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快毕懋康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随着对于眼前图纸进一步的仔细观看,毕懋康渐渐发现太子殿下所画的燧发枪图纸,要比他发明的燧发枪精细了许多,甚至有些自己还在想办法克服的问题,在这张图纸上毕懋康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案!
包括各个零部件的尺寸,所需要填装的铅弹尺寸,所需要的火药剂量等等,甚至毕懋康还在枪口下方发现了一个小钩子一样的装置,但是他却不明白这个装置是干什么的!
“难道是瞄准用的准星吗?可是准星不应该是在枪口上方吗?”毕懋康正在疑惑着!
看出毕懋康的疑惑,朱慈烺出声对着毕懋康,宋应星以及汤若望等三人介绍道:“三位先生请看,这是本宫所绘制的燧发枪枪械图纸,此枪长1.42米,枪管采用9毫米口径,整只燧发枪重七斤六两......”
伴随着朱慈烺的介绍,毕懋康等三人不禁对眼前的七岁太子殿下产生一丝敬佩之意,甚至都有些好奇,为什么太子殿下会对火枪这么了解。
当朱慈烺介绍完之后,毕懋康指着图纸上枪口下面的小钩子装置,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道:“请问太子殿下,枪口下的这两个小钩子是起到什么作用?”
“呵呵,孟侯先生不愧是我大明顶尖的火器专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请孟侯先生看这张图!”
一遍说着,朱慈烺将另外一张图纸平铺在了刚刚燧发枪的图纸下方,在毕懋康三人看图的时候,朱慈烺则是变魔术一般的从墙壁之上取下一把似刀非刀 似剑非剑一样的武器,当朱慈烺将这奇怪的武器从刀鞘之中拔出侯,立刻引起了毕懋康等三人的注意!
如果此时有后世的人在场的话,一定会一眼就认出朱慈烺手中所拿的为何物,咱们的太子爷手中的正是一柄越战之时军中装备最多的刺刀--‘三棱军刺’!
三位先生请看,此物本宫叫他‘三棱军刺’,是装备在燧发枪枪口下方的一种武器,此物全长:38厘米,刃长:32厘米,刃厚:1.8厘米,刃宽:1.8厘米,刀身呈棱型,三面带有血槽;这把刀的刀身经过热处理,硬度极高,可轻易穿透我大明将士所穿戴的锁子甲以及满洲骑兵所穿棉甲。
“三位先生都是我大明的顶尖火器专家,试想,如果将来我大明的火枪兵都装备了带着刺刀的燧发枪,当敌人距离我军士兵200步之时,我军士兵可以开枪攻击敌人,一旦敌人近身,我军的火枪兵就立刻变成的长矛兵。”
“因此,在本宫看来,这燧发枪加刺刀的组合才符合我大明军队未来的需要。”
一边说着, 朱慈烺一边将手中的三棱军刺递给了毕懋康,毕懋康犹豫了一下,又看了一眼满脸真挚的朱慈烺才将这把‘三棱军刺’接了过来!毕懋康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在储君面前手持利刃被别人看到了会有大麻烦的!
可是朱慈烺确实一点都不在意,毕懋康仔细的端详的一番手中的三棱军刺之后,对着朱慈烺佩服道:“太子殿下大才,臣佩服!”
面对毕懋康的夸赞,朱慈烺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并继续吩咐道:“孟侯先生,这燧发枪的图纸您带回去,仔细的看看本宫设计有何不足之处,在请先生思索一番这燧发枪未来的发展方向,诸如能将此燧发枪的装填弹药方式由‘前装填’更改为‘后装填’,以及在枪管内部刻画膛线是否能增加火枪射程和精准度等问题!”
