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院长本身是个工作狂,她和施院长不同,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但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事业。
二人从材料室出来,又去了其他房间,但仅限于路过。
每走过一个房间,俞院长都如数家珍一样介绍一遍,逛完整个二层,江星月对俞院长的管理模式感到震惊。
高度自主化、个性化,这样的想法在当代花国十分罕见。
“怎么?你觉得我会是一个老古董,不懂变通?”
“怎么会,我只是很高兴,我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每个人可以选择独立工作,也可以选择一起办公,还可以按照意愿随时调整,工作模式简直不要太棒了。
“行,那我再带你去第三层看看,那里人会多一点。”
第三层虽然人多,但看得出来做事很有章法,且目前因为设计陷入瓶颈,工作并不多,一切都井然有。
有了俞院长的介绍加上她自己的观察,一圈下来,江星月对于目前项目的进度还有车间的制造能力都已经心中有数。
等二人离开之后,几个工程师面面相觑:他们还是头一次发现俞院长竟然这么健谈。平时下达任务都是言简意赅,就连开会话都不太多。
今天这什么情况?
还有院长身边的那姑娘,什么来头?
竟然能让俞院长亲自带着过来。
算了,也不差这一会儿,早晚能知道,他们还是先赶紧工作吧。
“一会儿吃饭的时候我和大家介绍一下你,方便以后工作。”
十天前,俞红梅接到了二号领导的电话,问了她星斗项目的研究进展,然后说有一个舒坦夫毕业的优秀人才要过来工作。
她在电脑上也接收到了对方的照片,当时就还觉得领导怎么会允许一个年龄这么小的人进入基地参与星斗项目,经过刚刚办公室的测试,她觉得可能是自己太过狭隘了。
“您看着安排就好。”
“对了,我想了解一下星斗项目的进度,还有其他人负责的大概内容。”
“如果有单独的实验室我想自己先独立工作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的话,能不能麻烦您尽量安排一个人少一点的实验室。”
这几年她在鹰酱跟着米修一直是在独立的实验室,所以也就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
在不熟悉的团队中,磨合总是需要时间的。
俞红梅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不过想要独立开展项目看来很有信心。
“实验室还有很多,101号到116号实验室目前还没有人使用,你可以随意选择,需要什么设备到时候和我说。”
俞红梅不知道江星月的自信是来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还是运筹帷幄的成竹在胸。
“好,那就101号吧,至于设备,一会儿我回去列个单子给您。”
研究出结果是必然的,不同的是时间问题罢了。
星斗项目她虽然也很关心,但这只是基础,她会参与,只是她的起点。
脑域中已经把三百多年收集到的记忆整理好了,知识体系已经构建完成,在鹰酱学习的几年更是把所有知识都梳理了一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成为了独属于她江星月自己的知识。
不但有理论知识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输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所以她对自己,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信心。
不管江星月有没有这个本事,但不得不说,心态这一块儿是让俞红梅放心了,至少悲剧不会再重演。
宿舍虽然很简单,但并不简陋,二十平米的空间,不但有床,还有卫生间和洗浴室,虽然不能和鹰酱比,但这可比西南那会儿强多了,她很满意。
“铛!铛!铛!”
下午六点,江星月刚把计划清单列好,就听到了吃饭的铃声,开门一看,却并没有什么人往食堂去。
转身回屋,拿着桌上崭新的饭盒就往外走。
俞院长已经告诉过她食堂的位置,就在这一层楼道边上。
当她打好饭,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之后,以俞红梅为首穿着工装的老中青三代研究员才陆陆续续进入食堂。
打了饭,俞红梅径直走到江星月身边,随后转身看向四周的研究员,拍了拍手掌,引起大家的注意:“诸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舒坦夫毕业的研究员,江星月同志,以后就加入我们西北基地了,大家欢迎!”
“啪啪啪!”
大家虽然心里有疑惑,但还是很给面子的鼓掌表示欢迎。
接收到俞红梅的眼神,江星月站起身微微点头,嘴角带着笑意,声音清脆:“大家好,我是江星月,以后和大家一起工作,希望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啪啪啪!”
