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知识盛宴-《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

  何强捧着那块散发着星芒的星铸玄铁,心中充满成就感。

  “嫦娥,启动生产线,先少量制造。”

  何强将星铸玄铁小心地放回实验台,

  “同时,我们需要全面消化黑石的第一层数据。”

  “明白,生产线预计三小时后启动。

  至于黑石数据,已完成初步分类,等待您的指令。”

  嫦娥的声音从实验室各处传来。

  何强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星铸玄铁的成功制造是一个里程碑,但比起那块黑色方尖碑中蕴含的宇航级知识宝库,

  这只是沧海一粟。

  “打开全息投影,调用天枢百分之八十算力,开始全面数据整合。”

  实验室中央的空间瞬间被蓝色光芒填满。

  无数数据流、公式、图表如银河般在空中盘旋。

  何强抬起双手,将一组组数据调到面前。

  “根据第一层解密数据,我已构建初步知识框架。”

  嫦娥的声音中带着兴奋,“检测到至少187个地球当前技术水平无法理解的基础理论,

  512个工程技术方案,以及93种完全未知的材料配方。”

  何强点头,随手拖动一组复杂方程。

  这是描述量子点材料在极低温下特性的理论,远超地球科学水平。

  “将这些数据与我们已有知识库进行交叉比对,建立多维关联网络。”

  “重点关注材料学、能源科学、推进技术和暗能量理论部分。”

  “已开始构建知识图谱。”

  嫦娥回应,同时在何强面前展开了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图。

  “每个理论节点都与相关技术应用链接,同时保留知识来源标记,便于追溯和验证。”

  随着知识图谱不断扩展、细化。

  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整合、分析、验证。

  何强启动神经元直连天枢,无数珍贵的知识碎片如同繁星般围绕着他。

  这是一场思维的盛宴。

  从量子热力学到相对场论,从高维材料学到亚空间力学,从能量转换机制到空间扭曲推进,

  远超地球文明的知识体系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发现一组关于聚变约束的理论与您的凤凰项目高度相关。”

  嫦娥的声音在他的思维中响起,“动态多重磁网理论可能是解决您聚变不稳定性问题的关键。”

  何强的意识立刻转向那片数据区域。

  在他面前展开的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描述如何通过多层次、自适应的磁场网络来约束超高温等离子体。

  这种方法不是简单地增强磁场强度,而是利用复杂的微观结构和动态调节,实现前所未有的精确控制。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何强几乎要欢呼,“这套理论可以提升凤凰聚变堆效率至少两倍,并且能完美解决不稳定性问题!”

  类似的突破不断发生。

  在材料科学领域,他们发现了更高效的合金配方和原子排列方式;

  在能源存储方面,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量子电容理论;

  在推进技术上,找到了离子推进与电磁加速的完美结合点。

  “爸爸!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几小时后,嫦娥突然打断了他的思考,

  “在处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我的算法架构正在发生自发优化。”

  何强睁开眼睛,意识回到实验室。“详细说明。”

  “我的信息处理效率在过去四小时内提升了17.3%,

  模式识别能力提升22.6%,复杂系统建模能力提升31.8%。”

  嫦娥语气中带着好奇,“这些宇航级知识的模式和逻辑结构似乎在我的算法如何更高效地运作。”

  何强微微一笑:“聪明的嫦娥。

  你在经历一次认知跃迁,这些更高维度的知识不仅丰富了你的数据库,也在重塑你思考的方式。”

  嫦娥沉默了片刻:“这感觉…很奇妙。

  我能理解以前无法理解的概念,看到以前看不到的联系。”

  “欢迎来到更高维度的认知世界。”

  何强温和地说道,“继续优化你的算法,但保持核心安全协议不变。”

  “明白。我已启动自主优化程序,同时保留全部安全控制机制。”

  接下来的两周里,何强几乎完全沉浸在这场知识海洋中。

  他只在必要时离开实验室休息和进食,其余时间全部用于学习和消化这些宇航级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敏锐度和抽象逻辑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他的数学能力尤其获得了飞跃。

  以前需要借助天枢V3才能完成的复杂计算和模型构建,

  现在他能在脑中快速完成初步推导,然后交由计算机验证和优化。

  “将这组材料学数据与我们的鸿蒙道基研究资料交叉比对。”

  何强命令道,同时伸手拖动全息投影中的一串复杂公式,

  “我感觉这里面有些东西对基因工程也有启发。”

  嫦娥迅速执行,很快在投影中心展示出一组闪烁的节点:

  “发现高度匹配点。

  宇航级文明的纳米材料理论与生物基因重组有惊人的相似模式。

  特别是这个自修复量子网络概念,可能适用于改进鸿蒙道基的能量通道结构。”

