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统领的退走,如同他出现时一样突兀,留下了一片狼藉的战场和无数亟待解答的谜团。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在“黎明”世界舰内外持续了许久,才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极度疲惫、胜利喜悦以及深深后怕的复杂情绪。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如同温暖的潮水,冲刷着每一个参战者的心灵。
玩家们虽然可以复活,但连续高强度的战斗和多次“删号”重来的经历,也让他们精神上感到了疲惫(当然,贡献点和收获的喜悦冲淡了大部分)。此刻,他们大多瘫在安全区的各个角落,一边检查着自己的收获,一边在论坛上吹嘘着自己的“英勇事迹”,或者吐槽第七军团的变态。
“老子这次干掉了三架猎杀者!虽然自己也挂了五次……”
“你那算什么!我跟着艺术哥冲了一波,虽然瞬间蒸发,但贡献点直接让我换了一把新武器!”
“话说最后神主那一下太帅了!直接捅穿了逻辑统领的‘脸’!”
“你们说,那铁皮脸真的跑了吗?会不会杀个回马枪?”
相比于玩家们的“没心没肺”,Npc们的反应则更加凝重。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许多熟悉的同伴在这场惨烈的防御战中永远地消失了,即使有“灵魂温床”,重组也需要时间,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好无损地归来。
艾莉娜指挥着星语者团队,开始全力安抚舰内激荡的能量场和修复受损的灵能节点,同时救治伤员。老约翰则带着矮人工匠和工程队,如同救火队员般,奔赴“黎明”世界舰各个受损严重的区域,用最快的速度修复结构损伤和武器系统。“钢铁雄心”则忙着统计战损、整合残余舰队、并派出侦察单位,警惕地监控着周边星域,防备第七军团去而复返。
陈默在短暂的调息,稳定了几乎枯竭的本源后,立刻投入到繁重的善后工作中。
他首先通过源能网络,向“生态守护者”和星环议会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
“世界之根”长老的意念温和而坚定:“守护生命,乃吾等天性。逻辑统领及其背后势力所行之事,已危及宇宙生机之平衡。‘生态守护者’将与‘守望者’并肩,直至黑暗退散。”
奥萨议长的回复则带着一丝疲惫和忧虑:“陈默先生,星环议会已展现了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但逻辑统领临走前的警告,绝非虚言。‘研究所’的报复,恐怕不会太久。星环……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必须尽快商讨后续对策。”
陈默深知奥萨议长所言非虚。星环议会此次动用“星环守护者”协议,等于是公开与“研究所”撕破了脸。以“研究所”睚眦必报(或者说,清除一切威胁)的行事风格,星环必然会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
“感谢议长的提醒。同盟需要时间休整和消化此次战果。待局势稍稳,我定亲赴星环,与议会共商大计。”
结束与援军的通讯,陈默将目光投向内部。战损报告很快汇总到他这里。
人员方面:玩家“永久性”损失(数据彻底损坏无法恢复)比例约为百分之五,大部分玩家经历了多次复活,等级和装备均有不同程度损耗。Npc守卫部队伤亡惨重,阵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其中不少是经验丰富的矮人战士和星语者灵能者,即便能在“灵魂温床”重组,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恢复实力和记忆。
装备与设施方面:“黎明”世界舰外部装甲受损面积超过百分之四十,多处武器平台和传感器阵列被毁,能量护盾发生器过载损坏多处,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修复。参与防御的同盟舰队损失超过六成,尤其是作为主力的玩家舰队,几乎被打残,需要重建。
资源方面:储备的战略资源,尤其是稀有金属和能量晶体,在持续的高强度战斗和修复中消耗巨大,几近枯竭。
可以说,虽然击退了强敌,但“守望者同盟”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实力大打折扣。
“妈的,这一仗打得,老家底都快赔光了!”老约翰看着损毁报告,心疼得直抽抽,独眼里满是血丝,“修!都得修!这可都是好材料啊!”