朱慈烺之所以将未来枪械的正确发展方向,一股脑的都交给毕懋康去研究,就是因为他以后还要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去做,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否则,什么事情都需要咱们太子殿下亲力亲为,那么等他研究出带膛线的燧发枪的时候,满清都打到南京了。
“臣遵命!”听完朱慈烺的一系列想法之后,毕懋康顿时双膝跪地,给朱慈烺郑重行了一礼,然后视如珍宝般的将桌子上的燧发枪图纸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
等毕懋康收走燧发枪图纸之后,朱慈烺又拿出几张图纸分别平铺在桌子上。
看到朱慈烺又拿出了图纸,三人立刻又围了上来!
“这是火炮图纸?这是红夷大炮,这是虎蹲炮,这是弗朗机炮!”
当三人看清面前的面前的图纸之时,汤若望顿时出声惊呼道!毕竟,此时的四人之中,只有汤若望对火炮铸造的知识最了解!
见到是汤若望最先认出图纸,朱慈烺不禁感觉到一阵心痛。在此之前,大明不是没有善于铸造火炮的顶级专家,诸如徐光启和孙元化都是大明着名的铸炮专家!
可是徐光启早在崇祯六年就去世了,更令朱慈烺意难平的是孙元化这位明朝顶级的火炮专家,因为崇祯五年叛将孔有德攻陷登州,随后更是在登州携带大量红夷火炮和炮手渡海投降后金,导致孙元化在朝中东林党和阉党等人的谗言下,最终落了个西市斩首的下场。
想到这儿,朱慈烺不由得出言感叹道:“唉~~~!可惜了初阳先生(初阳是孙元化的表字)啊,居然死在了东林党和阉党一众小人的谗言下!”
顿时,大厅之中陷入了一片的死寂。好一会,朱慈烺在再次出言道:“汤若望,本宫知晓,前几年你曾和已故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先生,以及孙元化等人编辑《崇祯历书》,这里面就有关于铸造火炮的知识,因此,本宫想让你为本宫督造火炮!”
一边说着,朱慈烺从一旁的书架上拿出一本崭新的《崇祯历书》。
看着桌子上的《崇祯历书》,汤若望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朱慈烺则在汤若望的脸上看到了非常纠结难以下决断的神情,但是朱慈烺却没有出言打扰,而是静静的看着汤若望沉思!
包括各个零部件的尺寸,所需要填装的铅弹尺寸,所需要的火药剂量等等,甚至毕懋康还在枪口下方发现了一个小钩子一样的装置,但是他却不明白这个装置是干什么的!
“难道是瞄准用的准星吗?可是准星不应该是在枪口上方吗?”毕懋康正在疑惑着!
看出毕懋康的疑惑,朱慈烺出声对着毕懋康,宋应星以及汤若望等三人介绍道:“三位先生请看,这是本宫所绘制的燧发枪枪械图纸,此枪长1.42米,枪管采用9毫米口径,整只燧发枪重七斤六两......”
伴随着朱慈烺的介绍,毕懋康等三人不禁对眼前的七岁太子殿下产生一丝敬佩之意,甚至都有些好奇,为什么太子殿下会对火枪这么了解。
当朱慈烺介绍完之后,毕懋康指着图纸上枪口下面的小钩子装置,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道:“请问太子殿下,枪口下的这两个小钩子是起到什么作用?”
“呵呵,孟侯先生不愧是我大明顶尖的火器专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请孟侯先生看这张图!”
一遍说着,朱慈烺将另外一张图纸平铺在了刚刚燧发枪的图纸下方,在毕懋康三人看图的时候,朱慈烺则是变魔术一般的从墙壁之上取下一把似刀非刀 似剑非剑一样的武器,当朱慈烺将这奇怪的武器从刀鞘之中拔出侯,立刻引起了毕懋康等三人的注意!
如果此时有后世的人在场的话,一定会一眼就认出朱慈烺手中所拿的为何物,咱们的太子爷手中的正是一柄越战之时军中装备最多的刺刀--‘三棱军刺’!
