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绝对不拖后腿-《科研兴国:投胎是门技术活》

  “二号首长的意思是我们如果确定了就尽快安排试射,能给新年献礼最好,要是不行可以等等再看。”

  “大家都是星斗的重要参与者,你们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一说。”

  到了这个时候,俞红梅突然感觉心里有些飘,不那么踏实,这感觉,比当年花国第一颗微星上天时还要忐忑。

  那时候她还只是一个组长,总工是她的恩师。

  坐到这个位置才能感受到肩膀上压着的千斤重担。

  这几年她每天像上了发条的陀螺,被压力赶着停不下来,也就是在江星月来了之后她突然感觉一切都顺利的不可思议,压力骤减,睡眠都好了不少。

  可到了今天,她又有些担心,这一年太顺利了,顺利的都让人害怕,让人心惊。

  要是西南基地的人知道她这么想,估计会和她干一架:习惯就好,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几位组长开始都觉得没什么问题,进入会议室之前还在讨论今年过年能不能回不回家的问题呢。

  可是一看俞红梅这样子,心里也开始打鼓。

  最后,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看向江星月。

  一年多的时间她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些眼神,清了清嗓子抬眸看向前面的俞院长:“我认为目前星斗微星各项数据虽然算不上完美,但已经远超其他国家水平数十年,完工之后没有意外的话发射不成问题。”

  毕竟设计和各部分数据都没问题,剩下的就是地下三层车间工程师的工作了。

  一道浑厚的声音从角落传来:“我们工程组也没问题,加班加点保质保量,绝对不拖后腿。”

  江星月这才注意到原来工程组的领导也过来了。

  对于花国的工匠精神,江星月从不怀疑,微星基站和总控指挥中心在地面以上已经动工,精密部件也已在各个实验室准备完毕,现在就剩下主体部分安装还有外壳焊接。

  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时间虽然有点赶,但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自己把焊接装置稍微改良一下,速度还能提升不少,这样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六号,一列车队在严密保护下从京都出发,直奔西北基地。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号傍晚,俞院长将头发梳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拉着江星月的手不停的问:“江同志,快帮我看看,有没有哪里不妥。”

  江星月肩膀瞬间塌了下来,挎着一张小脸,有气无力的道:“院长,您这两天是怎么了,早中晚都要问我一次?”

  “再说了,这马上就该睡觉了,您还折腾什么啊。就您平时这副打扮就已经很板正了,根本不用这么小心翼翼的。”

  “哎呀,算了,我还是自己照着镜子看看吧。”

  俞红梅松开江星月,从抽屉里取出镜子,左右照了照,总感觉差点什么。

  江星月打了一个哈欠,上下眼皮开始打架,熬夜写材料她勉强还行,但是为了梳妆打扮什么的熬夜,她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扣扣。”敲门声响起。

  俞红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才放下手里的镜子转身去开门。

  “俞院长,请您跟我去驻地一趟。”

  门外是一名持枪的小战士,看着有些眼生,再看俞院长那副手足无措的紧张样,江星月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不过很快困意来袭,她就没精力去关注这些了。

  “院长,那我就先回去了。”

  江星月说这话的时候还带着些许鼻音,说完,对着门口的小战士和俞红梅点了点头,向隔壁自己房间走去。

  见状俞红梅也没有多说,简单了收拾一番就跟着小战士出门了。

  晚上十一点,半梦半醒间,江星月听到旁边俞院长的门响了一声,她翻了一个身继续酣睡。

  三十号一大早,俞院长神采奕奕的出现在食堂,要不是那眼下的青黑,完全看不出她昨晚翻来覆去几乎没怎么睡。

  “江同志,吃完饭你和我们一起去第三层看看,今天最后检查一遍,要是没有问题,就该进行最后的装载了。”

  俞院长神情有些激动,语气里早已不见之前的紧张和小心翼翼。

  江星月一边吃饭,一边默默的听着俞院长说话,心里不禁暗忖:这是见了谁?直接治好了俞院长的焦虑。

  真牛!

  “江同志,听到了么?”

  俞红梅见身边的人只知道吃饭,再一次出声喊人,只不过这一次声音有点大。

  显然处于神游状态的江星月被吓了一跳,呛了一口粥。

  “你这小家伙,吃个饭还走神,想什么呢。”

  俞红梅一边摇头,一边替江星月拍背,平日里那么稳重的一个人,怎么自己就说了一句话还被呛到了。

  “没,没事,院长我真么事,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意外。”

  江星月这叫一个尴尬,摆了摆手,大喘气好一会儿,那股难受劲儿才过去。

  俞红梅二话不说,将她面前的粥碗端起来,剩下的都倒在自己碗里:“先别喝粥了,吃个鸡蛋。”

  “额,好。”

  江星月赶紧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手脚麻利的在桌沿一瞌。

  要不是她手脚快,说不定院长会亲自动手给自己剥鸡蛋,她都十七了,明年都成年了,被当成小孩子照顾,很难为情的。

  基地。

  地下三层。

  现在是整个基地最忙碌的地方。

  此刻,这里聚集了整个基地最核心最重要的人物。

  俞院长带领江星月等几位主要人员对组装完成的微星进行最后的检查。

  工程组的组长赵翔飞指着台上的微星道:“这是八颗微星中的地球静止轨道最大的一颗,尺寸为 1.5 米 x1.5 米 x1.3 米,重量 1.95 吨。”

  包括姚教授在内的几名专家上前,核对所有实验参数。

  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到发射的成败,容不得半点疏漏。

  作为多个项目的参与者,在各组检查完自己的项目之后,江星月进行第二次全面检查。

  她的眼神在微星表面从头到尾一寸一寸看过去,然后拿过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逐一检测卫星内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是否超标。

  随后又测试了卫星通信天线、转发器的射频性能,确认都没有问题。

  江星月对着俞院长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