艾莉娜轻声道:“伤亡者的安抚和重组工作也在进行。‘灵魂温床’负荷很大,需要时间。”
“钢铁雄心”则更加务实:“当务之急是重建防御力量。玩家们的热情很高,可以利用贡献点系统,激励他们参与修复和建造工作。同时,我们需要从盟友那里尽可能获取资源支持。”
陈默点了点头,迅速做出了部署:
1. 全力修复:集中所有工程力量,优先修复“黎明”世界舰的核心功能(能源、推进、护盾)和主要武器系统。利用“活性金属”技术和玩家工程队,加快外部装甲修复。
2. 抚恤与激励:提高阵亡玩家的补偿和参与修复任务的贡献点奖励。对Npc阵亡者家属和伤者进行妥善安置和抚恤,稳定内部情绪。
3. 资源筹集:一方面通过星环议会和“生态守护者”等盟友渠道,紧急采购急需资源;另一方面,组织玩家和Npc采矿队,前往同盟控制区内相对安全的资源星进行开采。
4. 舰队重建:利用此次战斗中获取的第七军团战舰残骸和技术数据,结合方舟科技,设计建造新一代的、更适合与“研究所”作战的同盟舰船。
5. 技术消化:总结此次战斗中“规则奇点炸弹”、“源初超载”等技术的使用经验和教训,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加强对“猩红源能”可控性的研究。
整个“守望者同盟”如同一个受伤的巨人,在短暂的庆祝和哀悼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投入到繁重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之中。玩家们对于“新版本”的建设和“新装备”的期待,成为了强大的驱动力。
然而,陈默心中清楚,物理上的创伤可以修复,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却刚刚开始浮现。
就在修复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个来自“知识追寻者”协会的紧急通讯,接到了陈默这里。负责通讯的,正是塞拉奇教授,他的语气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一丝恐惧。
“指引者!我们……我们在分析逻辑统领退走时留下的规则涟漪残迹时,有了惊人的发现!”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在“黎明”世界舰内外持续了许久,才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极度疲惫、胜利喜悦以及深深后怕的复杂情绪。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如同温暖的潮水,冲刷着每一个参战者的心灵。
玩家们虽然可以复活,但连续高强度的战斗和多次“删号”重来的经历,也让他们精神上感到了疲惫(当然,贡献点和收获的喜悦冲淡了大部分)。此刻,他们大多瘫在安全区的各个角落,一边检查着自己的收获,一边在论坛上吹嘘着自己的“英勇事迹”,或者吐槽第七军团的变态。
“老子这次干掉了三架猎杀者!虽然自己也挂了五次……”
“你那算什么!我跟着艺术哥冲了一波,虽然瞬间蒸发,但贡献点直接让我换了一把新武器!”
“话说最后神主那一下太帅了!直接捅穿了逻辑统领的‘脸’!”
“你们说,那铁皮脸真的跑了吗?会不会杀个回马枪?”
