了,手里还拿着件厚褂子,看见马车过来,赶紧迎上去:“可算来了!快下来,早上雾大。”
她一把拉过俊英,把厚褂子披在她身上,又摸了摸她的肚子,脸上笑开了花:“路上冷不冷?我熬了小米粥,还在锅里温着呢,都快进屋喝一碗。”
夏张氏和德麟也跟着进了屋,看着张义芝忙前忙后,把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端到俊英面前,又往碗里卧了个荷包蛋,心里踏实了不少。“老姐妹儿,俊英就拜托你了,这孩子怀着孕,嘴挑,你多费心。”
“你放心,这是我亲闺女,我能不疼吗?”张义芝笑着说,又给夏张氏倒了杯热水,“你也喝口热的,路上辛苦。”
夏张氏坐了会儿,又叮嘱了俊英几句,才跟着德麟回去。
临走时,她还回头望了望,看见俊英站在门口挥手,眼眶忍不住红了。
这孩子,自打嫁过来,就没怎么麻烦过夏家,现在怀着孕又回了娘家,她心里总有些牵挂。
刘俊英成了张义芝的宝贝疙瘩。
每天天不亮就去鸡窝里掏刚下的鸡蛋,给她蒸鸡蛋羹,上面滴两滴香油;中午炖小米粥,放些红枣和红糖,补气血;晚上还会烧些热水,给俊英泡脚,帮她揉腿,缓解水肿。
俊英在娘家住得安稳,可心里总惦记着夏张氏。
每个周末,她都会早早起来,提着工农兵商店新到的糕点。夏张氏牙口不好,她特意选软乎乎的桃酥和枣糕,用油纸包好,拎在手里,慢慢往夏家走。
夏张氏每到周末,天刚亮就起来扫院子,把堂屋的凳子擦得干干净净,又把缝到一半的小衣服拿出来,坐在窗前等俊英。
只要看见坝埂上出现俊英的身影,她就赶紧大老远的迎出门去,拉着俊英的手往院子里走,一边走一边问:“路上累不累?饿不饿?娘给你留了热乎的高粱米粥。”
进了屋,夏张氏把小衣服递到俊英手里:“你看这小棉袄,娘用的新棉花,软和得很,要是小子,就穿这个藏青色的;要是丫头,娘再给她缝件粉花的,保准好看。”
俊英摸着小棉袄上细密的针脚,心里暖暖的,眼眶有点发热。“德昇昨天来信了。”
她从挎包里拿出信来,递给夏张氏,“他说他进了师后勤部,做后勤助理,工作挺顺利的,还说等明年春天,争取回来探亲。”
夏张氏接过信,指尖有些颤抖。
她不识字,却
德麟赶着生产队的马车,车辕上挂着个牛皮箱子,里面是俊英的换洗衣物,还有两个麻袋,里面装满了夏三爷连夜摘好的青菜。
夏张氏坐在车边,一手扶着车帮,一手紧紧攥着俊英的手,指腹反复蹭过儿媳微凉的手背。
“到了你娘那儿,可别总坐着,每天慢点儿走两步,对孩子好。”夏张氏又叮嘱了一遍,眼里满是不舍,“缺啥就捎信来,我给你送过去,别跟我客气。”
俊英点点头,望着车边掠过的老槐树,叶子上挂着露水,一片片打着旋儿落在地上。“你也别总惦记我,家里活儿多,你多歇着。”
她想起夏张氏,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喂鸡做饭,还要去园子里忙活,心里就有些不落忍。
德麟坐在车头,手里的鞭子轻轻搭在马背上,偶尔甩一下,发出清脆的响。“俊英,你放心,家里有我呢,我会常看着娘的。”他回头笑了笑,露出憨厚的模样,“你们商店也有电话,缺啥少啥给我往大队打电话,我给你送过来。”
马车轱辘碾过石子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约莫半个时辰,就到了刘家的胡同口。
张义芝早就站在门口等了,手里还拿着件厚褂子,看见马车过来,赶紧迎上去:“可算来了!快下来,早上雾大。”
她一把拉过俊英,把厚褂子披在她身上,又摸了摸她的肚子,脸上笑开了花:“路上冷不冷?我熬了小米粥,还在锅里温着呢,都快进屋喝一碗。”
夏张氏和德麟也跟着进了屋,看着张义芝忙前忙后,把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端到俊英面前,又往碗里卧了个荷包蛋,心里踏实了不少。“老姐妹儿,俊英就拜托你了,这孩子怀着孕,嘴挑,你多费心。”
“你放心,这是我亲闺女,我能不疼吗?”张义芝笑着说,又给夏张氏倒了杯热水,“你也喝口热的,路上辛苦。”
夏张氏坐了会儿,又叮嘱了俊英几句,才跟着德麟回去。
临走时,她还回头望了望,看见俊英站在门口挥手,眼眶忍不住红了。
这孩子,自打嫁过来,就没怎么麻烦过夏家,现在怀着孕又回了娘家,她心里总有些牵挂。
刘俊英成了张义芝的宝贝疙瘩。
每天天不亮就去鸡窝里掏刚下的鸡蛋,给她蒸鸡蛋羹,上面滴两滴香油;中午炖小米粥,放些红枣和红糖,补气血;晚上还会烧些热水,给俊英泡脚,帮她揉腿,缓解水肿。
俊英在娘家住得安稳,可心里总惦记着夏张氏。
每个周末,她都会早早起来,提着工农兵商店新到的糕点。夏张氏牙口不好,她特意选软乎乎的桃酥和枣糕,用油纸包好,拎在手里,慢慢往夏家走。
夏张氏每到周末,天刚亮就起来扫院子,把堂屋的凳子擦得干干净净,又把缝到一半的小衣服拿出来,坐在窗前等俊英。
只要看见坝埂上出现俊英的身影,她就赶紧大老远的迎出门去,拉着俊英的手往院子里走,一边走一边问:“路上累不累?饿不饿?娘给你留了热乎的高粱米粥。”
进了屋,夏张氏把小衣服递到俊英手里:“你看这小棉袄,娘用的新棉花,软和得很,要是小子,就穿这个藏青色的;要是丫头,娘再给她缝件粉花的,保准好看。”
俊英摸着小棉袄上细密的针脚,心里暖暖的,眼眶有点发热。“德昇昨天来信了。”
她从挎包里拿出信来,递给夏张氏,“他说他进了师后勤部,做后勤助理,工作挺顺利的,还说等明年春天,争取回来探亲。”
夏张氏接过信,指尖有些颤抖。
她不识字,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