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新帝与定国公谢威进行了一场无人知晓具体内容的密谈。
无人知道新帝给出了怎样的条件或威胁,亦或是谢威为自己和家族争取了怎样的底线。
只知道当谢威走出宫门时,这位曾经叱咤风云,支撑着谢家门庭的国公爷,腰背似乎不再挺直,眼神中的锐气被深深的疲惫取代,仿佛苍老了十岁。
几日后,新帝萧玥手持传国玉玺,于太极殿正式登基,成为大昭新一任皇帝,也是继永宁女帝后的第二位女帝。
登基大典后不久,定国公谢威上表,以年老体衰、不堪驱策为由,恳请致仕。
女帝萧玥于朝堂之上温言挽留,言辞恳切,尽显对老臣的尊重与不舍。
谢威再三坚辞,如此几番来回,全了君臣最后的情面与体面后,女帝最终“无奈”准奏。
又过数日,宫中传出消息,称失踪的四皇子萧瑾终于被找到,但因受宫变惊吓,神思受损,人变得有些痴傻呆愣,再无可能继承大统。
女帝仁厚,特赐予富庶封地,并允准已是太后的前皇后随行前往封地。
离京那日,太后紧紧握着女帝的手,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一遍遍说着“陛下一定要多多看顾你这苦命的弟弟”,女帝也眼含热泪,连声应下。
一旁年幼的前四皇子,现任亲王神思清明,刚想开口说什么,被太后一把捂住了嘴。
充分展现出一派姐弟情深、母慈子孝的感人场面。
一旁的史官奋笔疾书,详细记录下这感人至深的离别一幕。
马车缓缓驶离京城,载着失势的太后和被记录在册的“痴傻”亲王,驶向了他们远离权力中心的,富足却再无可能的未来。
而崭新的时代,则在女帝萧玥的统治下,缓缓拉开了帷幕。
女帝萧玥登基,改元“昭宁”,意为昭示天下,四海安宁。
新朝初立,万象更新。
首次大朝会,便是论功行赏。
女帝于金銮殿上,首先便欲擢升在此次宫变及以往诸多事件中立下大功的凌薇、沈青岚、苏静妤等人至朝堂实权之位。
然而,此举立刻引来了保守势力的反弹。
为首跳出来的,竟是前几届的状元郎,如今仍在翰林院做着清贵却无实权的万修撰。
眼见比自己小的顾清砚已颇受重用,而凌薇等女子竟要一步登天,心中积压的不满瞬间爆发。
“陛下!臣以为不妥!”他出列躬身,语气看似恭敬,实则尖锐。
“凌大人、沈将军等虽有功于社稷,然我朝官员选拔,历来首重科举正途。几位大人未曾经历科考,骤登高位,恐难以服众,亦恐寒了天下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之心啊!”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名老臣出声附和,言语间皆是对女子为官能力的质疑,以及对打破惯例的担忧。
龙椅上,女帝神色未变,目光微垂,看不出喜怒。
立于文臣行列中的顾清砚蹙起了眉头,而在武将一列,谢灼却只是低垂着眼眸,面容隐在阴影之中,辨不清情绪。
站在下方的凌薇却轻轻笑了,她身后的苏静妤也饶有兴味地挑了挑眉,仿佛听到了什么极有趣的事情。
这个万修撰差点就没指着鼻子骂,你丫没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考,凭什么保送?
该说不说,就等你这句话呢。
凌薇上前一步,声音清越,回荡在大殿之中。
“这位大人所言极是。为官者,的确需要才学傍身,方能公正断事,辅佐陛下。
既然大人认为,未经历科举便不堪重任,那微臣愿意依大人所言,”
凌薇目光扫过那位状元郎变得有些僵硬的脸色,笑得像个偷腥的狐狸:“——与天下学子一同,参加陛下即将开设的恩科。以文章策论,堂堂正正证明女子并非无才无德,亦可经世济国!
请陛下恩准!”
一旁记录朝会的史官,又开始奋笔疾书:
【昭元X年X月X日,大朝会。翰林院修撰万弘文具本上奏,请开女子恩科,入仕朝堂。
朝野为之侧目......】
万修撰顿时语塞,脸涨得通红:“不、凌大人,下官并非此意……”
凌薇不给他机会,台子都搭好了,表演开始。
她转向女帝,深深一拜,语气恳切道:“陛下!万大人乃科举状元出身,他的担忧,想必也代表了无数苦读士子的心声。
臣以为,正当重视此议,以科举之公平,堵天下悠悠之口,亦让臣等女官,立身更稳!”
女帝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顺势接口,声音威严:“准奏。就依…万卿所言,朕之下,无论男女,凡有才学者,皆可参与科举,凭本事获取功名,为国效力。
昭宁元年恩科,即日起筹备,女子与男子同场应试,试题、规矩一概相同!”