相比于玩家们的“没心没肺”,Npc们的反应则更加凝重。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许多熟悉的同伴在这场惨烈的防御战中永远地消失了,即使有“灵魂温床”,重组也需要时间,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好无损地归来。
艾莉娜指挥着星语者团队,开始全力安抚舰内激荡的能量场和修复受损的灵能节点,同时救治伤员。老约翰则带着矮人工匠和工程队,如同救火队员般,奔赴“黎明”世界舰各个受损严重的区域,用最快的速度修复结构损伤和武器系统。“钢铁雄心”则忙着统计战损、整合残余舰队、并派出侦察单位,警惕地监控着周边星域,防备第七军团去而复返。
陈默在短暂的调息,稳定了几乎枯竭的本源后,立刻投入到繁重的善后工作中。
他首先通过源能网络,向“生态守护者”和星环议会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
“世界之根”长老的意念温和而坚定:“守护生命,乃吾等天性。逻辑统领及其背后势力所行之事,已危及宇宙生机之平衡。‘生态守护者’将与‘守望者’并肩,直至黑暗退散。”
奥萨议长的回复则带着一丝疲惫和忧虑:“陈默先生,星环议会已展现了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但逻辑统领临走前的警告,绝非虚言。‘研究所’的报复,恐怕不会太久。星环……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必须尽快商讨后续对策。”
陈默深知奥萨议长所言非虚。星环议会此次动用“星环守护者”协议,等于是公开与“研究所”撕破了脸。以“研究所”睚眦必报(或者说,清除一切威胁)的行事风格,星环必然会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
“感谢议长的提醒。同盟需要时间休整和消化此次战果。待局势稍稳,我定亲赴星环,与议会共商大计。”
结束与援军的通讯,陈默将目光投向内部。战损报告很快汇总到他这里。
人员方面:玩家“永久性”损失(数据彻底损坏无法恢复)比例约为百分之五,大部分玩家经历了多次复活,等级和装备均有不同程度损耗。Npc守卫部队伤亡惨重,阵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其中不少是经验丰富的矮人战士和星语者灵能者,即便能在“灵魂温床”重组,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恢复实力和记忆。
装备与设施方面:“黎明”世界舰外部装甲受损面积超过百分之四十,多处武器平台和传感器阵列被毁,能量护盾发生器过载损坏多处,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修复。参与防御的同盟舰队损失超过六成,尤其是作为主力的玩家舰队,几乎被打残,需要重建。
资源方面:储备的战略资源,尤其是稀有金属和能量晶体,在持续的高强度战斗和修复中消耗巨大,几近枯竭。
可以说,虽然击退了强敌,但“守望者同盟”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实力大打折扣。
“妈的,这一仗打得,老家底都快赔光了!”老约翰看着损毁报告,心疼得直抽抽,独眼里满是血丝,“修!都得修!这可都是好材料啊!”
艾莉娜轻声道:“伤亡者的安抚和重组工作也在进行。‘灵魂温床’负荷很大,需要时间。”
“钢铁雄心”则更加务实:“当务之急是重建防御力量。玩家们的热情很高,可以利用贡献点系统,激励他们参与修复和建造工作。同时,我们需要从盟友那里尽可能获取资源支持。”
陈默点了点头,迅速做出了部署:
1. 全力修复:集中所有工程力量,优先修复“黎明”世界舰的核心功能(能源、推进、护盾)和主要武器系统。利用“活性金属”技术和玩家工程队,加快外部装甲修复。
2. 抚恤与激励:提高阵亡玩家的补偿和参与修复任务的贡献点奖励。对Npc阵亡者家属和伤者进行妥善安置和抚恤,稳定内部情绪。
3. 资源筹集:一方面通过星环议会和“生态守护者”等盟友渠道,紧急采购急需资源;另一方面,组织玩家和Npc采矿队,前往同盟控制区内相对安全的资源星进行开采。
4. 舰队重建:利用此次战斗中获取的第七军团战舰残骸和技术数据,结合方舟科技,设计建造新一代的、更适合与“研究所”作战的同盟舰船。
5. 技术消化:总结此次战斗中“规则奇点炸弹”、“源初超载”等技术的使用经验和教训,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加强对“猩红源能”可控性的研究。
整个“守望者同盟”如同一个受伤的巨人,在短暂的庆祝和哀悼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投入到繁重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之中。玩家们对于“新版本”的建设和“新装备”的期待,成为了强大的驱动力。
然而,陈默心中清楚,物理上的创伤可以修复,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却刚刚开始浮现。
就在修复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个来自“知识追寻者”协会的紧急通讯,接到了陈默这里。负责通讯的,正是塞拉奇教授,他的语气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一丝恐惧。
“指引者!我们……我们在分析逻辑统领退走时留下的规则涟漪残迹时,有了惊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