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伸桥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一场更加隐蔽、却同样致命的战争已经悄然降临西山。皇太极在正面战场受挫后,果然将利刃转向了阴影之中。
西山第三发电厂,深夜。
哨兵小李端着新式的后装步枪,在厂区外围例行巡逻。夜风带着凉意,远处工坊区的轰鸣声也减弱了许多。就在他走过一片堆放煤炭的货场时,脚下似乎绊到了什么,发出细微的声。
小李立刻警觉地举枪低喝。
黑暗中没有任何回应。他小心翼翼地上前查看,借着月光,发现地上散落着几块看似普通的煤炭,但其中一块的断面却闪烁着不自然的金属光泽。他用刺刀拨弄了一下,脸色骤变——那里面竟然填充着黑色的火药,一根几乎看不见的引线隐藏在煤堆深处!
有奸细!小李立刻鸣枪示警,尖锐的枪声划破夜空。
几乎在同一时间,西山至河口集的铁路线上,一队巡道工在检查铁轨时,发现几处关键连接部位的鱼尾板螺栓被人为拧松,若非及时发现,下一趟通过的列车极有可能脱轨倾覆。
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来自格物院。一名负责文书抄录的书记员,在深夜潜入技术资料库,试图用最原始的方式——强记关键数据,然后默写带出——来窃取机枪的冷却系统设计参数时,被轮值的格物院学员发现。经过沈墨的突击审讯,此人供认不讳,他早已被潜伏在京城的建虏细作重金收买。
伯爷,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沈墨在向林枫汇报,脸色铁青,敌人的渗透无孔不入,目标明确指向我们的能源、交通和核心技术。他们现在可能还无法直接窃取图纸,但这种靠人力记忆关键参数的方式,同样危险。若非我们提前加强了巡逻和内部监督,后果不堪设想。
林枫看着桌上摆放的物证——那内部填充火药的,被拧松的螺栓,眼神冰冷。
皇太极这是想把我们的根基掏空。林枫的声音带着寒意,他以为躲在暗处,我们就拿他没办法了?
面对这来自阴影的威胁,林枫的反应迅速而坚决。他深知,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其脆弱性与其先进性并存。
是时候构建我们自己的了。林枫对沈墨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第一,成立 西山内卫部队 ,由你直接指挥,独立于军队系统之外,专职负责核心厂矿、科研机构、交通枢纽及各级官员的内部安保与反间谍工作。授予你们临机决断之权。
第二,推行 身份识别与等级权限制度 。制作不同颜色和编号的身份铭牌、通行证,严格划定保密区域。核心区域实行双人同行制,互相监督。
第三,在关键区域,如发电厂、兵工厂、格物院核心实验室、铁路调度中心,安装由格物院最新试制的 电铃警报系统和强光探照灯。虽然简陋,但比单纯人力巡逻更可靠。
第四,启动 忠诚审查与交叉监督计划 。对所有接触核心机密的人员,进行新一轮背景核查。建立小组内部互相监督机制,匿名举报通道,并对异常行为进行记录分析。
这些措施,许多概念都超越了时代,沈墨听得心领神会,同时又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仅仅防御是不够的。林枫深知,最好的防御永远是进攻。他要将皇太极派来的这些,连根斩断。
的力量被全面激活。在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辅助下,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撒开。
通过分析被捕细作的行动轨迹、社交网络、资金往来,甚至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和生活习惯,迅速锁定了数个可疑的节点——河口集的两家货栈、京城的一家皮货商行、甚至宣府镇的一家车马店。
放长线,钓大鱼。林枫指示沈墨,暂时不要惊动这些据点,严密监控,摸清他们的人员、联络方式和行动计划。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几条小鱼,而是他们整张情报网,乃至他们与关外的联络渠道。
机会很快到来。内卫部队监控到,河口集的隆昌货栈老板,近期与几个陌生面孔接触频繁,并接收了一批来自关外的。沈墨判断,这可能是一次重要的人员或物资输送。
林枫决定收网。
命令特战营配合行动,要快,要狠,不留任何隐患。
月黑风高夜,数十名内卫和特战营士兵如同鬼魅,同时扑向河口集的隆昌货栈以及京城、宣府的目标。行动干净利落,大部分目标在睡梦中就被制服。在隆昌货栈的地窖里,士兵们搜出了尚未转移的炸药、几套八旗军的服饰以及数封用密语书写的信件。
经过连夜突击审讯,一个覆盖北直隶部分区域、试图长期潜伏并伺机破坏的建虏间谍网络浮出水面。其首领,赫然是货栈老板,一个在河口集潜伏了五年之久的建虏镶白旗包衣!
