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起自屠维赤奋若年(己丑,即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止于着雍阉茂年(戊戌,即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共十年。
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春季,正月,乙丑日:悼考庙(汉宣帝父刘进之庙)发生火灾。
石显调任长信中太仆:俸禄为中二千石。石显失去靠山(元帝去世)后,权势旁落。于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或指张忠?)列举石显过去的罪恶上奏;石显及其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官。石显带着妻儿老小迁回原籍,途中忧愤交加,绝食而死。所有靠巴结石显得官的人,都被罢免。少府五鹿充宗被降职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被降职为雁门都尉。
司隶校尉涿郡人王尊上奏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或张忠?),明知石显等人专权擅势,作威作福,是国家的祸害,却不及时上奏予以惩罚,反而阿谀奉承,曲意顺从,附和下属,欺瞒主上,心怀奸邪,迷惑国家,没有大臣辅佐朝政的道义,这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这些事发生在陛下大赦之前。大赦之后,匡衡、张谭(或张忠?)举报石显,不陈述自己先前不忠的罪过,反而张扬先帝(元帝)任用导致国家倾危的小人,妄言‘百官畏惧石显,超过畏惧主上’;贬低君主,抬高臣下,这种话不该说,有失大臣体统!”于是匡衡深感恐惧,脱帽谢罪,交还丞相和乐安侯的印绶。成帝因为自己刚即位,不愿过分伤害大臣,就将王尊降职为高陵县令。然而群臣大多认为王尊做得对。匡衡沉默(嘿嘿)不安,每逢发生水旱灾害,就接连请求退休让位。成帝总是下诏书安慰挽留,不批准。
立原河间王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
有彗星出现在营室星座。
大赦天下。
壬子日:封舅父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父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关内侯爵位。
夏季,四月:黄色大雾弥漫四方。成帝下诏广泛征求公卿大夫的意见,要求直言不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人都认为:“这是阴气太盛侵犯阳气的征兆。高祖有规定,非功臣不得封侯。如今太后的几位弟弟都无功而封侯,这是外戚未曾有过的事,所以上天显示异常。”于是大将军王凤恐惧,上书请求退休,辞去官职。成帝下诏宽慰挽留,不准。
御史中丞东海人薛宣上书说:“陛下仁德深厚,然而祥和之气尚未凝聚,阴阳不调和,恐怕是因为官吏大多施行苛政。部刺史有的不遵守职责,举措行事全凭个人意志,过多干预郡县事务,甚至开私门,听信谗言阿谀之人,来挑剔官吏百姓的过错,连细微小事也责难呵斥,要求道义却不考虑实际能力;郡县之间互相逼迫,内部也互相刻薄,最终波及百姓。因此乡里缺乏宾客欢聚之乐,九族忘却骨肉相亲之恩,饮食周济急难的厚道日益衰微,送往迎来的礼节也不实行。人道不通畅就会阴阳阻塞,祥和之气不兴,未必不是这个原因。《诗经》说:‘人们丧失德行,因小过失结怨成仇。’俗语说:‘苛政之下无亲情,烦劳痛苦伤恩义。’在刺史奏报事务时,应明确告诫他们,让他们清楚地了解朝廷的根本要务。”成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八月:清晨,东方出现两个月亮重叠的景象(可能是大气光学现象)。
冬季,十二月:在长安南郊和北郊修建祭天祭地的祭坛,撤销甘泉(祭天)和汾阴(祭地)的祠庙,以及紫坛上的假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等物。
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春季,正月:撤销雍地五帝祭坛(五畤)和陈宝祠,这都是采纳了匡衡的建议。
辛巳日:成帝首次在长安南郊举行祭天典礼。大赦奉郊县(负责郊祀事务的县)和中都官(京师各官府)中判处耐罪(剃去鬓须服劳役)的囚徒;减免天下赋税,每人少缴四十钱(算四十)。
闰正月:选定渭城延陵亭部作为初陵(成帝陵址)。
三月,辛丑日:成帝首次在北郊祭祀后土神。
丙午日:立许氏为皇后。许皇后是车骑将军许嘉的女儿。元帝伤感母亲恭哀许皇后(许平君)在位时间短且遭霍氏毒害,所以挑选许嘉的女儿许配太子(成帝)。
成帝在做太子时:就以好色闻名;即位后,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挑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大将军(王凤)的武库令杜钦劝王凤说:“按古礼,天子一次娶九女,是为了广继嗣、重祖宗。即使妃嫔中有人死去或空缺也不再补充,是为了保养寿命、避免争宠。所以后妃有贞淑的德行,后代就有贤圣的君主;制度有威严的礼仪,君主就有长寿的福分。废弃古礼而不遵循,女子就无法满足(女德不厌);女子无法满足,寿命就难以达到高龄。男子五十岁,好色之心未衰;女子四十岁,容貌已不如前。以容貌衰退的女子侍奉色心未衰的男子,若不用礼制加以约束,那么问题的根源就无法挽救,而后会出现异常情况(争宠);出现异常情况,则正宫皇后自我猜疑,庶子们就会产生觊觎嫡位的心思。因此晋献公听信谗言,申生蒙受无罪之冤。如今圣主(成帝)正值盛年,尚未有嫡子,正专心向学,还未亲近后宫妃嫔。将军您辅佐朝政,应趁着这良好的开端,建立天子娶九女的制度,仔细挑选有德行道义的人家,寻求品性贤淑的女子,不必看重美色和歌舞技能,作为万世的根本大法。年少时要警戒的是女色,《小卞》诗篇(《诗经》讽刺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的创作,足以让人寒心。希望将军您常以此为忧!”王凤禀告太后,太后认为旧例没有这一条;王凤自己无力建立新制度,只能遵循旧例。王凤一向器重杜钦,所以把他安置在幕府,国家政事谋划常与杜钦商议,杜钦多次推荐名士,补救政事缺失;当时的好政令多出自杜钦的建议。
夏季:大旱。
汉成帝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春季,三月:大赦天下囚徒。
秋季:关内地区连降大雨四十多天。京城百姓惊恐,谣传大水将至;百姓奔逃踩踏,老弱哭喊,长安城内大乱。成帝亲临前殿,召见公卿商议。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皇上以及后宫可以登上御船,命令官吏百姓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群臣都赞同王凤的意见。只有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即使无道的国家,大水也不会淹没城郭;如今政治平和,没有战争,上下相安,怎么可能突然有大水一天之内涌来?这必定是谣言!不应让皇上登城,加重百姓的惊恐。”成帝才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查问结果,果然是谣言。成帝于是赞赏王商的坚定沉着,多次称赞他的建议;而王凤非常惭愧,懊悔自己失言。
成帝想将朝政专委于王凤:八月,下策书免去车骑将军许嘉的职务,命他以特进侯的身份参加朝会(夺其实权)。
张谭因荐举人才不实获罪:被免去御史大夫之职。
冬季,十月:任命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
十二月,戊申日(初一):发生日食。当天夜里,未央宫中发生地震。成帝下诏举荐贤良方正和能直言极谏的人士。杜钦和太常丞谷永上书应对,都认为是后宫受宠女子太多,嫉妒专宠,将会危害皇嗣的征兆。
越巂郡发生山崩。
汉成帝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
春季,正月,癸卯日:亳县(今河南商丘)坠落四颗陨石,肥累(今河北藁城)坠落两颗陨石。
·
·
撤销中书宦官(石显倒台后制度调整):首次设置尚书五人(加强外朝权力)。
·
·
三月,甲申日:任命左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丞相。
·
·
