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砚底沉星五十年,茶烟绕鬓话从前。
梅枝未改旧时影,剑穗犹存故岁绵。
曾向苍溟赊月色,今于浅院数流泉。
人间最是情难老,花在枝头人在筵。
一、砚池星影
小满的晨光漫过窗棂,落在案头的端砚上。林骁正用星蓝花瓣蘸着晨露研墨,墨锭在砚池里转着圈,泛起细碎的银辉——是苏毅骁新寄来的“星陨墨”,里面掺了极细的白矮星碎屑,研开时自带星光。
“慢着点研,别把砚台磨花了。”苏约端着个青瓷盘进来,盘里摆着几样精致的茶点,最上面的梅花酥捏得活灵活现,是小丫头跟着星港的点心师傅学做的。“这砚台的纹路里,还卡着去年的梅蕊呢,你忘了?”
林骁停下动作,果然在砚池边缘的云纹里,看到片干枯的粉白花瓣。那是去年落梅时节,苏约研墨时不小心掉进去的,他舍不得清理,就那么留到了现在。“你看这花瓣,”他用指尖轻轻挑出,“比星港博物馆里的标本还精神。”
案头摊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是林骁昨晚写的字:“星历36年,与约约初遇于黑渊星港,她发间别着星蓝花,像把星星别在了头上。”字迹苍劲,却在“约约”二字处格外轻柔,墨色里还透着淡淡的蓝——是用星蓝花汁调的。
“这字比当年在战俘营写的工整多了。”苏约拿起宣纸对着光看,纸页边缘有处小小的虫蛀,像个圆圆的星子。“那时你用烧焦的树枝在墙上写字,我总笑你‘字比蚀能者的炮弹还歪’。”她忽然从案头的铁盒里翻出块烧焦的木块,是当年那截树枝的残骸,上面还留着浅浅的刻痕。
砚台旁边压着张旧照片,是“启明号”全体船员的合影。年轻的林骁站在最左,肩上扛着能量剑,剑穗上的星蓝花格外显眼;苏约站在他身边,白大褂的口袋里露出半截药箱带,发间别着朵真的星蓝花——是阿澈偷偷给她别上的。
“阿澈拍照时总爱喊‘看星星’,”林骁用指尖点着照片里的星空背景,“其实那天根本没星星,是他用能量灯照的,说‘要让咱们永远活在星光里’。”他忽然往砚池里滴了滴星核水,墨汁里的星屑顿时活了过来,像把揉碎的银河沉在了池底。
窗外的梅枝在风中轻摇,影落砚池,与星屑交叠成一幅流动的画。林骁望着砚底的星影,忽然觉得这方砚台不是石头做的,是用岁月的碎片熔的——里面有战火灼过的温度,有花汁浸过的甜香,还有此刻晨光落在墨上的暖。
二、茶灶温岁
午后的阳光带着慵懒的暖,苏约在厨房的土灶上炖着星蓝花茶。灶膛里烧的是去年的梅枝,火苗舔着柴薪,发出“噼啪”的轻响,把灶台上的铜壶熏得发亮——那铜壶是当年“启明号”的行军壶,壶身上的“守界者”三个字已被烟火熏得发黑,却依旧清晰。
“茶里别放太多蜜,”林骁抱着捆新劈的梅柴进来,柴块上还沾着新鲜的绿苔,“小丫头上次喝了说‘甜得像爷爷的情话’。”他把柴塞进灶膛,火星子溅起来,映得他鬓角的白发格外亮,像落了层星屑。
灶台上的粗瓷碗里,盛着刚剥好的星核仁,是苏毅骁托人捎来的,说“比当年的能量棒还补”。苏约往茶里撒了把,茶汤顿时泛起淡紫的光,像把星子溶在了水里。“你还记得星历38年的暴风雪吗?”她用长柄勺轻轻搅着茶,“你把最后一块星核糕给了我,自己嚼了三天树皮。”
林骁靠在门框上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那树皮哪有你做的能量饼好吃。”他忽然从灶台下拖出个旧木箱,里面是些保存完好的能量饼干,包装纸上印着的“启明号特供”早已褪色,却是当年苏约亲手做的,每块饼干上都捏着个小小的花形。
茶灶的缝隙里,卡着片小小的布角,是苏约当年的白大褂碎片。那年她在厨房给伤员熬药,不小心被灶火燎了衣角,林骁捡了块碎布,一直卡在灶缝里,说“要让烟火永远记得你的味道”。
“毅骁说这茶能治老寒腿,”苏约把炖好的茶倒进粗瓷碗,茶汤表面浮着层细密的泡沫,像星星的光晕,“他还说,这土灶比星港的营养舱管用,因为‘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厨房的窗台上,摆着个小小的陶偶,是小远捏的:两个老人坐在茶灶前,手里各端着碗茶,旁边写着“爷爷奶奶的茶”。陶偶的脸上都带着笑,眼睛是用星蓝花籽嵌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林骁拿起陶偶对着光看,忽然想起星历40年,他背着受伤的苏约穿过焦土,她趴在他背上说“等有了家,我要天天给你炖茶”。那时的风很冷,却吹不散她话里的暖。