又是一阵掌声,俞红梅摆了摆手:“行了,大家这就认识了,吃饭吧。”
“明天早上八点有个晨会,都是各个组的组长都会参加,你想了解目前的进度到时候一起去吧。”俞红梅低头的一瞬间突然顿了一下,然后扭头看着江星月提起了这件事。
正如江星月知道的那样,三年了星斗计划的进度不如人意,大家都很着急,开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俞红梅不了解江星月擅长哪一方面,所以打算亲自盯一段时间在决定怎么安排她的工作。
“确实是快速了解项目进度的好办法。”
对于俞院长的安排,她倒是觉得无所谓,见招拆招呗,到时候就算没有项目可做也无所谓。
她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工作计划。
二层,大会议室。
俞院长将第九组的图纸摔在会议桌上时,透过厚厚的眼镜,在场之人仍能感受到她的怒火值无限接近于爆表。
“这就是你们改进之后的设计图?拿的出去吗!”
俞院长的手指戳在图纸上,每一下都咚咚作响。
坐在外圈的江星月都替她手疼。
“俞院长,这已经是我们改完第十次的图纸了,您说的那种要求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要局部增强还要全球覆盖,根本不存在这样功能全面的微星。”
彭远教授摇头,据理力争,他们真的已经尽力了。
俞院长邹起的眉头就像她白大褂上的皱褶一样多,指着图纸上的一处数据:“我们的第一颗微星已经上天了,而且上面也给提供了那么多资料,时间和理论都有,如果拿出去还是这样的,那研究还有什么必要。”
两位大佬都没有办法,后面的年轻一辈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
会议室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王同教授的手指在桌面上轻叩,这位白发老者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凝重之色:“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星就是鹰酱和大鹅的,可我们连他们目前的水平都不清楚,我们也想创新,想超越,但确实没有思路。”
俞红梅不是不知道他们的难处,可仅仅设计这一块儿就拖了三年时间,上面虽然没有催,但是她作为微星总工,压力很大。
会议室里的人都低着头,神情中带着几分沮丧,一个开头都开不好,后面的工作确实很难开展下去。
就在这时,一道清脆的声音在会议室响起。
“不如试试地球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的混合星座架构。既能通过高轨微星增强区域信号强度和连续性,又能通过中圆地球轨道实现全蓝星组网,兼顾区域增强与全球服务。”
二人从材料室出来,又去了其他房间,但仅限于路过。
每走过一个房间,俞院长都如数家珍一样介绍一遍,逛完整个二层,江星月对俞院长的管理模式感到震惊。
高度自主化、个性化,这样的想法在当代花国十分罕见。
“怎么?你觉得我会是一个老古董,不懂变通?”
“怎么会,我只是很高兴,我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每个人可以选择独立工作,也可以选择一起办公,还可以按照意愿随时调整,工作模式简直不要太棒了。
“行,那我再带你去第三层看看,那里人会多一点。”
第三层虽然人多,但看得出来做事很有章法,且目前因为设计陷入瓶颈,工作并不多,一切都井然有。
有了俞院长的介绍加上她自己的观察,一圈下来,江星月对于目前项目的进度还有车间的制造能力都已经心中有数。
等二人离开之后,几个工程师面面相觑:他们还是头一次发现俞院长竟然这么健谈。平时下达任务都是言简意赅,就连开会话都不太多。
今天这什么情况?
还有院长身边的那姑娘,什么来头?
竟然能让俞院长亲自带着过来。
算了,也不差这一会儿,早晚能知道,他们还是先赶紧工作吧。
“一会儿吃饭的时候我和大家介绍一下你,方便以后工作。”
十天前,俞红梅接到了二号领导的电话,问了她星斗项目的研究进展,然后说有一个舒坦夫毕业的优秀人才要过来工作。
她在电脑上也接收到了对方的照片,当时就还觉得领导怎么会允许一个年龄这么小的人进入基地参与星斗项目,经过刚刚办公室的测试,她觉得可能是自己太过狭隘了。
“您看着安排就好。”
“对了,我想了解一下星斗项目的进度,还有其他人负责的大概内容。”
“如果有单独的实验室我想自己先独立工作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的话,能不能麻烦您尽量安排一个人少一点的实验室。”
这几年她在鹰酱跟着米修一直是在独立的实验室,所以也就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
在不熟悉的团队中,磨合总是需要时间的。
俞红梅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不过想要独立开展项目看来很有信心。
“实验室还有很多,101号到116号实验室目前还没有人使用,你可以随意选择,需要什么设备到时候和我说。”
俞红梅不知道江星月的自信是来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还是运筹帷幄的成竹在胸。
“好,那就101号吧,至于设备,一会儿我回去列个单子给您。”
研究出结果是必然的,不同的是时间问题罢了。
星斗项目她虽然也很关心,但这只是基础,她会参与,只是她的起点。
脑域中已经把三百多年收集到的记忆整理好了,知识体系已经构建完成,在鹰酱学习的几年更是把所有知识都梳理了一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成为了独属于她江星月自己的知识。
不但有理论知识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输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所以她对自己,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信心。
不管江星月有没有这个本事,但不得不说,心态这一块儿是让俞红梅放心了,至少悲剧不会再重演。
宿舍虽然很简单,但并不简陋,二十平米的空间,不但有床,还有卫生间和洗浴室,虽然不能和鹰酱比,但这可比西南那会儿强多了,她很满意。
“铛!铛!铛!”