夏季:成帝将先前所举荐的直言之士全部召来,到白虎殿参加对策考试。当时成帝将朝政委托给王凤,议论者多把灾异归咎于王凤专权。谷永知道王凤正被重用,暗中想依附他,于是说:“如今四方夷族臣服,都成为汉朝的臣妾,北方没有荤粥(匈奴前身)、冒顿那样的祸患,南方没有赵佗、吕嘉那样的叛乱,三面边境安宁,没有战事的警报。诸侯王中最大的才食邑数县,由汉朝官吏控制其权柄,不得妄为,没有吴、楚、燕、梁等国那样的势力。百官盘根错节,亲疏互相牵制,皇亲国戚大臣有像申伯那样的忠诚,恭敬谨慎,小心畏惧,没有重合侯(莽通)、安阳侯(上官桀)、博陆侯(霍禹)那样的叛乱。这三方面(边境、诸侯、大臣)没有丝毫过失,我私下担心陛下会放过昭然若揭的明显过失(指后宫问题),忽视天地的明确警戒,听信昏暗不明的瞎话,归咎于无辜之人(指王凤),把灾异归因于政事(指王凤辅政),严重违背天意,这是最大的不可取。陛下若真能深刻体察愚臣之言,抑制沉溺女色之心,解除偏爱之心,奋扬天子刚毅的威严,公平地施行像天覆盖万物一样的恩泽,让后宫妃嫔得以轮流行幸,多接纳能生育的妇人,不论美丑,不论是否曾生育过,不论年龄大小。按常理推断,陛下能在出身微贱的后妃中得到继承人,反而是福气;能得到继承人,母亲出身并不算低贱。后宫的女官、使女中如有心意真诚的,可广泛求索于微贱之间,以顺应上天开导佑助之意,宽慰解除皇太后的忧虑和怨愤,向上帝谢罪消解谴责,那么继嗣就会繁衍增多,灾异也将停止!”杜钦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成帝把他们的奏章都拿给后宫看,提升谷永为光禄大夫。
·
·
夏季,四月:下雪(异常天气)。
·
·
秋季:桃树、李树结果(反季节现象)。
·
·
连降大雨十余日:黄河在东郡金堤(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
·
o
在此之前,清河都尉冯逡曾上奏说:“清河郡地处黄河下游,土壤松软易被冲坏,近来所以没有大灾害,是因为屯氏河通畅,分担了黄河的水流。如今屯氏河淤塞,灵鸣犊口(古黄河分水口)又更加不通畅,只剩一条黄河承受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终究不能宣泄洪水。如果遇上连绵大雨,十天不停,必然泛滥成灾。九河的故道,如今已湮灭难以查明,屯氏河刚淤塞不久,容易疏浚;而且它的河口地势高,用以分减水力,疏导方便,可以重新疏浚以辅助黄河,宣泄暴涨的洪水,防备异常情况。如果不预先修治,黄河北岸决口将危害四、五个郡,南岸决口将危害十多个郡,到那时再忧虑就晚了!”此事交给丞相、御史处理,他们奏请派遣博士许商去巡视,认为“目前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浚。”三年后,黄河果然在馆陶(今属河北)和东郡金堤决口,洪水泛滥兖州、豫州,流入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共淹没四郡、三十二县,洪水淹没土地十五万余顷,深处达三丈;毁坏官署、民房近四万所。
o
·
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应对黄河决口的策略粗疏不当,成帝严厉斥责他不尽职,尹忠自杀。成帝派大司农非调调拨均平钱粮给受灾各郡,派谒者二人征发河南郡以东地区的船只五百艘,迁移灾民到丘陵高地居住的共九万七千余人。
·
·
壬戌日:任命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
·
·
南山(终南山)一带盗贼傰宗等数百人危害官吏百姓:成帝下诏发兵一千人追捕,一年多未能擒获。有人劝大将军王凤说:“盗贼数百人在天子脚下,讨伐不能抓获,难以向四方夷族显示威势;只有挑选贤能的京兆尹才可解决。”于是王凤推荐前高陵县令王尊,征召为谏大夫,代理京辅都尉,代行京兆尹职权。十几天内,盗贼就被肃清;后正式任命为京兆尹。
·
·
成帝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再次上奏:“射声校尉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在蛮夷地区独断专行,不先正己身来给部下作表率,反而盗取所没收的康居国财物,告诫下属说:‘绝域之事不必复查。’这些事虽发生在赦令之前,但不宜再担任官职。”陈汤因此被免官。后来陈汤上书说:“康居王送来作人质的王子,不是真王子。”经查证,确实是王子。陈汤被捕下狱,应处死刑。
·
o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辩护说:“我听说楚国有子玉得臣(楚将),晋文公(因畏惧他)坐不安席;赵国有廉颇、马服君(赵奢),强大的秦国不敢窥视井陉关;近代汉朝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下侵犯沙漠以南。由此说来,克敌制胜的将领,是国家的爪牙,不可不重视。君子听到战鼓之声,就思念将帅之臣。我私下看到关内侯陈汤,先前斩杀郅支单于,威震百蛮,武功畅行西海,自汉朝建立以来,征伐域外的将领,从未有过这样的功绩。如今陈汤因上书所言不实获罪,被长期囚禁,久拖不决,执法的官吏想判他死罪。从前白起为秦国大将,南拔楚国郢都,北坑赵国赵括大军,因微小的过失,被赐死在杜邮;秦国百姓怜惜他,无不落泪。如今陈汤亲执兵器,席卷万里之外,浴血奋战,将功勋祭告祖庙,向上帝禀告胜利,披甲将士无不仰慕他的忠义。因上书言事不当而获罪,并无显赫的罪恶。《周书》说:‘记住人的功劳,忘记人的过失,这才是君主应有的气度。’犬马对人有了劳苦,尚且加以帷盖(埋葬)的报答,何况国家的功臣呢!我担心陛下忽略了战鼓之声,不体察《周书》的深意,而忘记了帷盖的恩施,像对待平庸之臣那样对待陈汤,最终听从狱吏的判决,让百姓耿耿于怀,产生像秦国百姓对白起那样的怨恨,这不是勉励为国死难之臣的做法啊!”
o
o
奏章呈上后:成帝释放了陈汤,剥夺爵位,贬为普通士兵(士伍)。
o
o
恰逢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包围:驿骑飞马上书朝廷,请求征发西域城邦各国和敦煌的军队救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官商议多日不能决定。王凤说:“陈汤多谋善策,熟悉外国事务,可以问他。”成帝在宣室召见陈汤。陈汤攻打郅支时中了风寒,双臂不能屈伸;陈汤入见,成帝下诏不必跪拜,把段会宗的奏章拿给他看。陈汤回答说:“我认为这事一定不必担忧。”成帝问:“为什么这么说?”陈汤说:“胡兵五人才能抵一个汉兵,为什么?兵器粗钝,弓弩不利。如今听说他们多少学了些汉人的技巧,但仍需三人抵一个汉兵。再说《兵法》上说:‘客兵需倍于主兵,然后才能势均力敌。’现在包围段会宗的敌兵人数不足以战胜他。请陛下不必忧虑!况且军队轻装一天可行五十里,重装一天行三十里。如今段会宗想征发城郭各国和敦煌的军队,需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这是所谓报仇的军队,不是救急的部队。”成帝问:“那怎么办?包围一定能解吗?估计何时能解?”陈汤知道乌孙军队是乌合之众,不能久攻,按惯例不过几天,于是回答说:“已经解围了!”他屈指计算日期,说:“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传来。”过了四天,军报送到,说包围已解。大将军王凤奏请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幕府大事都由陈汤决定。
o
汉成帝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
春季:杜钦向王凤推荐犍为人王延世,让他堵塞黄河决口。王凤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用长四丈(约9.2米)、大九围(直径约0.45米)的竹笼,装满小石块,用两条船夹载着沉入决口处。三十六天,河堤修成。
三月: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赏黄金百斤。
夏季,四月,己亥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成帝下诏要求公卿百官指出朝廷过失,不得隐讳。大赦天下。
光禄大夫刘向应对说:“四月接近五月,月亮出现的天象与孝惠帝时相同,太阳出现的天象与孝昭帝时相同,这种天象的预示恐怕对继嗣有害。”当时许皇后专宠,后宫很少能进见皇帝,朝廷内外都担忧皇帝没有子嗣,所以杜钦、谷永和刘向的应对都涉及此事。
成帝于是减省皇后(椒房)和嫔妃(掖廷)的费用:对服饰、车驾、各官署的开支以及制作、赏赐给外戚和群臣姬妾的物品,都恢复竟宁(元帝年号)以前的旧例。
许皇后上书自我陈述:认为:“时代不同,制度有异,长短相补,只要不超出汉制即可,细微末节未必完全相同。像竟宁年间与黄龙(宣帝年号)年间相比,难道互相效仿吗?主管家事的官吏不明白,现在一旦接受这样的诏令,将使妾连摇手都不行。假如妾想做某扇屏风放在某处,他们就会说:‘旧例没有。’妾有时不能得到所需,他们必定用诏书来约束妾了。这实在行不通,请陛下明察!按旧例,祭祀祖父母用一头牛(特牛),而妾的父亲戴侯(许广汉)、祖父敬侯(许延寿)都蒙恩得以用三牲(太牢)祭祀。如今应当遵循旧例,望陛下哀怜!现在官吏刚接到诏令宣读,就预先告诉妾以后要如何做,这不像对私人府第有所索取那样可以反复商量。那些约束妾的苗头,恐怕不合人情。请陛下深思!”成帝于是采纳谷永、刘向关于灾异根源在后宫的意思回复她,并且说:“官吏拘泥于法规,又哪里算得上过失!矫枉过正,古今同理。况且节省钱财,按旧例用特牛祭祀,对于皇后来说,正是为了扶助你的美德,增添你的荣耀。灾异的根源不除,灾变接连发生,祖宗尚且无人祭祀,还谈什么戴侯呢!古书上不是说吗:‘因为节俭而有过失的很少’,难道皇后真想追求奢侈吗?那我也应当效法孝武皇帝(汉武帝)了。那样的话,甘泉宫、建章宫就可以重新兴修了。孝文皇帝(文帝),是我的榜样。皇太后(王政君),是皇后现成的法度。假使皇太后在那个时候(指皇后之位)不如职责,现在受到亲近厚待,皇后又怎能逾越她呢!皇后应专心修养德行,以谦逊节俭为首要,为众嫔妃树立榜样,使她们有法可依!”
