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岁暖尘香,共赴余晖-《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

  诗曰

  檐下晒秋金灿灿,堂中温酒意融融。

  一绳一瓦牵儿女,半语半言藏妪翁。

  步缓犹能携手走,鬓衰更觉寸心同。

  莫言落日桑榆晚,尚有霞光满路红。

  林骁把最后一串玉米挂上屋檐时,母亲正站在廊下翻晒着秋收的花生。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花生壳的褶皱里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混着院子里月季的甜香,在风里酿成一股暖融融的味道。

  “阿骁,搭个梯子把那筐红薯也搬上来,省得受潮。”母亲的声音带着些微的喘,她这几日总说腿沉,上台阶时要扶着墙歇两歇。

  林骁应着,搬来梯子靠在墙根。父亲从堂屋出来,手里攥着个布包,慢悠悠地说:“我去吧,你娘说你这几日腰也累着了。”

  “爹,您歇着。”林骁按住父亲的手,他的掌心粗糙得像老树皮,指节上还缠着块布——是前日劈柴时不小心被木刺扎了,母亲给裹的。“这点活不算啥。”

  他攀上梯子,把筐里的红薯倒在屋檐下的竹匾里。红薯是前日和父亲一起去地里挖的,父亲蹲在垄上,用小铲子一点点刨开土,嘴里念叨着“这个大,那个圆”,像个得了糖的孩子。林骁站在一旁看着,阳光落在父亲花白的发顶,突然觉得,原来岁月不是一下子变老的,是在这样一刨一挖、一牵一挂里,悄悄染白了头发,压弯了脊梁。

  “阿爹,阿娘,我来了。”院门口传来晚晴的声音,她提着个竹篮,辫子上别着朵小雏菊,是田埂上常见的那种。

  “快进来,刚蒸了新花生。”母亲笑着迎上去,接过竹篮,“这是啥?”

  “给阿爹阿娘做的棉鞋,天快凉了。”晚晴的脸颊红扑扑的,眼角的余光往林骁那边瞟了瞟。

  林骁刚从梯子上下来,听见这话,心里暖烘烘的。他这几日在镇上的木匠铺定下了活,每日去做两个时辰的木活,挣的钱刚好够家里的开销。晚晴则在镇上的绣坊接了些活计,两人偶尔会在去镇上的路上碰见,一前一后走着,晚晴会给他讲绣坊里的趣事,他则听着,脚步放慢些,好让她跟上。

  “又让你费心了。”父亲接过棉鞋,翻来覆去地看,鞋底纳得密密麻麻,鞋面上还绣着朵小小的福字。“这手艺,比镇上鞋铺的强多了。”

  “阿爹