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针试江湖-《刃鳞江湖》

  雾隐渡的晨雾彻底散去,阳光慷慨地洒在湿漉漉的瓦片和青石板上,蒸腾起带着泥土与青草芬芳的水汽。

  渡口空空荡荡,只剩下孙大夫的竹筏在微澜中轻摇,风灯早已熄灭。萧见白那道沉凝如山的背影,已消失在北上蜿蜒的山道尽头。

  不嗔那带着笑意的絮叨声,也随着西去的晨风消散在竹林深处。

  弥仞最后看了一眼那布满裂痕、沐浴在晨光中的古井石碑,仿佛要将这约定的锚点刻入心底。

  她紧了紧背上简单的行囊,里面珍重地放着那卷丝帛包裹的《灵枢鬼门针》完整传承,以及孙大夫不知何时塞进去的一个小小油纸包,散发着淡淡的药草清香。

  没有多余的告别,她转身,踏上了东行的路。

  她的脚步很轻,踏在湿润的泥土小径上,几乎无声。

  识海中,青玉风茧缓缓旋转,赋予她一种与自然交融的敏锐感知。

  风拂过林梢的低语,溪水流过石罅的轻吟,鸟雀在枝头跳跃的轨迹,这些细微的波动,在她此刻的感知中,都隐隐与《灵枢鬼门针》图谱中描绘的元气流转节点相呼应。

  她不再是那个在裂隙中挣扎求生的少女,体内那盏以暗种为芯、净源为油、风茧为引的“灯”,散发着温润而坚韧的光芒,照亮着她前行的方向,也让她对周围环境的能量流动洞若观火。

  行路数日,人烟渐稠。官道取代了山间小径,车马众多,行人往来。

  弥仞一身素净的布衣,容颜清丽却带着一丝生人勿近的疏离,行走在人群中并不起眼。

  唯有那双清澈的眼眸,偶尔扫过喧闹的集市、忙碌的农人或是道旁歇息的商队时,会下意识地捕捉着空气中元气流转的细微变化,那是她练习“针道”的方式。

  这日午后,天空阴沉,闷雷在远山滚动。弥仞行至一处名为“青霖镇”的地方,镇口牌楼下聚了不少避雨的行人和小贩。

  一场瓢泼大雨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路上,溅起迷蒙的水雾。

  弥仞避在牌楼一角,看着雨幕发呆。雨水冲刷着街道,也冲刷着空气。她清晰地“看”到雨滴砸落时形成的一个个微小涡旋,感知到水汽升腾带起的元气流动。

  就在这时,一阵压抑的争吵声夹杂着妇孺的哭泣,从斜对面一个简陋的茶棚里传来,穿透了雨声。

  “求求你们…这点钱是给我娘抓药的…不能拿啊!” 一个带着哭腔的年轻女声哀求着。

  “少废话!这点铜板,还不够大爷几个买壶酒!识相的快滚!” 一个粗犷蛮横的声音吼道。

  “老东西,别挡道!”

  弥仞目光微凝。透过雨幕和茶棚敞开的棚布,她看到三个泼皮模样的汉子正围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推搡,老妇死死护着一个破旧的布包,少女哭喊着试图阻拦。

  茶棚老板缩在灶台后,敢怒不敢言。周围避雨的行人纷纷侧目,却无人敢上前。

  一股污浊的带着贪婪与暴戾的气息从那三个泼皮身上散发出来,如同几团扭曲的、移动的“病气”节点,污染着周围的元气场。

  这种气息,比雾隐渡的怨念稀薄得多,却同样令人不适。

  弥仞指尖微动,一根寻常的绣花针悄然滑入她指间。这不是意念之针,而是实体的钢针。

  她深吸一口气,识海中青玉风茧微光流转,瞬间锁定了那三个泼皮身上气机流转的几个关键节点,并非死穴,而是气血交汇、易受刺激的“麻穴”与“昏穴”。

  就在那领头的泼皮狞笑着,再次伸手去夺老妇怀中布袋的时候。

  嗤!嗤!嗤!

  三道细微到几乎被雨声淹没的破空声响起。

  三根细小的钢针,裹挟着弥仞一丝精纯的意念与风元之力,如同被无形的手引导,精准无比地穿过雨幕,刺入三个泼皮后颈和肩胛处那特定的节点。

  “哎哟!”

  “嘶——!”

  “谁?!”