给事中平陵人平当上书说:“太上皇(刘邦之父)是汉朝的始祖,废除他的寝庙园是不对的。”成帝也因自己没有子嗣,便采纳了平当的意见。
秋季,九月:恢复太上皇的寝庙园。
下诏说:“如今死刑(大辟)的律条有一千多条,律令繁多,达一百多万字;附加的判例(奇请)、类推判案(它比),日益增多。连明白法律的人也不知所从,想让百姓明白,不也太难了吗!用这些来网罗无辜的百姓,使其夭折丧命,岂不令人悲哀!应商议减少死刑以及可以删除、简化、省并的律条,务必使律令明白易知,分条上奏!”当时主管官吏不能充分宣扬皇帝的旨意,只是摘取一些细微末节,草草列举几件事来搪塞诏令。
匈奴单于派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人来朝贡献:参加明年正月的朝贺。
汉成帝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
春季:伊邪莫演朝贡完毕回国时,自称想投降汉朝:“如果汉朝不接受我,我就自杀,绝不敢回匈奴。”使者上报,交公卿商议。议者中有人说:“应按旧例,接受他投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认为:“汉朝兴起以来,匈奴屡次为害边境,所以设立黄金爵位的奖赏来招降匈奴人。如今单于屈身称臣,列为北部藩属,派使者朝贺,没有二心。汉朝对待他们,应不同于过去。现在既然已接受单于朝贡的诚意,却又要收留他的逃亡之臣,这是贪图一个人的归降而失去整个匈奴的归附之心,收留有罪的臣子而断绝仰慕道义的君主。假使单于刚即位,想归附汉朝,不知利害深浅,私下派伊邪莫演假装投降以试探吉凶,我们若接受他,就损害了德义,挫伤了善行,使单于自己疏远我们,不再亲近边塞官吏;或者这是单于设下的反间计,想借此制造事端,我们若接受他,正合其计,使对方得以把错误推给我们而自己占理。这实在是关系边境安危的根源,军队行动的依据,不可不详察。不如不接受,以显示汉朝如日月般的诚信,抑制欺诈的阴谋,怀柔归附之心,这才妥当!”奏章呈上,成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派中郎将王舜去查问投降情况,伊邪莫演说:“我一时发狂,胡说罢了。”把他遣送回国。他回到匈奴后,官职如旧,单于不肯让他再见汉朝使者。
·
·
夏季,四月:楚国(封国)降冰雹,大如锅釜。
·
·
改封山阳王刘康为定陶王。
·
·
六月:成帝将他的所有舅父都封为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一天封侯,所以世人称之为“五侯”。
·
·
太后的母亲李氏:改嫁为河内人苟宾的妻子,生子苟参。太后想比照田蚡(武帝舅)的例子封苟参为侯。成帝说:“封田蚡,并不合正统(指非父族)。”于是任命苟参为侍中、水衡都尉。
·
·
御史大夫张忠上奏弹劾京兆尹王尊:暴虐傲慢。王尊因此被免官。官吏百姓大多称赞惋惜王尊。
·
o
湖县(今河南灵宝)三老(乡官)公乘兴等人上书为王尊辩护:“王尊治理京兆,处理繁剧,整顿混乱,诛杀暴徒,禁止邪恶,都是前所未有,名将所不及的;虽然正式任命为京兆尹,但并未受到格外的褒奖。如今御史大夫上奏说王尊‘伤害阴阳,给国家带来忧患’,没有秉承诏书的本意(指治理成效),引用了‘靖言庸违,象龚滔天’(《尚书》指空谈不做,貌恭心傲)的话来指责他。追究根源,是出于御史丞杨辅,此人素与王尊有私怨,外表假借公事提出此议,罗织罪名上奏,逐渐加以诬陷,臣等私下深感痛心。王尊修身洁己,砥砺节操,一心为公,敢于讽刺权贵将相,诛杀恶霸豪强,消灭难以制服的盗贼,解除国家的忧患,功劳显着,职责完成,威信未失,实在是国家的得力爪牙、御敌的功臣。如今一旦无辜受制于仇人之手,被诋毁欺骗的文书所伤害,上不能因功抵罪,下不能在公堂(棘木指法庭)上受审,独自被仇家的片面之词掩盖,蒙受共工(传说中凶人)那样的恶名,无处伸冤诉苦。王尊因京师混乱,群盗并起,被选贤征用,从家中起用为九卿。贼乱既除,豪强伏法,却立刻因谗言巧语被废黜。同一个王尊,三年之间,忽而被认为贤能,忽而被认为奸佞,岂不是太严重了吗!孔子说:‘爱他就希望他活,恨他就希望他死,这是迷惑。’‘像水那样渗透的谗言不行于朝,才称得上明察。’希望陛下将此事交给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评定王尊平素的品行!作为人臣而‘伤害阴阳’,是应处死的罪;‘靖言庸违’,是应流放诛杀的刑。如果真如御史奏章所说,王尊就该伏法于宫阙之下,流放到无人之地,不能苟且免死;而推荐任用王尊的人,也应承担荐举不当的罪责,不可不了了之。如果不像奏章所说,而是舞文弄法深加诋毁来陷害无罪之人,也应当加以诛罚,以惩戒谗贼之口,杜绝欺诈之路。请圣明的陛下详察,使是非黑白分明!”
