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偶遇卧龙-《三国之青龙镇世》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接着就见一群人骑着马,沿着江边的小路过来。

  为首的是个穿着青衫的年轻人,手里拿着把羽扇,看起来温文尔雅,后面跟着几个同样穿着儒衫的人,像是在踏青。

  貂蝉也停了下来,好奇地看着他们。

  那青衫年轻人看到貂蝉手里的剑,又看到地上断落的柳枝,眼睛微微一亮,勒住马,对着叶青山拱手道:“这位兄台,令徒的剑法很是别致,不知师从何人?”

  叶青山抬头看了眼那年轻人。

  羽扇、青衫,还有那股温文尔雅又带着几分傲气的气质,不是诸葛亮是谁?

  建安七年,他应该还在隆中隐居,和崔州平、石广元他们交游。

  “不过是教丫鬟学点防身的把式,谈不上师从。”

  叶青山拱手回礼,语气平淡,“阁下是?”

  “在下诸葛亮,字孔明,就住在附近的隆中。”

  诸葛亮翻身下马,走到叶青山面前,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刚才听兄台说‘龙归海’,莫非兄台的剑法,是剑仙的传承?”

  叶青山心里一动。

  他这“青冥剑法”学自另一个纬度的三国,哪来的什么剑仙?

  不过诸葛亮这么问,倒省了他解释的功夫。

  他笑了笑,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偶然得到的一本旧剑谱,胡乱练的,让孔明先生见笑了。”

  诸葛亮显然不信,又看向貂蝉手里的剑:“令徒的剑法里,有‘龙’字诀的韵味,刚柔并济,绝非普通剑谱能比。

  兄台若是不介意,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喝杯茶,聊聊剑法?”

  旁边一个穿着紫衫的年轻人也附和道:“是啊,我等正要去前面的茶寮喝茶,兄台若是有空,不如一同前往?”

  这是崔州平,诸葛亮的好友。

  叶青山看了眼貂蝉,对她点点头,便笑着答应:“也好,那就叨扰孔明先生了。”

  几人来到江边的茶寮,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

  茶寮老板端上刚泡好的绿茶,茶香袅袅,混着江风,很是惬意。

  崔州平喝了口茶,笑着问叶青山:“兄台看着面生,像是刚到襄阳?不知兄台贵姓,从哪里来?”

  “在下叶青山,从徐州来,游历至此。”

  叶青山放下茶杯,“听闻襄阳学风浓厚,想来看看。”

  “徐州?”

  诸葛亮眉头微挑,“去年曹操屠徐州,兄台能从徐州出来,也是不易,不知兄台对如今的时局,有何看法?”

  叶青山知道诸葛亮是在试探他,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时局混乱,袁绍病重在冀州,袁谭、袁尚兄弟不和,曹操必然会趁机北上。

  刘表据守荆州,看似安稳,实则内部派系林立,难成大事。

  说到底,还是百姓受苦。”

  这话一出,诸葛亮和崔州平都愣住了。

  他们也觉得袁绍兄弟会内斗,曹操会北上,但叶青山说得如此肯定。

  而且只提“百姓受苦”,不提争霸,倒让他们有些意外。

  诸葛亮放下羽扇,目光更亮了:“兄台说得有理,只是不知兄台觉得,乱世之中,当如何安身?”

  “安身不难,安心不易。”

  叶青山笑了笑,指了指窗外的汉江,“就像这江水,不管流到哪里,只要守住本心,就不会迷失方向。

  我不过是个读书人,只想看看这天下,教丫鬟学点本事,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够了。”

  诸葛亮看着叶青山,见他语气平淡,眼神清澈,不像是故作清高的人,心里越发好奇。

  这人见识不凡,剑法高超,却只想安稳过日子,倒真是个奇人。

  就在这时,茶寮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接着就见一群士兵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个穿着校尉服的人。

  正是早上被叶青山教训的那两个汉子的表哥,赵虎的亲信张达。

  张达一眼就看到了叶青山,顿时怒目圆睁,指着他大喝:“就是他!早上敢打赵府的人,还敢冒充济世堂的人!把他抓起来!”

  士兵们立刻围了上来,手里的刀拔了出来,对准叶青山和貂蝉。

  茶寮里的客人吓得赶紧躲到一边,诸葛亮和崔州平也站了起来,皱着眉看向张达:“这位校尉,光天化日之下,为何抓人?”

  张达斜了诸葛亮一眼:“你是谁?敢管赵府的事?这小子打伤赵府的人,还敢造谣,我抓他回去问话,天经地义!”

  貂蝉立刻拔出剑,挡在叶青山面前,冷声道:“想抓公子,先过我这关!”

  张达看着貂蝉,又看了看她手里的剑,嗤笑一声:“就凭你个小丫头?也敢跟我叫板?来人,把她也抓起来,送到赵公子府里,正好给赵公子当个丫鬟!”

  士兵们一听,顿时露出淫邪的笑容,就要上前抓貂蝉。

  叶青山脸色微沉,刚要动手,却见诸葛亮忽然上前一步,挡在士兵面前:“这位校尉,叶兄是我的朋友,你若是想抓他,需得给我个说法。”

  张达没想到诸葛亮敢拦他,顿时火了:“你他妈是谁啊?敢拦我?信不信我连你一起抓!”