茶烟从灶膛里漫出来,混着梅香绕在两人鬓边。苏约往林骁碗里又添了些蜜,轻声说:“你看这茶烟,多像当年在舰桥,你给我暖手时呵出的气。”
三、檐下星灯
暮色漫过院墙时,林骁在檐下挂起盏星灯。灯是竹骨糊纸做的,纸上画着星蓝花和梅花,是小丫头和小远合作的手笔,灯芯是块磨圆的星核碎片,亮起来时像颗跳动的星子。
“灯绳得系成蝴蝶结,”苏约搬来张竹凳垫脚,帮他调整灯的高度,“你忘了?当年在‘启明号’挂圣诞灯,你系的死结解了半宿。”她的指尖划过灯纸上的花影,忽然想起星历39年的除夕,全舰的人挤在驾驶舱,用能量灯拼了个大大的“家”字,阿澈还把她和林骁的手按在了“家”字的中心。
檐角的风铃响了,是用“启明号”的废弃零件做的,风一吹就发出“叮铃”的轻响,像当年舰桥的通讯器在传信。林骁用手接住晃动的灯绳,忽然发现绳子上缠着圈红绸——是苏约的头发编的,那年她剪了长发,说“要让绳子永远记得我的温度”。
灯影落在院中的石桌上,与梅影交叠成一幅画。桌上摆着套旧茶具,是当年阿澈送的,茶杯上的星蓝花已被岁月磨浅,却依旧能看出是阿澈笨拙的手笔。“阿澈总说‘喝茶得用带花的杯子’,”苏约往杯里倒了些冷茶,“他还说,等战争结束,要给咱们烧一窑带星星的碗。”
林骁从屋里抱出床旧棉被,搭在竹椅上——被面是用星舰的帆布改的,上面补着块梅花补丁,是苏约用阿澈送的最后一块星蓝花线绣的。“这被子比星港的羽绒被暖和,”他拍了拍被面,“里面裹着的风,都是从‘启明号’的舷窗里钻进来的。”
远处的星港传来晚归的鸣笛,悠长而温柔。苏约往星灯里添了些能量液,灯光顿时亮了几分,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石阶上。“你看那灯影里的花,”她指着纸上的星蓝花,“多像当年在黑渊星系,你用能量剑给我画的花,剑光里都带着甜。”
林骁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金属牌,是用“启明号”的舱门碎片做的,上面刻着“林骁 苏约”,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他把牌子挂在灯绳上,金属牌在灯光里晃出细碎的光,像颗小小的心。
“这灯不用吹,”他握住苏约的手,掌心的温度漫过来,“星核芯能亮一整夜,像咱们的日子,永远有光。”
四、新岁叠旧
次日清晨,小丫头和小远踩着露水跑来,手里捧着束新摘的星蓝花。“爷爷奶奶快看,花上有星星!”小丫头举着花喊,花瓣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泛着七彩的光,像缀了圈碎钻。
林骁把花插进案头的青瓷瓶,瓶里的水还是昨晚的茶汤,带着淡淡的甜。苏约则把小远画的新画贴在墙上,画上是檐下的星灯,灯影里有两个小人在喝茶,旁边写着“永远的家”。
“爷爷的字比上次好看了!”小远指着案头的宣纸,上面是林骁今早写的:“星历86年,与约约守着小院,梅花开得正好,茶烟里都是星星的味道。”墨色里的星蓝花汁,在阳光下透着浅浅的蓝。
苏约往茶灶里添了最后一块梅柴,火苗渐渐弱下去,却把墙上的画影映得格外暖。她忽然发现,画里的星灯绳上,小远偷偷画了个小小的金属牌,像极了林骁挂在灯上的那块。
林骁望着檐下依旧亮着的星灯,忽然觉得这三佰叁拾章的岁月,从来不是靠笔墨和茶烟记住的——是靠灶膛里的梅柴,是靠灯影里的花,是靠彼此眼里,那点永远不会熄灭的光。而新的故事,就像小丫头手里的星蓝花,在晨光里,开得正好。
砚底沉星五十年,茶烟绕鬓话从前。
梅枝未改旧时影,剑穗犹存故岁绵。
曾向苍溟赊月色,今于浅院数流泉。
人间最是情难老,花在枝头人在筵。
一、砚池星影
小满的晨光漫过窗棂,落在案头的端砚上。林骁正用星蓝花瓣蘸着晨露研墨,墨锭在砚池里转着圈,泛起细碎的银辉——是苏毅骁新寄来的“星陨墨”,里面掺了极细的白矮星碎屑,研开时自带星光。
“慢着点研,别把砚台磨花了。”苏约端着个青瓷盘进来,盘里摆着几样精致的茶点,最上面的梅花酥捏得活灵活现,是小丫头跟着星港的点心师傅学做的。“这砚台的纹路里,还卡着去年的梅蕊呢,你忘了?”