o
o
奏章呈上后:成帝又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
o
·
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接连起兵互相攻打。牂柯太守请求发兵诛杀兴等人。议者认为道路遥远不能攻打,于是派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持符节前往调解。兴等人不服从命令,刻制汉朝官吏的木像,立在道旁,用箭射它。
·
o
杜钦劝大将军王凤说:“蛮夷王侯轻视汉使,不畏惧国威,恐怕议者怯懦(选耎),又坚持和解;太守观察动静如有变故才上报。这样,又拖延一段时间,蛮夷王侯得以收聚部众,巩固其阴谋,党羽增多,各怀怨愤不能克制,必然互相残杀。等到他们自知罪恶已铸成,便会疯狂侵犯郡守、都尉,逃到遥远湿热有毒草的地方;那时即使有孙武、吴起那样的将领,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如同跳入水火,一去就焦烂淹没,智勇无处施展。如果屯田驻守,费用将不可估量。应该趁他们罪恶未成,还未怀疑汉朝会加以诛杀,暗中命令邻近各郡的太守、都尉操练兵马,大司农预先调运粮食到要害之处,挑选称职的太守前往。趁秋凉时节进兵,诛杀其中尤其不守规矩的王侯。如果认为那是不毛之地,无用的百姓,圣王不必劳烦中原,就应撤销牂柯郡,放弃那里的百姓,断绝与那些王侯的往来不再通使。如果认为先帝(武帝)所建立的基业、累世的功勋不可毁坏,也应趁祸患萌芽,及早断绝。等到已形成气候再派军队征讨,那么百姓就要遭殃了。”王凤于是推荐金城郡司马、临邛人陈立为牂柯太守。
o
o
陈立到达牂柯:晓谕告示夜郎王兴,兴不服从命令。陈立请求诛杀他,未得朝廷回复。他便率领几十名随从巡视属县,到达兴的封国且同亭,召见兴。兴带领几千人前往且同亭,由几十位部落酋长(邑君)陪同进见陈立。陈立历数他的罪责,随即将其斩首。酋长们说:“将军诛杀无道之人,为民除害,请让我们出去告知部众!”把兴的头拿出来给部众看,部众都放下武器投降。钩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惊恐惧,献上粮食千斛、牛羊犒劳官吏士兵。陈立返回郡府。
o
o
兴的岳父翁指:与其子邪务收集残兵,胁迫周围二十二个部落造反。到了冬天,陈立奏请招募各部落夷人,与都尉、长史分头率兵进攻翁指等。翁指据守险要构筑堡垒,陈立派奇兵切断其粮道,施反间计引诱其部众。都尉万年说:“战事久拖不决,费用难以供给。”独自率兵进攻。战败退走,奔向陈立军营。陈立大怒,呵斥万年并下令阻止他退入。都尉万年只好回军再战,陈立率兵救援。当时天旱,陈立断绝了翁指的水源。蛮夷共同斩杀了翁指,拿着他的头出来投降。西夷地区于是平定。
o
汉成帝河平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
春季,正月:楚王刘嚣来朝。
·
·
二月,乙亥日:下诏因刘嚣素来品行纯正,特加褒奖显扬,封其子刘勋为广戚侯。
·
·
丙戌日: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一带)发生地震,山体崩塌,堵塞了长江(岷江)水流,江水倒流。
·
·
秋季,八月,乙卯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
·
·
成帝因宫廷藏书(中秘书)散失颇多:派谒者陈农到全国各地搜求失传的书籍。下诏命光禄大夫刘向校勘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勘占卜历算书(数术),侍医李柱国校勘医药养生书(方技)。每校完一书,刘向就分列篇目,摘录内容大意,写成书录呈报成帝。
·
o
刘向因王氏家族权势太盛:而成帝正喜好《诗经》、《尚书》等古文经,刘向便依据《尚书·洪范》篇,汇集上古以来,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祥瑞、灾异的记载,推究历史事件,联系祸福,说明占卜应验的情况,分类排列,各有条目,共十一篇,书名为《洪范五行传论》,呈奏成帝。成帝心里明白刘向忠心精诚,是为了王凤兄弟才着此书的;然而终究不能剥夺王氏的权力。
o
·
黄河再次在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决口:洪水流入济南郡、千乘郡,毁坏程度是建始四年那次的一半。朝廷再次派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共同治理,六个月才完工。又赏赐王延世黄金百斤。参加治河的士卒,凡不受雇价(平贾)的,登记为服外徭役六个月。
·
汉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
春季,正月:匈奴单于来朝见。
·
·
大赦天下囚徒。
·
·
三月,癸丑日(初一):发生日食。
·
·
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是亲家(连昏):他的郡内发生灾害,丞相王商查办此事。王凤替杨肜求情,王商不听,最终奏请罢免杨肜。奏章果然被搁置(寝)未下发。王凤因此怨恨王商,暗中搜求他的短处,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说“王商与父亲的婢女通奸;他妹妹淫乱,家奴杀了她的奸夫,怀疑是王商教唆的。”成帝认为这是暧昧不明的过失,不足以伤害大臣。王凤坚持争辩,将此事交给司隶处理。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素来奸佞乖巧,又上书极力诋毁王商。主管官吏奏请将王商逮捕,交付诏狱。成帝素来器重王商,知道张匡所言多险恶不实,批示说:“不准追究!”王凤仍坚持追究。
·
·
夏季,四月,壬寅日:下诏收缴王商的丞相印绶。王商被免相三天后,病发,吐血而死。谥号为戾侯。王商的子弟亲属中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等官职的,都被调出京师任地方官,没有一人能留在宫中给事或宿卫。主管官吏奏请撤销王商的封国食邑;成帝下诏:“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
·
·
成帝在做太子时:曾向莲勺人张禹学习《论语》,即位后,赐张禹关内侯爵位,任命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张禹与王凤同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多次称病,上书请求退休,想避开王凤;成帝不准,对他更加优待。
·
·
六月,丙戌日:任命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
·
·
庚戌日:楚孝王刘嚣去世。
·
·
当初,汉武帝通西域: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自以为地处绝远,汉兵不能到达,独独不肯臣服,多次劫杀汉使。很久以后,汉使文忠与容屈国王的儿子阴末赴合谋攻杀罽宾王;立阴末赴为罽宾王。后来军候赵德出使罽宾,与阴末赴失和;阴末赴用铁链锁住赵德,杀死副使以下七十余人,派使者上书谢罪。孝元帝因罽宾远在绝域,没有追究,将其使者放逐到县度(今帕米尔高原险隘),断绝关系不再往来。到成帝即位后,罽宾又派使者来朝贡献礼谢罪。汉朝打算派使者护送罽宾使者回国。
·
o
杜钦劝王凤说:“从前罽宾王阴末赴本是汉朝所立,后来终于背叛。恩德没有比立其为王更大的,罪恶没有比拘杀使者更大的,他们之所以不报答恩德,不畏惧诛杀,是自知地处绝远,汉兵不能到达。他们有求于汉朝时就卑辞谦恭,无求时就骄横傲慢,终究不可能真心归服。中国之所以与蛮夷交往,尽量满足其要求,是因为双方土地相邻,他们可能为寇。如今县度的险隘,不是罽宾军队能越过的;他们对汉朝的向往,不足以安定西域;即使不归附,也不能危害西域城邦。先前他们亲自违逆汉节,恶行暴露于西域,所以断绝关系;如今后悔过来朝,却没有王室亲属或显贵人物,所谓奉献者都是些商人贱民,想借机通商贸易,以进献为名,所以烦劳汉朝使者护送他们到县度,恐怕他们有名无实,欺骗汉朝。凡是派使者护送客人,目的是保护他们免受寇害。从皮山国(今新疆皮山)往南,要经过四五个不属于汉朝的国家,斥候士兵百余人,分五班夜里敲击刁斗警戒自卫,还时常遭到侵袭抢劫。用驴驮运粮食,需依赖沿途各国供给食物,才能维持。有的国家贫穷弱小无法供应,有的桀骜狡猾不肯供给,使者们拿着强大的汉朝符节,却饿在山谷之间,乞讨无门,离开一二十天,人畜就会倒毙旷野不得返回。还要经过大头痛山、小头痛山(帕米尔高原山名),赤土坡、身热坡(帕米尔高原山名),这些地方能使人身体发热,面无血色,头痛呕吐,驴马也都如此。又有三池盘、巨石阪道,窄处只有一尺六七寸宽,长者延伸三十里,下临深不可测的悬崖,行路人骑马步行互相扶持,用绳索牵引,走二千余里,才能到达县度。牲畜坠落,不到一半深谷就粉身碎骨;人坠落,同伴无法相救;险阻危害,不可胜言。圣王划分九州,制定五服(甸、侯、绥、要、荒),务求强盛中原,不求域外;如今派遣使者奉至尊之命,护送蛮夷商人,劳顿众多吏士,跋涉危难之路,耗损国家所依赖的人力物力去干无用之事,不是长久之计。使者既已接受符节,可以送到皮山国就回来。”于是王凤禀告成帝,采纳了杜钦的意见。罽宾国实际贪图汉朝的赏赐和贸易,其使者每隔几年才来一次。
o
汉成帝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
