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竟敢打破这个惯例?!-《名义:格局打开,全部抓起来!》

  李达康路过三号别墅时,眼神微冷。

  “梁群峰,你看到徐老大和赵立春一起宴请祁同伟,会不会后悔?”

  他若有所思:

  “要不要,我再添把火?”

  ……

  省公务员家属大院的格局很有讲究。

  九栋别墅,从一号到九号依次排开。

  一号是徐建军住,二号是赵立春,三号则是梁群峰。

  这片别墅区,是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房子挨得近,晚上谁家有点动静,邻居都看得清楚。

  赵立春住在二号,平时几乎不在家宴请客人。

  他是汉东省的二把手,身份特殊,自然要顾及形象。

  熟悉赵立春的人都清楚,他家偶尔设宴,也仅限于家里两位女婿回来、李达康或刘新建上门谈事时才会开席。

  那种正式请客吃饭的事,几乎从没有过。

  至少在梁群峰的记忆中,从未发生过。

  这回,他算是记住了!

  今晚,赵立春家反常地灯火通明。

  梁群峰忍不住拉上窗帘,站在后面打量。

  李达康说自己是京州市一把手,不愿做偷窥的事,怕失了身份。

  可梁群峰不在乎这些。

  他连为了女儿追人都能豁得出去脸面,更别说这点小事。

  他唯一感兴趣的是——

  赵立春这个省里的二把手,竟然主动请人吃饭……来的是谁?

  他叼了根烟,专注地观察着。

  他必须弄清楚,什么人能让赵立春如此上心!

  官场中哪怕是一点风吹艹动,都会牵动各方神经。

  梁群峰不敢马虎,能多掌握一分情况,就多一分主动——哪怕他和赵立春关系还不错。

  突然,他动作一滞。

  眼睛瞪大了——赵立春居然把徐建军请到了家里?

  这是要打破潜规则了?

  他这是想干什么?

  一般来说,省委书记和省长各带一班人,彼此之间联系极少。

  这几乎成了默认的规则。

  赵立春竟敢打破这个惯例?!

  梁群峰脑子里飞快运转:

  “赵立春已经是第二任副职了,外界有风声说他这一届之后可能再进一步。”

  “即便徐建军将来升了,那时赵立春也是省里的头把交椅。”

  “他又何必做这种姿态?”

  梁群峰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在大汉的政治圈里,除非是同一派系,否则基本都保持公事公办的距离。

  公与私,泾渭分明,这是底线。

  梁群峰作为汉东省的三把手,最清楚这一点。

  这次,到底怎么回事?

  “会不会是工作上的事?”

  他很快推翻了自己。

  “工作上的事,怎么可能在家里谈?”

  “这完全不合常理。”

  他怎么想都想不通。

  他又点燃一根烟。

  他有种预感,这事对他来说,非同寻常。

  正当他陷入沉思时,眼神又是一紧。

  他看见——

  赵立春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赵瑞龙开车带了两个人回来。

  更让梁群峰意外的是,赵立春竟然亲自出门迎接!

  一个念头悄然浮现:

  “赵立春今晚真正的客人,难道不是徐建军?!”

  “徐建军这位省委书记,居然成了主陪!”

  这个念头让梁群峰心头一阵发懵。

  太离谱,太离谱了!

  想想看,一省的头号人物和二把手亲自在家里请客……

  说出来都没人信!

  即使梁群峰此刻亲眼看到,他仍然难以接受!

  世上哪有这种事!

  但现实就是这样!

  他们宴请的是谁?

  梁群峰脸色黑得像锅底。

  祁同伟!

  钟小艾!

  正是他心中的对头!

  不!

  是把他当敌人看的人!

  梁群峰狠狠地吸了一口手里的华子。

  “我说怎么一直心神不宁。”

  “原来是这回事。”

  钟小艾他是知道的,京城钟老的女儿,年轻有为。

  祁同伟就更不用说,一头硬脾气的驴。

  宁愿死也不低头的驴。

  梁群峰以前压根没把祁同伟当回事——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句话就能让他在山沟里耗一辈子,有什么可担心的?

  没想到临江来了个李维民!

  梁群峰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字!

  其实,就算祁同伟被调走了,梁群峰也不太在意。

  只要自己干满任期退休,祁同伟以后再怎么蹦跶,又能把他怎样?

  本就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人。

  谁能想到,才三年时间,祁同伟就杀回来了。

  两年警龄,一级警督!

  还有那份连他权限都查不到的档案……

  “棘手。”

  梁群峰心里有点后悔。

  “当初应该直接全面压死他。”

  “现在弄成这样,不上不下,最麻烦。”

  之前,他不担心祁同伟,哪怕他回来,也不怕。

  就算档案再神秘,也不过是个一级警督。

  级别差得太远。

  但现在,他开始有点慌了。

  他是汉东的三把手,听起来权力不小。

  可是……

  徐建军比他大吧?

  赵立春比他大吧?

  这两位大佬破例亲自在家设宴,主动邀请祁同伟夫妇。

  他梁群峰能比这两人还硬?

  他心里还安慰自己:

  “也许是赵立春请徐建军,祁同伟只是凑巧在场。”

  但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登门拜访赵立春,却被赵瑞龙拦在门外,彻底让他心凉了半截。

  李达康可是赵立春最亲近的人。

  以往进出赵家门根本不需要通报,现在却被拦住,说明什么?

  再想到祁同伟夫妇是赵立春亲自出门迎接进来的,他心里更凉了。

  突然,一个念头冒出来,

  “祁同伟和我的事,他们恐怕都知道了。”

  “该不会,是要把我交出去给祁同伟立功?”

  元宵节刚过,汉东省两位重量级人物,就大风厂改制问题开了一场会。

  除了这两位,还有第三把手梁群峰,以及京州市一把手李达康也到场了。

  徐建军站起身,郑重其事地将祁同伟介绍给大家:

  “大风厂现有员工两万一千多人。”

  “不只是两万一千人的问题,背后是两万一千个家庭。”

  “处理不好,这两万人会失业,两万个家庭将失去收入来源。”

  “就会出事。”

  “大风厂的事拖了多年。”

  “不能再拖了。”

  “必须马上着手解决。”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

  这种问题要是能轻易解决,大家也不会聚在这里了。

  不是没人尝试过处理。

  李达康就是出了名的干将,能力强,作风硬。

  整个汉东省,论抓经济,能超过他的屈指可数。

  可即便是他亲自出马,也没能推动大风厂的改制。

  连京州市一把手都搞不定,其他人更别想。

  所有人都清楚,谁能搞定大风厂的事,谁就能在徐建军和赵立春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那可不只是功劳的问题,前程也自然有了着落。

  没有人不希望进步。

  公务员队伍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