林骁停下动作,果然在砚池边缘的云纹里,看到片干枯的粉白花瓣。那是去年落梅时节,苏约研墨时不小心掉进去的,他舍不得清理,就那么留到了现在。“你看这花瓣,”他用指尖轻轻挑出,“比星港博物馆里的标本还精神。”
案头摊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是林骁昨晚写的字:“星历36年,与约约初遇于黑渊星港,她发间别着星蓝花,像把星星别在了头上。”字迹苍劲,却在“约约”二字处格外轻柔,墨色里还透着淡淡的蓝——是用星蓝花汁调的。
“这字比当年在战俘营写的工整多了。”苏约拿起宣纸对着光看,纸页边缘有处小小的虫蛀,像个圆圆的星子。“那时你用烧焦的树枝在墙上写字,我总笑你‘字比蚀能者的炮弹还歪’。”她忽然从案头的铁盒里翻出块烧焦的木块,是当年那截树枝的残骸,上面还留着浅浅的刻痕。
砚台旁边压着张旧照片,是“启明号”全体船员的合影。年轻的林骁站在最左,肩上扛着能量剑,剑穗上的星蓝花格外显眼;苏约站在他身边,白大褂的口袋里露出半截药箱带,发间别着朵真的星蓝花——是阿澈偷偷给她别上的。
“阿澈拍照时总爱喊‘看星星’,”林骁用指尖点着照片里的星空背景,“其实那天根本没星星,是他用能量灯照的,说‘要让咱们永远活在星光里’。”他忽然往砚池里滴了滴星核水,墨汁里的星屑顿时活了过来,像把揉碎的银河沉在了池底。
窗外的梅枝在风中轻摇,影落砚池,与星屑交叠成一幅流动的画。林骁望着砚底的星影,忽然觉得这方砚台不是石头做的,是用岁月的碎片熔的——里面有战火灼过的温度,有花汁浸过的甜香,还有此刻晨光落在墨上的暖。
二、茶灶温岁
午后的阳光带着慵懒的暖,苏约在厨房的土灶上炖着星蓝花茶。灶膛里烧的是去年的梅枝,火苗舔着柴薪,发出“噼啪”的轻响,把灶台上的铜壶熏得发亮——那铜壶是当年“启明号”的行军壶,壶身上的“守界者”三个字已被烟火熏得发黑,却依旧清晰。
“茶里别放太多蜜,”林骁抱着捆新劈的梅柴进来,柴块上还沾着新鲜的绿苔,“小丫头上次喝了说‘甜得像爷爷的情话’。”他把柴塞进灶膛,火星子溅起来,映得他鬓角的白发格外亮,像落了层星屑。
灶台上的粗瓷碗里,盛着刚剥好的星核仁,是苏毅骁托人捎来的,说“比当年的能量棒还补”。苏约往茶里撒了把,茶汤顿时泛起淡紫的光,像把星子溶在了水里。“你还记得星历38年的暴风雪吗?”她用长柄勺轻轻搅着茶,“你把最后一块星核糕给了我,自己嚼了三天树皮。”
林骁靠在门框上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那树皮哪有你做的能量饼好吃。”他忽然从灶台下拖出个旧木箱,里面是些保存完好的能量饼干,包装纸上印着的“启明号特供”早已褪色,却是当年苏约亲手做的,每块饼干上都捏着个小小的花形。
茶灶的缝隙里,卡着片小小的布角,是苏约当年的白大褂碎片。那年她在厨房给伤员熬药,不小心被灶火燎了衣角,林骁捡了块碎布,一直卡在灶缝里,说“要让烟火永远记得你的味道”。
“毅骁说这茶能治老寒腿,”苏约把炖好的茶倒进粗瓷碗,茶汤表面浮着层细密的泡沫,像星星的光晕,“他还说,这土灶比星港的营养舱管用,因为‘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厨房的窗台上,摆着个小小的陶偶,是小远捏的:两个老人坐在茶灶前,手里各端着碗茶,旁边写着“爷爷奶奶的茶”。陶偶的脸上都带着笑,眼睛是用星蓝花籽嵌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林骁拿起陶偶对着光看,忽然想起星历40年,他背着受伤的苏约穿过焦土,她趴在他背上说“等有了家,我要天天给你炖茶”。那时的风很冷,却吹不散她话里的暖。