春季,二月,丁未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
·
·
三月:大赦天下囚徒。
·
·
冬季: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捕下狱,处死。
·
o
当时大将军王凤当权:成帝谦让,政事不由自己专断。成帝左右侍从曾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博学通达有奇才,成帝召见刘歆,听他诵读诗赋,非常
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春季,正月,乙丑日:悼考庙(汉宣帝父刘进之庙)发生火灾。
石显调任长信中太仆:俸禄为中二千石。石显失去靠山(元帝去世)后,权势旁落。于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或指张忠?)列举石显过去的罪恶上奏;石显及其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官。石显带着妻儿老小迁回原籍,途中忧愤交加,绝食而死。所有靠巴结石显得官的人,都被罢免。少府五鹿充宗被降职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被降职为雁门都尉。
司隶校尉涿郡人王尊上奏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或张忠?),明知石显等人专权擅势,作威作福,是国家的祸害,却不及时上奏予以惩罚,反而阿谀奉承,曲意顺从,附和下属,欺瞒主上,心怀奸邪,迷惑国家,没有大臣辅佐朝政的道义,这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这些事发生在陛下大赦之前。大赦之后,匡衡、张谭(或张忠?)举报石显,不陈述自己先前不忠的罪过,反而张扬先帝(元帝)任用导致国家倾危的小人,妄言‘百官畏惧石显,超过畏惧主上’;贬低君主,抬高臣下,这种话不该说,有失大臣体统!”于是匡衡深感恐惧,脱帽谢罪,交还丞相和乐安侯的印绶。成帝因为自己刚即位,不愿过分伤害大臣,就将王尊降职为高陵县令。然而群臣大多认为王尊做得对。匡衡沉默(嘿嘿)不安,每逢发生水旱灾害,就接连请求退休让位。成帝总是下诏书安慰挽留,不批准。
立原河间王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
有彗星出现在营室星座。
大赦天下。
壬子日:封舅父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父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关内侯爵位。
夏季,四月:黄色大雾弥漫四方。成帝下诏广泛征求公卿大夫的意见,要求直言不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人都认为:“这是阴气太盛侵犯阳气的征兆。高祖有规定,非功臣不得封侯。如今太后的几位弟弟都无功而封侯,这是外戚未曾有过的事,所以上天显示异常。”于是大将军王凤恐惧,上书请求退休,辞去官职。成帝下诏宽慰挽留,不准。
御史中丞东海人薛宣上书说:“陛下仁德深厚,然而祥和之气尚未凝聚,阴阳不调和,恐怕是因为官吏大多施行苛政。部刺史有的不遵守职责,举措行事全凭个人意志,过多干预郡县事务,甚至开私门,听信谗言阿谀之人,来挑剔官吏百姓的过错,连细微小事也责难呵斥,要求道义却不考虑实际能力;郡县之间互相逼迫,内部也互相刻薄,最终波及百姓。因此乡里缺乏宾客欢聚之乐,九族忘却骨肉相亲之恩,饮食周济急难的厚道日益衰微,送往迎来的礼节也不实行。人道不通畅就会阴阳阻塞,祥和之气不兴,未必不是这个原因。《诗经》说:‘人们丧失德行,因小过失结怨成仇。’俗语说:‘苛政之下无亲情,烦劳痛苦伤恩义。’在刺史奏报事务时,应明确告诫他们,让他们清楚地了解朝廷的根本要务。”成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八月:清晨,东方出现两个月亮重叠的景象(可能是大气光学现象)。
冬季,十二月:在长安南郊和北郊修建祭天祭地的祭坛,撤销甘泉(祭天)和汾阴(祭地)的祠庙,以及紫坛上的假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等物。
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春季,正月:撤销雍地五帝祭坛(五畤)和陈宝祠,这都是采纳了匡衡的建议。
辛巳日:成帝首次在长安南郊举行祭天典礼。大赦奉郊县(负责郊祀事务的县)和中都官(京师各官府)中判处耐罪(剃去鬓须服劳役)的囚徒;减免天下赋税,每人少缴四十钱(算四十)。
闰正月:选定渭城延陵亭部作为初陵(成帝陵址)。
三月,辛丑日:成帝首次在北郊祭祀后土神。
丙午日:立许氏为皇后。许皇后是车骑将军许嘉的女儿。元帝伤感母亲恭哀许皇后(许平君)在位时间短且遭霍氏毒害,所以挑选许嘉的女儿许配太子(成帝)。
成帝在做太子时:就以好色闻名;即位后,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挑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大将军(王凤)的武库令杜钦劝王凤说:“按古礼,天子一次娶九女,是为了广继嗣、重祖宗。即使妃嫔中有人死去或空缺也不再补充,是为了保养寿命、避免争宠。所以后妃有贞淑的德行,后代就有贤圣的君主;制度有威严的礼仪,君主就有长寿的福分。废弃古礼而不遵循,女子就无法满足(女德不厌);女子无法满足,寿命就难以达到高龄。男子五十岁,好色之心未衰;女子四十岁,容貌已不如前。以容貌衰退的女子侍奉色心未衰的男子,若不用礼制加以约束,那么问题的根源就无法挽救,而后会出现异常情况(争宠);出现异常情况,则正宫皇后自我猜疑,庶子们就会产生觊觎嫡位的心思。因此晋献公听信谗言,申生蒙受无罪之冤。如今圣主(成帝)正值盛年,尚未有嫡子,正专心向学,还未亲近后宫妃嫔。将军您辅佐朝政,应趁着这良好的开端,建立天子娶九女的制度,仔细挑选有德行道义的人家,寻求品性贤淑的女子,不必看重美色和歌舞技能,作为万世的根本大法。年少时要警戒的是女色,《小卞》诗篇(《诗经》讽刺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的创作,足以让人寒心。希望将军您常以此为忧!”王凤禀告太后,太后认为旧例没有这一条;王凤自己无力建立新制度,只能遵循旧例。王凤一向器重杜钦,所以把他安置在幕府,国家政事谋划常与杜钦商议,杜钦多次推荐名士,补救政事缺失;当时的好政令多出自杜钦的建议。
夏季:大旱。
汉成帝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春季,三月:大赦天下囚徒。
秋季:关内地区连降大雨四十多天。京城百姓惊恐,谣传大水将至;百姓奔逃踩踏,老弱哭喊,长安城内大乱。成帝亲临前殿,召见公卿商议。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皇上以及后宫可以登上御船,命令官吏百姓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群臣都赞同王凤的意见。只有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即使无道的国家,大水也不会淹没城郭;如今政治平和,没有战争,上下相安,怎么可能突然有大水一天之内涌来?这必定是谣言!不应让皇上登城,加重百姓的惊恐。”成帝才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查问结果,果然是谣言。成帝于是赞赏王商的坚定沉着,多次称赞他的建议;而王凤非常惭愧,懊悔自己失言。
成帝想将朝政专委于王凤:八月,下策书免去车骑将军许嘉的职务,命他以特进侯的身份参加朝会(夺其实权)。
张谭因荐举人才不实获罪:被免去御史大夫之职。
冬季,十月:任命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
十二月,戊申日(初一):发生日食。当天夜里,未央宫中发生地震。成帝下诏举荐贤良方正和能直言极谏的人士。杜钦和太常丞谷永上书应对,都认为是后宫受宠女子太多,嫉妒专宠,将会危害皇嗣的征兆。
越巂郡发生山崩。
汉成帝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
春季,正月,癸卯日:亳县(今河南商丘)坠落四颗陨石,肥累(今河北藁城)坠落两颗陨石。
·
·
撤销中书宦官(石显倒台后制度调整):首次设置尚书五人(加强外朝权力)。
·
·
三月,甲申日:任命左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丞相。
·
·