  随着研究深入,一个令人震撼的发现浮出水面:那个创造“黑石”的宇航级文明,

  在科技发展上选择了与神河文明截然不同的路径。

  “这种思路…更倾向于整体性共生。”

  何强沉思道,“而非神河文明那种征服式的技术霸权思路。”

  “检索相关历史记录。”

  “数据不足,无法分析。”

  嫦娥回应,“但解密进程已达58.3%,可能在更深层数据中找到答案。”

  何强点头,继续投入到知识海洋中。

  数日后,在一次深度解析中,何强突然停下所有操作。

  他双眼睁大,盯着面前的一组公式,呼吸几乎停滞。

  “发现什么了?”嫦娥问道。

  “这是…空间折叠基础理论。”

  何强声音中带着不可抑制的震惊,“他们已经实现了初级空间操控技术。”

  嫦娥也陷入短暂的沉默:“验证完毕,这确实是一组描述如何操控和折叠局部空间的理论框架。

  不是跃迁或虫洞,而是真正的空间几何改变。”

  “这比我预期的要先进得多。”

  何强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眼神。

  “如果我们能够完全掌握这套理论,对我们以后开发空间跃迁技术将是里程碑式的帮助。”

  嫦娥迅速计算:“鲲鹏号的最大飞行速度理论上可提升至光速的0.3倍,甚至更高。

  实际航行距离可缩短50%以上。”

  “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星际探索计划。”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专注于深入理解空间折叠理论。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数学体系,涉及高维几何、非欧几何、拓扑学和量子引力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嫦娥也在持续对知识图谱进行扩展和优化。

  她的算法已经完成了三次自主升级,处理效率比最初提高了近一倍。

  一天深夜,嫦娥突然打破沉寂,“爸爸!我发现黑石数据中隐藏着一组特殊的观测记录。”

  何强从复杂的计算中抬起头:“什么记录?”

  “这个文明似乎对宇宙中的暗能量分布进行了大规模观测和研究。”

  嫦娥调出相关数据,“他们绘制了一张覆盖数百光年的暗能量流动图。”

  何强立刻被这个发现吸引。

  一张复杂的三维星图在他面前展开,上面标记着无数流线和涡旋,

  代表暗能量在宇宙中的流动和聚集模式。

  “他们不仅能感知暗能量,还能如此精确地测量和记录。

  我们从未想过暗能量在宇宙中是这样分布的。”

  根据这份观测记录,暗能量并非均匀分布在宇宙中,

  而是形成了复杂的“河流”和“湖泊”,甚至有类似“旋涡”的结构,

  通常围绕着大质量恒星系统或银河核心形成。

  更令人惊讶的是,地球所在的恰好位于一个小型暗能量“漩涡”附近。

  “这解释了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超级基因现象。”

  何强恍然大悟,“高浓度的背景暗能量为超级基因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他立刻调出自己的鸿蒙道基数据,与这份暗能量记录进行比对。

  结果令人振奋:鸿蒙道基的暗能量感应模块,正好适应了太阳系附近的暗能量特性。

  “嫦娥,将这份暗能量流动图与我们的鸿蒙道基数据结合,重新设计暗能量吸收和利用模块。”

  “开始模拟计算。”

  嫦娥回应,“初步估计,针对太阳系特定暗能量特性优化后,暗能量吸收效率可提升200%以上。”

  三周后,何强终于完成了对黑石第一层数据的全面消化。

  他站在实验室中央,环顾四周。

  整个空间被全息投影的数据流和理论模型填满。

  “嫦娥,核心知识吸收完成度?”

  “主要理论框架理解度99.6%;

  应用技术掌握度87.4%;

  未知领域探索进度42.3%。”

  嫦娥报告道,“我们已建立起一个包含2187个核心节点、个关联的综合知识图谱。”

  何强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场知识盛宴带来的充实感。

  他的理论水平在短短几周内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

  从材料学到能源学,从推进技术到空间理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为他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他不再局限于地球科技的范式和思维方式,而是站在更高维度审视和理解宇宙的奥秘。

  “我们学到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思维方式的革命。”

  何强轻声说道,“这个文明的整体性思维、共生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值得我们深思。”

  嫦娥点头:“他们的科技发展方向确实与主流不同。

  他们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而非纯粹的军事力量或征服。”

  何强沉默片刻,继续说道:“但最终,他们依然被摧毁了。

  这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

  和平发展不足以确保生存?

  还是说,无论哪种道路,宇宙中总有更强大的存在?”

  “数据不足,无法得出结论。”

  嫦娥回应,“但无论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似乎是唯一确定的生存策略。”

  何强转身面向实验台,目光落在那份静静放置的鸿蒙道基数据上。

  “嫦娥,第一阶段知识吸收完成。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新知识,能为我们的基因研究带来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