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魏纪二】-《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起于癸卯年(公元223年),止于乙巳年(公元225年),共五年。

  魏文帝黄初四年(癸卯,公元223年)

  春季,正月: 魏国大将曹真派遣张合击败吴国军队,夺取并占据了江陵城外的江心洲。

  二月: 蜀汉丞相诸葛亮抵达永安(白帝城)。

  魏将曹仁率领数万步骑兵进攻濡须口。他先放出风声说要向东攻打羡溪,吴将朱桓于是分兵赶赴羡溪。等朱桓的兵一走,曹仁立即率主力直扑濡须。朱桓得知消息,急忙派人追回派往羡溪的军队,但援兵还没回来,曹仁的大军已经突然杀到。当时朱桓身边及部下士兵仅有五千人,将领们都十分恐惧。朱桓鼓励他们说:“两军交战,胜负关键在将领的指挥,不在兵力的多少。诸位认为曹仁用兵打仗的本领,能和我朱桓相比吗?兵法上所说的‘进攻方需要两倍于防守方的兵力’,是指双方都在平原,没有城池可守,而且双方士兵的勇气和怯懦程度相当的情况。如今曹仁既算不上智勇双全,他的士兵又很胆怯,再加上千里跋涉而来,人马疲惫困顿。我和诸位共同据守这座高大的城池,南临长江,北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何况是曹仁这些人呢!”于是朱桓偃旗息鼓,对外示弱以引诱曹仁。

  曹仁派他的儿子曹泰直接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人乘油布覆盖的快艇(油船)偷袭江心洲。江心洲是朱桓部队官兵家眷所在的地方。魏国谋士蒋济劝谏说:“敌军占据西岸,把战船排列在长江上游,而我军却要深入江心洲作战,这简直是自己踏入地狱,是走向灭亡的死路啊!”曹仁不听,自己率一万人留守橐皋(tuó gāo),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

  朱桓派其他将领攻击常雕等人,自己亲自抵御曹泰。曹泰战败,烧毁营寨撤退。朱桓乘胜斩杀了常雕,生擒王双,在战场上杀死和淹死的魏军有一千多人。

  先前,吕蒙病重时,吴王孙权问他:“万一您一病不起,谁能接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过人,做事严谨,我认为他可以胜任。”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姐姐的儿子,本姓施,朱治收为养子,当时任昭武将军。吕蒙去世后,孙权授予朱然符节,镇守江陵。

  等到曹真等人包围江陵,击败吴将孙盛,孙权派诸葛瑾等率兵前去解围,又被魏将夏侯尚击退。江陵内外交通断绝,守城士兵很多患上浮肿病,能作战的只剩下五千人。曹真等人堆起土山,挖掘地道,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立起楼台(楼橹),弓箭像雨点般射向城中,守军将士都大惊失色;只有朱然泰然自若,毫无惧意,他不断激励官兵,寻找魏军的破绽,出击攻破了魏军两座营寨。魏军包围江陵长达六个月,江陵县令姚泰负责防守北门,看到城外敌军强大,城内兵少,粮食又快吃光,担心守不住,图谋作内应,被朱然发觉后处死。

  当时长江水浅河窄,夏侯尚打算乘船率步骑兵进入江心洲驻扎,架设浮桥,方便南北往来。许多参与讨论的魏国官员都认为江陵城一定能攻克。大臣董昭上疏反对说:“武皇帝(曹操)智勇过人,用兵时仍对敌人十分警惕,不敢像现在这样轻敌冒进。军队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