夏季:成帝将先前所举荐的直言之士全部召来,到白虎殿参加对策考试。当时成帝将朝政委托给王凤,议论者多把灾异归咎于王凤专权。谷永知道王凤正被重用,暗中想依附他,于是说:“如今四方夷族臣服,都成为汉朝的臣妾,北方没有荤粥(匈奴前身)、冒顿那样的祸患,南方没有赵佗、吕嘉那样的叛乱,三面边境安宁,没有战事的警报。诸侯王中最大的才食邑数县,由汉朝官吏控制其权柄,不得妄为,没有吴、楚、燕、梁等国那样的势力。百官盘根错节,亲疏互相牵制,皇亲国戚大臣有像申伯那样的忠诚,恭敬谨慎,小心畏惧,没有重合侯(莽通)、安阳侯(上官桀)、博陆侯(霍禹)那样的叛乱。这三方面(边境、诸侯、大臣)没有丝毫过失,我私下担心陛下会放过昭然若揭的明显过失(指后宫问题),忽视天地的明确警戒,听信昏暗不明的瞎话,归咎于无辜之人(指王凤),把灾异归因于政事(指王凤辅政),严重违背天意,这是最大的不可取。陛下若真能深刻体察愚臣之言,抑制沉溺女色之心,解除偏爱之心,奋扬天子刚毅的威严,公平地施行像天覆盖万物一样的恩泽,让后宫妃嫔得以轮流行幸,多接纳能生育的妇人,不论美丑,不论是否曾生育过,不论年龄大小。按常理推断,陛下能在出身微贱的后妃中得到继承人,反而是福气;能得到继承人,母亲出身并不算低贱。后宫的女官、使女中如有心意真诚的,可广泛求索于微贱之间,以顺应上天开导佑助之意,宽慰解除皇太后的忧虑和怨愤,向上帝谢罪消解谴责,那么继嗣就会繁衍增多,灾异也将停止!”杜钦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成帝把他们的奏章都拿给后宫看,提升谷永为光禄大夫。
·
·
夏季,四月:下雪(异常天气)。
·
·
秋季:桃树、李树结果(反季节现象)。
·
·
连降大雨十余日:黄河在东郡金堤(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
·
o
在此之前,清河都尉冯逡曾上奏说:“清河郡地处黄河下游,土壤松软易被冲坏,近来所以没有大灾害,是因为屯氏河通畅,分担了黄河的水流。如今屯氏河淤塞,灵鸣犊口(古黄河分水口)又更加不通畅,只剩一条黄河承受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终究不能宣泄洪水。如果遇上连绵大雨,十天不停,必然泛滥成灾。九河的故道,如今已湮灭难以查明,屯氏河刚淤塞不久,容易疏浚;而且它的河口地势高,用以分减水力,疏导方便,可以重新疏浚以辅助黄河,宣泄暴涨的洪水,防备异常情况。如果不预先修治,黄河北岸决口将危害四、五个郡,南岸决口将危害十多个郡,到那时再忧虑就晚了!”此事交给丞相、御史处理,他们奏请派遣博士许商去巡视,认为“目前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浚。”三年后,黄河果然在馆陶(今属河北)和东郡金堤决口,洪水泛滥兖州、豫州,流入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共淹没四郡、三十二县,洪水淹没土地十五万余顷,深处达三丈;毁坏官署、民房近四万所。
o
·
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应对黄河决口的策略粗疏不当,成帝严厉斥责他不尽职,尹忠自杀。成帝派大司农非调调拨均平钱粮给受灾各郡,派谒者二人征发河南郡以东地区的船只五百艘,迁移灾民到丘陵高地居住的共九万七千余人。
·
·
壬戌日:任命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
·
·
南山(终南山)一带盗贼傰宗等数百人危害官吏百姓:成帝下诏发兵一千人追捕,一年多未能擒获。有人劝大将军王凤说:“盗贼数百人在天子脚下,讨伐不能抓获,难以向四方夷族显示威势;只有挑选贤能的京兆尹才可解决。”于是王凤推荐前高陵县令王尊,征召为谏大夫,代理京辅都尉,代行京兆尹职权。十几天内,盗贼就被肃清;后正式任命为京兆尹。
·
·
成帝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再次上奏:“射声校尉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在蛮夷地区独断专行,不先正己身来给部下作表率,反而盗取所没收的康居国财物,告诫下属说:‘绝域之事不必复查。’这些事虽发生在赦令之前,但不宜再担任官职。”陈汤因此被免官。后来陈汤上书说:“康居王送来作人质的王子,不是真王子。”经查证,确实是王子。陈汤被捕下狱,应处死刑。
·
o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辩护说:“我听说楚国有子玉得臣(楚将),晋文公(因畏惧他)坐不安席;赵国有廉颇、马服君(赵奢),强大的秦国不敢窥视井陉关;近代汉朝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下侵犯沙漠以南。由此说来,克敌制胜的将领,是国家的爪牙,不可不重视。君子听到战鼓之声,就思念将帅之臣。我私下看到关内侯陈汤,先前斩杀郅支单于,威震百蛮,武功畅行西海,自汉朝建立以来,征伐域外的将领,从未有过这样的功绩。如今陈汤因上书所言不实获罪,被长期囚禁,久拖不决,执法的官吏想判他死罪。从前白起为秦国大将,南拔楚国郢都,北坑赵国赵括大军,因微小的过失,被赐死在杜邮;秦国百姓怜惜他,无不落泪。如今陈汤亲执兵器,席卷万里之外,浴血奋战,将功勋祭告祖庙,向上帝禀告胜利,披甲将士无不仰慕他的忠义。因上书言事不当而获罪,并无显赫的罪恶。《周书》说:‘记住人的功劳,忘记人的过失,这才是君主应有的气度。’犬马对人有了劳苦,尚且加以帷盖(埋葬)的报答,何况国家的功臣呢!我担心陛下忽略了战鼓之声,不体察《周书》的深意,而忘记了帷盖的恩施,像对待平庸之臣那样对待陈汤,最终听从狱吏的判决,让百姓耿耿于怀,产生像秦国百姓对白起那样的怨恨,这不是勉励为国死难之臣的做法啊!”
o
o
奏章呈上后:成帝释放了陈汤,剥夺爵位,贬为普通士兵(士伍)。
o
o
恰逢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包围:驿骑飞马上书朝廷,请求征发西域城邦各国和敦煌的军队救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官商议多日不能决定。王凤说:“陈汤多谋善策,熟悉外国事务,可以问他。”成帝在宣室召见陈汤。陈汤攻打郅支时中了风寒,双臂不能屈伸;陈汤入见,成帝下诏不必跪拜,把段会宗的奏章拿给他看。陈汤回答说:“我认为这事一定不必担忧。”成帝问:“为什么这么说?”陈汤说:“胡兵五人才能抵一个汉兵,为什么?兵器粗钝,弓弩不利。如今听说他们多少学了些汉人的技巧,但仍需三人抵一个汉兵。再说《兵法》上说:‘客兵需倍于主兵,然后才能势均力敌。’现在包围段会宗的敌兵人数不足以战胜他。请陛下不必忧虑!况且军队轻装一天可行五十里,重装一天行三十里。如今段会宗想征发城郭各国和敦煌的军队,需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这是所谓报仇的军队,不是救急的部队。”成帝问:“那怎么办?包围一定能解吗?估计何时能解?”陈汤知道乌孙军队是乌合之众,不能久攻,按惯例不过几天,于是回答说:“已经解围了!”他屈指计算日期,说:“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传来。”过了四天,军报送到,说包围已解。大将军王凤奏请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幕府大事都由陈汤决定。
o
汉成帝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
春季:杜钦向王凤推荐犍为人王延世,让他堵塞黄河决口。王凤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用长四丈(约9.2米)、大九围(直径约0.45米)的竹笼,装满小石块,用两条船夹载着沉入决口处。三十六天,河堤修成。
三月: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赏黄金百斤。
夏季,四月,己亥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成帝下诏要求公卿百官指出朝廷过失,不得隐讳。大赦天下。
光禄大夫刘向应对说:“四月接近五月,月亮出现的天象与孝惠帝时相同,太阳出现的天象与孝昭帝时相同,这种天象的预示恐怕对继嗣有害。”当时许皇后专宠,后宫很少能进见皇帝,朝廷内外都担忧皇帝没有子嗣,所以杜钦、谷永和刘向的应对都涉及此事。
成帝于是减省皇后(椒房)和嫔妃(掖廷)的费用:对服饰、车驾、各官署的开支以及制作、赏赐给外戚和群臣姬妾的物品,都恢复竟宁(元帝年号)以前的旧例。
许皇后上书自我陈述:认为:“时代不同,制度有异,长短相补,只要不超出汉制即可,细微末节未必完全相同。像竟宁年间与黄龙(宣帝年号)年间相比,难道互相效仿吗?主管家事的官吏不明白,现在一旦接受这样的诏令,将使妾连摇手都不行。假如妾想做某扇屏风放在某处,他们就会说:‘旧例没有。’妾有时不能得到所需,他们必定用诏书来约束妾了。这实在行不通,请陛下明察!按旧例,祭祀祖父母用一头牛(特牛),而妾的父亲戴侯(许广汉)、祖父敬侯(许延寿)都蒙恩得以用三牲(太牢)祭祀。如今应当遵循旧例,望陛下哀怜!现在官吏刚接到诏令宣读,就预先告诉妾以后要如何做,这不像对私人府第有所索取那样可以反复商量。那些约束妾的苗头,恐怕不合人情。请陛下深思!”成帝于是采纳谷永、刘向关于灾异根源在后宫的意思回复她,并且说:“官吏拘泥于法规,又哪里算得上过失!矫枉过正,古今同理。况且节省钱财,按旧例用特牛祭祀,对于皇后来说,正是为了扶助你的美德,增添你的荣耀。灾异的根源不除,灾变接连发生,祖宗尚且无人祭祀,还谈什么戴侯呢!古书上不是说吗:‘因为节俭而有过失的很少’,难道皇后真想追求奢侈吗?那我也应当效法孝武皇帝(汉武帝)了。那样的话,甘泉宫、建章宫就可以重新兴修了。孝文皇帝(文帝),是我的榜样。皇太后(王政君),是皇后现成的法度。假使皇太后在那个时候(指皇后之位)不如职责,现在受到亲近厚待,皇后又怎能逾越她呢!皇后应专心修养德行,以谦逊节俭为首要,为众嫔妃树立榜样,使她们有法可依!”