信息量好大,史官笔尖都快迸出火星了:【……前宫廷司正凌薇凌大人当即附议,力陈其善,言辞恳切。】
【帝允之。】
这一顶为女子恩科开先河的帽子,被牢牢地扣在了万修撰的头上,他冷汗直流。
一旁的保守派大臣全部对他怒目而视,更有甚者冲他翻白眼后扭过头去,一副不屑与他为伍的样子。
万修撰:不......等等、这就把我开除小群体啦?!
那几个!昨天中午还来蹭我午饭的呢!!
说好两年翰林院、一生文人情的呢?!
“陛下!女子怎能……”万修撰情急之下,话到嘴边脱口而出。
讲到一半,猛然惊觉龙椅上坐着的正是女子,顿时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官服。
“女子怎能什么?万大人不妨把话说完。”女帝好整以暇,一副温和很好说话的样子。
不、不了吧......万修撰心里流下了宽面条泪。
眼前的这位新帝是什么样的人,早在登基前后他们就领教过了。
登基之前,不是没有过年轻的言官跳出来骂谏,说什么“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女子岂可君临天下。
然后你猜怎么着,传言耽于情爱,柔弱异常的长公主,笑眯眯地让他们人头落地。
“我受命于先帝,又救驾太后有功,对朕指手画脚,是想忤逆先皇,替代朕坐在这个位置吗?”
铁血手腕当即让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倒戈。
聪明人早就在看到站在一旁的沈巍、凌薇、驸马等人,就知道这位长公主早就对于那个位置势在必得。
这头得多铁啊,非在这个时候触她霉头?
后来四皇子被找到,也不像是痴傻的样子。
也有察觉到不对劲的老臣,不过在看到立于一侧,杀气腾腾的代掌禁军统领沈青岚之后,都感觉到脖子一凉,默默闭上了嘴。
天凉了,脖子容易灌风。
笑话,他们好不容易做到了位极人臣,家族兴旺,没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想不开。
业术有专攻,太医说傻了,就是傻了!!
人家太后都没说什么,他们算哪根老葱?!
你看人家顾尚书一家多识时务。
一声不吭,直接拜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更有那个读书人心中奉为神明的顾翰林,引经据典,拉出圣祖皇帝和永宁女帝来为其辩经。
文也辩不过,武......不够人一刀的,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无人知道新帝给出了怎样的条件或威胁,亦或是谢威为自己和家族争取了怎样的底线。
只知道当谢威走出宫门时,这位曾经叱咤风云,支撑着谢家门庭的国公爷,腰背似乎不再挺直,眼神中的锐气被深深的疲惫取代,仿佛苍老了十岁。
几日后,新帝萧玥手持传国玉玺,于太极殿正式登基,成为大昭新一任皇帝,也是继永宁女帝后的第二位女帝。
登基大典后不久,定国公谢威上表,以年老体衰、不堪驱策为由,恳请致仕。
女帝萧玥于朝堂之上温言挽留,言辞恳切,尽显对老臣的尊重与不舍。
谢威再三坚辞,如此几番来回,全了君臣最后的情面与体面后,女帝最终“无奈”准奏。
又过数日,宫中传出消息,称失踪的四皇子萧瑾终于被找到,但因受宫变惊吓,神思受损,人变得有些痴傻呆愣,再无可能继承大统。
女帝仁厚,特赐予富庶封地,并允准已是太后的前皇后随行前往封地。
离京那日,太后紧紧握着女帝的手,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一遍遍说着“陛下一定要多多看顾你这苦命的弟弟”,女帝也眼含热泪,连声应下。
一旁年幼的前四皇子,现任亲王神思清明,刚想开口说什么,被太后一把捂住了嘴。
充分展现出一派姐弟情深、母慈子孝的感人场面。
一旁的史官奋笔疾书,详细记录下这感人至深的离别一幕。
马车缓缓驶离京城,载着失势的太后和被记录在册的“痴傻”亲王,驶向了他们远离权力中心的,富足却再无可能的未来。
而崭新的时代,则在女帝萧玥的统治下,缓缓拉开了帷幕。
女帝萧玥登基,改元“昭宁”,意为昭示天下,四海安宁。
新朝初立,万象更新。
首次大朝会,便是论功行赏。
女帝于金銮殿上,首先便欲擢升在此次宫变及以往诸多事件中立下大功的凌薇、沈青岚、苏静妤等人至朝堂实权之位。
然而,此举立刻引来了保守势力的反弹。
为首跳出来的,竟是前几届的状元郎,如今仍在翰林院做着清贵却无实权的万修撰。
眼见比自己小的顾清砚已颇受重用,而凌薇等女子竟要一步登天,心中积压的不满瞬间爆发。
“陛下!臣以为不妥!”他出列躬身,语气看似恭敬,实则尖锐。
“凌大人、沈将军等虽有功于社稷,然我朝官员选拔,历来首重科举正途。几位大人未曾经历科考,骤登高位,恐难以服众,亦恐寒了天下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之心啊!”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名老臣出声附和,言语间皆是对女子为官能力的质疑,以及对打破惯例的担忧。
龙椅上,女帝神色未变,目光微垂,看不出喜怒。
立于文臣行列中的顾清砚蹙起了眉头,而在武将一列,谢灼却只是低垂着眼眸,面容隐在阴影之中,辨不清情绪。
站在下方的凌薇却轻轻笑了,她身后的苏静妤也饶有兴味地挑了挑眉,仿佛听到了什么极有趣的事情。
这个万修撰差点就没指着鼻子骂,你丫没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考,凭什么保送?
