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太子的品行德行应该不会如此;可是,那又为什么会私自斩首了高起潜这个自己的心腹太监呢?
因为崇祯皇帝并没有站在朱慈烺的角度,看到他的心腹太监高起潜在辽东镇就是个鸡肋角色,所以他此时对太子斩首高起潜非常这件事儿非常不理解;
可以说,咱们的太子爷为了出一口胸中的恶气,斩首了高起潜这件事儿,已经拨动了崇祯皇帝那根最敏感的神经;甚至崇祯皇帝都以为太子是要和他这个皇帝在争夺军权...
其实,高起潜这个人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分量也就难么回事儿,如果不是高起潜在辽东镇掌握了一定的兵权,能够调动辽东镇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崇祯皇帝才懒得管他高起潜的死活!
什么‘衣不如新 人不如旧’,这些道理在崇祯皇帝这儿统统是个屁,对于高起潜这个人的性格,崇祯皇帝还是知道一些的!
如果不是高起潜能在辽东镇指挥动关宁铁骑,就高起潜这个贪银子的品性,崇祯皇帝早就将其打发去守皇陵了!
没有人看到的是,此时崇祯皇帝的双眼之中,闪烁着迟疑和犹豫的神色;这一刻崇祯皇帝的多疑 刚愎自用 以及非常敏感的性格展露无疑!
不过,很快崇祯皇帝眼神之中的迟疑和犹豫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果决,是坚毅;如果有人看到崇祯皇帝此时的表情,那么就会知道崇祯皇帝此时已经下达了什么重要的决心,至于决定了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天清晨!
紫禁城,皇极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群臣三呼万岁,自从建奴入关之后,就中断的御门听政终于再次在皇极门举行!
崇祯皇帝在群臣们口呼万岁的声音中,龙行虎步的来到皇极门早就准备好的龙椅上缓缓坐下,用目光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之后,崇祯皇帝中气十足的对着群臣说道:
“众卿平身!”
“谢万岁!”
崇祯皇帝落座之后,立刻对着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吩咐道:
“王承恩,宣旨!”
“李定国接旨!”王承恩那太监独特的嗓音响起!
“臣,李定国接旨!”
今天的皇极殿和以往不同的是,今日参见早朝的官员之中,多了许多军中将领,几乎是此次参战的各军之中,所有副将以上的将领全都特许参加今日的早朝!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周遇吉 曹变蛟 李定国 吴三桂 尤世威等一众将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逆贼张献忠余党李定国,昔虽从贼,今能幡然悔悟,束身来归,且奋勇破敌,生擒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厥功甚伟。朕念其诚心向化,既往不咎。
兹特擢李定国掌印腾骧左卫旗下五军营事,官拜参将;责其整饬部伍,效命疆场,以赎前愆,再立新功。尔其勉之,毋负朕望。
钦此。
听完了王承恩宣读的圣旨之后,参加早朝之前已经被钟粹宫的太监教过礼仪的李定国,立刻三拜九叩行大礼!
“臣李定国,叩谢陛下天恩浩荡!臣昔有过愆,幸蒙陛下不弃,赦罪录用,更委以重任,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臣必竭尽犬马之力,整饬军旅,效命疆场,以歼敌寇、固社稷,不负陛下圣明厚望!
...
在李定国之后,原腾镶左卫百户林沧澜,因为在两军阵前阵斩喀尔喀蒙古左旗硕垒汗,被册封为腾镶左卫神机营游击将军官职;
三千营百户陈潢因在两军混混战之中,活捉了朝鲜将领金智贤,同样被册封为腾镶左卫三千营游击将军官职!
山东镇总兵黄得功,在良乡城外阵斩建奴镶白旗梅勒章京谭泰,围歼建奴五千精锐有功,赏白银万两!
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在窦店大战建奴大军,在身负刀枪箭伤三十七处仍坚持率军作战有功,赏白银万两!
大同镇总兵虎大威,在窦店百步穿杨,于乱军之中射杀科尔沁蒙古左旗台吉洪果尔有功,赏白银万两!