  三个泼皮同时身体剧震,领头的手刚碰到布包,就觉得半边身子瞬间麻痹,如同被无数蚂蚁啃噬,酸麻胀痛瞬间席卷。

  另一个只觉得肩胛骨缝一阵钻心刺痛,手臂软软垂下,最后一个更是眼前一黑,脚下踉跄,差点栽倒在地。

  这突如其来的剧痛和麻痹让他们瞬间失去了行动能力,惊恐地环顾四周,却只看到牌楼下避雨的稀疏人群和迷蒙的雨幕,根本找不到袭击者。

  “鬼…有鬼啊!” 一个泼皮吓得魂飞魄散,也顾不上抢钱了,连滚爬爬地冲向雨幕深处。

  另外两人也惊恐万状,忍着剧痛和麻痹,狼狈不堪地跟着逃窜,转眼消失在雨帘之中。

  茶棚里,老妇和少女惊魂未定,紧紧抱在一起。茶棚老板这才敢探出头,一脸茫然。周围的行人更是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弥仞悄然收回目光,指尖的钢针已然不见。她面色平静,仿佛刚才的一切与她无关。

  风元之力引导钢针穿雨,意念锁定气机节点,以微力引动气血逆乱,造成麻痹刺痛……这不过是将《灵枢鬼门针》中“定气”、“引乱”的皮毛法门,用在了几个气血浑浊的泼皮身上。效果,倒是立竿见影。

  雨势渐小。弥仞走出牌楼,准备继续赶路。那老妇却颤巍巍地拉着少女追了出来,不顾地上积水,对着弥仞就要跪下。

  “姑娘…多谢…多谢恩人!” 老妇声音哽咽,浑浊的眼中满是感激。少女也泪眼婆娑地看着她。

  弥仞脚步一顿,侧身避开,并未受礼。“不必。” 她声音清冷,目光落在老妇紧抱的布包上,“药钱可够?”

  老妇一愣,随即苦笑着摇头:“那几个天杀的…抢走了一些…剩下的,怕是不够买全方子里的药了…” 少女闻言,眼泪又掉了下来。

  弥仞沉默片刻,解下孙大夫给的那个油纸包,递了过去。

  “这个,或许有用。” 里面是几种常见的、却配伍精妙的止血固本药材,品质极佳。

  老妇颤抖着接过,打开一看,顿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这太贵重了!姑娘,这…”

  “拿着吧。” 弥仞打断她,目光扫过少女担忧的脸,“照顾好你娘。” 说完,不再停留,转身没入渐渐稀疏的雨幕之中。

  走出青霖镇,天已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在洗过的青山之间。弥仞的心情却并未如天空般晴朗。她救下那对母女,只是举手之劳。

  但她们那卑微的挣扎、为几文药钱绝望的眼神,让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这看似平静的江湖之下,还有无数像雾隐渡一样,被“病痛”困扰的角落,或许是饥寒,或许是欺凌,或许是更深沉的不公。

  她的路,在针尖所指的万千世界节点之中。这“节点”,或许不只是空间与能量的,也包含着人世间的种种“病痛”。

  行至傍晚,前方路边出现一个简陋的茶寮。

  弥仞走进去,要了一碗粗茶。茶寮里坐着几个行脚的商贩和一个穿着半旧道袍摇着破蒲扇的说书人。

  “…要说那九曲盘龙涧,嘿,那才叫一个奇!” 说书人唾沫横飞,正讲得兴起。

  “就在东边三百里的莽苍山里,终年云雾缭绕,涧水九曲回环,深不见底,传说里面藏着上古仙人的洞府,还有能生死人肉白骨的灵药。可进去的人啊,十有八九出不来,都说里面空间错乱,走着走着人就没了影,跟鬼打墙似的,前些日子,听说‘百草堂’的大掌柜悬了重赏,召集能人异士去探那盘龙涧,就为找一味只长在涧底阴寒处的‘九死还魂草’…”

  九曲盘龙涧?空间错乱?

  弥仞端着茶碗的手微微一顿。识海中,《灵枢鬼门针》关于空间能量节点紊乱的图谱悄然浮现。

  青玉风茧也似乎感应到什么,微微发出温润的光芒。

  她放下几枚铜钱,起身离开茶寮。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指向东方莽莽群山的方向。

  九死还魂草,或许。但对她而言,那“空间错乱”的九曲盘龙涧本身,或许才是更有意思的“病穴”。

  她调整了一下行囊,脚步未停,向着说书人口中那云雾缭绕的险地,继续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