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外部变量扰动-《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当江辰和省发改委的同事们正着力应对框架落实中出现的“新的不平衡”,试图推动发展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公平的方向迈进时,一个始终存在且影响力日益凸显的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再次以不容忽视的方式,干扰着省内发展的既定步伐。这些来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外部变量”,不受一省掌控,却深刻影响着省级战略的推进效果,考验着主政者的预见能力和应变智慧。

  这一次的扰动,源自一场远在千里之外的地区性武装冲突的持续发酵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再度剧烈波动,关键矿产资源供应紧张态势加剧,部分海运航线保险费率飙升。这些外部冲击,通过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市场预期等渠道,迅速传导至清江省的经济运行中。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能源和原材料密集型行业。清江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对石油、天然气、部分金属矿产等外部依存度较高。国际价格的飙升,迅速推高了省内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一家大型石化企业的负责人向省工信厅紧急反映,原料成本短期内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企业利润被严重挤压,部分产品线已面临亏损压力。一些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的装备制造企业,也出现了供应延迟或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影响了订单交付。

  紧接着,外贸领域感受到寒意。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外部需求减弱,部分海外客户下单趋于谨慎甚至推迟订单。清江省传统优势的纺织品、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订单出现下滑迹象。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正在“走出去”参与国际工程承包或投资的企业,面临项目所在地安全风险上升、汇率波动加剧、融资成本提高等多重挑战。

  金融市场也出现了波动。受国际避险情绪影响,省内企业境外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增加,部分有海外融资平台的企业感到压力。股市相关板块出现调整,影响了企业估值和再融资能力。

  这些外部冲击,与清江省正在着力解决的“新的不平衡”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例如,外部通胀输入增加了省内稳物价的压力,可能制约货币政策空间;外部需求减弱,使得依靠内需驱动经济增长的任务更加迫切,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内需潜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外部变量扰动”,江辰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分析研判。他要求综合处、财经处、外资处、经贸处等,密切跟踪国际形势变化和主要经济体政策动向,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受影响情况的监测,建立每周简报制度。

  在应对策略上,江辰强调要立足自身,稳中求进,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他提出了几点应对思路:一是全力保障能源和初级产品供应安全,加强国内省内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节约利用,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建立和完善重要物资的储备和应急保障机制。二是着力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特别是消费和有效投资的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回旋余地。三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减少对外部的过度依赖。四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基本盘,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吸引高质量外资,鼓励企业稳妥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五是切实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完善应对预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省委省政府听取了省发改委的汇报后,肯定了应对思路,并要求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省上下进入了一种更加紧张有序的应对状态。

  这次外部扰动,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是一次压力测试。它再次提醒江辰和所有干部,在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地方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在复杂多变环境下驾驭经济的能力。战略框架的落实,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留政策空间,增强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适应性。应对“外部变量扰动”的过程,本身也是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发展迈向更高质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