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丹鼎峰的要求-《完美仙路》

  悟剑坪上那笼罩问剑碑的混沌光晕,如同投入宗门这潭深水的一颗神秘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林帆预想的更为广泛和持久。

  数日之间,各种猜测与议论甚嚣尘上。有说林帆在古剑墟得了逆天传承,剑意本质已超脱常规范畴;有说他修炼了某种诡秘功法,导致问剑碑无法准确识别;更有甚者,暗中散布流言,质疑他是否被古剑墟内的古老邪剑意侵蚀,故而呈现出如此异象。

  然而,无论外界如何纷扰,位于风暴中心的青云峰洞府,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异样的平静。

  林帆对此置若罔闻。悟剑坪之后,他便不再外出,甚至连洞府禁制都未曾完全开启,仿佛对外界的窥探与议论毫不在意。他每日里或是与洛清雪品茶论剑,交流修行心得;或是指导瞳潼修炼空间之术,将她从万宝楼换来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材料一一剖析讲解;更多的时候,则是独自在静室中,进一步熟悉和微调经过剑魄元髓洗礼后的周天太极剑域。

  他的生活规律得近乎刻板,气息也一如既往地维持在化神中期,沉稳如山。这种近乎“躺平”的姿态,反而让那些暗中观察他的人愈发摸不着头脑。

  萧炽一系在经过最初的惊疑和试探后,见林帆毫无反应,也暂时收敛了动作。在摸不清底细的情况下,贸然树此大敌并非明智之举。陈玄那边则更加沉得住气,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是宗门资源向青云峰倾斜的幅度,似乎又隐晦地加大了一丝。

  这一日,林帆正在庭院中,看瞳潼尝试将一丝空间之力附着在一枚普通的青玉符上,试图制作出简易的“瞬移符箓”。小丫头失败了几次,炸得小脸乌黑,却依旧兴致勃勃。

  洛清雪坐在一旁的石凳上,冰魄剑横于膝上,指尖轻轻拂过剑身,感受着洗剑池洗礼后剑灵传来的欢欣雀跃。她抬眸看了一眼气定神闲的林帆,清冷的声音打破了庭院的宁静:“外界关于你的议论,似乎并未平息。”

  林帆拿起石桌上的一枚灵果,咬了一口,汁水甘甜。“由他们去说。言语如风,伤不了人分毫。”他语气平淡,“况且,他们议论得越凶,对我越是好奇,反而不敢轻易动手。省却许多麻烦。”

  “你倒是想得开。”洛清雪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

  “非是想得开,而是无需在意。”林帆看向她,“我们的道,不在口舌,而在手中之剑,在脚下之路。”

  瞳潼抬起头,抹了把小脸上的黑灰,紫眸亮晶晶的:“哥哥说得对!等我把这个符箓做出来,看谁还敢乱说话,我就把他定住,让他说个够!”她挥舞着小拳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林帆和洛清雪闻言,不禁莞尔。

  就在这时,洞府外传来一道温和的传讯符光,并非执事殿的制式符箓,其上的气息带着丹火特有的温润。

  林帆神识一扫,是丹鼎峰的柳明源。

  “林师弟,冒昧打扰。听闻师弟近日闲暇,不知可否赏光,来我丹鼎峰‘百草园’一叙?近日园中几株罕见的‘七星伴月莲’正值花期,香气有凝神静心之效,兼之老夫新得了一罐‘云雾灵尖’,愿与师弟共品。”

  柳明源的邀请颇为客气,甚至带着几分结交之意。

  林帆略一沉吟。柳明源此人,上次交易颇为爽快,在丹鼎峰也有些地位,结交一番并无坏处。而且,丹鼎峰的百草园闻名宗门,其中奇花异草无数,去看看也能增长见闻。

  “柳师兄相邀,敢不从命。”林帆回复了讯息,约定次日前往。

  翌日,林帆依约来到丹鼎峰。

  丹鼎峰与主峰青云峰的剑意凌厉不同,整座山峰笼罩在淡淡的药香与氤氲灵气之中,气候温暖湿润,随处可见精心打理的药田,种植着各种年份久远、灵气盎然的灵植。弟子们也多身着药袍,气息温和。

  在一位药童的引路下,林帆来到了位于峰顶一侧的百草园。园门是一座爬满了青翠藤蔓的月亮门,踏入其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布局精巧。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片片划分整齐的药圃,其中种植的灵药品类繁多,许多都是外界难得一见的珍品。有的花朵绽放着七彩霞光,有的叶片如同美玉雕琢,有的藤蔓上结着龙眼大小、散发着异香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药香,混合在一起,非但不刺鼻,反而令人精神一振,心旷神怡。

  柳明源早已在一座临水的凉亭中等候,亭中石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一个小巧的红泥火炉正咕嘟咕嘟地煮着水。

  “林师弟,快请坐!”柳明源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师弟能来,我这百草园真是蓬荜生辉啊!”

  “柳师兄太客气了,此地灵气充沛,药香怡人,实乃修行福地。”林帆拱手笑道,目光扫过园中景致,也暗自点头,这丹鼎峰果然底蕴深厚。

  两人分宾主落座,柳明源亲自沏茶。茶叶在沸水中舒展开来,形如松针,色泽翠绿,一股清幽高远的茶香顿时弥漫开来,与园中的药香交融,别有一番韵味。

  “此乃‘云雾灵尖’,产自宗门辖境最高峰的千年古茶树,一年所产不过数斤,有洗涤经脉、滋养神魂之效,师弟尝尝。”柳明源将一杯碧绿的茶汤推到林帆面前。

  林帆端起茶杯,轻轻一嗅,茶香入脑,神识都为之一清。浅尝一口,一股温润的灵气顺着喉咙滑下,随即化开,流向四肢百骸,确实非凡品。“好茶!”他由衷赞道。

  “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