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播种后的老管家-《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

  阳坡的小麦种刚播下没两天,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就来了。细密的雨丝落在新翻的土地上,溅起细小的泥点,山洞外的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清香。天刚亮,老陈就撑着苏一临时编的草伞,站在洞口望着阳坡的方向,眉头微蹙,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苏一刚煮好野菜粥,看到老陈的样子,端着碗走过去:“老陈,这么早就在看麦田啊?春雨来得正好,种子肯定能好好发芽。”老陈接过粥碗,却没立刻喝,指着阳坡说:“雨小了之后,得去看看排水沟,别堵了。要是积水,种子还是会烂。”他的语气沉稳,像极了末世前守着田的老农户,又带着几分对植物的细致,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专业习惯。

  等雨势减弱,老陈就带着小雅和两个年轻人往阳坡去了。他特意让大家带上小铲子,到了田里,果然发现几处排水沟被冲来的枯草堵住了。老陈蹲下身,手把手教小雅怎么清理:“先把表面的枯草扒开,再用铲子把沟里的泥松一松,让水顺着沟流下去,别积在麦种旁边。”小雅学得认真,没一会儿就清理完了一段沟,老陈看着她的成果,点了点头:“做得好,以后每天来看看,有堵的地方及时清,这麦田才能长得好。”

  从这天起,老陈多了个“习惯”——每天早晚都要去阳坡和山洞旁的育苗区转两圈,手里还多了个用树皮做的小本子,上面用炭笔记录着每天的温度、湿度,还有种子的变化。谁要是忘了给育苗框浇水,老陈就会默默拿起水壶,沿着木框的缝隙慢慢浇,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刚冒头的嫩芽。张姐看在眼里,笑着跟苏一说:“老陈现在啊,就像咱们这儿的‘老管家’,啥都替咱们想着,比我还细心。”

  没过几天,育苗框里的白菜种就冒出了嫩绿的小苗,细细的茎秆顶着两片圆圆的子叶,看着格外喜人。老陈比谁都高兴,蹲在育苗框旁看了半天,还特意叮嘱孩子们:“别用手碰小苗,叶子嫩,碰坏了就长不好了。”有个年纪小的孩子好奇,想凑近看看,老陈没呵斥,只是轻轻把孩子拉到身边,指着小苗说:“你看,这小苗的根在土里,咱们要是碰它,根会断,就没法吸收养分了,就像咱们饿了没饭吃一样。”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再也不伸手去碰了。

  这天下午,苏一打算带着几个人去山林里找些野菜,补充山洞里的存粮。出发前,她特意去问老陈:“老陈,现在山里有哪些野菜能采啊?之前挖的荠菜快吃完了。”老陈立刻拿出那本植物木板,翻到画着“苦苣”和“马齿苋”的那一页:“苦苣现在刚冒芽,在背阴的山坡上,叶子嫩,焯水后凉拌能吃;马齿苋在向阳的石缝里,耐旱,现在长得正好,煮野菜汤很鲜。”他还特意补充:“别采长在路边的马齿苋,可能沾了脏东西,要找石缝里的,干净。”

  苏一按照老陈的指引,果然在背阴坡找到了大片的苦苣,又在向阳的石缝里挖了不少马齿苋。回来的时候,她还顺便采了些老陈提过的“蒲公英”,打算晒干了存着,夏天给大家泡水喝。刚到洞口,老陈就迎了上来,接过苏一手里的野菜,仔细翻看着:“苦苣没采老的,马齿苋也没带根,采得好。”他还从野菜堆里挑出几株叶子带斑点的植物:“这个是‘蛇莓’的叶子,不能吃,下次看到别采,跟马齿苋有点像,但叶子上有斑点,要记清。”苏一赶紧点头,把老陈的话记在心里——有老陈在,他们再也不用担心采到有毒的野菜了。

  晚上,张姐用采回来的马齿苋煮了野菜汤,还拌了盘苦苣,大家吃得格外香。孩子们捧着碗,边吃边说:“这菜真好吃,比之前的野菜香多了!”老陈看着孩子们的样子,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自己也多喝了两碗汤,还说:“等白菜苗再长高点,移栽到菜地里,再过半个月就能吃白菜了,到时候给你们做白菜团子。”孩子们一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夜里,山洞里的篝火渐渐弱了下去,大家都睡熟了,只有老陈还没睡。他坐在篝火旁,借着微弱的火光,在树皮本子上记录着当天的情况:“三月十六,苦苣、马齿苋可采,白菜苗长至两厘米,麦田无积水,明日需浇水一次。”写完后,他又把装种子的布袋检查了一遍,确认番茄籽还在温水里泡着,才放心地靠在石壁上休息。

  苏一夜里起来添柴火,看到老陈的样子,心里一阵温暖。她知道,老陈不仅是他们的“植物顾问”,更是这个“家”里的“老管家”——他记着麦田的情况,想着野菜的采摘,惦着孩子们的口粮,把每一件事都打理得妥妥帖帖。在这个末世里,有这样一个沉稳细心的人在身边,大家心里都踏实多了。

  第二天一早,老陈又像往常一样,先去阳坡看了麦田,再去检查育苗框。当他看到白菜苗又长高了一点,麦田里的土也保持着湿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转身往山洞走,远远看到小雅带着孩子们在收拾院子,便走过去说:“院子角落的空地上,能种几株南瓜,南瓜耐旱,结的果实多,秋天能当存粮。等过几天,我教你们怎么育苗。”小雅高兴地答应着,孩子们也围过来,叽叽喳喳地问南瓜是什么样子的,老陈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声音虽轻,却满是温柔。

  苏一站在洞口,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有老陈这个“老管家”在,他们的麦田会丰收,他们的菜园会茂盛,他们在末世里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