茶烟从灶膛里漫出来,混着梅香绕在两人鬓边。苏约往林骁碗里又添了些蜜,轻声说:“你看这茶烟,多像当年在舰桥,你给我暖手时呵出的气。”
三、檐下星灯
暮色漫过院墙时,林骁在檐下挂起盏星灯。灯是竹骨糊纸做的,纸上画着星蓝花和梅花,是小丫头和小远合作的手笔,灯芯是块磨圆的星核碎片,亮起来时像颗跳动的星子。
“灯绳得系成蝴蝶结,”苏约搬来张竹凳垫脚,帮他调整灯的高度,“你忘了?当年在‘启明号’挂圣诞灯,你系的死结解了半宿。”她的指尖划过灯纸上的花影,忽然想起星历39年的除夕,全舰的人挤在驾驶舱,用能量灯拼了个大大的“家”字,阿澈还把她和林骁的手按在了“家”字的中心。
檐角的风铃响了,是用“启明号”的废弃零件做的,风一吹就发出“叮铃”的轻响,像当年舰桥的通讯器在传信。林骁用手接住晃动的灯绳,忽然发现绳子上缠着圈红绸——是苏约的头发编的,那年她剪了长发,说“要让绳子永远记得我的温度”。
灯影落在院中的石桌上,与梅影交叠成一幅画。桌上摆着套旧茶具,是当年阿澈送的,茶杯上的星蓝花已被岁月磨浅,却依旧能看出是阿澈笨拙的手笔。“阿澈总说‘喝茶得用带花的杯子’,”苏约往杯里倒了些冷茶,“他还说,等战争结束,要给咱们烧一窑带星星的碗。”
林骁从屋里抱出床旧棉被,搭在竹椅上——被面是用星舰的帆布改的,上面补着块梅花补丁,是苏约用阿澈送的最后一块星蓝花线绣的。“这被子比星港的羽绒被暖和,”他拍了拍被面,“里面裹着的风,都是从‘启明号’的舷窗里钻进来的。”
远处的星港传来晚归的鸣笛,悠长而温柔。苏约往星灯里添了些能量液,灯光顿时亮了几分,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石阶上。“你看那灯影里的花,”她指着纸上的星蓝花,“多像当年在黑渊星系,你用能量剑给我画的花,剑光里都带着甜。”
林骁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金属牌,是用“启明号”的舱门碎片做的,上面刻着“林骁 苏约”,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他把牌子挂在灯绳上,金属牌在灯光里晃出细碎的光,像颗小小的心。
“这灯不用吹,”他握住苏约的手,掌心的温度漫过来,“星核芯能亮一整夜,像咱们的日子,永远有光。”
四、新岁叠旧
次日清晨,小丫头和小远踩着露水跑来,手里捧着束新摘的星蓝花。“爷爷奶奶快看,花上有星星!”小丫头举着花喊,花瓣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泛着七彩的光,像缀了圈碎钻。
林骁把花插进案头的青瓷瓶,瓶里的水还是昨晚的茶汤,带着淡淡的甜。苏约则把小远画的新画贴在墙上,画上是檐下的星灯,灯影里有两个小人在喝茶,旁边写着“永远的家”。
“爷爷的字比上次好看了!”小远指着案头的宣纸,上面是林骁今早写的:“星历86年,与约约守着小院,梅花开得正好,茶烟里都是星星的味道。”墨色里的星蓝花汁,在阳光下透着浅浅的蓝。
苏约往茶灶里添了最后一块梅柴,火苗渐渐弱下去,却把墙上的画影映得格外暖。她忽然发现,画里的星灯绳上,小远偷偷画了个小小的金属牌,像极了林骁挂在灯上的那块。
林骁望着檐下依旧亮着的星灯,忽然觉得这三佰叁拾章的岁月,从来不是靠笔墨和茶烟记住的——是靠灶膛里的梅柴,是靠灯影里的花,是靠彼此眼里,那点永远不会熄灭的光。而新的故事,就像小丫头手里的星蓝花,在晨光里,开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