  “在下诸葛亮,住在隆中。”

  诸葛亮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威慑力,“我与刘表刘荆州府上的蒯良先生是旧识,你若是想抓我,不妨先去问问蒯先生,看他同不同意。”

  蒯良是刘表的谋主,在荆州地位极高,张达不过是赵虎的亲信,哪敢得罪蒯良?

  他脸色瞬间变了,看着诸葛亮,又看了看叶青山,心里犯了嘀咕。

  这小子怎么还认识诸葛亮,还跟蒯良有关系?

  叶青山看着诸葛亮,心里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诸葛亮会帮他,不过也正好,省得他动手暴露实力。

  张达犹豫了半天,最后咬了咬牙,指着叶青山说:“今天看在诸葛先生的面子上,我放你一马!

  但你最好别再惹赵府,不然下次,就算是蒯先生来了,也救不了你!”

  说完,他狠狠瞪了叶青山一眼,带着士兵灰溜溜地走了。

  等士兵走了,崔州平松了口气,笑着对叶青山说:“叶兄,刚才可真是凶险,幸好孔明认识蒯先生。”

  叶青山对着诸葛亮拱手道:“多谢孔明先生解围,叶某感激不尽。”

  “举手之劳而已。”

  诸葛亮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叶青山身上,带着几分深意,“叶兄不必客气,只是我很好奇,叶兄既然认识济世堂的人,为何不直接报济世堂的名号,反而要让我出面?”

  叶青山笑了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济世堂的老郎中是个好人,我不想因为我的事,给他们添麻烦。

  再说,孔明先生出面,不是比我自己动手,更省事吗?”

  诸葛亮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他没想到叶青山竟然看出来他是故意出面解围的。

  这人心思缜密,见识不凡,还懂得藏锋,真是个难得的人才。

  “叶兄果然是个聪明人。”

  诸葛亮拿起羽扇,轻轻扇了扇,“若是叶兄以后在襄阳有什么事,尽管去找我,隆中就在前面不远处,一问便知。”

  叶青山点头:“多谢孔明先生,若是有机会,我定会去隆中拜访。”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眼看天快黑了,叶青山和貂蝉起身告辞。

  诸葛亮送他们到茶寮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对崔州平说:“这个叶青山,不简单。

  他的剑法,绝非普通剑谱能比,而且他对时局的看法,很有见地。

  将来若是有机会,定要再与他深谈。”

  崔州平点点头:“确实,这人看起来普通,却藏着大本事,倒是个奇人。”

  叶青山和貂蝉沿着江边往回走,貂蝉忍不住问:“公子,那个诸葛亮先生,是不是很厉害啊?”

  “嗯,很厉害。”

  叶青山笑着点头,“他是个有大本事的人,以后会帮刘备成就一番事业。”

  “刘备?就是那个之前在徐州的刘皇叔吗?”

  貂蝉好奇地问。

  去年在徐州,她听流民说起过刘备。

  “对。”

  叶青山摸了摸她的头,“不过这些事,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只要安安稳稳游历,练剑,就够了。”

  貂蝉点点头,心里却想着公子好像什么都知道,真厉害!

  回到客栈,老板娘已经做好了晚饭,是襄阳特色的大头菜炒肉丝和汉江鱼羹。

  貂蝉饿坏了,拿起筷子就吃,吃得满嘴都是油。

  叶青山看着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小心噎到。”

  貂蝉吐了吐舌头,放慢了速度,却还是吃了满满两大碗饭。

  饭后,她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瘫在椅子上,叹气道:“完了,今天吃太多了,明天练剑肯定会胖的!”

  叶青山笑着递给她一杯茶:“喝点茶消化消化,明天多练两遍‘龙归海’,就瘦下来了。”

  貂蝉接过茶,喝了一口,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公子,你什么时候教我‘龙归海’的核心秘法啊?我好想学!”

  她虽然早已掌握龙归海的招式,但对于核心秘法还是一窍不通。

  “等你把‘锁龙’练到收发自如,我就教你。”

  叶青山揉了揉她的头发,“好了,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明天还要练剑呢。”

  貂蝉点点头,拿着茶杯回了自己的房间。

  叶青山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夜空,汉江的水汽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他能感觉到,体内的青龙似乎也安静了下来,像是在享受这难得的安稳。

  建安七年的襄阳,还没被战火波及,日子过得平静而惬意。

  叶青山知道,这样的平静不会太久。

  再过几年,曹操就会南征,荆州会成为战场,到时候,他和貂蝉又要离开这里,去下一个地方。

  但没关系,只要能和貂蝉一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管去哪里,都好。

  他拿起桌上的《孙子兵法》,翻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一页,轻轻叹了口气。

  但愿这天下,能早点太平,让百姓不用再受苦。

  窗外的江风,轻轻吹过,带着汉江的水汽,漫进房间,拂动了书页,也拂动了叶青山的衣摆。

  夜色渐深,襄阳城的灯火渐渐熄灭。

  只有汉江的水流,还在静静流淌,像是在诉说着这乱世中的安稳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