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百官行述》-《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

  朱慈烺见到赵清露出迟疑之色,也是轻蔑的一笑,然后淡淡说道:“赵清啊,本宫有一句话你要听真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倘若你赵清能将所有的罪行和赃银情况都交代清楚,本宫向你保证,你的家中老小不会因为被你牵连而掉了脑袋;”

  “可如果你拒不交代的话,没有了本宫的庇护,你一家老小会落得个什么下场,你自己应该很清楚吧!”朱慈烺的最后一句话,已经带上了明显威胁的意味。

  见朱慈烺如此一说,赵清这颗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内心防线终于崩塌了,将有关于赃银等事儿全盘托出!赵清最终在明知自己必死,为了保全自己的一家老小的情况下,选择了向皇太子朱慈烺妥协。

  当赵清交代完所有的事情,和牵扯此案的所有官员之后,朱慈烺立刻拿起身前案几上的书册,一一对照赵清所交代的官员名单。

  骆养性见到太子朱慈烺如此行事,顿时有些好奇朱慈烺面前的案几上书册之中的内容;

  可是因为坐的比较远的缘故,他骆养性即便是伸长了脖子也没有看清楚什么内容,他也不敢去询问这位手腕强硬的太子殿下,只能将自己的好奇之心强行压下。

  足足一刻钟的时间,朱慈烺将赵清所供述的名单交给了骆养性,然后淡淡的吩咐道:“骆养性,让锦衣卫按照名单抓人!”

  “臣遵旨!”

  骆养性不敢迟疑,立刻从朱慈烺的手中接过了名单!

  当赵清所供述的官员们全部都被‘请到’北镇抚司衙门之后,新一轮的审讯便开始了!

  一轮轮的审讯,一遍遍的供述,锦衣卫差役们一次次的‘请人’,使得今日北京城的清晨,并没有像往常那般安静,伴随着一阵阵杂乱的脚步声,锦衣卫不断的来往在京师之中各个官员的府邸和北镇抚司的衙门之间。

  这一幕,也看呆了天亮之后走出家门的京城百姓们,看着一队队锦衣卫行色匆匆的到处抓人,百姓们就知道,京城又出大事儿了!

  足足四个时辰之后,天上的太阳快到天空的正中央的时候,朱慈烺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了北镇抚司衙门,身后跟着还没有从吃惊之中回过神来的洛养性,以及亦步亦趋的保护在朱慈烺身边的周遇吉和曹变蛟等人。

  骆养性之所以会如此的吃惊,是因为他看到了皇太子朱慈烺雷厉风行的审案手段,也一直在疑惑皇太子朱慈烺手中的那几本书册上的内容。

  骆养性之所以会好奇朱慈烺手中的书册,原因无他,每一个被供述出来的官员,朱慈烺都会照着那些书册去对比着什么!

  骆养性发现,大多数被供述的官员,朱慈烺在对比过书册之后就会同意锦衣卫去抓人,可是有几个官员, 在经过朱慈烺的仔细对比之后,却被朱慈烺用毛笔划掉了名字,比如户部左侍郎倪元璐的名字就被朱慈烺给划掉了。

  看到倪元璐的名字被划掉之后,骆养性顿时以为朱慈烺手中的书册,是记录身在京师的官员们职位大小的书册,毕竟,倪元璐可是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如此一来他的名字被朱慈烺划掉也就不意外了。

  可是,很快骆养性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原因无他,在李庚接下来的供述之中,和倪元璐一样,同样是朝堂之中正三品官员的兵部右侍郎路振飞就没有那么好运了,‘陆振飞’的名字没有被划掉,而是被保留了下来;

  对于骆养性的好奇,朱慈烺自然是留意到了,但是他却没有想替骆养性解惑的心思。

  其实朱慈烺手中的书册,乃是他通过近两年京师之中‘山外山’和‘楼外楼’监听官员,以及李若琏所汇报的一些官员们情报所编辑的《百官行述》。

  朱慈烺的《百官行述》之中,记录着许多在京官员的一些日常行事轨迹,比如官员张三每个月逛了几次青楼,纳了几房小妾以及家产情况;

  甚至一些官员的家产有多少,平时和哪些官员来往的非常密切等一些私密信息,在朱慈烺的《百官行述》之中都记录的非常清楚。

  ......

  紫禁城,太和殿!

  在巳时的时候,今日的早朝就接近了尾声,终于在最后一个朝臣上奏完折子之后,接下来不出意外的就是王承恩的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后结束今日的早朝。

  可是,在最后一个大臣上奏完之后,足足等了十几个呼吸的时间,朝堂上的众臣也没有听到王承恩那标志着退朝的一嗓子。

  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见没有大臣在出班上奏,于是抬头看了看太和殿外面的太阳,心中估算了一下时间之后,对王承恩吩咐道:

  “王承恩,既然诸位爱卿已经无事需要上奏,那就给诸位爱卿们赐坐,看茶!”

  “奴婢遵旨!”

  卧槽~~~!

  听到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这么一说,朝堂上的诸公顿时齐齐的在心中高呼一声‘卧槽’!

  上一次崇祯皇帝在早朝结束时给群臣赐坐 看茶,将一众朝臣给拖在了太和殿,是为了给太子殿下整顿京营争取时间;

  结果自然不用说,之前所有找京营借过马匹,以及家丁在京师三大营吃空饷的勋贵和朝臣们那天集体的吃了一个哑巴亏。

  那今天早朝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又来这么一出儿,这又是为了什么啊?朝臣们在坐下来之后,所有大臣和勋贵们都开始猜测起缘由。

  当满朝文武和勋贵们落座之后,龙椅上的崇祯皇帝便自顾自的看起奏折来,仿佛是忘了众臣和勋贵们一般!

  英国公张之极虽然是坐了下来,可是他的心中却是七上八下的,不用猜龙椅上那位一定又是在给太子殿下拖时间,而皇太子这段时间又在整顿京营军务,因此作为总督京营的英国公自然是坐不住的!

  此时的张之极,脑袋转的比21世纪的汽车轮子转的都快,他在猜测着皇太子朱慈烺此时在干啥,会不会波及到英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