给事中平陵人平当上书说:“太上皇(刘邦之父)是汉朝的始祖,废除他的寝庙园是不对的。”成帝也因自己没有子嗣,便采纳了平当的意见。
秋季,九月:恢复太上皇的寝庙园。
下诏说:“如今死刑(大辟)的律条有一千多条,律令繁多,达一百多万字;附加的判例(奇请)、类推判案(它比),日益增多。连明白法律的人也不知所从,想让百姓明白,不也太难了吗!用这些来网罗无辜的百姓,使其夭折丧命,岂不令人悲哀!应商议减少死刑以及可以删除、简化、省并的律条,务必使律令明白易知,分条上奏!”当时主管官吏不能充分宣扬皇帝的旨意,只是摘取一些细微末节,草草列举几件事来搪塞诏令。
匈奴单于派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人来朝贡献:参加明年正月的朝贺。
汉成帝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
春季:伊邪莫演朝贡完毕回国时,自称想投降汉朝:“如果汉朝不接受我,我就自杀,绝不敢回匈奴。”使者上报,交公卿商议。议者中有人说:“应按旧例,接受他投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认为:“汉朝兴起以来,匈奴屡次为害边境,所以设立黄金爵位的奖赏来招降匈奴人。如今单于屈身称臣,列为北部藩属,派使者朝贺,没有二心。汉朝对待他们,应不同于过去。现在既然已接受单于朝贡的诚意,却又要收留他的逃亡之臣,这是贪图一个人的归降而失去整个匈奴的归附之心,收留有罪的臣子而断绝仰慕道义的君主。假使单于刚即位,想归附汉朝,不知利害深浅,私下派伊邪莫演假装投降以试探吉凶,我们若接受他,就损害了德义,挫伤了善行,使单于自己疏远我们,不再亲近边塞官吏;或者这是单于设下的反间计,想借此制造事端,我们若接受他,正合其计,使对方得以把错误推给我们而自己占理。这实在是关系边境安危的根源,军队行动的依据,不可不详察。不如不接受,以显示汉朝如日月般的诚信,抑制欺诈的阴谋,怀柔归附之心,这才妥当!”奏章呈上,成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派中郎将王舜去查问投降情况,伊邪莫演说:“我一时发狂,胡说罢了。”把他遣送回国。他回到匈奴后,官职如旧,单于不肯让他再见汉朝使者。
·
·
夏季,四月:楚国(封国)降冰雹,大如锅釜。
·
·
改封山阳王刘康为定陶王。
·
·
六月:成帝将他的所有舅父都封为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一天封侯,所以世人称之为“五侯”。
·
·
太后的母亲李氏:改嫁为河内人苟宾的妻子,生子苟参。太后想比照田蚡(武帝舅)的例子封苟参为侯。成帝说:“封田蚡,并不合正统(指非父族)。”于是任命苟参为侍中、水衡都尉。
·
·
御史大夫张忠上奏弹劾京兆尹王尊:暴虐傲慢。王尊因此被免官。官吏百姓大多称赞惋惜王尊。
·
o
湖县(今河南灵宝)三老(乡官)公乘兴等人上书为王尊辩护:“王尊治理京兆,处理繁剧,整顿混乱,诛杀暴徒,禁止邪恶,都是前所未有,名将所不及的;虽然正式任命为京兆尹,但并未受到格外的褒奖。如今御史大夫上奏说王尊‘伤害阴阳,给国家带来忧患’,没有秉承诏书的本意(指治理成效),引用了‘靖言庸违,象龚滔天’(《尚书》指空谈不做,貌恭心傲)的话来指责他。追究根源,是出于御史丞杨辅,此人素与王尊有私怨,外表假借公事提出此议,罗织罪名上奏,逐渐加以诬陷,臣等私下深感痛心。王尊修身洁己,砥砺节操,一心为公,敢于讽刺权贵将相,诛杀恶霸豪强,消灭难以制服的盗贼,解除国家的忧患,功劳显着,职责完成,威信未失,实在是国家的得力爪牙、御敌的功臣。如今一旦无辜受制于仇人之手,被诋毁欺骗的文书所伤害,上不能因功抵罪,下不能在公堂(棘木指法庭)上受审,独自被仇家的片面之词掩盖,蒙受共工(传说中凶人)那样的恶名,无处伸冤诉苦。王尊因京师混乱,群盗并起,被选贤征用,从家中起用为九卿。贼乱既除,豪强伏法,却立刻因谗言巧语被废黜。同一个王尊,三年之间,忽而被认为贤能,忽而被认为奸佞,岂不是太严重了吗!孔子说:‘爱他就希望他活,恨他就希望他死,这是迷惑。’‘像水那样渗透的谗言不行于朝,才称得上明察。’希望陛下将此事交给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评定王尊平素的品行!作为人臣而‘伤害阴阳’,是应处死的罪;‘靖言庸违’,是应流放诛杀的刑。如果真如御史奏章所说,王尊就该伏法于宫阙之下,流放到无人之地,不能苟且免死;而推荐任用王尊的人,也应承担荐举不当的罪责,不可不了了之。如果不像奏章所说,而是舞文弄法深加诋毁来陷害无罪之人,也应当加以诛罚,以惩戒谗贼之口,杜绝欺诈之路。请圣明的陛下详察,使是非黑白分明!”