下午六点,江星月刚把计划清单列好,就听到了吃饭的铃声,开门一看,却并没有什么人往食堂去。
转身回屋,拿着桌上崭新的饭盒就往外走。
俞院长已经告诉过她食堂的位置,就在这一层楼道边上。
当她打好饭,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之后,以俞红梅为首穿着工装的老中青三代研究员才陆陆续续进入食堂。
打了饭,俞红梅径直走到江星月身边,随后转身看向四周的研究员,拍了拍手掌,引起大家的注意:“诸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舒坦夫毕业的研究员,江星月同志,以后就加入我们西北基地了,大家欢迎!”
“啪啪啪!”
大家虽然心里有疑惑,但还是很给面子的鼓掌表示欢迎。
接收到俞红梅的眼神,江星月站起身微微点头,嘴角带着笑意,声音清脆:“大家好,我是江星月,以后和大家一起工作,希望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啪啪啪!”
又是一阵掌声,俞红梅摆了摆手:“行了,大家这就认识了,吃饭吧。”
“明天早上八点有个晨会,都是各个组的组长都会参加,你想了解目前的进度到时候一起去吧。”俞红梅低头的一瞬间突然顿了一下,然后扭头看着江星月提起了这件事。
正如江星月知道的那样,三年了星斗计划的进度不如人意,大家都很着急,开会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俞红梅不了解江星月擅长哪一方面,所以打算亲自盯一段时间在决定怎么安排她的工作。
“确实是快速了解项目进度的好办法。”
对于俞院长的安排,她倒是觉得无所谓,见招拆招呗,到时候就算没有项目可做也无所谓。
她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工作计划。
二层,大会议室。
俞院长将第九组的图纸摔在会议桌上时,透过厚厚的眼镜,在场之人仍能感受到她的怒火值无限接近于爆表。
“这就是你们改进之后的设计图?拿的出去吗!”
俞院长的手指戳在图纸上,每一下都咚咚作响。
坐在外圈的江星月都替她手疼。
“俞院长,这已经是我们改完第十次的图纸了,您说的那种要求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要局部增强还要全球覆盖,根本不存在这样功能全面的微星。”
彭远教授摇头,据理力争,他们真的已经尽力了。
俞院长邹起的眉头就像她白大褂上的皱褶一样多,指着图纸上的一处数据:“我们的第一颗微星已经上天了,而且上面也给提供了那么多资料,时间和理论都有,如果拿出去还是这样的,那研究还有什么必要。”
两位大佬都没有办法,后面的年轻一辈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
会议室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王同教授的手指在桌面上轻叩,这位白发老者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凝重之色:“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星就是鹰酱和大鹅的,可我们连他们目前的水平都不清楚,我们也想创新,想超越,但确实没有思路。”
俞红梅不是不知道他们的难处,可仅仅设计这一块儿就拖了三年时间,上面虽然没有催,但是她作为微星总工,压力很大。
会议室里的人都低着头,神情中带着几分沮丧,一个开头都开不好,后面的工作确实很难开展下去。
就在这时,一道清脆的声音在会议室响起。
“不如试试地球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的混合星座架构。既能通过高轨微星增强区域信号强度和连续性,又能通过中圆地球轨道实现全蓝星组网,兼顾区域增强与全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