(封赏将士的圣旨就不一一写出来了,太占篇幅了;否则都用圣旨的格式写出来,老北怕大家骂老北水字...)
...
崇祯皇帝几乎是按照朱慈烺和卢象升所呈上来的战报,几乎每个在此次抵御建奴大战之中立下战功的将领都得到了封赏;虽然黄得功 虎大威 杨国柱等三个总兵此时并不在朝堂之上,但崇祯皇帝并没有吝啬对几位将领的封赏!
在王承恩不断的宣读着圣旨的时候,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虽然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但是他的内心之中却非常郁闷!
那么朝廷现在河南后在北直隶打了胜仗,为什么崇祯皇帝又感觉到郁闷呢?
因为在王承恩宣读圣旨的时候,崇祯皇帝突然发现今天被封赏的将领,许多都出自皇太子的腾镶左卫;
山东镇总兵黄得功;
五军营参将李定国;
神机营游击将军林沧澜;
三千营游击将军陈潢;
甚至就连大同镇总兵虎大威这位骁勇善战的蒙古汉子,都是皇太子亲手提拔到大同总兵这个关键的位置的!
今日所有被封赏的一众将领之中,只有宣府镇总兵杨国柱是兵部推荐的,可是杨国柱在此次抵御建奴的大战之中,并没有显赫的战功;
对于宣府镇总兵杨国柱的封赏,完全就是应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句老话去册封的!
所以,崇祯皇帝郁闷的同时,心里也升起了警觉;甚至此时的崇祯皇帝都在想,如果自己那个在军中声望越来越高的儿子,将来登高一呼,他会不会像唐太祖李渊一样,提前升级当太上皇...
思绪想到这儿,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还是不禁打了个冷颤,同时也将复杂的目光看向了一旁自己那个今年刚满十岁的儿子...
崇祯皇帝着复杂的神色和目光,群臣之中只有一个人注意到了,此人就是自从早朝开始之后,就一直观察着崇祯皇帝神色的当朝礼部尚书钱谦益!
因为崇祯皇帝并没有站在朱慈烺的角度,看到他的心腹太监高起潜在辽东镇就是个鸡肋角色,所以他此时对太子斩首高起潜非常这件事儿非常不理解;
可以说,咱们的太子爷为了出一口胸中的恶气,斩首了高起潜这件事儿,已经拨动了崇祯皇帝那根最敏感的神经;甚至崇祯皇帝都以为太子是要和他这个皇帝在争夺军权...
其实,高起潜这个人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分量也就难么回事儿,如果不是高起潜在辽东镇掌握了一定的兵权,能够调动辽东镇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崇祯皇帝才懒得管他高起潜的死活!
什么‘衣不如新 人不如旧’,这些道理在崇祯皇帝这儿统统是个屁,对于高起潜这个人的性格,崇祯皇帝还是知道一些的!
如果不是高起潜能在辽东镇指挥动关宁铁骑,就高起潜这个贪银子的品性,崇祯皇帝早就将其打发去守皇陵了!
没有人看到的是,此时崇祯皇帝的双眼之中,闪烁着迟疑和犹豫的神色;这一刻崇祯皇帝的多疑 刚愎自用 以及非常敏感的性格展露无疑!
不过,很快崇祯皇帝眼神之中的迟疑和犹豫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果决,是坚毅;如果有人看到崇祯皇帝此时的表情,那么就会知道崇祯皇帝此时已经下达了什么重要的决心,至于决定了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天清晨!
紫禁城,皇极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群臣三呼万岁,自从建奴入关之后,就中断的御门听政终于再次在皇极门举行!
崇祯皇帝在群臣们口呼万岁的声音中,龙行虎步的来到皇极门早就准备好的龙椅上缓缓坐下,用目光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之后,崇祯皇帝中气十足的对着群臣说道:
“众卿平身!”
“谢万岁!”
崇祯皇帝落座之后,立刻对着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吩咐道:
“王承恩,宣旨!”