当林枫拿到完整的口供和物证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
这只是冰山一角。他对沈墨说,皇太极在我们身上吃了这么大的亏,绝不会只派这一张网。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走到那面巨大的情报地图前,拿起代表已清除威胁的红色图钉,钉在了河口集、京城和宣府的位置上。地图上,还有许多未知的阴影区域。
把这批犯人的下场,以及我们缴获的物证,有选择地公布出去。林枫命令道,既要震慑那些还在潜伏的宵小,也要让皇太极知道,他的把戏,我们一清二楚。
无声的战场,第一次交锋以西山的完胜告终。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林枫知道,随着西山的力量不断壮大,来自暗处的窥探与破坏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
他必须让自己的更坚固,让自己的更锋利。这场隐藏在光明之下的战争,将与他推动的科技革命和制度变革一样,成为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
西山第三发电厂,深夜。
哨兵小李端着新式的后装步枪,在厂区外围例行巡逻。夜风带着凉意,远处工坊区的轰鸣声也减弱了许多。就在他走过一片堆放煤炭的货场时,脚下似乎绊到了什么,发出细微的声。
小李立刻警觉地举枪低喝。
黑暗中没有任何回应。他小心翼翼地上前查看,借着月光,发现地上散落着几块看似普通的煤炭,但其中一块的断面却闪烁着不自然的金属光泽。他用刺刀拨弄了一下,脸色骤变——那里面竟然填充着黑色的火药,一根几乎看不见的引线隐藏在煤堆深处!
有奸细!小李立刻鸣枪示警,尖锐的枪声划破夜空。
几乎在同一时间,西山至河口集的铁路线上,一队巡道工在检查铁轨时,发现几处关键连接部位的鱼尾板螺栓被人为拧松,若非及时发现,下一趟通过的列车极有可能脱轨倾覆。
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来自格物院。一名负责文书抄录的书记员,在深夜潜入技术资料库,试图用最原始的方式——强记关键数据,然后默写带出——来窃取机枪的冷却系统设计参数时,被轮值的格物院学员发现。经过沈墨的突击审讯,此人供认不讳,他早已被潜伏在京城的建虏细作重金收买。
伯爷,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沈墨在向林枫汇报,脸色铁青,敌人的渗透无孔不入,目标明确指向我们的能源、交通和核心技术。他们现在可能还无法直接窃取图纸,但这种靠人力记忆关键参数的方式,同样危险。若非我们提前加强了巡逻和内部监督,后果不堪设想。
林枫看着桌上摆放的物证——那内部填充火药的,被拧松的螺栓,眼神冰冷。
皇太极这是想把我们的根基掏空。林枫的声音带着寒意,他以为躲在暗处,我们就拿他没办法了?
面对这来自阴影的威胁,林枫的反应迅速而坚决。他深知,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其脆弱性与其先进性并存。
是时候构建我们自己的了。林枫对沈墨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第一,成立 西山内卫部队 ,由你直接指挥,独立于军队系统之外,专职负责核心厂矿、科研机构、交通枢纽及各级官员的内部安保与反间谍工作。授予你们临机决断之权。
第二,推行 身份识别与等级权限制度 。制作不同颜色和编号的身份铭牌、通行证,严格划定保密区域。核心区域实行双人同行制,互相监督。
第三,在关键区域,如发电厂、兵工厂、格物院核心实验室、铁路调度中心,安装由格物院最新试制的 电铃警报系统和强光探照灯。虽然简陋,但比单纯人力巡逻更可靠。
第四,启动 忠诚审查与交叉监督计划 。对所有接触核心机密的人员,进行新一轮背景核查。建立小组内部互相监督机制,匿名举报通道,并对异常行为进行记录分析。
这些措施,许多概念都超越了时代,沈墨听得心领神会,同时又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仅仅防御是不够的。林枫深知,最好的防御永远是进攻。他要将皇太极派来的这些,连根斩断。
的力量被全面激活。在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辅助下,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撒开。
通过分析被捕细作的行动轨迹、社交网络、资金往来,甚至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和生活习惯,迅速锁定了数个可疑的节点——河口集的两家货栈、京城的一家皮货商行、甚至宣府镇的一家车马店。
放长线,钓大鱼。林枫指示沈墨,暂时不要惊动这些据点,严密监控,摸清他们的人员、联络方式和行动计划。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几条小鱼,而是他们整张情报网,乃至他们与关外的联络渠道。
机会很快到来。内卫部队监控到,河口集的隆昌货栈老板,近期与几个陌生面孔接触频繁,并接收了一批来自关外的。沈墨判断,这可能是一次重要的人员或物资输送。
林枫决定收网。
命令特战营配合行动,要快,要狠,不留任何隐患。
月黑风高夜,数十名内卫和特战营士兵如同鬼魅,同时扑向河口集的隆昌货栈以及京城、宣府的目标。行动干净利落,大部分目标在睡梦中就被制服。在隆昌货栈的地窖里,士兵们搜出了尚未转移的炸药、几套八旗军的服饰以及数封用密语书写的信件。
经过连夜突击审讯,一个覆盖北直隶部分区域、试图长期潜伏并伺机破坏的建虏间谍网络浮出水面。其首领,赫然是货栈老板,一个在河口集潜伏了五年之久的建虏镶白旗包衣!
当林枫拿到完整的口供和物证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
这只是冰山一角。他对沈墨说,皇太极在我们身上吃了这么大的亏,绝不会只派这一张网。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走到那面巨大的情报地图前,拿起代表已清除威胁的红色图钉,钉在了河口集、京城和宣府的位置上。地图上,还有许多未知的阴影区域。
把这批犯人的下场,以及我们缴获的物证,有选择地公布出去。林枫命令道,既要震慑那些还在潜伏的宵小,也要让皇太极知道,他的把戏,我们一清二楚。
无声的战场,第一次交锋以西山的完胜告终。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林枫知道,随着西山的力量不断壮大,来自暗处的窥探与破坏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
他必须让自己的更坚固,让自己的更锋利。这场隐藏在光明之下的战争,将与他推动的科技革命和制度变革一样,成为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