o
o
奏章呈上后:成帝又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
o
·
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接连起兵互相攻打。牂柯太守请求发兵诛杀兴等人。议者认为道路遥远不能攻打,于是派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持符节前往调解。兴等人不服从命令,刻制汉朝官吏的木像,立在道旁,用箭射它。
·
o
杜钦劝大将军王凤说:“蛮夷王侯轻视汉使,不畏惧国威,恐怕议者怯懦(选耎),又坚持和解;太守观察动静如有变故才上报。这样,又拖延一段时间,蛮夷王侯得以收聚部众,巩固其阴谋,党羽增多,各怀怨愤不能克制,必然互相残杀。等到他们自知罪恶已铸成,便会疯狂侵犯郡守、都尉,逃到遥远湿热有毒草的地方;那时即使有孙武、吴起那样的将领,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如同跳入水火,一去就焦烂淹没,智勇无处施展。如果屯田驻守,费用将不可估量。应该趁他们罪恶未成,还未怀疑汉朝会加以诛杀,暗中命令邻近各郡的太守、都尉操练兵马,大司农预先调运粮食到要害之处,挑选称职的太守前往。趁秋凉时节进兵,诛杀其中尤其不守规矩的王侯。如果认为那是不毛之地,无用的百姓,圣王不必劳烦中原,就应撤销牂柯郡,放弃那里的百姓,断绝与那些王侯的往来不再通使。如果认为先帝(武帝)所建立的基业、累世的功勋不可毁坏,也应趁祸患萌芽,及早断绝。等到已形成气候再派军队征讨,那么百姓就要遭殃了。”王凤于是推荐金城郡司马、临邛人陈立为牂柯太守。
o
o
陈立到达牂柯:晓谕告示夜郎王兴,兴不服从命令。陈立请求诛杀他,未得朝廷回复。他便率领几十名随从巡视属县,到达兴的封国且同亭,召见兴。兴带领几千人前往且同亭,由几十位部落酋长(邑君)陪同进见陈立。陈立历数他的罪责,随即将其斩首。酋长们说:“将军诛杀无道之人,为民除害,请让我们出去告知部众!”把兴的头拿出来给部众看,部众都放下武器投降。钩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惊恐惧,献上粮食千斛、牛羊犒劳官吏士兵。陈立返回郡府。
o
o
兴的岳父翁指:与其子邪务收集残兵,胁迫周围二十二个部落造反。到了冬天,陈立奏请招募各部落夷人,与都尉、长史分头率兵进攻翁指等。翁指据守险要构筑堡垒,陈立派奇兵切断其粮道,施反间计引诱其部众。都尉万年说:“战事久拖不决,费用难以供给。”独自率兵进攻。战败退走,奔向陈立军营。陈立大怒,呵斥万年并下令阻止他退入。都尉万年只好回军再战,陈立率兵救援。当时天旱,陈立断绝了翁指的水源。蛮夷共同斩杀了翁指,拿着他的头出来投降。西夷地区于是平定。
o
汉成帝河平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
春季,正月:楚王刘嚣来朝。
·
·
二月,乙亥日:下诏因刘嚣素来品行纯正,特加褒奖显扬,封其子刘勋为广戚侯。
·
·
丙戌日: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一带)发生地震,山体崩塌,堵塞了长江(岷江)水流,江水倒流。
·
·
秋季,八月,乙卯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
·
·
成帝因宫廷藏书(中秘书)散失颇多:派谒者陈农到全国各地搜求失传的书籍。下诏命光禄大夫刘向校勘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勘占卜历算书(数术),侍医李柱国校勘医药养生书(方技)。每校完一书,刘向就分列篇目,摘录内容大意,写成书录呈报成帝。
·
o
刘向因王氏家族权势太盛:而成帝正喜好《诗经》、《尚书》等古文经,刘向便依据《尚书·洪范》篇,汇集上古以来,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祥瑞、灾异的记载,推究历史事件,联系祸福,说明占卜应验的情况,分类排列,各有条目,共十一篇,书名为《洪范五行传论》,呈奏成帝。成帝心里明白刘向忠心精诚,是为了王凤兄弟才着此书的;然而终究不能剥夺王氏的权力。
o
·
黄河再次在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决口:洪水流入济南郡、千乘郡,毁坏程度是建始四年那次的一半。朝廷再次派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共同治理,六个月才完工。又赏赐王延世黄金百斤。参加治河的士卒,凡不受雇价(平贾)的,登记为服外徭役六个月。
·
汉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
春季,正月:匈奴单于来朝见。
·
·
大赦天下囚徒。
·
·
三月,癸丑日(初一):发生日食。
·
·
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是亲家(连昏):他的郡内发生灾害,丞相王商查办此事。王凤替杨肜求情,王商不听,最终奏请罢免杨肜。奏章果然被搁置(寝)未下发。王凤因此怨恨王商,暗中搜求他的短处,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说“王商与父亲的婢女通奸;他妹妹淫乱,家奴杀了她的奸夫,怀疑是王商教唆的。”成帝认为这是暧昧不明的过失,不足以伤害大臣。王凤坚持争辩,将此事交给司隶处理。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素来奸佞乖巧,又上书极力诋毁王商。主管官吏奏请将王商逮捕,交付诏狱。成帝素来器重王商,知道张匡所言多险恶不实,批示说:“不准追究!”王凤仍坚持追究。
·
·
夏季,四月,壬寅日:下诏收缴王商的丞相印绶。王商被免相三天后,病发,吐血而死。谥号为戾侯。王商的子弟亲属中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等官职的,都被调出京师任地方官,没有一人能留在宫中给事或宿卫。主管官吏奏请撤销王商的封国食邑;成帝下诏:“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
·
·
成帝在做太子时:曾向莲勺人张禹学习《论语》,即位后,赐张禹关内侯爵位,任命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张禹与王凤同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多次称病,上书请求退休,想避开王凤;成帝不准,对他更加优待。
·
·
六月,丙戌日:任命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
·
·
庚戌日:楚孝王刘嚣去世。
·
·
当初,汉武帝通西域: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自以为地处绝远,汉兵不能到达,独独不肯臣服,多次劫杀汉使。很久以后,汉使文忠与容屈国王的儿子阴末赴合谋攻杀罽宾王;立阴末赴为罽宾王。后来军候赵德出使罽宾,与阴末赴失和;阴末赴用铁链锁住赵德,杀死副使以下七十余人,派使者上书谢罪。孝元帝因罽宾远在绝域,没有追究,将其使者放逐到县度(今帕米尔高原险隘),断绝关系不再往来。到成帝即位后,罽宾又派使者来朝贡献礼谢罪。汉朝打算派使者护送罽宾使者回国。
·
o
杜钦劝王凤说:“从前罽宾王阴末赴本是汉朝所立,后来终于背叛。恩德没有比立其为王更大的,罪恶没有比拘杀使者更大的,他们之所以不报答恩德,不畏惧诛杀,是自知地处绝远,汉兵不能到达。他们有求于汉朝时就卑辞谦恭,无求时就骄横傲慢,终究不可能真心归服。中国之所以与蛮夷交往,尽量满足其要求,是因为双方土地相邻,他们可能为寇。如今县度的险隘,不是罽宾军队能越过的;他们对汉朝的向往,不足以安定西域;即使不归附,也不能危害西域城邦。先前他们亲自违逆汉节,恶行暴露于西域,所以断绝关系;如今后悔过来朝,却没有王室亲属或显贵人物,所谓奉献者都是些商人贱民,想借机通商贸易,以进献为名,所以烦劳汉朝使者护送他们到县度,恐怕他们有名无实,欺骗汉朝。凡是派使者护送客人,目的是保护他们免受寇害。从皮山国(今新疆皮山)往南,要经过四五个不属于汉朝的国家,斥候士兵百余人,分五班夜里敲击刁斗警戒自卫,还时常遭到侵袭抢劫。用驴驮运粮食,需依赖沿途各国供给食物,才能维持。有的国家贫穷弱小无法供应,有的桀骜狡猾不肯供给,使者们拿着强大的汉朝符节,却饿在山谷之间,乞讨无门,离开一二十天,人畜就会倒毙旷野不得返回。还要经过大头痛山、小头痛山(帕米尔高原山名),赤土坡、身热坡(帕米尔高原山名),这些地方能使人身体发热,面无血色,头痛呕吐,驴马也都如此。又有三池盘、巨石阪道,窄处只有一尺六七寸宽,长者延伸三十里,下临深不可测的悬崖,行路人骑马步行互相扶持,用绳索牵引,走二千余里,才能到达县度。牲畜坠落,不到一半深谷就粉身碎骨;人坠落,同伴无法相救;险阻危害,不可胜言。圣王划分九州,制定五服(甸、侯、绥、要、荒),务求强盛中原,不求域外;如今派遣使者奉至尊之命,护送蛮夷商人,劳顿众多吏士,跋涉危难之路,耗损国家所依赖的人力物力去干无用之事,不是长久之计。使者既已接受符节,可以送到皮山国就回来。”于是王凤禀告成帝,采纳了杜钦的意见。罽宾国实际贪图汉朝的赏赐和贸易,其使者每隔几年才来一次。
o
汉成帝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
春季,二月,丁未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
·
·
三月:大赦天下囚徒。
·
·
冬季: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捕下狱,处死。
·
o
当时大将军王凤当权:成帝谦让,政事不由自己专断。成帝左右侍从曾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博学通达有奇才,成帝召见刘歆,听他诵读诗赋,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