三位先生请看,此物本宫叫他‘三棱军刺’,是装备在燧发枪枪口下方的一种武器,此物全长:38厘米,刃长:32厘米,刃厚:1.8厘米,刃宽:1.8厘米,刀身呈棱型,三面带有血槽;这把刀的刀身经过热处理,硬度极高,可轻易穿透我大明将士所穿戴的锁子甲以及满洲骑兵所穿棉甲。
“三位先生都是我大明的顶尖火器专家,试想,如果将来我大明的火枪兵都装备了带着刺刀的燧发枪,当敌人距离我军士兵200步之时,我军士兵可以开枪攻击敌人,一旦敌人近身,我军的火枪兵就立刻变成的长矛兵。”
“因此,在本宫看来,这燧发枪加刺刀的组合才符合我大明军队未来的需要。”
一边说着, 朱慈烺一边将手中的三棱军刺递给了毕懋康,毕懋康犹豫了一下,又看了一眼满脸真挚的朱慈烺才将这把‘三棱军刺’接了过来!毕懋康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在储君面前手持利刃被别人看到了会有大麻烦的!
可是朱慈烺确实一点都不在意,毕懋康仔细的端详的一番手中的三棱军刺之后,对着朱慈烺佩服道:“太子殿下大才,臣佩服!”
面对毕懋康的夸赞,朱慈烺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并继续吩咐道:“孟侯先生,这燧发枪的图纸您带回去,仔细的看看本宫设计有何不足之处,在请先生思索一番这燧发枪未来的发展方向,诸如能将此燧发枪的装填弹药方式由‘前装填’更改为‘后装填’,以及在枪管内部刻画膛线是否能增加火枪射程和精准度等问题!”
朱慈烺之所以将未来枪械的正确发展方向,一股脑的都交给毕懋康去研究,就是因为他以后还要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去做,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否则,什么事情都需要咱们太子殿下亲力亲为,那么等他研究出带膛线的燧发枪的时候,满清都打到南京了。
“臣遵命!”听完朱慈烺的一系列想法之后,毕懋康顿时双膝跪地,给朱慈烺郑重行了一礼,然后视如珍宝般的将桌子上的燧发枪图纸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
等毕懋康收走燧发枪图纸之后,朱慈烺又拿出几张图纸分别平铺在桌子上。
看到朱慈烺又拿出了图纸,三人立刻又围了上来!
“这是火炮图纸?这是红夷大炮,这是虎蹲炮,这是弗朗机炮!”
当三人看清面前的面前的图纸之时,汤若望顿时出声惊呼道!毕竟,此时的四人之中,只有汤若望对火炮铸造的知识最了解!
见到是汤若望最先认出图纸,朱慈烺不禁感觉到一阵心痛。在此之前,大明不是没有善于铸造火炮的顶级专家,诸如徐光启和孙元化都是大明着名的铸炮专家!
可是徐光启早在崇祯六年就去世了,更令朱慈烺意难平的是孙元化这位明朝顶级的火炮专家,因为崇祯五年叛将孔有德攻陷登州,随后更是在登州携带大量红夷火炮和炮手渡海投降后金,导致孙元化在朝中东林党和阉党等人的谗言下,最终落了个西市斩首的下场。
想到这儿,朱慈烺不由得出言感叹道:“唉~~~!可惜了初阳先生(初阳是孙元化的表字)啊,居然死在了东林党和阉党一众小人的谗言下!”
顿时,大厅之中陷入了一片的死寂。好一会,朱慈烺在再次出言道:“汤若望,本宫知晓,前几年你曾和已故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先生,以及孙元化等人编辑《崇祯历书》,这里面就有关于铸造火炮的知识,因此,本宫想让你为本宫督造火炮!”
一边说着,朱慈烺从一旁的书架上拿出一本崭新的《崇祯历书》。
看着桌子上的《崇祯历书》,汤若望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朱慈烺则在汤若望的脸上看到了非常纠结难以下决断的神情,但是朱慈烺却没有出言打扰,而是静静的看着汤若望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