该说不说,就等你这句话呢。
凌薇上前一步,声音清越,回荡在大殿之中。
“这位大人所言极是。为官者,的确需要才学傍身,方能公正断事,辅佐陛下。
既然大人认为,未经历科举便不堪重任,那微臣愿意依大人所言,”
凌薇目光扫过那位状元郎变得有些僵硬的脸色,笑得像个偷腥的狐狸:“——与天下学子一同,参加陛下即将开设的恩科。以文章策论,堂堂正正证明女子并非无才无德,亦可经世济国!
请陛下恩准!”
一旁记录朝会的史官,又开始奋笔疾书:
【昭元X年X月X日,大朝会。翰林院修撰万弘文具本上奏,请开女子恩科,入仕朝堂。
朝野为之侧目......】
万修撰顿时语塞,脸涨得通红:“不、凌大人,下官并非此意……”
凌薇不给他机会,台子都搭好了,表演开始。
她转向女帝,深深一拜,语气恳切道:“陛下!万大人乃科举状元出身,他的担忧,想必也代表了无数苦读士子的心声。
臣以为,正当重视此议,以科举之公平,堵天下悠悠之口,亦让臣等女官,立身更稳!”
女帝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顺势接口,声音威严:“准奏。就依…万卿所言,朕之下,无论男女,凡有才学者,皆可参与科举,凭本事获取功名,为国效力。
昭宁元年恩科,即日起筹备,女子与男子同场应试,试题、规矩一概相同!”
信息量好大,史官笔尖都快迸出火星了:【……前宫廷司正凌薇凌大人当即附议,力陈其善,言辞恳切。】
【帝允之。】
这一顶为女子恩科开先河的帽子,被牢牢地扣在了万修撰的头上,他冷汗直流。
一旁的保守派大臣全部对他怒目而视,更有甚者冲他翻白眼后扭过头去,一副不屑与他为伍的样子。
万修撰:不......等等、这就把我开除小群体啦?!
那几个!昨天中午还来蹭我午饭的呢!!
说好两年翰林院、一生文人情的呢?!
“陛下!女子怎能……”万修撰情急之下,话到嘴边脱口而出。
讲到一半,猛然惊觉龙椅上坐着的正是女子,顿时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官服。
“女子怎能什么?万大人不妨把话说完。”女帝好整以暇,一副温和很好说话的样子。
不、不了吧......万修撰心里流下了宽面条泪。
眼前的这位新帝是什么样的人,早在登基前后他们就领教过了。
登基之前,不是没有过年轻的言官跳出来骂谏,说什么“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女子岂可君临天下。
然后你猜怎么着,传言耽于情爱,柔弱异常的长公主,笑眯眯地让他们人头落地。
“我受命于先帝,又救驾太后有功,对朕指手画脚,是想忤逆先皇,替代朕坐在这个位置吗?”
铁血手腕当即让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倒戈。
聪明人早就在看到站在一旁的沈巍、凌薇、驸马等人,就知道这位长公主早就对于那个位置势在必得。
这头得多铁啊,非在这个时候触她霉头?
后来四皇子被找到,也不像是痴傻的样子。
也有察觉到不对劲的老臣,不过在看到立于一侧,杀气腾腾的代掌禁军统领沈青岚之后,都感觉到脖子一凉,默默闭上了嘴。
天凉了,脖子容易灌风。
笑话,他们好不容易做到了位极人臣,家族兴旺,没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想不开。
业术有专攻,太医说傻了,就是傻了!!
人家太后都没说什么,他们算哪根老葱?!
你看人家顾尚书一家多识时务。
一声不吭,直接拜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更有那个读书人心中奉为神明的顾翰林,引经据典,拉出圣祖皇帝和永宁女帝来为其辩经。
文也辩不过,武......不够人一刀的,还是早点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