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密件与密码-《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扬子江生物三号库的惊人发现,让整个案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呈几何级数上升。市委书记江辰在办公室彻夜未眠,一边听取各方的紧急汇报,一边与省委保持热线沟通。省委书记秦向阳在得知可能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前体的消息后,极为震怒,指示立即成立由省公安厅、省纪委监委牵头,省市联合的专案组,要求一查到底,无论涉及谁,绝不姑息。

  天色微亮时,市公安局的审讯室内,气氛凝重。董事长赵建国坐在审讯椅上,脸色灰败,但眼神深处仍残留着一丝侥幸和顽固。面对警方出示的在三号库发现的物证,他起初仍试图狡辩,声称那只是一个“实验性中试车间”,生产的是“合法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对白色粉末和账册支支吾吾,推说不知情,是手下人私自搞的。

  然而,当审讯人员将搜查其别墅和办公室获得的更多证据——包括与海外空壳公司的资金往来凭证、与郝大勇等人的秘密通讯记录——部分摆在他面前时,赵建国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尤其是当他看到一张他与某个身份特殊人物在境外赌场的合影被找出来时,他额头上的冷汗涔涔而下。

  “赵建国!”主审官趁热打铁,敲着桌子,“事到如今,你还想顽抗到底吗?非法生产、严重污染、甚至可能涉毒,哪一条都是重罪!你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交代问题,争取宽大处理!说!三号库到底在生产什么?那些‘G-7’产品卖给了谁?背后的保护伞还有谁?”

  就在审讯紧张进行的同时,另一项关键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展开。市纪委和公安局的联合技术小组,正在对从赵建国办公室和别墅搜查到的几台加密电脑和大量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数据恢复和解密。赵建国非常狡猾,使用的加密手段相当专业。

  与此同时,在市委安排的安全屋内,惊魂稍定的苏晴,在女民警的陪伴下,正在整理自己的采访记录和偷偷拍下的照片。她凭借记者的敏锐,提供了更多关于深夜神秘货车车牌号(虽不完整)、司机体貌特征等碎片化信息,为警方追踪线索提供了方向。更重要的是,她回忆起在走访时,曾听一个离职工程师含糊地提过,厂里有个别高管似乎与境外某个“实验室”有联系,当时她并未深想,现在结合三号库的发现,这个信息显得至关重要。

  转机出现在当天下午。技术小组经过连续攻坚,终于成功破解了赵建国常用电脑的一个加密硬盘分区。这个分区里,存储着大量敏感的邮件、财务报表和扫描文档。其中,一份标注为“G项目”的加密文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再次破解后,文件内容令人触目惊心:里面详细记录了“G-7”产品的生产工艺(明显规避了监管)、销售渠道(通过多次转手和边境贸易洗白)、以及惊人的利润分成方案。

  更关键的是,文件末尾的几次会议纪要扫描件显示,关于“G项目”的最终决策,并非由赵建国一人做出,而是需要向一个代号为“老板”的人汇报。纪要中隐晦地提到,“老板”对项目的“安全”和“低调”非常关注,并指示要“处理好与‘朋友们’的关系”。这些“朋友们”的指代,不言而喻。

  几乎在同一时间,审讯室内的赵建国,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部分铁证面前,终于精神垮塌,开始了断断续续的交代。他承认了三号库非法生产易制毒化学品前体的事实,供认了为谋取暴利、罔顾安全、贿赂官员的罪行。但当问及“老板”和更上层级的“保护伞”时,他再次陷入极大的恐惧,言辞闪烁,只含糊地提到“水太深”、“惹不起”,甚至暗示“上面有人打过招呼,要适可而止”。

  赵建国的供述与技术小组恢复的电子证据相互印证,勾勒出一条从非法生产、利益输送到权力庇护的黑色产业链雏形。但核心环节——“老板”的真实身份以及更高层级的保护伞,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而赵建国的恐惧,恰恰说明了其背后势力的强大与可怕。

  江辰在办公室综合了各方汇报,面色冷峻。他知道,案件到了最关键的攻坚阶段。赵建国不过是一个摆在台前的“白手套”,真正的“大鱼”还隐藏在水下。而这条“大鱼”,很可能与即将到来的省政协调研组,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他指示审讯组,对赵建国暂缓施压,避免其因过度恐惧而彻底封口,而是采取分化策略,重点突破其核心圈子的其他高管,寻找新的突破口。同时,他要求技术小组和调查人员,集中精力分析那些恢复的电子数据,特别是寻找与“老板”代号相关的任何蛛丝马迹,以及可能与省级层面人物有关的信息。

  一场围绕核心证据和关键人物的无声较量,在清河市各个隐蔽的角落激烈进行。每一份被破译的文件,每一句被撬开的供词,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能引来更疯狂的反扑。清河市的天空,阴云密布,雷声隐隐,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