“李定国接旨!”王承恩那太监独特的嗓音响起!
“臣,李定国接旨!”
今天的皇极殿和以往不同的是,今日参见早朝的官员之中,多了许多军中将领,几乎是此次参战的各军之中,所有副将以上的将领全都特许参加今日的早朝!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周遇吉 曹变蛟 李定国 吴三桂 尤世威等一众将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逆贼张献忠余党李定国,昔虽从贼,今能幡然悔悟,束身来归,且奋勇破敌,生擒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厥功甚伟。朕念其诚心向化,既往不咎。
兹特擢李定国掌印腾骧左卫旗下五军营事,官拜参将;责其整饬部伍,效命疆场,以赎前愆,再立新功。尔其勉之,毋负朕望。
钦此。
听完了王承恩宣读的圣旨之后,参加早朝之前已经被钟粹宫的太监教过礼仪的李定国,立刻三拜九叩行大礼!
“臣李定国,叩谢陛下天恩浩荡!臣昔有过愆,幸蒙陛下不弃,赦罪录用,更委以重任,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臣必竭尽犬马之力,整饬军旅,效命疆场,以歼敌寇、固社稷,不负陛下圣明厚望!
...
在李定国之后,原腾镶左卫百户林沧澜,因为在两军阵前阵斩喀尔喀蒙古左旗硕垒汗,被册封为腾镶左卫神机营游击将军官职;
三千营百户陈潢因在两军混混战之中,活捉了朝鲜将领金智贤,同样被册封为腾镶左卫三千营游击将军官职!
山东镇总兵黄得功,在良乡城外阵斩建奴镶白旗梅勒章京谭泰,围歼建奴五千精锐有功,赏白银万两!
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在窦店大战建奴大军,在身负刀枪箭伤三十七处仍坚持率军作战有功,赏白银万两!
大同镇总兵虎大威,在窦店百步穿杨,于乱军之中射杀科尔沁蒙古左旗台吉洪果尔有功,赏白银万两!
(封赏将士的圣旨就不一一写出来了,太占篇幅了;否则都用圣旨的格式写出来,老北怕大家骂老北水字...)
...
崇祯皇帝几乎是按照朱慈烺和卢象升所呈上来的战报,几乎每个在此次抵御建奴大战之中立下战功的将领都得到了封赏;虽然黄得功 虎大威 杨国柱等三个总兵此时并不在朝堂之上,但崇祯皇帝并没有吝啬对几位将领的封赏!
在王承恩不断的宣读着圣旨的时候,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虽然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但是他的内心之中却非常郁闷!
那么朝廷现在河南后在北直隶打了胜仗,为什么崇祯皇帝又感觉到郁闷呢?
因为在王承恩宣读圣旨的时候,崇祯皇帝突然发现今天被封赏的将领,许多都出自皇太子的腾镶左卫;
山东镇总兵黄得功;
五军营参将李定国;
神机营游击将军林沧澜;
三千营游击将军陈潢;
甚至就连大同镇总兵虎大威这位骁勇善战的蒙古汉子,都是皇太子亲手提拔到大同总兵这个关键的位置的!
今日所有被封赏的一众将领之中,只有宣府镇总兵杨国柱是兵部推荐的,可是杨国柱在此次抵御建奴的大战之中,并没有显赫的战功;
对于宣府镇总兵杨国柱的封赏,完全就是应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句老话去册封的!
所以,崇祯皇帝郁闷的同时,心里也升起了警觉;甚至此时的崇祯皇帝都在想,如果自己那个在军中声望越来越高的儿子,将来登高一呼,他会不会像唐太祖李渊一样,提前升级当太上皇...
思绪想到这儿,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还是不禁打了个冷颤,同时也将复杂的目光看向了一旁自己那个今年刚满十岁的儿子...
崇祯皇帝着复杂的神色和目光,群臣之中只有一个人注意到了,此人就是自从早朝开始之后,就一直观察着崇祯皇帝神色的当朝礼部尚书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