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坞寻痕
雨水节气的雨丝斜斜织着,林骁拄着竹杖站在梅坞口,望着坞里那株百年老梅。竹杖是去年从梅树断枝上削的,杖头刻着个模糊的“骁”字,是苏约凭着记忆凿的,笔画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名匠的手艺都合手。他望着梅树干上的刻痕,最深的那道里还卡着片枯叶——是女儿林晚十岁时夹的,说“要让树也记着我”,如今叶已成灰,痕却愈深。
“慢点走,坞里的青苔滑。”苏约提着竹篮跟上来,篮里装着刚采的星蓝花,花瓣上沾着雨珠,像撒了把碎银。她伸手扶着林骁的胳膊,指尖触到他袖口的补丁,是用“启明号”的旧帆布补的,布角绣着朵梅花,针脚疏朗,是儿子林毅去年来探亲时缝的,说“这样爹干活时就不怕磨破袖口了”。
梅坞深处的石桌上,摆着个旧陶瓮,是当年林骁亲手烧的,瓮身上刻着“家”字,笔画被岁月磨得浅了,却在雨水中泛着温润的光。瓮里盛着今年的新茶,茶上漂着几朵梅花,是苏约刚放的,说“让茶也沾点坞里的气”。“你看这瓮,”林骁用竹杖敲了敲瓮身,闷响里带着梅木的沉,“比星港的玻璃罐还懂藏香,当年晚丫头偷喝里面的蜜,被蜇了满手包,还嘴硬说‘甜得值’。”
石桌下的泥土里,埋着个铁皮盒,是林毅上次来埋下的,说“等明年开春再挖”。盒里装着小外孙的乳牙、小孙女的涂鸦,还有林毅夫妻俩写的信,信里说“爹记不得名字没关系,我们每年都来给您说一遍”。苏约蹲下身,用手拂去盒上的浮土,雨丝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把星子。
“晚丫头今早发讯,说小外孙学会爬梅树了,”她直起身时,腰肢微微发颤——是当年在战俘营落下的病根,阴雨天总爱闹脾气,“跟她小时候一个样,穿着新棉袄就往树上蹭,结果棉袄勾破了,还笑着说‘梅树
雨水节气的雨丝斜斜织着,林骁拄着竹杖站在梅坞口,望着坞里那株百年老梅。竹杖是去年从梅树断枝上削的,杖头刻着个模糊的“骁”字,是苏约凭着记忆凿的,笔画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名匠的手艺都合手。他望着梅树干上的刻痕,最深的那道里还卡着片枯叶——是女儿林晚十岁时夹的,说“要让树也记着我”,如今叶已成灰,痕却愈深。
“慢点走,坞里的青苔滑。”苏约提着竹篮跟上来,篮里装着刚采的星蓝花,花瓣上沾着雨珠,像撒了把碎银。她伸手扶着林骁的胳膊,指尖触到他袖口的补丁,是用“启明号”的旧帆布补的,布角绣着朵梅花,针脚疏朗,是儿子林毅去年来探亲时缝的,说“这样爹干活时就不怕磨破袖口了”。
梅坞深处的石桌上,摆着个旧陶瓮,是当年林骁亲手烧的,瓮身上刻着“家”字,笔画被岁月磨得浅了,却在雨水中泛着温润的光。瓮里盛着今年的新茶,茶上漂着几朵梅花,是苏约刚放的,说“让茶也沾点坞里的气”。“你看这瓮,”林骁用竹杖敲了敲瓮身,闷响里带着梅木的沉,“比星港的玻璃罐还懂藏香,当年晚丫头偷喝里面的蜜,被蜇了满手包,还嘴硬说‘甜得值’。”
石桌下的泥土里,埋着个铁皮盒,是林毅上次来埋下的,说“等明年开春再挖”。盒里装着小外孙的乳牙、小孙女的涂鸦,还有林毅夫妻俩写的信,信里说“爹记不得名字没关系,我们每年都来给您说一遍”。苏约蹲下身,用手拂去盒上的浮土,雨丝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把星子。
“晚丫头今早发讯,说小外孙学会爬梅树了,”她直起身时,腰肢微微发颤——是当年在战俘营落下的病根,阴雨天总爱闹脾气,“跟她小时候一个样,穿着新棉袄就往树上蹭,结果棉袄勾破了,还笑着说‘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